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分类的相关性。方法:不同地域,多中心参与,以统一调查表形式,调查600例高血压病患者,包括广东珠海300例、江苏常州100例,江苏南京100例,辽宁沈阳100例,分析地域不同所致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危险因素等的差异,应用统计学软件,探讨其对中医体质分类的影响及特点。结果:高血压患者体质以阴虚质(23.0%)、血瘀质(20.8%)、痰湿质(14.5%)为主,与其他型体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阴虚质与平和质、气郁质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特禀质与平和质、气郁质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腰围以痰湿质较宽,与阴虚质、气郁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体重以痰湿质、湿热质较高,与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体重指数以痰湿质、湿热质较高,与同组其他体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年龄以气虚质、阴虚质明显升高,与平和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性别阴虚质、气郁质女性比例明显增高,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脂异常、家族史、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均以痰湿质或湿热质多见,其中血脂异常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家族史痰湿质与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家族史痰湿质与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吸烟痰湿质、湿热质与其他体质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缺乏体力活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与其他体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体质分类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主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中医体质BMI、肺活量差异。[资料来源]在佛山市南海区义工服务队义工成年志愿者,填写问卷表。体质类型由2名副主任中医师以上临床医生确定。[选择文献量及依据](1)研究类型:问卷调查。(2)研究对象:年龄20~39岁;调查期间未患疾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体质辨证不清。[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按中医体质分组,统计各组身体质量指数(BMI)、肺活量(VC),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身体质量指数(BMI):气虚质、气郁质明显低于平和质(P0.01),痰湿质明显高于平和质(P0.05);其余8种体质均低于痰湿质人群(P0.01);气虚质、气郁质明显低于湿热质(P0.05),痰湿质明显高于湿热质(P0.01);气虚质、气郁质明显低于阳虚质(P0.05),痰湿质明显高于阳虚质(P0.05);湿热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特凛质、瘀血质、阴虚质明显低于气虚质(P0.01);平和质明显高于气郁质(P0.05);痰湿质明显高于特禀质(P0.05);痰湿质明显高于瘀血质(P0.05);痰湿质明显高于阴虚质(P0.01)。肺活量(VC):气虚质、气郁质明显低于平和质(P0.01);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明显低于湿热质(P0.05);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瘀血质明显高于气郁质人群(P0.01);湿热质明显高于阳虚质(P0.01);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明显高于气虚质(P0.01);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明显高于气郁质(P0.01);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明显高于特禀质(P0.01);湿热质明显高于瘀血质(P0.01);气虚质明显低于阴虚质(P0.01)。[未来展望]扩大样本量,拓展研究范围,探讨干预不同体质身体质量指数(BMI)、肺活量(VC)影响机理,提高治未病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改善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证候分布。方法选取1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指导患者及家属填写中医体质证候量表,统计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频数分布,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控制血糖基础上,增加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12周后比较干预前后以上中医体质证候频数分布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证候频数分布显著下降,平和质证候频数分布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控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中医综合疗法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证候频数分布,降低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证候频数分布,增加平和质证候频数,中医综合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证候调理有显著的疗效,并有助于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潮汕地区964例糖调节异常(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研究潮汕地区IGR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辨识方法对964例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964例IGR人群中,9种体质类型高低依次是:平和质168例(17.4%)、痰湿质138例(14.3%)、气虚质129例(13.4%)、湿热质114例(11.8%)、血瘀质96例(10.0%)、阳虚质93例(9.6%)、阴虚质78例(8.1%)、气郁质57例(5.9%)、特禀质13例(1.3%)。兼夹体质中,气虚+血瘀质24例(2.5%)、气虚+痰湿质30例(3.1%)、气虚+阴虚质24例(2.5%)。由此得出,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而兼夹体质为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血瘀质和气虚兼阴虚质。各种体质类型中,男女比例分别与总IGR人群进行两两四格表的χ2检验,湿热质、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及特禀质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3种体质与总IGR人群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湿热质、痰湿质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女性中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及特禀质多于男性(P0.05)。结论:气候、地域、性别等因素影响着IGR患者体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R-Q型因子分析于聊城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2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特点,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相关性。结果: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构成中,男性以痰湿质(31.3%)、湿热质(23.9%)居多,其次为气郁质、阴虚质(各8.9%);女性以气郁质(22.7%)、痰湿质(18.8%)、血瘀质(15.1%)、阴虚质(15.1%)居多,其次为气虚质、湿热质(各9.4%);不同性别患者在湿热质、气郁质构成中存在差异性(P0.05)。18~29岁以平和质为主,30~34岁以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为主,45~59岁以阴虚质为主,60岁以上多呈现出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男性患者18~29岁以平和质、特意禀体质分布为主,30~44岁以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为主,45~59岁以阴虚质为主,60岁以上以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为主;女性患者18~29岁以气郁质为主,30~44岁以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气郁质为主,45以上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渐多。结论:不同年龄段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中医体质偏颇性,不同性别、年龄段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存在差异,可以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见社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体质分布及其年龄、中西医临床症状、身体质量指数(BMI)、"六字诀"锻炼频率的结果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54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体质及相关症状的调查。结果:(1)体质分布结果:254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阳虚质74例,占29.13%;痰湿质44例,占17.32%;气虚质32例,占12.59%;平和质30例,占11.81%;气郁质18例,占7.08%;血瘀质16例,占6.29%;湿热质15例,占5.91%;阴虚质14例,占5.51%;特禀质12例,占4.72%。(2)均数比较结果:与平和质患者比较,气虚质患者中医症候、临床症状、"六字诀"锻炼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质患者年龄、中医症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郁质患者年龄、BMI、中医症候、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质患者年龄、中医症候、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患者中医症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患者年龄、BMI、中医症候、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禀质患者年龄、中医症候、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结果:除湿热质和特禀质无回归方程(P0.05),其余7种体质均有回归方程(P0.05)。6种偏颇体质均与年龄、中医症候得分、临床症状得分呈正相关性。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与BMI呈负相关性;而阳虚质、气虚质与BMI呈正相关性。6种偏颇体质均与"六字诀"养生功法的锻炼频率呈负相关性。平和质与年龄、中医症候得分、临床症状得分、"六字诀"养生功法的锻炼频率呈负相关性。结论:(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偏颇体质中虚证以阳虚体质为多,阴虚质较少;实证以痰湿体质为多,特禀质较少。(2)血瘀质者年龄相对平和质者较大,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特禀质者年龄则较小;8种偏颇体质中医症候均相对平和质者较严重;而临床症状除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者外,余相对平和质者较严重;而"六字诀"养生功法的锻炼越频繁则其偏颇体质的程度就相对较轻。此外,阳虚质者BMI较高,说明超重肥胖体型的患者较多,气郁质、阴虚质者BMI较低,则这两种体质者体型偏瘦者较多。在"六字诀"养生功法锻炼频率方面,气虚质者锻炼的频率最多,说明在"六字诀"养生功法在气虚质的慢性呼吸系统患者中推广应用较好。(3)年龄越大、中医症候及临床症状越严重其偏颇体质就越明显,而"六字诀"养生功法的锻炼越频繁则其体质的偏颇程度就相对较轻。此外,超重肥胖体型的患者常久坐少动是形成阳虚、气虚的因素,故与这两种偏颇体质呈正相关性。而患者体型偏瘦弱则与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这些偏颇体质呈正相关性多与其体质的成因有关。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7,(2):149-151
目的:了解慢性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辨体施治、施膳,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共收集病例211例,将纳入病例进行初步判断、筛选,分为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等共九种类型体质,建立临床研究数据库,使用相关统计软件,初步分析FC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等相关性。结果:FC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规律依次为特禀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平和、湿热、痰湿等实性体质患者男性高于女性,而阳虚、气虚、阴虚、气郁、血瘀等体质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其中以气郁质与血瘀质男女比例最为明显(分别约为1∶3.3与0∶5)(P0.05);中青年患者以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多见,老年患者以阳虚质、平和质与气虚质多见(P0.05)。结论:FC患者存在不同体质分布,其中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均存在差异,故可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为FC患者提供基于体质理论的个体化辨体施膳,使其临床防治更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体质类型及高血压发病的体质因素。方法以社区的《家庭健康档案》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参考设计调查问卷,对1 0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按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进行中医体质辨析。结果 1 000例高血压患者中,平和质96例(9.6%),偏颇质904例(90.4%);在偏颇质患者中,其体质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特禀质、气郁质、偏阴虚质、偏气虚质、偏痰湿质。高盐饮食与上述诸多体质类型发病密切相关,其中高脂饮食易患痰湿质、血瘀质,锻炼少易患痰湿质、气虚质,熬夜易患阴虚质、血瘀质。结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及气虚质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应从调理气血、劳逸结合、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锻炼等诸多方面开展防治,充分发挥中医防治高血压"治未病"的特点,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9.
吴红施  贝德 《新中医》2014,46(5):40-42
目的:探讨痰湿质高血压病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以本社区的《家庭健康档案》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参考设计调查问卷,对社区的1 0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资料输入本院自行设计的中医体质辨析仪,自动判定体质。结果:从高到低分布的前4位:痰湿质269例(26.9%),阴虚质235例(23.5%),血瘀质140例(14.0%),气虚质105例(10.5%),共占调查1 0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74.9%,可见痰湿质为本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最主要体质类型。体重指数异常者共278例。体重指数≥24.0(超重):痰湿质53例,阴虚质32例,气虚质9例,血瘀质6例,阳虚质3例,湿热质8例,平和质14例,气郁质3例,特禀质1例,偏阴虚质1例,偏气虚2例,偏痰湿2例。体重指数≥28.0(肥胖):阳虚质6例,阴虚质17例,气虚质15例,痰湿质82例,湿热质3例,血瘀质11例,特禀质0例,气郁质6例,平和质3例,偏阴虚质0例,偏气虚0例,偏痰湿1例。痰湿质体重指数组成与阴虚质、血瘀质及气虚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湿质体重指数异常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共有548例血脂异常:痰湿质177例,阴虚质128例,血瘀质85例,气虚质60例,阳虚质21例,湿热质24例,特禀质0例,气郁质24例,平和质23例,偏阴虚质3例,偏气虚1例,偏痰湿2例。血脂异常患者中,痰湿质、阴虚质及血瘀质患者的所占比例较其他体质明显偏高(P0.05),痰湿质与阴虚质、血瘀质及气虚质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社区的高血压病防治应重视对痰湿质的调护,积极控制体重及调节血脂,加强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鼻咽癌康复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更好地为治病和康复服务。方法采用中医问卷结合辨证方法对309例鼻咽癌康复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气郁质132例,阴虚质123例,血瘀质111例,湿热质94例,气虚质77例,痰湿质73例,血虚质27例,特禀质22例,阳虚质15例,平和质7例。其中偏实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占88.97%,随年龄增大而血瘀质比例增加;偏虚质(气虚质、阳虚质、血虚质、阴虚质)占78.32%。血虚质男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和质和特禀质男、女性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郁质比例最高,随着生存期延长和年龄增大逐渐减少。结论鼻咽癌康复者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是鼻咽癌康复者常见的体质,年龄、生存期与性别对气郁质、瘀血质和血虚质体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9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四诊资料,进行证素判断与中医体质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体质与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阳虚(28.4%)、内火(20.8%)、阴虚(17.9%)、阳亢(8.3%)、气虚(7.8%)、痰浊(6.4%)、血虚(4.4%)、血瘀(3.6%)、肝风(1.5%)、气滞(1.0%),虚性证素以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主,实性证素以痰浊、血瘀为主;偏颇体质由高至低顺序为:痰湿质(30.6%)阴虚质(28.0%)阳虚质(18.8%)湿热质(12.3%)气虚质(4.7%)瘀血质(3.9%)气郁质(1.2%);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差异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25.88,P0.01)。回归分析提示阴虚质与阳亢、阳虚质与阳虚回归系数为正,说明阴虚质患者对阳亢证素呈正相关,阳虚质患者对阳虚证素呈正相关;气虚质与内火、血瘀、阴虚、阳虚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气虚质对这些证素负相关。结论: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高血压患者主要证素;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证素与体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的中医证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72例,通过中医辨证,统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痰热、热毒、气滞、血瘀9个单一证型的出现频次,分析证型构成比,以及舌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痰热证、热毒证、气滞证、血瘀证9个单一证型共出现1053例次,其中血瘀证最多,其次为气虚证,痰证(包含痰湿证10.07%、痰热证7.12%)居第3位,阳虚证最少(3.23%)。(2)9个单一证型舌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气虚证与痰热证、气虚证与气滞证、血虚证与阳虚证、阴虚证与热毒证、痰热证与气滞证外,各证型间舌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个单一证型舌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气虚证与气滞证、气虚证与血瘀证外,各证型间舌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的中医证型以血瘀证、气虚证、痰湿证、痰热证为多;各证型的舌证符合率比较,以实证的舌证符合率较高,而虚证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肺癌西医病位在肺,中医病位在肺、脾、肾三脏,病机为气、痰、湿、血、阴、阳、毒等相互交织,辨证分型以气虚型、痰湿型、血瘀型、阴虚型4类为主,配合西医的分型可初步将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腺癌与阴虚毒热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小细胞肺癌与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肺泡细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血两虚证相结合,形成相对应关系,相互借鉴参考,以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曲靖市居民不同性别之间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与地理环境、不同性别之间慢性病发病的分布情况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4655名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按中医九种体质的分类方法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从而收集其不同性别之间中医九种体质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性别之间慢性病的发病情况。结果中医九种体质总体的分布情况依次为:湿热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平和质、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秉质。慢性病分布情况依次为: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肿瘤。其中,男性的体质分布情况依次为:湿热质、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气郁质、特秉质、血瘀质。慢性病分布情况依次为: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脂血症、冠心病、肿瘤。女性的体质分布情况依次为: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痰湿质、平和质、特秉质。慢性病分布情况依次为: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肿瘤、慢性支气管炎。结论曲靖居民除平和体质外,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湿热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曲靖市居民中医体质与曲靖市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同时,各体质及慢性病发病分布情况又与性别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5-27
目的 :观察常州市高血压前期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为早期防治高血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高血压前期2 015例和血压正常者436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判定并采集相关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常州市高血压前期人群常见体质为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以阴虚质多见。2对高血压前期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6个进入回归方程的相关体质因素有:平和质、湿热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气郁质。3不同性别人群体质有差异性,男性高血压前期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是阴虚质,女性高血压前期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是血瘀质。结论: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为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体质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肌骨超声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8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蕴结型、瘀热阻滞型、痰浊阻滞型和肝肾阴虚型4个证型,分析肌骨超声表现与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4个证型中,湿热蕴结型占比最高,累及关节最多。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关节表面软组织水肿阳性率最高,为19.7%,明显高于痰浊阻滞型(P=0.004)、肝肾阴虚型(P=0.001);瘀热阻滞型关节表面软组织水肿阳性率明显高于肝肾阴虚型(P=0.048)。湿热蕴结型滑膜增生阳性率明显高于痰浊阻滞型(P=0.001)。湿热蕴结型滑膜血流阳性率明显高于痰浊阻滞型(P=0.002)、肝肾阴虚型(P=0.023);其余项目不同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证型间半定量分级比较,湿热蕴结型滑膜增生级别高于痰浊阻滞型(P<0.01),其他各证型滑膜增生级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型滑膜血流级别明显高于痰浊阻滞型(P<0.01)、肝肾阴虚型(P<0.05),其他各证型滑膜血流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关节积液、骨侵蚀的半定量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痛风性关节炎肌骨超声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相关性,肌骨超声能为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可作为中医四诊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3-16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步探讨其与肾功能、尿蛋白、血糖和血脂的相关性。对335例DN患者的分期、本证和标证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临床前期136例,早期102例,临床期55例,终末期42例,并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临床前期患者中气阴两虚证92例,占67.65%,阴虚燥热型44例,占32.35%,未出现阴阳两虚证;早期居首位的为气阴两虚证89例,占87.25%,阴虚燥热证13例,占12.75%;临床期、终末期患者中阴阳两虚证发生率上升至首位,分别占63.64%、80.95%。阴虚燥热证与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和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与阴虚燥热证和气阴两虚证比较,阴阳两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Hb A1c水平与中医证型无关;与瘀血证比较,痰湿证及水湿证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水湿证患者SCr水平高于痰湿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N中医证型演变规律: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与中医证型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温州地区成年居民中医体质类型以及为进一步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通过问卷形式调查评判体质。结果:调查结果发现平和体质为调查对象的3.5%;气虚体质22.5%;阴虚体质10%;阳虚体质10.5%;痰湿体质6.5%;湿热体质18%;瘀血体质10.5%;气郁体质17%;特禀体质1.5%;两种以上的兼夹体质为调查对象的40%。结论:温州人体质偏颇多为气虚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或者两者以上的兼夹体质。  相似文献   

20.
毕兵  王茜  吴礼贤 《河南中医》2020,40(5):767-769
目的:观察四川省自贡地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CY)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建立治未病同健康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514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人群填写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的情况,搜集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查,探讨中医体质分布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514例高HCY血症人群中,主要以痰湿质(28.2%)、血瘀质(17.1%)、湿热质(14.8%)、阴虚质(12.3%)为主,男性体质分布以痰湿质(32.2%)、血瘀质(16.9%)、湿热质(14.2%)、气虚质(11.2%)为主,女性体质分布以痰湿质(23.9%)、血瘀质(17.4%)、湿热质(15.4%)、阴虚质(14.6%)为主。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阴虚质的年龄、舒张压、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质年龄水平高于其他3种体质,湿热质年龄水平最低(P<0.05);血瘀质舒张压高于其他3种体质(P<0.05),湿热质三酰甘油含量高于其他3种体质(P<0.05)。痰湿质、血瘀质高HCY人群与饮酒有显著相关性(P<0.05),湿热质高HCY人群与高血压有显著相关性(P<0.05),痰湿质、阴虚质高HCY人群与血脂异常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阴虚质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主要体质,男女体质分布有差异,不同体质相关的危险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