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探视对精神病人情绪和睡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探视对精神病人情绪和睡眠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病人在探视后的情绪反应、行为表现及其睡眠状况。结果:89.38%的探视者是病人的一级亲属(含病人的妻子),51.88%的病人对探视感到高兴,18.75%的病人要求跟随探视者出院回家未成而情绪不佳,甚至大骂探者,24.38%的病人对探视者漠然。情绪变化与年龄和文化程度无关,而与本次住院时间有明显关系(χ^2=8.55,P<0.005)。探视当晚19.38%的病人感觉睡眠比以前好,10%的病人入睡困难或间断入眠,70.62%的病人对睡眠没有影响。结论:一级亲属是病人心理支持系统的主体;病情缓解者对探视感到高兴,精神衰退者情绪反应和行为无明显变化;对住院时间短、病情未有明显好转的病人,亲属不宜探视,工作人员应予谢绝。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研究住院精神病人亲属探视的时间、家庭支持方式及所致负性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共106例住院精神病人的BPRS量表评定以及护理交班记录中的观察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有亲属探视的研究组与无亲属探视的对照组BPRS评分有明显差异。即研究组56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负性反应,家庭支持方式不当、探视时间过早是产生负性反应的主要因素,分别占37.5%和83.4%。而负性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91.0%)和情绪障碍(87.%)。结论:在多层次的综合治疗中对住院精神病人的探视,应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具有严格的探视时间和探视程序和方式,使家庭支持治疗渗透到多层次的治疗中,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根据住院精神病人家属的探视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采用自编的问卷对病区的病人及家属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病人家属的探视频率,探视目的 及病人被探视后的感受.结果 住院精神病人家属的探视率很低;58.28%的住院病人对探视的目的 是想与亲人交流感情.13.24%的病人被探视后心境恶劣.结论 护理工作者应利用家属探视时做好健康教育,同时密切观察病人情绪、睡眠、饮食等病情变化,严防意外.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探视后采取恰当的护理和管理措施,以防探视后意外事件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探视后因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事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一方面探视者对患者的过分关心、不放心,反复询问病情,引起患者产生厌烦情绪或失落感;另一方面,探视者因埋怨、指责患者或各种负性情绪,造成患者情绪波动,都是致患者探视后发生意外事件的因素.结论:不当的探视时机和探视方法(包括交谈方式)可引起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5.
朴英姬 《中外医疗》2009,28(36):148-148
目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探视后采取恰当的护理和管理措施,以防探视后意外事件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探视后因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事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一方面探视者对患者的过分关心、不放心,反复询问病情,引起患者产生厌烦情绪或失落感;另一方面,探视者因埋怨、指责患者或各种负性情绪,造成患者情绪波动,都是致患者探视后发生意外事件的因素。结论不当的探视时机和探视方法(包括交谈方式)可引起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灾难性事件对遇难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灾难事件的103名遇难者亲属进行心理障碍的调查及采取相应的心理及药物干预措施.结果 遇难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情感、睡眠、情绪、行为及言语等)受到明显的影响.其心理健康受影响程度与遇难者关系、文化程度、性别有关,以遇难者亲属中的与遇难者关系密切者、低文化程度者、女性心理健康受影响程度最大.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情感障碍93%、睡眠障碍89%、情绪障碍80%、行为障碍78%、言语障碍61%.经予心理及药物干预收到了好的效果.结论 灾难性事件可给遇难者亲属心理健康造成明显损害;对他们实施心理干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郭强 《大家健康》2016,(1):178-179
目的:通过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探视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目前探视现状,总结经验,根据目前模式及相应条件在探视制度规定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方面进一步改进,做到人性化、规范化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改善和提高探视的正面效应,为病人康复后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171例。男性88例,女性83例。针对以下几方面情况进行分析:1..患者本人对探视的态度;2.病人的被探视次数;3.探视以后病人的表现情况等。结果:经本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显示,希望被探视的病人,探视后的表现比较积极愉快,正面情绪得到提升;而个别病人则由于被探视后达不到自己的希望和要求,表现烦躁不安、郁郁不乐和情绪不稳,也有个别病人本身病情、心理状况、还有探视者的沟通能力和精神卫生常识以及对患者的康复欲求等有关,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结论:对待住院精神病人的探视问题,根据目前住院模式及相应条件在探视制度规定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方面做改进,提倡和鼓励对病人有积极意义的探视和关爱,摒除对病人康复不利的干扰,做到人性化、规范化和可操作性相结合,为病人康复后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目前,我国大部分精神病医院仍是封闭和半封闭的管理模式.然而由于疾病的性质,需住院时间较长,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对家庭、社会的了解较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精神病人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重视,对于急性期患者不宜探视,病情稳定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应争取家属适当探视有利于疾病康复.这个时期亲属探视是对疾病恢复的重要环节,现对亲属探视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时机、作用、临床观察显示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探视对精神科住院病人的病情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150例精神科住院病人,观察其被探视后的病情变化,分析其临床特征,作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被探视后有78例(52%)出现病情波动,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能减少病情波动的发生.结论加强对住院精神病人探视后的观察与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灾难性事件对遇难者亲属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灾难性事件对遇难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灾难事件的103名遇难者亲属进行心理障碍的调查及采取相应的心理及药物干预措施。结果 遇难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情感、睡眠、情绪、行为及言语等)受到明显的影响。其心理健康受影响程度与遇难者关系、文化程度、性别有关,以遇难者亲属中的与遇难者关系密切者、低文化程度者、女性心理健康受影响程度最大。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情感障碍93%、睡眠障碍89%、情绪障碍80%、行为障碍78%、言语障碍61%。经予心理及药物干预收到了好的效果。结论 灾难性事件可给遇难者亲属心理健康造成明显损害;对他们实施心理干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市老年人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随机抽取蚌埠市禹会区4个社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应用国家卫生部试行的特殊人群之老年人问卷及一般人口学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29.5%的人觉得很幸福, 45.1%的人觉得幸福, 22.7%的人觉得幸福感时有时无, 1.5%的人觉得偶尔有幸福感, 1.1%的人觉得不幸福。老年人幸福感与其食欲状况、睡眠状况、个人经济状况、家庭关系、亲友关系和邻居关系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 而与文化程度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该市老年人的幸福感强,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个人经济、食欲、睡眠、社会关系。调动社会各领域如政府提高社会支持, 小区改善文化氛围, 社区医疗加大健康教育宣传, 并实施心理干预, 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寻负性情绪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简AMI)的病因相关因素。方法:对91例AMI患者和90例正常人应用SCL-90,LES,SSRS,HAMD,HAMA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对照调查。结果:与正常人对照:AMI组发作前有明显心理刺激因素的有73例(80.22%)。心理健康状态方面:AMI组SCL-90的总分、阳性项目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人际、偏执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AMI患者存在更多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状态较差。AMI组负性生活事件分更高(P<0.01),社会支持度更低(P<0.01)。负性情绪方面:AMI组在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绝望、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多发,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较差的心理健康状态和更多的负性情绪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ICU患者睡眠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ICU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 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入住的124例ICU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0.6%的患者SRSS评分>23分,自我感觉在ICU期间睡眠不良。影响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依次为身体不适、担心自己的疾病及预后、限制探视及无陪护、心理负担、噪音等。结论:ICU患者存在一定的睡眠问题,需要提供相应的措施,改善ICU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遗传,精神刺激,心理状态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34例精神分裂症1:1配对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先证者)有家族史者占13.80%,对照组有本症家族史者占2.23%,二者差异非常显著(X~2=14.93,P<0.01);其相对危险度近似值(OR)为10.90。先证者一、二级亲属的精神分裂症曾患率依次为29.63‰、1018‰,分别高于对照组亲属该种曾患率的4.77‰和4.05‰(P 值均<0.01);先证者一、二级亲属的 OR 值分别为6.21和2.51,遣传度(h~2)分别为48%和44%。先证者失恋、离婚,家庭纠纷与本病的发生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关联(P 值均<0.01),OR 值分别为17.00、9.00、6.67;病前对亲属及同志不信任的心理状态亦与本病有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5.
268例甲亢病人的肌活检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观察甲亢病人治疗前后的肌病理改变。方法:对268例住院甲亢病人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作肌病理活检及对16例有肌病理改变者进行治疗后肌活检复查,260例进行光镜检查和8例进行电镜检查。结果:在268例肌活检中,28.7%(77/268)的甲亢病人有肌病理改变,14.3%(3/21)在临床已诊断甲亢肌病者,无肌病理改变,25%(4/16)有肌病理改变的病例在甲亢治疗后,其肌病理改变仍未恢复。结论:甲亢病人的肌病理改变是常见的,其发生率与甲亢的病程及病情的轻重程度有关,肌病理的恢复与肌萎缩的程度有关,其恢复的时间要比甲亢症状恢复的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舒适护理在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术中应用情况。方法:对182例60岁以上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舒适护理。结果:160例(88%)患者术中感觉舒适,无疼痛;22例(12%)患者感觉不舒适,其中15例感觉轻微疼痛能耐受且能配合,7例感觉不能耐受而配合欠佳。结论:舒适护理使病人感受到舒适和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生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将舒适护理融入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手术室整体护理中,为病人提供最好的舒适护理服务,有效地帮助病人渡过手术难关,同时也促进了手术室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创新的软件面积测算法,与常规的VAS评分法比较,评定阿霉素椎旁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疾病进程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确定相应的穿刺脊椎阶段,在C形臂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椎旁穿刺。对照组每个阶段给予0.5%利多卡因2ml,甲基强地松龙10mg/1ml;实验组依次注入甲基强地松龙10mg/1ml及1%阿霉素1ml。用软件面积测算法测定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7,14,30d疼痛面积大小,及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VAS评分、疼痛面积比较除第一天外皆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面积数值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实验组组间面积两两比较第1天与第30天比较无差异(P>0.05),余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软件面积测算法所得面积数值变化趋势能反映阿霉素作用的有效性与顺时性效应,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治疗后疼痛减轻程度和疾病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潘瑜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8):135-136,138
目的研究手足外科患者术前心理疏导的需求程度及进行强化疏导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2月于本院手足外科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和观察组(给予强化疏导),每组各37例,将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的1、2周的POMS量表和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均存在明显不良情绪及心理状况,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后1周和2周观察组的POMS量表和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评估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2周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干预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足外科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不良心理和情绪状态,而强化疏导对于改善这种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罗湖区2430名中学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状况,并分析原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罗湖区10所中学2000多名学生进行"广东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前12个月里,上下学时感到安全没有保障、常感到孤独、常因学习压力或成绩问题感到心情不愉快、常担心某事而失眠的发生率分别为:7.4%、70.5%、25.0%、11.7%;过去30天里,骑过自行车、攀扶其它车辆、骑车逆行、骑车带人、闯红灯乱穿马路的发生率:58.8%、4.2%、7.0%、15.6%、7.9%;在过去的一年中有自杀意念、计划自杀、尝试自杀率分别为:23.5%、9.6%、4.9%、;曾在学校接受过青春期教育、曾有亲密异性朋友、曾与异性拥抱、曾与异性接吻、曾抚摸异性身体、曾发生性行为、曾被迫发生性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82.0%、27.9%、24.0%、16.3%、13.2%、4.8%、2.4%;艾滋病的知晓率为93.6%;答对艾滋病为病毒感染率为73.2%;认为伤害能够预防率为79.6%;上述大部分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之间的差别。结论联合学校、家庭、社会,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以防止或降低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白血病患者及亲属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按照健康教育的程序,对实验组的56位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同时选取试验以前的白血病患者49例作为历史对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初治诱导化疗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6.8%与68%,差别无显著性,但缓解后坚持化职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88.3%及68.9%,两组患者对医护质量的满意度调查分别为96.4%及85.1%,两组之间差别均有显著性。结论:对白血病患者及亲属进行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医护环节,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有效的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及遵医行为,改善了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