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9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旋氧氟沙星对小鼠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特异性细胞免疫和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左旋氧氟沙星联合其他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38只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H37Rv结核菌(1×106CFU/只),然后随机等分为两组,一组不作处理(对照组),另一组进行左旋氧氟沙星灌胃治疗(药物组),300mg/kg,每周灌5d,疗程28d。在治疗开始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计数肺组织结核分枝杆菌菌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脾细胞特异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情况。结果左旋氧氟沙星能有效抑制小鼠肺组织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小鼠服药期间细菌量减少100倍,停药后30d仍减少10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药物治疗能减轻肺组织病理变化的程度。药物组小鼠脾细胞分泌卡介苗(BCG)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氧氟沙星能有效抑制小鼠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同时能改善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促进小鼠脾细胞分泌特异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
大肠肿瘤中Bcl-2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大肠腺癌、大肠腺瘤中 Bcl- 2蛋白的表达状态 ,探讨 Bcl- 2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 S- P法 ,观察 4 8例大肠腺癌 ,15例大肠腺瘤中 Bcl- 2蛋白阳性细胞比率和分布 ,以 1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做对照。结果 腺癌和腺瘤中 Bcl- 2阳性细胞比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粘膜组织(P<0 .0 5和 P<0 .0 0 1) ,腺癌与腺瘤表达无明显差异 (P>0 .1)。早期腺癌显著高于腺瘤 (P<0 .0 0 1) ,但中晚期腺癌显著低于早期腺癌 (P<0 .0 0 1)。结论  Bcl- 2高表达可能是大肠肿瘤形成的早期事件 ,对大肠腺瘤的发生和恶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晚期腺癌中 Bcl- 2表达明显减少 ,其原因有赖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于病理淋巴组织的切片常见组织较硬、细胞脆性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色模糊,甚至出现假阴性现象,探讨淋巴组织制片与免疫组化染色的新方法与新思路。方法:采用B-5固定液、软化剂的处理进行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染色。结果:制出背景清晰、定位准确、反差分明、效果较好的免疫组化染色淋巴组织切片。结论:经B-5固定液固定、软化剂处理过的淋巴组织免疫组化切片能为淋巴组织疾病诊断提供定位准确、阳性明显的抗原表达信息。  相似文献   
4.
82例胃癌侵袭部位肥大细胞的分布情况观察结果表明:肿瘤侵袭部位肥大细胞数量与肿瘤组织学类型、粘液性质无关,但与浸润深度及局部淋巴结的有无转移有关。肿瘤侵袭部位肥大细胞数量越多,癌组织在胃壁浸润就越深,局部淋巴结内转移就越容易发生。提示,肿瘤侵袭部位肥大细胞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大鼠肺鳞癌模型方法学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性肺鳞癌研究中.首先要建立一个动物模型。如何快速、准确地建立动物肺癌模型对深入研究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不同方法和途径.建立了多种肺癌模型。田鸿生等建立的肺癌模型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模型具有诱癌局限于右肺下叶及心后叶,只诱发肺鳞癌,无肺外癌的发生,诱癌时  相似文献   
6.
采用3种不同的固定液(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乙醇、B-5固定液)及固定时间,分别对3种含有不同抗原的组织进行固定,应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他们的结果,发现:固定时间以6~12h最佳;而检测不同抗原应选择不同的固定液,检测B淋巴细胞L26抗原,应首选B-5固定液,检测Vimentin及EHFV抗原以10%NBF最佳。  相似文献   
7.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医学硕士研究生前期学习必修的一门主要学科 ,该技术是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 ,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于结合后的特异性的显示剂显示一定的颜色 ,并借助显微镜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从而在抗原、抗体结合部分确定组织细胞结构的化学分或化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组织化学技术。因其具有高度敏感性、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清晰可见 ,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中。为了尽快使研究生从理论上、技术上熟悉和掌握免疫组织化学具体操作技术 ,我们在研究生免疫组织化学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  相似文献   
8.
采用3种不同的固定液及固定时间,分别对3种含有不同抗原的组织进行固定,应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他们的结果。发现:固定时间以6-12h最佳。而检测不同抗原应选择不同的固定液,检测B淋巴细胞L26抗原,应首选B-5固定液,检测Vimentin及EHFV抗原以10%NBF最佳。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尿膜状物的胶体金免疫电镜研究刘俐敏唐志佼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hagicfever,EHF)较重型患者尿中可有膜状物出现,查阅国内外有关EHF尿标本研究文献,尚未见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法对膜状物进行研究的报道。我们应用该...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肺癌癌变过程中 p53、 mdm2、 K ras 及 PCNA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p3、mdm2(murine double minute2)、K-ras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在实验性肺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致癌物3-甲基胆蒽(3-methlylcholanthrene,MCA) 及二乙基亚硝酸(diethylnitrosamine,DEN) 诱发大鼠肺鳞状细胞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mdm2、K-ras基因及PCNA在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结果:在对照组正常支气管粘膜上皮、诱癌组中鳞状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阶段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p53,0、33.33%、50.00%、60.00%、69.57%;mdm2,10.00%、11.11%、28.57%、46.7%、56.52%;K-ras,0、5.56%、21.43%、40.00%、43.48%;PCNA,20.00%、27.28%、35.71%、67.67%、82.61%, 各种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随癌变进展而升高。p53与K-ras、PCNA的表达相关(P<0.05)。p53与mdm2的表达高度相关(P<0.01)。结论:p53是肺癌启动及进展的敏感指标,可能与mdmd2、K-ras存在协同作用,K-ras及PCNA过度表达可能是肺癌浸润及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