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许多种类的动物都被用于结核病的研究,每一种动物都有其优缺点,非人灵长类对结核分枝杆菌易感,通过气溶胶途径感染能发展成类似人类的疾病,包括肺的病变,疾病的不同进展过程,以及免疫特征。在体内和体外能表现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能通过接种BCG疫苗获得保护。因此,非人灵长类感染结核病的感染模型在研究结核病感染和免疫,探讨结核病感染过程中,结核菌是怎样摧毁机体的免疫系统;在评价肺结核病疫苗的有效性方面,是许多常规动物模型所不可替代的。然而,目前世界上对于结核病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报道较少,可利用的数据也较少,先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非人灵长类是解决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的最理想的动物模型。但由于诸多条件限制,使得非人灵长类在结核病研究中所占比重很小。但随着抗结核病的新药与新型疫苗研发工作的加强,非人灵长类必将在结核病研究中占据一席之地,为人类攻克结核病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非人灵长类无特定病原体种群的建立非人灵长类动物在疫苗开发、毒理学、致畸、生殖、异体移植和传染性疾病及其治疗等方面的比较生物医学研究中不断为人类保健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随着现代研究和技术上复杂性的增加,更迫切需要一种高质量的动物模型。许多人工饲养的猕猴...  相似文献   

4.
目的 非人灵长类动物在生殖生物学研究领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动物.人类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的生物学等方面相似的特征,开展了生殖生物学、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以及生育调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生殖生物学基础研究以及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对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认识到实验时,应用健康的优质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重要性.本文简要概括了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的生物学特性,阐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在生殖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动物模型已经成为研究人类传染病的标准化工具。虽然对于结核分枝杆菌而言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动物资源,但由于不同种类的动物,对分枝杆菌的敏感性不一样,因此可以成为结核病研究的有利工具。结核病最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兔和豚鼠。每种动物有其自身特点,但并不能完全模拟人类疾病。通过建立结核病的动物模型,可以大大增加我们对疾病的病因、毒力和发病机制的理解。除了这三种模型外,非人灵长类也常被用于结核病的研究。本文总结了这几种结核病模型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6.
非人灵长类动物在医学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人灵长类动物在亲缘关系上和人最接近,与人类的遗传物质有75%~98.5%的同源性,在组织结构、免疫、生理和代谢等方面与人类高度近似,是极其珍贵的实验动物,其应用价值远超过其他种属的实验动物.本文就非人灵长类和人类之间的进化关系和目前的使用情况,及其在毒理学、传染病、神经科学、生殖生物学、胎儿发育和衰老等医学科学实验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复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动物模型是进行结核病研究的基础。本文分别对小鼠、豚鼠、兔和非人灵长类结核(TB)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进行综述,由于潜伏性感染是结核病的重要特征,因此慢性持续性感染模型是TB动物模型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的回顾与展望魏振年,刘国璋,莫祥铭(福建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1970年代以来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步入蓬勃发展时期,对灵长类进行大量研究取得的资料,证实猴类是人的试验替身。临床前药物试验必须通过非人灵长类试验的法规,巳普遍得到遵守...  相似文献   

9.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免疫潜伏再激活可以诱导T细胞进而发生免疫衰老已成为衰老的公认机制之一。在免疫活性宿主体内,CMV一旦感染可在骨髓中静默潜伏,通过分化依赖性活化刺激进入循环传播,保持终生持续感染的能力。本文针对人类和非人灵长类CMV感染后免疫状况、免疫逃避机制以及与免疫衰老相关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和综述,以期为今后免疫衰老模型构筑、疫苗研制和药物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动物疾病模型在研究人类疾病致病机理和药物筛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非人灵长类动物由于与人类更为接近,在探究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人类认知功能、神经环路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可成为研究和药物筛选的重要疾病模型。然而,由于缺乏大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系,传统的基因打靶技术难于用来建立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最近发展的基因编辑新技术 CRISPR /Cas9系统在定向对基因进行修饰上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将介绍 CRISPR /Cas9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非灵长类动物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的优势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胚胎干细胞是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期的具有多分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非人灵长类作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其ES细胞与人类十分接近。非人灵长类ES细胞的建系成功为开展干细胞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本文阐述非人灵长类ES细胞的建系、分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将结核分枝杆菌(MTB)接种猕猴肺部,建立结核病模型。方法:分别用不同菌量的MTBH37Rv株,Erdman株和临床耐药株、经纤维支气管镜接种实验猴右肺下叶,在规定的时间,观察其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胸部X线表现、肺部病理学改变和肺组织细菌载量。结果:所有感染猕猴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呈阳性,胸部X线呈现结核样改变,病理解剖显示肺部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显微镜下肺组织中可见特征性的结核结节,肺组织中均培养出了数量不等的结核分枝杆菌。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将一定量的结核分枝杆菌接种实验猕猴的右肺能成功建立结核病实验猴模型,该方法能为结核疫苗和药物疗效评价平台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美国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的建立、发展、战略布局和运行管理机制。从而探索美国在实验灵长类动物的资源开发、生物学特性研究和服务于生命科学研究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以期为我国实验灵长类动物资源挖掘、遗传多样性研究、表型分析、模型制备和药物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取长补短,促进我国十三五期间实验灵长类动物学科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Since 1961, viral hepatiti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occupational hazard among handlers of newly imported chimpanzees and other nonhuman primates. To determine whether previously reported cases were caused by human viral hepatitis type A, we tested paired serum samples from two outbreaks for antibody to hepatitis A antigen (anti-HA) by immune adherence hemagglutination (IAHA), recently available test. In both outbreaks, one of hepatitis transmitted from chimpanzee to man (Michigan, 1964), the second from chimpanzee to chimpanzee, man, and woolly monkey (Connecticut, 1971), serologic data documented recent hepatitis A virus infection among contacts-human and nonhuman primate-of implicated chimpanzees. This confirms serologically a previously noted epidemiologic association between nonhuman primate-associated hepatitis and human viral hepatitis, type A.  相似文献   

15.
自从2003年SAILS暴发以来,SAILS动物模型的制备有了很大的进展,几种动物模型包括非人灵长类、小鼠、仓鼠、狸子猫和雪貂等都能支持SAILS-CoV的复制,其中有些动物显示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然而现有的SARS动物模型由于缺乏与SARS患者一致的临床疾病和病理变化,还不十分令人满意。由于动物模型在SARS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继续研究更为敏感的SARS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After the suggestion was made that the "Palm Island mystery disease" might have been an epidemic of visceral larva migrans that was caused by the flying fox parasite, Toxocara pteropodis, work was undertaken to elucidate this nematode's life-cycle and pathogenicity. Studies of infections in various laboratory animals have shown unexpectedly variable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with mice harbouring most larvae for the longest time period. However, in all susceptible animals (which include mice, guinea-pigs and suckling rats), the larvae demonstrated marked hepatotropism. Experimental infections in monkeys demonstrated that primates are susceptible to this infection, but large doses of 20,000 infective eggs produced blood eosinophilia and focal granulomatous hepatitis without clinical disease or biochemical abnormalities in the blood. It is concluded that humans are susceptible to larval infections with this nematode, but that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ould be unlikely to develop.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一例恒河猴颊囊肿块临床症状表现、剖检肉眼观察及光学显微镜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观察,发现该病猴颊囊病灶组织病变具有与人鳞状细胞癌相似的典型特征,确诊为颊囊鳞状细胞癌,可为判断非人灵长类动物肿瘤性疾病提供一定的病理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现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最大的"瓶颈"在于没有胜任动物模型。建立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基础上的模型,虽然可以部分复制人类疾病特征,但其经济性欠佳且与动物权益的保护有所冲突;而啮齿类动物对新现病毒的易感性往往较低,也不能很好地复制人类疾病。本文对营养、免疫及疾病易感性关系研究的进展进行文献回顾,以发现解决当前难题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Tuberculosis and HIV infec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K M De Cock  B Soro  I M Coulibaly  S B Lucas 《JAMA》1992,268(12):1581-15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