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胃动力异常及"吉氏消痞方"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北平  黄穗平 《广东医学》2003,24(11):1166-1167
目的:观察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胃动力异常及“吉氏消痞方”的治疗作用。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炎肝硬化患者36例及20名健康志愿者,作胃十二指肠压力测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吉氏消痞方,另一组单纯给予基础治疗。4周后复查,并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胃十二指肠消化问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指标。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肝炎肝硬化组患者的MMC Ⅰ相明显延长、Ⅲ相明显缩短,Ⅲ相的波幅明显降低。肝功能异常A,B,C三级患者间的MMC指标差异显著。与基础治疗组比较,经“吉氏消痞方”治疗患者的MMC Ⅲ相的持续时间及波幅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有明显的胃动力障碍,其程度随肝功能恶化而加重。“吉氏消痞方”对该组患者的胃动力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张东伟(附属甘泉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65)关键词肝炎;肝硬变;心电描记术中图号R575.2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研究,文献报道较少。观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心电图改变,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失...  相似文献   

3.
肝炎后肝硬化骨髓象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骨髓象改变。方法 采取骨髓穿刺术获得骨髓涂片,然后进行瑞氏姬姆沙、铁粒等染色,然后进行显微镜检查。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骨髓象有6种不同类型。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病人流行骨髓穿刺术是必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氨基酸谱改变的临床意义探讨杨乐薇,金瑞北京隆福医院(100010)北京佑安医院(100054)肝病患者血浆氨基酸的变化已有不少报道,但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氨基酸谱的改变情况及检测意义则罕有资料。本文对32例肝炎后肝硬化血浆及腹水中19种氨...  相似文献   

5.
杨培军 《当代医学》2021,27(7):141-14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胃动力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83例肝硬化PH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硬化PHT后是否发生胃动力障碍分为发生组(n=31)和未发生组(n=52)。分析83例患者病历资料,设计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探讨肝硬化PHT后患者胃动力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高血压、冠心病、胃静脉曲张程度对肝硬化PHT患者胃动力障碍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S、GAS、VIP、MTL均可能是肝硬化PHT患者胃动力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2检验单因素分析与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H2S、GAS、VIP、MTL水平均可能是诱发肝硬化PHT患者发生胃动力障碍的危险因素,为肝硬化PHT患者发生胃动力障碍增加分别为111.167(21.002~588.424)倍、87.733(19.461~395.516)倍、93.214(18.0964~480.204)倍、165.000(19.608~1388.484)倍。多项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H2S、GAS、VIP、MTL水平均可能是肝硬化PHT患者发生胃动力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2S、GAS、VIP、MTL水平是肝硬化PHT患者发生胃动力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予以相应干预措施,以期降低胃动力障碍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胃排空功能与肝功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池平  张保东 《中原医刊》2000,27(12):52-52
肝硬化对胃动力影响,国内尚少报道。本文总结分析了39例正常人与46例肝硬化患者胃动力参数,就其肝硬化胃动力下降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3.8岁,均系肝炎后肝硬化,经临床表现,血清病毒学检测,影像学、部分行肝活检而确诊。依肝功能Child评分分为 A、B、C三级,分别为13,22,11例。正常对照组39例,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1.3岁。为二年内无任何胃肠道、肝、胆、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继发性纤溶情况.方法 分别对30例健康体检人员、30例肝炎后肝硬化、3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检测.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比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 D-二聚体作为体内存在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指标,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比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升高明显,所以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纤溶亢进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33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与同期35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GGT、AST与ALT的比值高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出现右上腹痛、黄疸的比例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而肝炎后肝硬化组脾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并发原发性肝癌的概率更高,且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GGT含量显著升高是酒精性肝硬化的特征性指标,酒精性肝硬化预后略好于肝炎后肝硬化,但晚期二者预后的差别不大,早诊断、早治疗才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继发性纤溶情况。方法分别对30例健康体检人员、30例肝炎后肝硬化、3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检测。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比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 D-二聚体作为体内存在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指标,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比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升高明显,所以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纤溶亢进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在肝炎、肝硬化患者胆囊壁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胆囊壁改变的超声特征.结果:绝大多数肝炎、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具有不同程度变化:毛糙、增厚、水肿.结论:胆囊壁的声像改变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实质损伤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震宇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1):20-20,72
目的探讨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宽度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368例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24例,根据门静脉宽度分为门静脉PV≤1.2cm组和PV〉1.2cm组。并根据胃镜检查的出血情况比较其出血率。结果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PV〉1.2组出血率明显高于PV≤1.2组(P〈0.05),但是肝炎后肝硬化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宽度的测定对预测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的出血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24例肝硬化患者血气分析杨玉斌关键词:肝硬变;血气分析本文总结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24例肝硬化病人血气分析结果,以探讨肝硬化时肺呼吸功能改变及酸碱失衡情况。病人与方法24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全部符合1990年上海肝炎会议肝硬化诊断标准。代偿期肝硬化4例...  相似文献   

13.
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焕琴 《华夏医学》2003,16(6):800-801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4 0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 ,并与 4 2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均低于健康者 ,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 k值均不同程度高于健康者 ,P<0 .0 1。结论 :血液流变学指标能反映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微循环障碍情况 ,可考虑作为其病情诊断和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预后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6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炎肝硬化597例,酒精性肝硬化172例,混合性肝硬化99例。比较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肝功能分级、死因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肝硬化患者中肝炎肝硬化患者比例最高,为68.78%;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要明显大于酒精性肝硬化和混合性肝硬化(均<0.05);3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均要显著高于女性(均<0.05);肝炎肝硬化与混合性肝硬化患者的脾大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0.01);3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为上消化道出血;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直接死因比例最高的为肝性脑病,混合性肝硬化直接死因比例最高的为原发性肝癌。结论不同病因肝硬化间临床特征差异主要体现在并发症与直接死因上,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的主要死因为肝性脑病,临床上应注重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同时加强对肠道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王岁霞  成红艳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404-1405
慢性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慢性活动型肝炎,是我国门脉性肝硬化的最主要原因。肝炎后肝硬化在我国肝硬化病例中占80%以上。肝硬化严重的病变为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腹水、侧支循环的形成与开放)。脾肿大、脾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对于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近年来常用的外科治疗措施为切脾断流术和分流术。而这些手术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自2000年开展了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胃底切除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脾亢的研究,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集病例2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分析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应用彩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患者共104例,按照不同疾病类型分为A组(酒精性肝硬化)和B组(肝炎肝硬化),两组患者均予以彩超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部分彩超检测值情况,彩超检测表现及肝体积、形态情况。结果 B组患者右肝厚径及右肝斜径彩超检测值明显少于A组,同时A、B两组彩超检测表现情况比较,差异明显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肝体积增大及形态正常发生率均比B组高,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应用彩超检测具有积极鉴别诊断价值,可较明确鉴别出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体征表现和并发症的差异进行分析,为二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5例)和慢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体征表现、辅助检查指标和常见并发症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具有不同的体征表现及并发症类型,肝硬化辅助检查指标各有差异,为两种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 ,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我院于 1998年 6月至2 0 0 1年 6月用奥曲肽加西米替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4 0例 ,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70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 ,临床表现为呕血和 (或 )黑便 ,均经胃镜证实为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0例 ,其中男 31例 ,女 9例 ;年龄 35~ 72岁 ;肝炎后肝硬化 2 7例 ,酒精性肝硬化 10例 ,隐源性肝硬化 3例。对照组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34~ 71岁 ;肝炎后肝硬化…  相似文献   

19.
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善宁和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情况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治疗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59例,其中男51例,女8例,年龄35~68岁,平均48.2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8例(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硬化18例,酒精性加肝炎后肝硬化5例,原发性肝癌4例,心源性肝硬化2例,原因不明2例,所有病人入院前或住院过程中均有呕血、便血。出血后出现休克者19例,合并腹水者13例,合并肝性脑病9例,合并肝肾综合征6例,合并肝性脑病4例,合并骨质疏松后股骨…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伴发的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病情凶险,处理棘手。作者近一年来,对6例肝炎后肝硬化伴食管下端、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患者,采用心得安治疗,效果尚称满意,兹将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