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气管源性囊肿的CT及MRI表现,以期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影像学资料,并分析总结其影像表现特点.80例患者中42例行CT增强扫描,32例行CT平扫,3例行MRI平扫,3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与MRI平扫.结果 80例支气管源性囊肿中,72例为含液囊肿,5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MRI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着重分析误诊的病例.术前12例行CT扫描,17例行MRI检查.结果:光镜下见异位的子宫内膜与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相同,可见腺体及间质.行CT检查的12例中共误诊5例(41.6%),其中3例误诊为功能性囊肿,2例误诊为囊腺瘤.行MRI检查的17例中误诊1例(5.9%),误诊为双侧附件炎症.结论:CT、MRI可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做出较准确的诊断,MRI诊断符合率高于CT.子宫内膜异位症需与功能性囊肿伴出血、囊腺瘤、附件炎症等鉴别.仔细观察影像征象,结合痛经病史,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脑膜瘤影像诊断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影像表现不典型的脑膜瘤MRI与CT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脑膜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术前第一诊断误诊的35例脑膜瘤相关病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21例同时行CT扫描,MRI与CT表现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脑膜瘤误诊为其他肿瘤27例;其他病例误诊为脑膜瘤8例.结论:因组织学结构复杂及一些特殊部位构成了对脑膜瘤误诊的不可避免性;而注重典型MRI特征结合CT征象、仔细阅片及结合病史等,是提高诊断符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淋巴瘤CT及MRI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 1例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例行PET-CT扫描;结合文献分析子宫淋巴瘤患者病理、临床及CT、MRI资料.结果 4例患者子宫体积明显增大,CT表现为子宫内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均匀强化;MRI表现为子宫肌层明显增厚而宫颈黏膜完整,病灶信号均匀,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度较均匀强化.结论 子宫淋巴瘤在CT及MRI上具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对于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肾上腺囊性病变(ACL)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CL的CT和MRI表现.32例行CT平扫,其中24例行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5例同时行CT和MRI扫描.结果 非肿瘤性ACL 20例,其中内皮性囊肿8例,非肿瘤性假性囊肿7例,囊性淋巴管瘤2例,畸胎瘤1例,肾上腺血肿2例;肿瘤性20例,其中嗜铬细胞瘤9例,皮质腺瘤2例,皮质腺癌2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神经纤维瘤2例,肾上腺转移瘤4例.ACL的大小、形态、囊壁(厚度、有无壁结节)、密度或信号、强化程度和方式等特征有助于非肿瘤性、(良性与恶性)肿瘤性囊性病变的鉴别.结论 部分ACL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术前可做出正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 CT、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腹腔IM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5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 MRI增强扫描。结果肿物位于肠系膜3例,横结肠1例,腹膜后1例,小网膜1例,大网膜2例。8例均为单发病灶,5例边界清楚,3例边界不清。病灶最大直径4.6~12.5 cm。CT扫描2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匀。5例CT增强扫描明显强化3例,轻度强化2例;3例 MRI增强表现,1例为边界清晰的实性软组织肿块,均匀强化;2例为囊实性肿物,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明显均匀强化,囊性区无强化。结论 CT、MRI能清楚显示 IMT的位置、大小、数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卵巢良性囊性病变(BOCL)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OCL的CT和MRI表现.35例行CT平扫,其中20例行CT增强检查;8例行MRI平扫,其中3例行MRI增强检查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5例同时行CT、MRI检查.结果 囊肿11例(单纯性囊肿3例、黄体囊肿3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例),浆液性囊腺瘤10例13个病灶,黏液性囊腺瘤8例,囊性成熟型畸胎瘤9例10个病灶,卵巢甲状腺肿10例.BOCL的大小、形态、囊壁(厚度、有无壁结节)、密度或信号、强化程度和方式等特征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论 部分BOCL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术前可做出正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黑色素细胞肿瘤患者的CT、MRI影像特点及临床病理资料。10例中,4例行CT平扫,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颅内9例,椎管内1例;5例CT平扫表现为高密度,1例CT增强扫描明显强化;8例MRI均表现为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其中6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轻度强化,1例环形强化。结论黑色素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MRI信号特点具有特征性,对大多数病例可做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骨骨巨细胞瘤(GCT)的CT、MRI征象,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颅骨GCT的CT、MRI表现, 5例患者均行普通CT平扫,2例行CT增强扫描;3例以颞骨破坏为主的病例,均行颞骨MRI平扫、增强扫描及HRCT扫描及听骨链、面神经计算机重建.结果 5例均单侧发病, 右侧4例、 左侧1例.CT平扫显示广泛的膨胀性骨质破坏、残存骨嵴及骨包壳.肿瘤信号多变,在T1WI呈低-等信号;在T2WI肿瘤呈不均匀的高信号,病灶周边T2WI呈现特征性的低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结论 颅骨GCT的CT平扫显示广泛的膨胀性骨质破坏不伴硬化边、残存骨嵴及骨包壳,T2WI病灶周边低信号是本病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颞骨HRCT扫描及听骨链、面神经CPR重建为术前评估听小骨、面神经受累情况,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更准确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HAML)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 方法 同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Epi-HAML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其中4例行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1例行CT和MRI检查.结果 8例Epi-HAML中女7例,男1例.术前均误诊,其中4例术前误诊为肝癌,1例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误诊为局灶性结节增生(FNH),2例误诊为腺瘤5例位于肝右叶,3例位于肝左叶.8例Epi-HAML均为单发,边界清楚.CT平扫呈稍低密度,2例密度均匀;2例病灶中间及边缘分别见局限性斑点及弧线样低密度影,CT值约-13 ~-17HU.MRI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同反相位末见明显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不均匀或均匀明显强化.增强模式为“快进慢出”型5例、“快进快出”型3例.动脉期4例病灶可见“早期引流静脉”,2例在动脉期可见中心强化血管征 结论 Epi-HAML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与其他肝脏肿瘤相鉴别,但其诊断与鉴别仍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证实的颈动脉体瘤7例,7例均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7例病变均为单发.7例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颈动脉分叉扩大.CT平扫病变均呈等密度.MRI示T1WI呈等信号1例,略高信号2例,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内可见血管流空,肿瘤边缘清晰;增强后显示所有病变明显强化.结论 CT和MRI可对颈动脉体瘤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MRI对眼眶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 )的综合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原发性MALToma 12例,其中11例行眼眶MR扫描,6例行眼眶CT扫描.重点观察眼眶原发性MALToma病灶的数目、位置、形态、对眶周结构的侵犯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12例中,单侧发病10例,双侧发病1例,另1例首先左眼发病,手术切除病灶2年后右眼再发.CT、MRI能准确地反映病灶的眶内位置、形态及邻近结构的累及情况.6例眼眶MALToma病例CT上均表现为等-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CT值介于46~66 HU.其中1例行增强扫描,其病灶平扫CT值66 HU,增强后CT值约94 HU,强化均匀.所有病灶均未伴发肿瘤灶内钙化及周边骨质侵犯.11例眼眶MALToma病例行MRI检查,T1加权呈等-稍高信号,T2加权呈等-稍高信号,信号均匀.其中7例行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至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常规CT及MRI扫描均有利于眼眶原发性MALToma的定位诊断,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提高术前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BMFH 13例,9例行CT检查,其中行增强扫描3例;6例行MRI检查,其中行增强扫描2例;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分析原发性BMFH的CT和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对照。结果:13例中,长骨骨端11例,长骨骨干1例,髂骨1例。骨质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其中6例病灶边缘有轻度骨硬化,7例骨质破坏区间夹杂粗细不等的骨嵴,骨膜反应1例;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13例均见超过骨破坏范围的软组织肿块,钙化1例;T1WI表现为等或等低信号,T2WI为等高或混杂高信号。CT、MRI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BMFH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能较好地反映病变的病理特点,对术前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输卵管卵巢脓肿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该病影像学诊断价值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术后病理确诊或临床确诊输卵管卵巢脓肿影像学资料,4例行 CT 平扫,9例行 MRI 平扫及增强(其中5例同时行超声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0例表现为附件区腊肠样病变(其中1例超声误诊为肠梗阻),CT 平扫呈均匀低密度影,MRI 平扫呈长/短 T1长T2信号、部分可见液-液平面形成,增强扫描脓肿壁轻度增厚并明显均匀强化,所有患者表现不同程度腹腔、盆腔积液及周围筋膜增厚;3例表现为单侧附件区厚壁多房囊实性包块(其中2例术前误诊为卵巢肿瘤性病变),增强扫描表现为厚壁及分隔明显强化。结论CT 及 MRI 对腊肠样表现的输卵管卵巢脓肿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多能做出定性诊断,对囊实性病灶能清楚显示,但定性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肺动脉恶性肿瘤的CT及MRI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动脉肿瘤患者资料.2例仅行心脏MR平扫及增强,1例分别行MRI及CT检查,1例仅做CT平扫及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结果 4例经病理证实均为恶性肿瘤,其中3例行心脏MRI检查均诊断为肿瘤,表现为肺动脉腔内软组织信号,另1例行CT增强检查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误诊为肺动脉血栓栓塞.结论 原发性肺动脉恶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特别是MRI检查对本病的定性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GMS)的影像特点及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LGMS的X线、CT、MRI表现.单种方法检查中,行X线平片检查1例,行CT及MRI检查各2例;3例行2种方法检查.结果 8例LGMS中,5例发生于软组织,3例发生在长骨;发生于软组织者,在CT上2例边界较清晰,2例可见大量不规则钙化影,3例行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仅有1例行静脉期扫描,肿瘤强化程度进一步增高,1例出现双肺转移,在MRI上,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瘤体强化明显;发生于长骨者,在X线平片上呈斑片状、虫蚀样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未见硬化边、钙化及骨膜反应,在MRI上,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肿瘤以外周强化明显,肿瘤中心区域未见强化.结论 LGMS发病率低,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7.
颅内黑色素细胞肿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颅内黑色素细胞肿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黑色素细胞肿瘤的CT、MRI影像特点及临床病例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14~45岁,平均27岁.全部病例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CT平扫.结果:单发肿瘤7例,多发肿瘤3例.幕上6例,幕下3例,骑跨幕上下1例.全部肿瘤临近脑表面.肿瘤直径2~6cm.2例CT为低密度,3例为高密度.MR平扫,6例为短T1短T2信号;2例为长T1长T2信号;1例为等T1长T2信号;1例为短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皆为明显均匀强化.4例脑膜广泛转移.结论:颅内黑色素细胞肿瘤具有典型的影像表现,尤其是MRI信号特点具有特征性,术前可以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畸胎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畸胎瘤患者,对其MRI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颅内畸胎瘤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囊性5例,囊实性3例,实性12例;中线及中线旁19例,非中线部位1例;合并出血2例,破裂3例,混合胶质瘤1例;术前误诊4例。找到脂肪成分是关键。结论:通过MRI多方位、多角度、多序列成像及增强扫描,大部分畸胎瘤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可于术前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CT、MRI特征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提高对其的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HIMT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7~79岁,平均46.7岁.1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仅行CT平扫,7例同时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9例中15例为单发病灶,4例多发,共26个病灶,位于肝左叶4个,肝右叶22个.组织学分型包括黄色肉芽肿型15例:CT平扫低密度12例,等密度3例;1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例明显强化,门静脉期轻度强化10例,平衡期轻度强化4例.4例行MRI检查,T1WI呈等信号1例,低信号3例,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4例动脉期均无强化,门静脉期或平衡期轻度强化.浆细胞肉芽肿型3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2例,等密度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无强化,门静脉期或平衡期轻度强化;行MRI检查2例,增强扫描呈壁结节强化.硬化型1例:CT平扫为等、低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呈均匀强化,平衡期病灶密度减低.MRI平扫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明显.26个病灶中4个有假包膜.结论 CT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够反映HIMT组织学变化特点,但对不同类型病变的CT、MRI鉴别诊断仍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CT及MRI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纤支镜、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为纵隔型肺癌的CT及MRI影像资料,15例全部行CT平扫,其中11例增强扫描,3例行MR平扫与增强扫描.分析CT及MRI图像上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及其与纵隔和肺的关系.结果 15例纵隔型肺癌为单发肿块,5例小细胞型肺癌,8例鳞癌、腺癌及腺鳞癌各1例.肿块均位于纵隔胸膜下,与纵隔呈宽基底相贴,大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分叶12例,毛刺9例.肿块位于上纵隔8例,中纵隔5例,下纵隔2例.其中前中纵隔区12例,后纵隔3例.肿块与肿大淋巴结融合7例.癌肿邻近相应支气管变窄或闭塞9例.4例有胸廓骨转移性骨质破坏.结论 纵隔型肺癌易误诊,仔细分析CT及MRI表现,结合临床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