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汉防己甲素对K562/A02细胞株SORCIN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在逆转K562/A02细胞耐药与耐药相关的可溶性钙结合蛋白(SORCIN)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为Tet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通过MTT法筛选出所需浓度Tet,与K562/A02细胞株孵育培养48小时后,通过MTT检测Tet对柔红霉素(DNR)细胞毒性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SORCIN基因表达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orcin表达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所选浓度范围内,Tet可以增强DNR对K562/A02的细胞毒作用,(Tet浓度为0,0.5,1.0,2.0mg/L时DNR和Tet的IC50分别为11.3±0.17,5.15±0.10,3.91±0.06,2.52±0.04mg/L,p〈0.01);K562/A02细胞中SORCIN基因高表达,且随着Tet浓度的增加SORCIN的表达先增强后减弱(Tet浓度为0.5mg/L时增强,1.0和2.0mg/L时减弱,p〈0.05);K652细胞中sorcin蛋白低表达,K562/A02细胞中sorcin蛋白高表达,且随着Tet浓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Tet浓度为0.5mg/L时增强、1.0和2.0mg/L时减弱,p〈0.05)。结论:MTT检测显示Tet对K562/A02耐药逆转呈浓度依赖性,Tet可能通过调整SORCI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参与逆转K562/A02的耐药性,但并不与其耐药逆转作用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2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的水平显著增高(P<0.01);②随Duke分期进展,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的水平逐渐增高,DukeD、C期分别与DukeB、A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③病例组高、中分化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的水平与低分化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E-选择素参与了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过程,是反映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剂量紫杉醇(PTX)持续静脉滴注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方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32例晚期NSCLC患者,均采用低剂量PTX持续静脉输注联合DDP方案化疗,具体:PTX25mg&#183;m-2&#183;d-1,d1~3、d8~10,静脉滴注16h;DDP75mg&#183;m-2,d1~3、d8~10,静脉滴注,21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32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完全缓解加部分缓解)为43.8%,而初治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复治患者,分别为50.0%(9/18)和35.7%(5/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脱发和乏力,其他毒副作用较轻,均在可耐受的范围内。结论:低剂量PTX持续静脉输注联合DDP治疗NSCLC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低氧诱导因子1a(HIF-1α)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新生血管生成、结肠癌进展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46例结肠癌患者组织标本和相应的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HIF-1α与CD34的表达,并与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合分析.结果 微血管密度(MVD)染色密度在结肠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结肠癌癌旁组织;有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为C、D期者,CD34与HIF-1α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为A、B期患者(P<0.05);CD34与HIF-1a的阳性表达存在一致性.结论 HIF-1α的过表达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HIF-1a参与结肠癌患者的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CRC)和大肠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8例大肠癌组织(其中20例患者年龄<40岁)和癌旁正常组织28例中的EGFR和VEGF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肠癌组织中的EGFR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10%和48.27%;癌旁正常组织EGFR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和10.71%,大肠癌组织中EGFR和VEGF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EGFR和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的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GFR和VEGF阳性表达率在年龄<40岁的大肠癌组明显高于其在年龄≥40岁的大肠癌组(P<0.05);在年龄<40岁的大肠癌组中,两者共阳性表达伴淋巴结转移率高(P<0.01)。结论:EGFR和VEGR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转移及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年龄<40岁的早发性大肠癌具有更高的EGFR和VEGF阳性率及共表达率,提示其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与甘欣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4例,给予天晴甘美0.2 g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静脉滴注1次,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1 80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天静脉滴注1次,疗程10 d.结果 治疗结束,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LT有95.83%(23/24)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只有69.23%(18/26),治疗组AST汀有90.48%(19/21)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只有63.64%(14/22),治疗组Tbil恢复正常仅6例,占60.0%(6/10);对照组Tbil恢复正常7例,占53.85%(7/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结论 天睛甘美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害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汉防己甲素(Tet)在γ射线照射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中的放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克隆形成分析法测定Tet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Eca-109细胞经放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的再分布情况,Westernblotting法分析周期相关蛋白表达以及分裂指数法分析Tet对照射后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 在Eca-109细胞中,Tet显著增加γ射线的杀伤作用,其增敏比为1.43;在γ射线照射后,细胞明显阻滞于G2期,Tet可以降低这种阻滞。Eca-109细胞在受到γ射线照射后其CyclinB1与Cdc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et可以逆转γ射线对CyclinB1与Cdc2蛋白的表达的抑制作用。Tet可以促使阻滞于G2期的Eca-109细胞进人M期。结论 Tet能显著增加γ射线对人食管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et去除放射引起的G2/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8.
汉防己甲素配合放射线增敏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用于鼻咽癌放疗的增敏作用及其毒副反应。方法:112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放疗第1天开始服用汉防己甲素,每次40mg,每天3次,直至放疗结束,放疗采用6MV-X线常规分割外放射治疗,鼻咽部DT66~72Gy/33~36F/6~7w,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治疗量DT60~66Gy/30~33F/6~7W。对照组单纯放疗,其设野和剂量均同治疗组。结果:放疗结束后1个月鼻咽部MRI复查评价疗效,近期有效率治疗组为89.3%,对照组为69.6%,治疗组近期疗效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放疗期间骨髓抑制、放射性皮炎、口干、咽痛和消化道反应等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中汉防己甲素是一种理想的放射增敏剂,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核糖核酸干扰(RNAi)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表达对肺癌细胞株SPCA-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前期制备的HMGA1 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肺癌细胞SPCA-1;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MGA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多靶单击模型拟合绘制细胞存活曲线观察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阳性组细胞HMGA1基因表达下调;细胞存活曲线显示阳性组细胞平均致死剂量(D_0)、准阈剂量(Dq)及2Gy照射后的细胞存活分数(SF_2)均为高于对照组及阴性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阳性组细胞凋亡率则均低于对照组及阴性组(P<0.05).结论 HMGA1 siRNA特异性地下调SPCA-1细胞中HMGA1基因表达,可抑制细胞凋亡,并降低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兰索拉唑用药前后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抑酸药兰索拉唑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ylori)在胃内分布的影响.方法: 检查43例有H.pylori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服用兰索拉唑前后的胃镜活检组织切片,活检部位分别为窦小弯及体大弯,对活检组织切片做HE及Warthin-Starry嗜银染色,观察窦体两部位H.pylori检出率、密度及胃炎活动程度的变化.结果: (1)窦小弯用药前、用药后4周及3个月H.pylori的检出率分别为93.02%,58.14%和86.05%,用药后4周H.pylori检出率及密度明显低于用药前及用药后3个月(均P<0.01).(2)体大弯用药后4周和3个月H.pylori的密度较用药前增加.(3)窦小弯用药后4周胃炎活动性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用药前及用药后3个月,胃炎活动程度也轻于后两者.(4)体大弯用药后4周和3个月胃炎活动性检出率较用药前增加,胃炎活动程度也加重.(5)窦小弯及体大弯用药前后胃炎活动性与H.pylori检出率之间变化呈正相关(分别为r=0.995 1,r=0.960 8).结论: 兰索拉唑可使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定植部位发生改变,窦小弯H.pylori检出率下降、密度减少,而体大弯密度增加,此种影响在用药后1个月左右最为明显,胃炎活动性与H.pylori检出率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