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改进医院门诊服务流程,提高预约诊疗服务质量,对医院预约挂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认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号源及就诊管理、完善预约平台、降低失约率、重视停替诊管理及预约护士的作用,是提高预约诊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方便患者来院就医,规范预约挂号流程,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方法 设计模块化门诊预约挂号系统,实现医院在人数高峰期时期,能够合理地安排患者分时段预约分诊、预约检查.该系统将院内医师坐诊号源及时同步至同河南省预约平台及其他可信的第三方平台,对外公布医师坐诊信息,方便患者选择医师就诊.结果 通过一年...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9,(4):525-528
目的综述医院门诊预约挂号爽约的现状和展望。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针对医院门诊预约挂号爽约的现状,分析其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方法降低医院门诊预约挂号爽约率等进行综述。结果目前医院门诊预约挂号爽约率高,其原因有个人和综合等方面因素,分时段预约、实名制预约、付费预约等是防控爽约率的有效措施。结论针对医院门诊预约挂号高爽约率,通过有效管理控制预约爽约发生,同时对爽约号源充分再利用,以满足门诊患者的就诊需求,对提升医院门诊整体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医疗氛围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某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专家门诊预约挂号推进情况,分析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为完善专家门诊预约挂号管理与全面推进门诊实名制预约挂号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11—2013年的专家门诊预约挂号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门急诊部采取加大医患双方的宣传力度、整合预约平台、健全服务措施后,专家门诊预约挂号比例明显上升,优化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但仍需完善后续服务,控制失约率。结论预约挂号的完善和发展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医院应进一步细化分时段预约,改变传统的就医习惯,引导患者合理就诊,使有限的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口腔门诊预约挂号失约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回访的形式对口腔门诊预约挂号失约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50%的失约患者因工作忙而失约,是失约的主要原因,10%左右的失约患者分别因忘记时间和天气不好而失约.结论通过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增设退号专线方便退号,采取对预约挂号患者建立诚信档案,限制预约时间,网上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医院门诊挂号进行有效疏导和分流,解决挂号难的问题。方法整合预约途径,优化预约流程,实时与医院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结果患者通过预约方式挂号的比例从不足20%到平均80%以上,每日预约量从原来的不足1 000到现在平均3 000以上。结论通过设计并实现符合医院需求的预约挂号平台,可有效缓解挂号难的局面,提升门诊服务质量,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专家门诊实名制预约挂号失约率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分析专家门诊实名制预约挂号的失约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失约率的措施。方法:以本院门诊预约预约等待时间大于等于1天的登记者为研究对象,共5 585人次,回顾性分析预约者特征和预约行为。结果:失约率为20.6%,影响失约率的因素有预约登记身份证件齐全程度、专家出诊时间、预约等候时间、是否初诊患者及专科类别。结论:完善预约方式,合理调整资源配置,可有助于降低失约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缓解"看病难"、"挂号难"等问题,建立预约挂号平台,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服务.方法:采用SOA的可扩展架构,设计预约挂号平台,通过多层数据库访问技术、消息机制,实现数据变换.结果:利用预约挂号平台,实时上传医院每日门诊坐诊信息,通过第三方公众服务平台的实时付费,实现患者的预约挂号.结论:通过预约挂号平台的应用,为患...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预约挂号流程,减少病人候诊时间,采用预约到时间点的“选号预约”模式,使预约挂号在方便病人方面又进了一步,提高了医院门诊服务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李翔  唐慧 《医疗设备信息》2011,(6):43-44,51
目的构筑安全的预约挂号平台,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服务。方法系统采用B/S模式的三层架构实现。挂号流程采用身份验证体系;网络拓扑使用防火墙的地址映射并配置智能安全的入侵检测设备。结果 有效地解决了内外网数据共享和实时调用问题,实现医院网上预约挂号的应用。结论 网上预约挂号拓宽了门诊挂号的渠道,可缓解医院门诊挂号窗口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解决预约挂号系统中短信发送速度慢、发送失败率高的问题。方法:将短信发送模块独立出来,分离预约系统和短信设备。结果:实现了独立的、适用于预约挂号系统的短信平台。结论:大大提升了预约系统的反应速度.满足了医院预约挂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门诊预约诊疗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生命圈”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门诊预约诊疗服务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门诊预约诊疗选择率由37%上升至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品管圈手段,对提升门诊预约诊疗服务效果明显,有助于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医院开展预约挂号的效果.方法 分析预约挂号在我院门诊挂号比例,对比分析不满意率、分诊不准确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预门诊患者13 082例中,预约挂号占9.02%.预约挂号组1 180例中34例不满意、29例分诊错误;常规组11 902例中1 582例不满意、964例分诊锚误;两组经x2检验,不满意率(x2 =107.47,P<0.05)、分诊不准确率(x2=48.72,P<0.05),两项均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采用预约挂号提高了门诊就诊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分诊准确率,对于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机短信随访对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干预管理的作用,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机短信随访组(短信组)62例与门诊常规随访组(对照组)58例。短信组由参与研究的医生或护士对其短信随访,1次/周;对照组门诊常规随访,1次/4周,各持续12周,比较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及糖尿病认知行为的变化。结果随访12周后,短信组HbA1C下降至7.0%±0.8%,对照组下降至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信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别为(6.5±1.8)、(8.3±2.4)mmol/L,对照组分别为(7.6±2.1)、(9.8±2.9)mmol/L,短信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信组的糖尿病知识、心理状态、治疗满意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信组与对照组相比,每周运动量增加[分别为(4.6±1.3)、(3.8±1.9)h],每日吸烟量减少[分别为(8.0±4.7)、(10.0±5.4)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机短信随访管理,在促使血糖及HbA1C达标的同时,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水平,促进行为改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上海市宝山区社区居民生命质量动态变化与社区卫生服务状况的关系。方法结合居民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对社区居民进行生命质量动态监测,并分析生命质量变化与卫生服务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7~2009年上海市宝山区街道居民生命质量在生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分别由15.87±1.86分、15.94±1.59分和14.98±1.72分下降至15.52±1.92分、15.56±1.82分和14.57±2.20分(P<0.01),而镇区居民在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分别由15.04±1.96分、14.86±2.23分和13.62±1.95分上升至15.38±1.89分、15.40±2.12分和14.11±2.18分(P<0.01);街道居民自觉精神状况不良率、该看病而未看成的比例分别由3.8%和1.0%提高至14.6%和4.9%(P<0.01),接受健康教育的比例由78.9%下降至70.3%(P<0.01);而镇区居民除了低收入人群由27.1%下降到7.9%外(P<0.01),1年体检率、接受健康教育的比例、40岁以上人群2年血脂检查率分别由31.4%、58.5%和46.7%上升至44.7%、67.7%和59.8%(P<0.01)。结论生命质量与社区卫生服务状况变化相一致,可以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效果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运动康复干预对心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该院诊治的24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12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运动康复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性指标、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心功能相关性指标SV(59.24±3.63)m L、CO(5.24±1.24)L/min、CI(3.99±0.42)min/m2、LVEF(54.29±6.2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社会限制(3.78±1.14)分、体力限制(10.01±3.43)分、症状改善(7.14±1.74)分及情绪控制(7.85±2.17)分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376.07±51.22)m比对照组(252.55±55.14)m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运动康复干预对心功能有积极影响,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骨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骨外科住院的患者共计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间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2.9±6.4)分,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为(80.4±5.4)分,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为(83.9±6.7)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3±7.2)分,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为(92.6±6.3)分,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为(96.2±5.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在骨外科病房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我院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在创新预约挂号模式,预约号源管理,改善预约挂号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尤其在预约挂号方式上,实行分时段预约就诊,推行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全预约诊疗,由患者自主选择就诊时间,最大程度满足广大群众就医需求,缓解门诊供需矛盾,使门诊医疗活动更加文明有序,缓解患者看病难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创造有序就医的诊疗环境,提高预约患者比例,针对上海三级医院存在的预约电话、网站、服务商不统一带来的诸多不便,借助体制和技术优势,整合三级医院预约号源,设计构建市级统一公益性平台。将就相关背景、三级医院预约现状及统一平台的建设原则和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营养状态、肾功能进展及低蛋白饮食(LPD)依从性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京友谊医院CKD门诊规律随诊的患者115例,采用PDCA四步法,即设计(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加强对其饮食管理12个月.分析比较CQI前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饮食依从性方面的变化.结果 经过以低蛋白饮食为主导的CQI营养管理,CKD患者营养状况保持良好,握力、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等指标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变化(P均>0.05).患者主观感受改善,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评分由干预前的7.0(7.0,8.0)分降至7.0 (7.0,7.0)分(P=0.000).干预后反映肾功能进展的指标,改良MDRD公式计算出的肾小球滤过率有所下降,由(40.74±14.49)降至(37.94±16.86) ml/(min·1.73 m2) (P=0.000),年平均下降速率为(2.81±7.42) ml/(min·1.73 m2);干预后的肌酐清除率无明显下降(P=0.910).患者对低蛋白饮食依从性得到改善,蛋白质摄入量(DPI)及氮表现率蛋白相当量(PNA)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DPI/kg由(0.79 ±0.27)降至(0.64±0.15)g/(24 h· kg),PNA/kg由(1.02±0.32)降至(0.82±0.24)g/(24h·kg)(P均=0.000);低蛋白饮食认知程度及依从性调查显示CQI营养管理12个月后,患者在知、信、行3个方面的评分以及整体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均=0.000).结论 CQI应用于CKD患者饮食营养管理可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对低蛋白饮食的重视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