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慧卿  寿松涛 《中外医疗》2010,29(4):20-22,24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7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测定入院和入院6h动脉乳酸,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24h内最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乳酸及6h乳酸清除率;绘制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APACHEⅡ的ROC曲线,比较其判断预后的价值;据APACHEⅡ分为≤20分组及〉20分组,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用Pearson相关分析APACHEⅡ与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动脉乳酸(10.74±2.29)明显高于存活组(5.24±2.89),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10.69±3.72)明显低于存活组(34.00±13.68),有统计学差异(P〈0.01);应用APACHEⅡ判断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6h动脉乳酸AUC为0.951,6h动脉乳酸清除率AUC为0.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PACHEⅡ〉20分组较≤20分组动脉乳酸升高,6h动脉乳酸清除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Pearson相关分析示初始动脉乳酸及6h动脉乳酸均与APACHEⅡ呈正相关(r=0.741,0.754,P〈0.000),6h动脉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呈负相关(r=-0.618,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示6h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为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高,动脉乳酸也相应增高,且6h动脉乳酸清除率低者,病情愈严重预后愈差。早期动态监测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良好方法,6h动脉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与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97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按照6h血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按照入院后第30天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与高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入院时间较长、SBP及SDP偏低、入院GCS评分较低、APACHEⅡ评分较高、CRP较高、病死率偏高(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入院后6h血乳酸清除率较低,而入院GCS评分较低,APACHEⅡ评分较高(P<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6h血乳酸清除率降低是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6h血乳酸清除率预测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841(95%CI=0.585~0.937,P<0.05)。结论:血乳酸清除率水平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近期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血乳酸清除率水平对于评估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亚低温脑复苏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Utstein模式收集48例脑复苏患者的基础资料、不同时间点的血乳酸及各项实验室指标,计算6、12、24 h乳酸清除率,并进行Glasgowpittsburgh(GCSP)评分。根据患者7 d预后情况,分成存活≤7 d组和存活7 d组,并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期间存活≤7 d组共22例,存活7 d组共26例。存活7 d组患者6、12、24 h乳酸清除率、GCSP评分、p H值、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 O2)较高,基础血乳酸水平、NT-pro BNP、碱剩余(BE)则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 h乳酸清除率、Scv O2是预测亚低温脑复苏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19、1.229。根据基础血乳酸水平及不同时间点乳酸清除率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6 h乳酸清除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95%CI 0.809~0.980,P0.000 1),最佳截值为15.00%,灵敏度为80.77%,特异度为90.91%;12 h乳酸清除率的AUC为0.745(95%CI 0.598~0.860,P0.05),最佳截值为36.84%,灵敏度为76.92%,特异度为72.73%。6 h和12 h乳酸清除率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8,P=0.024)。结论 6 h血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亚低温脑复苏患者短期预后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截值15%可作为短期预后有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乳酸清除率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方法:我院于2011年4月-2012年6月共收治严重脓毒症患者11例,按照患者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等临床情况,按照患者乳酸清除率分为A、B、C3组,A组乳酸清除率>40%,B组乳酸清除率20%~40%,C组乳酸清除率<20%,比较3组存活情况分析其相关性,并计算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结果:存活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随着6h乳酸清除率的不断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显著升高趋势(P<0.05);在患者的预后判断方面,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具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P>0.05)。结论:研究显示,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而言,6h的动脉乳酸清除率是有效预测其预后的明显指标,对患者的动脉乳酸和清除率等进行早期动态检测是判断预后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监测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2)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89例 ICU 住院的危重病患者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分为评分>30分组(A 组),>20~30分组(B 组),>10~20分组(C 组),0~10分组(D 组),比较4组早期(6h)血乳酸清除率、ScVO2、病死率等指标。患者均经过常规治疗及专科处理。治疗28d 后根据患者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61例)和存活组(128例),分析死亡组和存活组APACHEⅡ、早期血乳酸清除率、ScVO2等指标,并加以比较。分别对危重病患者 APACHEⅡ与早期血乳酸清除率、ScVO2的相关性加以分析。结果不同 APACHEⅡ评分组的血乳酸清除率、ScVO2、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 APACHEⅡ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1),6h 乳酸清除率和 ScVO2显著低于存活组(P <0.01);APACHEⅡ与6h 乳酸清除率呈负相关(r =-0.618,P <0.05),与 ScVO2呈负相关(r =-0.695,P <0.05)。结论ScVO2和6h 血乳酸清除率与危重病患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并能通过 ScVO2和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反映患者预后和转归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5):15-18
目的探讨血乳酸与乳酸清除率监测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6 h、入院后24 h、入院后72 h均测定动脉血乳酸水平、根据入院时血乳酸水平分为乳酸正常组与乳酸升高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预后,同时根据两组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回顾性分析两组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差异。结果乳酸正常组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乳酸升高组(P0.05);存活组患者入院后6h、入院后24 h、入院后72 h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入院时(P0.05或P0.01存活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6h、入院后24h、入院后72h各个时间点血乳酸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或P0.01);存活组患者入院后6 h、入院后24 h、入院后72h各个时间点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或P0.01)。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与乳酸清除率能有效评价患者的病情与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动态监测在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据患者预后分为入ICU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据APACHEⅡ分为≤20分组及〉20分组,比较两组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PACHEⅡ评分与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入ICU乳酸水平和6 h乳酸水平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水平(t=12.44、9.23,P〈0.01),6 h乳酸清除率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t=11.83,P〈0.01);在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入ICU乳酸和6 h乳酸水平明显低于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水平(t=11.37、8.34,P〈0.01),并且6 h乳酸水平≤20分组明显低于〉20分组水平(t=8.34,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20分组明显高于〉20分组水平(t=11.19,P〈0.01)。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入ICU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1);6 h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32,P〈0.01)。结论:动态监测动脉乳酸水平是判断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良好指标,动脉乳酸越高,病情越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6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记录确诊后初始动脉血乳酸、6h乳酸清除率、24h内APACHEⅡ评分及患者的转归.分别按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各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初始动脉血乳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重症伴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重症伴休克患者58例,患者入ICU后进行常规救治,并监测血乳酸水平,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比较两组各乳酸指标(主要包括入ICU血乳酸值、乳酸峰值、乳酸清除率等);全部患者根据6 h乳酸清除率分为低清除率组和高清除率组,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及病死情况。结果:死亡组患者入ICU血乳酸值、乳酸峰值明显高于存活组,6、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 h乳酸清除率分组,低清除率组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高清除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血乳酸水平与预后有密切关系,血乳酸水平监测对判定病情、指导治疗、评价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讨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从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抽取60例纳入到研究中,测定其入院后各阶段血乳酸指数状况,并记录其血氧分压指数,采用APACHEⅡ量表评分进行判定,分析APACHEⅡ评分、乳酸清除率、血乳酸指数和患者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60例患者共17例死亡(死亡组),其余43例患者存活(存活组),对比其机械通气时间、6h乳酸清除率、初始乳酸值指数,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4h乳酸清除率、复苏24h、6h乳酸值,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患者APACHEⅡ24h评分状况无明显差异,但APACHEⅡ24h-48h评分,死亡组比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动态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乳酸指数,意义重大,长时间高乳酸血症表明预后较差,6h和12h乳酸清除率、24h血乳酸指数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预后判定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收集呼厥内科重症监护室(RICU)内入院时血乳酸升高的呼吸衰竭患者117例,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2h、24h、48h及72h动脉血乳酸值及动脉血气,计算12h乳酸清除率,并作入院时及入院后12h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II(APACHEII)评分。比较血乳酸恢复正常时间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血乳酸值24h内恢复正常组与血乳酸值72h内未恢复正常组比较,预后有明显差异(P〈0.001);存活组12h乳酸清除率(43.6%±26.8%)明显高于死亡组(12.3%±39.1%,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25.8%)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71.4%,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动态监测血乳酸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从而为实施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30例,72 h内存活并重要脏器功能稳定;对照组8例,72 h内病情持续恶化或死亡,比较两组患者动态监测0h、6h、12h、24h、48 h、72 h血LAC、ScvO2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LAC水平0~12 h监测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24~72 h监测LAC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LAC水平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LAC水平动态监测0~72 h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ScvO2含量监测至6h后逐渐升高,且6~72 h监测ScvO2含量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ScvO2含量从6~72 h监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早期动态监测血乳酸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可以判断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有利于发现脓毒症休克病情变化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卫生部北京医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患者入住ICU时、入院后6 h静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并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分析乳酸清除率与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治疗期间患者死亡率为30.0%(30/100);存活组血乳酸平均值为(4.12±3.20)mmol/L,阳性率为52.86%,死亡组血乳酸平均值为(8.86±5.60)mmol/L,阳性率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平均值≥10.0 mmol/L时患者死亡率最高为95.45%,血乳酸平均值≤2.40 mmol/L时患者死亡率最低为3.84%。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38.73±2.22)%]明显高于死亡组[(16.21±2.30)%];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为(17.19±6.30)分,明显低于死亡组的(25.84±5.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和院内死亡率明显低于乳酸酸中毒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乳酸酸中毒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清除率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高清除率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72,P〈0.05);血乳酸水平与院内死亡率呈正相关(r=0.506,P〈0.05)。结论血乳酸是评价老年危重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血乳酸值≥5.5 mmol/L应警惕患者有较差的预后,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价危重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在心肺复苏后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心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1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7)及对照组(n=6)。实验组根据胸阻抗法测定的CO值来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对照组根据外周血压的变化按常规方法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入院后(院外心搏骤停)或自主循环恢复后(院内心搏骤停)1、6、12、24、48和72 h监测心率、上肢动脉血压、指尖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胸阻抗法检测CO和CI;检测0 h和6 h动脉血乳酸并计算6 h乳酸清除率;72 h后进行GLS评分;观察28天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心率、血压、指尖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组在6、12、24、48及72 h的CO和CI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6 h乳酸清除率和72 h的GLS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28天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可以用于指导心肺复苏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期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在院外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综合征中的意义。方法急救中心就诊的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入选。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成活组,成活组定义为康复出院者。采用GEMPremier3000血气分析仪检测乳酸值。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在年龄、肾上腺素用量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心脏骤停即刻、12、24h乳酸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APACHEⅡ评分、12及24h乳酸清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院外发生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患者,早期乳酸水平越低,乳酸清除率越高,生存率越高。以上结果提示心脏骤停后早期组织灌注与患者总体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吴毅  金小洁  陶勇  陆俊国 《海南医学》2014,(24):3606-3609
目的:评价APACHEⅡ评分和乳酸清除率对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50例入住我院ICU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回顾性分析进入ICU后0 h、12 h、24 h、48 h和72 h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血气分析指标并作组间比较;分别将APACHEⅡ评分、A-aO2值、PaO2/FiO2值与时间点作线性回归分析,运用ROC曲线分析检测各项观察指标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APACHEⅡ评分和A-aO2值均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乳酸清除率均低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ICU 24 h、48 h和72 h死亡组患者PaO2/FiO2值均低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在24 h和48 h分别为0.92和0.96;各时间点乳酸清除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92、0.91、0.99。结论 APACHEⅡ评分联合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可靠的指标评估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动脉、中心静脉及外周静脉血乳酸浓度的相关性,探讨不同时间段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号楼ICU 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组患者一般资料,监测入住ICU时及治疗后6 h、12 h、24 h动脉、外周静脉、中心静脉血血气参数,以及48 h、72 h动脉血血气参数。首先根据血样本的来源分为动脉、中心静脉、外周静脉组,分析3组之间血乳酸浓度的相关性,然后根据患者28 d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探讨早期不同时间段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对病情预后的评估价值。  结果  (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入住ICU时及治疗后6 h、12 h、24 h动脉与中心静脉乳酸值具有相关性,各时间段r值在0.89~0.90之间,P < 0.05;入住ICU时及治疗后6 h、12 h、24 h动脉与外周静脉乳酸值具有相关性,各时间段r值在0.83~0.87之间,P < 0.05;(2)经绘制ROC曲线,初始及治疗后6 h、12 h、24 h、48 h、72 h动脉乳酸AUC分别为0.64,0.62,0.64,0.72,0.66,0.63,P < 0.05,动脉24 h乳酸AUC最大,其最佳截断值 = 2.42 mmol/L,灵敏度 = 0.64,特异度 = 0.66;(3)经绘制ROC曲线,6 h、12 h、24 h、48 h、72 h动脉乳酸清除率AUC分别为0.66,0.61,0.74,0.72,0.70,P < 0.05,24 h乳酸清除率AUC最大,其最佳截断值 = 19.57%,灵敏度 = 0.64,特异度 = 0.68。  结论  (1)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动脉与中心静脉、外周静脉血乳酸水平具有相关性;(2)治疗后24 h的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动脉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6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测定人院时和治疗后6 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根据24 h内最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一般资料.再按照6 h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3组,比较病死率,并与APACHEⅡ评分作一致性分析,判断动脉乳酸清除率评价预后的价值.结果 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随着6 h乳酸清除率降低,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在预后判断上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结论 6 h动脉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早期动态监测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动态监测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与重症医学科(ICU)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0年6月收住ICU的成年休克患者共58例。对纳入患者均经过积极的病因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测定患者入ICU时(0h)、入ICU后6h、24h、48h血乳酸值,以后每24h测定一次,直到血乳酸降至正常范围内或出院或死亡;计算6h、24h的乳酸清除率,分析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共42例休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感染性休克25例,低血容量性休克17例,男性2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3.92±17.59)岁;平均APACHEⅡ评分20±4,血乳酸(9.04±2.55)mmol/L;死亡组入住0h、6h、24h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存活组6h和24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P〈0.05),而两组高乳酸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对于休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6h、24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