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兔股静脉延迟移植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兔股静脉延迟移植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血管痉挛、静脉移植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局部血浆ET的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局部血浆中NO^-2/NO^-3含量,间接反映NO水平。结果:游离股静脉(FV)局部血浆ET含量术后2h和4h明显增高(P<0.01),术后8h也增高(P<0.05);局部血浆NO含量术后2h和4h下降非常显著(P<0.01),术后24h则又显著增高(P<0.05)。结论:游离(未切断)FV术后16-24h,延迟切断准备移植的FV血浆中ET含量恢复正常,NO含量明显增高,是移植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下降的原因,此时为切断静脉进行移植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6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其心脏结构和功能,计算左室射血分数(IJVEF)。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浆NPY、NT水平,并与28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心力衰竭组血浆NPY水平[(159.7±56.3)ng/L]高于对照组[(120.8±51.9).gel],P<0.05;而NT水平[(69.5±29.6)ng/L]低于对照组[(99.1±19.3)ng/L],P<0.01。(2)随着心功能损害的加重,NPY水平逐渐升高,而NT水平逐渐降低。(3)心力衰竭患者LVEF与血浆NPY水平呈负相关(r=-0.31,P<0.05),与NT水平呈正相关(r=0.28,P<0.05)。血浆NPY与NT水平呈负相关(r=-0.26,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PY水平升高,而NT水平降低,存在平衡失调,这种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心功能损害的过程。监测血浆NPY、NT水平变化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硬膜外阻滞前后妊高征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变化。方法 选择20例择期剖宫产患者,正常妊娠组(NLP组)10例,妊高征组(PIH组)中度妊高征患者10例,分别于硬膜外阻滞前及阻滞完善后抽取母体静脉血,测定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浓度。结果 阻滞前PIH组血浆NO浓度明显低于NLP组(P<0.01),ET含量显著高于NLP组(P<0.01);阻滞后两组血浆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ET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浆中NO含量降低和ET浓度增高是妊高征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硬膜外阻滞可使妊高征患者血浆NO水平和ET浓度降低,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皮素(ET)、组织因子(TF)和D-二聚体(D-D)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早期判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发病24h内的33例AP患者,其中重症AP14例(SAP组)和轻症AP19例(MAP组),另选择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G组),分别测定ET、TF、D-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SAP组ET、TF和D.D水平[(129.95±35.97)ng/L、(98.40±57.33)ng/L、(885.50±360.64)μg/L]与MAP组[(56.91±15.81)ng/L、(7.63±5.81)ng/L、(275.97±173.71)μg/L]及CG组[(13.59±4.89)ng/L、(4.25±2.35).g/L、(180.10±80.54)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F、D-D在MAP组与CG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T在MAP组与CG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P患者中,ET与TF呈正相关(r=0.617,P〈0.01),ET与D-D呈正相关(r=0.619,P〈0.01),TF与D-D亦呈正相关(r=0.635,P〈0.01)。结论ET、TF和D-D对AP病情严重程度有早期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监测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及其在GIST转移复发及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州.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61例原发GIST患者、18例转移复发患者和28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VEGF含量。结果原发GIST患者术前血浆VEGF水平[(145.31±45.58)ng/L]和转移复发患者血浆VEGF水平[(145.72±52.73)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9.86±18.3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原发及转移复发GIST患者间血浆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患者手术后及复发转移患者手术联合格列卫治疗后,血浆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101.81±27.63)ng/L和(112.45±38.5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IST患者和GIST转移复发患者血浆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监测血浆VEGF的水平有助于评价GIST治疗效果和预测GIST的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正常人群,探讨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23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观察组)给予BiPAP,同期入选25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入选者血浆BNP水平,记录观察组使用BiPAP前及使用BiPAP后2h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使用BiPAP前血浆BNP水平为(639.83±163.33)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4±79.43)ng/L(P<0.01);使用BiPAP后2h血浆BNP水平为(257.08±126.93)ng/L,明显低于使用BiPAP前(P<0.05);使用BiPAP后2hHR、PaCO2均明显低于使用BiPAP前(P<0.01),PaO2明显高于使用BiPAP前(P<0.01)。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增高,使用BiPAP可明显降低该人群血浆BNP水平,从而间接判断出Bi—PAP能有效减轻急性呼吸衰竭人群的心脏负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对抑郁症患者血浆P物质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对36例首次发病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应用文拉法辛进行治疗(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周末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P物质含量;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周末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意外症状量表(TESS)评定。并选择1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血浆P物质含量(63.6±14.9)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0.1±15.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6周末血浆P物质含量(48.6±14.2)n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6周末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6周末血浆P物质含量的差值与HAMD评分减分率呈正相关(r=0.696,P〈0.01)。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血浆P物质含量存在异常,可能是抑郁症病理生理的环节之一。降低血浆P物质含量,可能是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分析20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及11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基因型。并测定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水平。结果脑卒中组PAF-AH基因突变率和血浆PAF、GMP-140、β—TG和PF4水平[分别为42.44%、(91.08±39.10)ng/L、(36.46±13.10)μg/L、(41.75±11.18)μg/L、(29.05±9.16)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05%、(64.30±18.81)ng/L、(18.27±7.68)μg/L、(30.94±8.47)μg/L、(18.75±6.06)μg/L](P<0.01)。脑卒中组基因突变者血浆PAF、GMP.140水平显著高于无基因突变者(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增强,且与PAF。AH基因多态性相关。PAF-AH基因突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遗传危险标志。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择64例肾移植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浆粘附分子GMP-140水平,以探讨肾移植患者血浆GMP-14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结果环孢素肾中毒组的血浆GMP-140水平中度升高(292±99μg/L),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比较(114±30μg/L)差异显著(P<0.01);排斥组(515±187μg/L)与稳定组及环孢素肾中毒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肾功能稳定但并发感染者血浆GMP-140水平(535±172μg/L)与急性排斥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测定血浆GMP-140的变化对肾移植术后的监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胆汁中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检测了55例ACST患者术中、术后7、14d胆汁中ET及ERCP的浓度。结果 ACST患者术中胆汁ET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两组病例术中胆汁ET的浓度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术后胆汁中ET的浓度逐渐下降。术中胆汁CGRP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胆汁中CGRP的浓度逐渐升高。结论 ET参与了ACST肝胆系统的病理损害过程,胆汁中ET的浓度与ACST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胆汁中ET与CGRP二者间的平衡紊乱可能在ACST肝胆系统的病理损害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慢性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血尿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变化,探讨ET和CGRP在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了2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34例慢性肾衰竭(CRF)患和19例健康查体血,尿ET和CGRP的水平。结果:(1)血浆和尿的ET水平:PNS,CGN和CRF组 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2)血浆和尿的CGRP水平,PNS,CGN和CRF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1)。结论: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血尿ET水平明显升高,而血尿CGRP水平明显下降,提示血尿ET的升高和CGRP的下和可能在促进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病情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全麻诱导药对高血压病人围诱导期血浆4种神经肽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的高血压病从60例,随机分为硫喷妥钠组(S组)、依托咪酯组(E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诱导后2min、插管后2min,10min测定血浆中ET、CGRP、NPY、NT的含量及认动力学变化。结果 诱导后S组和P组血压均下降,插管后S组和E组血压和心率均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插管后S组和E组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或0.01),而插管后各指标P组与术前相比无差异,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异丙酚是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梗阻性黄疸手术前后内毒素水平和肾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梗黄)患者血内毒素(ET)水平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观察30例梗黄患者(梗黄组)手术前后血ET含量及肾功能变化,并与21例无黄疸患者(对照组)进行同步比较。结果 术前梗黄组外周血ET水平明显升高(P<0.01),门静脉血ET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明显降低(P<0.01)。术后第1dET反而升高(P<0.05),Ccr术后1d更趋下降(P<0.05),并伴有血肌酐,尿素氮升高(P<0.05);5d后随ET水平逐渐下降,Ccr逐步上升,第15dET,Ccr两项指标接近下水平;ET与Ccr呈显著负相关(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血ET均呈低水平变化。结论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梗黄患者肾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商品名顺友)与片剂(商品名骁悉)在肾移植术后早期麦考酚酸(mycophenolicacid,MP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及疗效。方法30例首次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顺友组和骁悉组,于术后24h内开始口服顺友或骁悉,均为1.5g/d,一日两次。术后第7、14天分别于服药前(0h)及服药后0.5、1、1.5、2、3、4、6、8、10、12h采集外周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MPA血药浓度,比较两组MPA的达峰时间(MPA—Tmax)、峰浓度(MPA—Cmax)及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MPA—AUC0.12h),同时比较两组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及3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顺友组和骁悉组MPA—Tmax第7天[(1.27±0.88)h比(1.27±0.68)h,P〉0.05)]、第14天[(0.73±0.32)h比(0.80±0.46)h,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第14天MPA—Tmax均比各组内第7天提前(均P〈0.05)。两组MPA—Cmax第7天[(12.104-5.00)ng/mL比(12.20±5.60)ng/mL,P〉0.05)、第14天[(15.40±6.36)ng/mL比(12.80±6.36)ng/mL,P〉0.05)无差异,组内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MPA—AUC0_12h第7天[(31.90±15.62)mg·h·L^-1比(31.50±12.88)mg·h·L^-1,P〉0.05)、第14天[(33.30±8.68)mg·h·L^-1比(34.30±7.31)mg·h·L^-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均高于各组内第7天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早期血肌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顺友组和骁悉组均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两组分别有4例、3例受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顺友和骁悉在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MPA血药浓度变化和疗效无明显差异。顺友用于肾移植后早期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安全有效,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测定在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iage快速诊断测定仪测定4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入院即刻以及心力衰竭控制后第7天的血浆cTnI水平,同时采用心脏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并与25例非心脏病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随访3个月,比较心力衰竭组患者人院时cTnI阳性亚组与cTnI阴性亚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cTnI阳性亚组中,cTnI水平降至正常者与cTnI水平持续不降或继续升高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45.4±139.2)ng/L比(9.5±8.6)ng/L,P<0.01],而两组磷酸肌酸激酶同丁酶(CP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患者中,cTnI阳性亚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1.4%,18/35)明显高于cTnI阴性亚组(1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阳性亚组中cTnl水平降至正常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7.3%,6/22)低于cTnl水平持续不降或继续升高者(92.3%,1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cTnI测定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内皮素(ET)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总结冠心病围术期的一些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37例冠心病患者及10例心瓣膜疾病患者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5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室壁瘤切除术(CABG+LVAN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激光心肌打孔术(TMLR组),对照组为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术前,主动脉阻断前(血管移植前或打孔前),主动脉开放时(血管移植结束时或打孔后),心肌再灌注后3h、6h、24h血ET值;并于术前、心肌再灌注后3h、6h、24h测定心排血指数(CI)。结果ET值组内比较:CABG+LVAN组主动脉开放时(69.93±7.20pg/ml),心肌再灌注后3h(89.99±5.76pg/ml)、6h(60.94±8.69pg/ml)、24h(68.99±10.30pg/ml)时ET值显著高于术前(40.17±13.37pg/ml,P〈0.05);CABG组主动脉开放时(66.59±4.86pg/ml),心肌再灌注后3h(95.97±10.72pg/ml)、6h(61.51±7.65pg/ml)、24h(57.85±6.34pg/ml)均显著高于术前(43.22±9.13pg/ml,P〈0.05);OPCAB组血管移植结束时(66.47±5.90pg/ml)显著高于术前(44.80±6.51pg/ml,P〈0.05);TMLR组打孔术后无显著升高;对照组主动脉开放时(69.92±10.80pg/ml),心肌再灌注后3h(77.99±7.49pg/ml)、6h(46.76±7.61pg/ml)、24h(52.07±6.94pg/ml)显著高于术前(35.14±8.10pg/ml,P〈0.05)。组间比较:CABG组心肌再灌注后3h显著高于OPCAB组(95.97±10.72pg/ml vs.59.72±4.81pg/ml,P〈0.05)。心肌再灌注后各组CI均较术前明显增加,CABG组心肌再灌注后3h CI明显低于OPCAB组(2.17±0.46L/min·m^2 vs.3.25±0.05L/min·m^2,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HPLC—FD)检测112例UC患者和110名健康对照人群血浆Hcy水平.应用ELISA方法检测76例UC患者和12名健康对照人群血浆FA和VitB12水平。结果UC患者中血浆Hcy水平为(11.27±7.2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9±4.81)μmol/L(P〈0.01);UC患者中血浆Hcy水平与UC病情分度、病变范围及病程均无关(P〉0.05)。UC患者中血浆FA和VitB12水平分别为(7.64±1.95)nmol/L和(108.64±32.22)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9.14±1.23)nmol/L和(112.64±33.33)pmol/L,均P〈0.01]。高Hcy组患者血浆FA和VitB12水平显著低于低Hcy组(P〈0.05)。UC患者中血浆FA水平与UC病程呈负相关(P〈0.01);而VitB12水平则与病程无相关性(P〉0.221)。结论UC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与FA和VitB12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肾移植术后血脂异常的疗效。方法 将27例肾移植术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胆固醇总量水平〉6.2mmol/L)作为普伐他汀组,患者每日口服普伐他汀10mg,每晚1次,疗程8周。另取健康男、女各1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在8周内未服用任何药物。测定普伐他汀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清胆固醇总量(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变化。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技术测定各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及服用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结果 普伐他汀组治疗前血浆E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NO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降脂治疗8周后,ET含量明显下降(P〈0.01),NO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TC、LDL-C、TG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普伐他汀组治疗前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结论 普伐他汀可有效治疗肾移植后血脂异常,并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蛭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狼疮肾的机理。方法将44例SLE患者分为常规激素治疗组(20例)及常规治疗加水蛭干预组(24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浓度。结果治疗前血浆ET、sIL-2R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者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水蛭能更有效地改善SLE患者血浆ET、sIL-2R水平,从而减轻肾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静脉营养治疗是否可以通过逆转营养不良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方法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法对65例MHD患者进行评分,按照得分分为轻、中、重度营养不良,同时测定与营养不良相关的血生化指标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b6)水平,将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周3次在血液透析中给予肠外营养治疗(IDPN),共4周,治疗期结束后再次进行MIS评分及以上指标检测,对照组不接受IDPN治疗。结果治疗期末,治疗组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比例(17.14%和2.86%)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MIS评分下降[治疗前为(13.92±2.18)分,治疗后为(8.48±1.32)分,P〈0.05)];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升高,铁代谢和贫血指标改善;治疗后CRP和IL-6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RP治疗前为(6.82±2.71)mg/L,治疗后为(3.05±1.86)mg/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治疗前为(82.65±22.38)ng/L,治疗后为(33.19±12.50)ng/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PN可改善MHD患者营养状况,减轻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