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顾栋华  钱鳞  杨金瑞 《海南医学》2010,21(20):76-77
目的报道后腹腔镜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3例术前均接受静脉肾盂造影(IVP)以及CT尿路造影(CTU)检查。使用后腹腔途径、4个穿刺通道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术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IVP,随后每年复查B超或IVP。结果 3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8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5d,未出现围术期并发症。术后2个月拔除双J管,平均随访12-24个月,复查B超和(或)IVP,无吻合口狭窄,输尿管梗阻均明显缓解。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11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经多项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治疗上都采用输尿管复位矫正术,其中9例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2例采用后腹腔镜手术。结果术后随访18~24个月,每3或6个月复查B超、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11例临床症状消失,肾积水明显减轻,吻合口无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需要依靠多种影像学的协同检查,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造(retrogradepyelography,RP)尤其是逆行肾盂造影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手术行输尿管复位矫形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经腹直肌旁切口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2010年12月我院3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经腹直肌旁切口治疗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体检B超偶然发现右肾输尿管上段不明原因的积水改变,经逆行肾盂造影(retrograde pyelography,RP)诊断,均以经旁腹直肌切口为入路。结果手术均成功,无漏尿,术后3~6个月复查B超、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3例患者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吻合口无狭窄。结论腹直肌旁切口是手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理想入路。B超可以及时发现右肾及输尿管上段积水并排除后腹膜肿块,RP可以很好的显示全段输尿管的走行,当发现其上段过于靠近椎体中线,即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尿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应用。方法对12例输尿管囊肿患者的静脉肾盂造影(IVP)、CT、MRI及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均行IVP、B超检查,2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12例患者术前均作出了正确诊断,左侧4例,双侧3例。结论IVP结合超声检查对诊断输尿管囊肿具有较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赵菊环  荆轶群  崔二峰 《重庆医学》2013,42(15):1754-1756
目的探讨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6例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肾盂造影(RP)、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磁共振尿路成像(MRU)等综合影像检查而确诊的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均为低袢型。B超提示右肾积水和上段输尿管扩张。IVP和RP呈典型的反"J"状、"S"状弯曲。MSCTU明确显示输尿管走行于腔静脉后,受压段细小,形成较为特征性的"S"形改变。MRU可明确输尿管与下腔静脉的关系。结论 IVP和RP可以初步对腔静脉后输尿管做出诊断,MSCTU和MRU可以直观地显示输尿管和下腔静脉的关系,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中文 《中外医疗》2013,32(9):177-17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反流性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四种影像学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即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MCU)、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检查以及CT检查.结果 IVP检查完毕后,发现异常者9例;施行MCU检查后,12例患者均可见膀胱输尿管反流;B超检查结果:肾积水患者6例;CT显示肾外形不规则缩小.结论 四种影像学方法均有效,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MCU)效果最佳,静脉肾盂造影(IVP)次之,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80年2月-2000年10月间收治的19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行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RU)及磁共振尿路造影(MRU)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采用切除下腔静脉后病变的输尿管2-3cm,无张力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以恢复其正常的连续性。结果:术后3-6个月复查B超及IVP,提示肾积水均有程度不等的改善,无吻合口狭窄及漏尿现象。结论:IVP、RU、MRU是诊断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主要方法,输尿管的复位矫形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合临床症状和B超、静脉肾盂输尿管造影探讨螺旋CT扫描强化后的输尿管及下腔静脉三维重建造影成像对于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2年来对5例依据临床症状及B超、静脉肾盂输尿管造影初步诊断为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患者,进行螺旋CT强化扫描三维重建.结果 此法能清晰显示下腔静脉与右输尿管的立体位置关系,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结论 螺旋CT强化扫描三维重建对腔静脉后输尿管有确诊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肾积水患者术前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尿路造影或肾穿刺造影,计算机断层X线扫描(CT)确诊后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切除异位血管或切除受压部分输尿管后行肾盂剪裁,肾盂输尿吻合术(成形术),腔静脉后输尿管则切断静脉后输尿管,输尿管断端吻合术。结果手术证实异位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10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梗阻2例。术后半年-2年随访,肾脏、输尿管积水明显改善,肾功能改善良好。结论血管压迫是输尿管和肾积水的常见原因之一;B超、IVP,逆行肾盂造影或肾穿刺造影并结合CT为诊断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的常用方法:手术仍是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我院2000~2002年收治的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共3例,复习有关文献,对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B超、逆行肾盂造影及CT增强扫描明确诊断。治疗采用手术方法切除输尿管狭窄段,复位后行输尿管端一端吻合,输尿管内置双J管。结果 术后随访1年,B超和排泄性尿路造影复查肾积水明显减轻,吻合口无狭窄,无临床症状。结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极少见的腔静脉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腔静脉压迫输尿管引起的上尿路梗阻症状,严重者能导致右肾功能损害。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B超、IVP可作为本病的初步筛选。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能显示输尿管全程,可帮助确诊。CT、MRI检查能显示出输尿管位于下腔静脉之后椎体之前,是诊断本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静脉尿路造影(IVU)、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成像(MSCTU)等检查而明确诊断。14例中开放手术9例,应用传统的输尿管切断复位矫形术;腹腔镜手术5例,采用后腹腔径路,3个穿刺通道做输尿管切断、复位,移至下腔静脉前方,做端端吻合术。结果开放手术9例均成功,无并发症。手术时间48~100rain,平均(65.5±2.6)min。术中出血量190~260ml,平均(208.6±4.5)ml。住院时间14~17天,平均(14.8±1.1)天。术后康复时间45—60天,平均(52.8±1.3)天。后腹腔镜手术5例均成功,无中转手术及并发症。手术时间85~115min,平均(102.3±3.8)min。术中出血量30~70ml,平均(45.3±1.1)nll。住院时间6~9天,平均(7.3±0.9)天。术后康复时间16~32天,平均(23.6±2.4)天。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复查B超与IVU,输尿管梗阻均明显缓解,无吻合口狭窄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与开放手术比较,后腹腔镜手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安全、有效,具有微创、康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2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施行经后腹腔镜手术,术中离断输尿管,将输尿管移至腔静脉前方端端吻合。并对手术后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35min,一例术后第1天出现尿漏,一周后尿漏自愈。术后随访6个月-1年,均复查B超和IVU,2例患者肾积水均明显减退或消失,无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后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治疗采用输尿管复位矫形术;术后随访2-4年,临床症状消失,肾积水明显减轻,吻合口无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主要依据多种影像学的协同检查,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输尿管复位矫形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MSCTU)对先天性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年间临床资料完整的先天『生输尿管病变36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MSCTU诊断输尿管先天性变异及畸形36例,包括先天性输尿管狭窄18例,双肾双输尿管畸形8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输尿管囊肿5例,先天性巨输尿管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1例,以上病例均得到手术、输尿管镜检查或临床证实。结论MSCTU能清楚显示输尿管的异常解剖形态及类型,在先天性输尿管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后腹腔镜手术在其治疗过程中的优势。方法对2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手术方式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例均在后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分别为180 min、24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 mL、50 mL。术后患者恢复均可。随访3个月,右肾积水均缓解,输尿管通畅,肾功能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临床少见,较易误诊、漏诊。应结合临床表现,常规行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泌尿系造影、逆行尿路造影、泌尿系CT+三维重建等检查明确诊断。手术方式采用经后腹腔镜下输尿管端端吻合成形术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3种不同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报告,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一病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60例患者一期行经十二指肠镜切开Oddi括约肌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二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B组60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T管引流术;C组60例患者行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胆道探查术(open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OCBDE)+T管引流术.结果 A组中53例患者顺利实施手术,剩余7例患者中一期取石失败者5例,2例行LC+LCBDE,3例最终行开腹手术;二期中转开腹者2例;B组57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手术;C组全部顺利完成手术.3组中A组并发症最多(P<0.05)如胰腺炎、胆瘘、出血,B组总住院时间最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A组低(P<0.05),与B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最短(P<0.05);3组禁食时间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34).结论 3种治疗方式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诊治异位妊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09年2月~2011年7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7例为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47例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开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也显著早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诊治异位妊娠时间快、对患者损伤少,并且相对于开腹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情况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腹腔镜技术用于诊疗阑尾炎及消化道穿孔等急腹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时期的急腹症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及传统开腹式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腹腔镜下急腹症诊断的准确率及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评价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29例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均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达100%;对于两组中急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患者而言.采用腹腔镜手术组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显著缩短(P〈0.05),同时术后肌注镇痛药物的患者例数较开腹组也显著减少(P〈0.05);此外,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4%,与开腹手术组患者相比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015,P〈0.01)。结论腹腔镜技术对于胃肠外科急腹症诊治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