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骨外尤文氏肉瘤15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平  王瑾  王辛 《四川医学》2006,27(9):946-947
目的探讨骨外尤文氏肉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5例骨外尤文氏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中,男9例,女6例,发生于腰背部软组织者5例。镜下见小圆细胞,胞浆少,富含糖原,免疫组化CD99阳性。15例均采用手术切除,多数辅以化疗和(或)放疗。7例生存期>5年。结论骨外尤文氏肉瘤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见,好发于躯干深部软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原始神经外胚叶瘤有共同之处,治疗上以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综合治疗为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治与预后。方法本院共收治原发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8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23岁(15~51岁);精原细胞瘤6例,非精原细胞瘤12例。结果13例行姑息性手术切除,5例接受了活检。多数病人接受了术后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15例同时接受术后放疗。6例精原细胞瘤中4例生存,1例死亡。12例非精原细胞瘤中11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4~45个月),仅1例治疗后45个月无瘤生存。结论原发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为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精原细胞瘤对术后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和放疗疗效好,而非精原细胞瘤恶性度高,治疗疗效和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治与预后。方法本院共收治原发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8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23岁(15~51岁);精原细胞瘤6例,非精原细胞瘤12例。结果 13例行姑息性手术切除,5例接受了活检。多数病人接受了术后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15例同时接受术后放疗。6例精原细胞瘤中4例生存,1例死亡。12例非精原细胞瘤中11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4~45个月),仅1例治疗后45个月无瘤生存。结论原发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为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精原细胞瘤对术后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和放疗疗效好,而非精原细胞瘤恶性度高,治疗疗效和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化疗在复发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ZQ  Wang JL  Liu FT  Zhao D  Gao M  Wei L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3):896-900
目的探讨化疗在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主要分析内容为肿瘤的复发情况、复发后的治疗情况及化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复发患者20例,占同期内膜癌患者总数的11.0%。患者平均于初治后(17±10)个月复发。20例复发患者中11例(55.0%)接受化疗,平均(6±4)个疗程。再次治疗后,20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7±16)个月,其中1例(5.0%)无瘤生存,4例(20.0%)带瘤生存,15例(75.0%)因癌死亡。单因素分析提示,是否接受化疗及化疗疗程数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均P<0.05),是否放疗也与预后有关(P<0.05),而肿瘤病理类型、初次手术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年龄和复发时间、是否手术、不同化疗方案、化疗给药途径及是否接受内分泌治疗与患者预后无关。多因素分析提示,复发后化疗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β=-1.349,OR=0.259,P<0.05)。结论综合治疗可以提高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化疗在其中起主导性作用,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乔健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102-1103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脑转移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转移瘤多来源于肺癌,女性以乳腺癌多见,临床表现以脑瘤型为主,占55.8%,放疗加化疗组、单纯放疗组、手术加放、化疗组及对症治疗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23.7%、9.4%、37.5%和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5个月、5.5个月、9.3个月和3.2个月。综合组(放疗加化疗组,手术加放、化疗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和对症治疗组(P<0.05)。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是否采取综合治疗、原发灶控制和放疗剂量。结论:采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的评价。方法:收集1989年-1992年共573例完整的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手术 放疗,手术 化疗,手术 放疗 化疗,非手术组,对病例的一般临床特点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年龄35岁-55岁者占408例,发病部位外上象限为333例,病理实性癌占375例,不同治疗方法的生存率分5年和10年如下:手术组78%,62%,手术 化疗72%、45%,手术 放疗57%、40%,手术 放疗 化疗60%、45%,非手术组35%,结论 乳腺癌高发病率年龄组为中年,病变多位于外上象限,病理多为浸润性非特殊性癌,治疗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适当地配合放,化疗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原发中枢神经系统(PCNS)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PCNS-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 结果 61例PCNS-DLBCL患者,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8岁(11~76岁),以颅内高压和肢体言语障碍为最常见临床表现,病灶好发于大脑半球,深部病灶受累常见。61例均接受部分或全部肿瘤切除,29例术后接受单纯化疗,15例术后接受化疗+放疗,其余17例单纯手术治疗。累计4年总体生存率(OS)为50.1%,无进展生存率(PFS)为41.4%。对所有患者的OS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接受化疗明显优于单纯手术(70.6% vs 0.0%,P=0.000),KPS评分≥70分者优于<70分者(64.8% vs 36.0%,P=0.029)。COX回归分析显示,单纯手术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接受化疗的44例患者分析提示,男性、KPS评分<70分及多病灶为危险因素,但多因素分析中所有因素预后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接受化疗+放疗的患者4年OS较接受单纯化疗更高(83.9% vs 63.7%,P=0.115),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于病理类型为非生发中心的30例患者,化疗中使用美罗华较未使用者4年OS较高(100.0% vs 60.9%,P=0.081)。 结论 PCNS-DLBCL预后不佳,化疗是改善生存的重要措施,而化疗+放疗可能更优于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8.
毛玉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507-3509
目的:探讨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19例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放疗17例(包括手术加放疗2例),手术4例,手术加化疗3例,放疗加化疗10例。结果:总5a生存率63.2%,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5a生存率分别为83.3%、66.7%、33.3%、0%。结论: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首选放疗,以放疗为主,早期病例可选择手术治疗,化疗为辅是目前比较合适的治疗方式。独立的预后因素为病理类型、阴道受侵长度、临床分期。早发现、早治疗、合理的放疗剂量分布及适合的剂量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45例宫颈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各种原因所致无法行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后的疗效,对45例宫颈癌患者,先盆腔前后野照射(40Gy/20次)后,再行三维适形照射,总剂量66~73Gy,其中23例联合氟尿嘧啶 顺铂化疗。结果45例患者近期总有效率77.8%;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1%、55.6%;3年无瘤生存率(DFS)为44.4%;其中放疗 化疗近期有效率及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P<0.05)。治疗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急性消化道反应48.9%(22/45);泌尿系反应11.1%(5/45);远期直肠炎20.0%(9/45);骨髓毒性反应40.0%(18/45);其中急性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放疗 化疗者高于单纯放疗者(65.2%vs 31.8%,P<0.05)。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肯定,同期放疗 化疗疗效好于单纯放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特点以及台疗方法的评价.方法收集1989年~1992年共573例完整的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手术+放疗、手术+化疗、手术+放疗+化疗、非手术组.对病例的一般临床特点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35岁~55岁者占408例,发病部位外上象限为333例,病理实性癌占375例.不同治疗方法的生存率分5年和10年如下手术组78%、62%,手术+化疗72%、45%,手术+放疗57%、40%,手术+放疗+化疗60%、45%,非手术组35%.结论乳腺癌高发病率年龄组为中年,病变多位于外上象限,病理多为浸润性非特殊性癌.治疗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适当地配合放、化疗等.  相似文献   

11.
Yang LS  Wang YQ  Huang F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9):1322-1325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临床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73例髓母细胞瘤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瘤切除率、脑干侵袭程度、放疗、化疗、分流手术、胶质分化等相关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73例患者中男48例,女25例,年龄平均13.6岁。并对55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在获取随访的55例患者中手术死亡6例,余49例平均生存时间为61个月,术后3年仍存活者20例,3年生存率为63.98%;术后5年仍存活者8例,5年生存率为43%,全脑-后颅-脊髓放疗患者较仅做全脑-后颅放疗的患者预后好。结论髓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目前仍较差,手术切除后正规放疗及化疗有助于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加深对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认识,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7年我院病理确诊的13例外周PNET的临床特点。结果 肿瘤位于胸壁6例、输尿管1例,后颈1例,纵隔2例, 左臀部1例,左下肢1例,肾脏1例。11例均被不同程度误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2例行术前新辅助化疗; 6例胸内PNET患者,完全摘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6例行化疗,4例放化疗,3例未行任何辅助治疗。术后均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确定诊断,13例患者CD99均为阳性(+-+++)。随访1-70个月,死亡6例,失访3例,生存最长33个月,最短6个月,4例仍在随访中。结论 PNET易误诊,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及周围受累组织和术后放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Primary Ewing’s sarcoma/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ES/PNET) of urogenital tract is a rare condition with non-specific clinical presentations, which can make it difficult to diagnose. In this study, we summarize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pathological features,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nd prognosis of ES/PNET.
Methods  Clinical information on two cases of ES/PNET in the penis and ureter was analyzed,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Results  ES/PNET was confirmed pathologically, immunohistochemically and via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in the penis (n=1) and ureter (n=1). In one case, a tumor was found at the base of penis, which had invaded the corpus cavernosum, and resulted in a massive enlargement of the penis. This tumor was initially diagnosed as an endocrine disorder. However, a confirmed diagnosis was made 11 months later when massive metastases in both lungs were noted. A tumor biopsy was performed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 and chemotherapy with a CAV (cyclophosphamide+ doxorubicin+vincristine) + IE (ifosfamide+ etoposide) regimen for 9 months was prescribed. In the second case, a child was admitted due to abdominal pain and a hydroureter in the right kidney, as determined by ultrasonography. A tumor was found in the right ureter at the level of iliac vessels. Removal of the tumor and ureteral anastomosis were performed, and chemotherapy with CAV+IE for 8 months were prescribed. Both patients are currently being followed-up closely.
Conclusions  ES/PNET is a highly malignant tumor and has poor prognosis.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ES/PNET of urogenital tract is difficult and largely depends on patholog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f applicable, molecular biology. Comprehensive therapy may include surgery,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相似文献   

14.
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Jia G  Luo SQ  Li CD  Ma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3):198-200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经过化疗并辅以中低剂量放疗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3-1996年收治的45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进行静脉化疗并辅以中低剂量放疗,获得随访39例。其中肿瘤位于松果体区24例,松果体区并鞍区8例,鞍区4例,松果体区并脑室内3例。化疗4d为一疗程,使用药物为长春新碱、甲氨蝶呤、平阳霉素及顺铂。用药后每周化验2次血常规,1次血生化,以观察周围血象变化及心、肝、肾功能,并进行针对性治疗。4周后如血常规及血生化的各项指标均正常,再行第二疗程化疗。两个疗程结束后1个月,在肿瘤病灶局部补充中低剂量(25-35Gy)的放疗。每个疗程间进行CT或MRI检查,观察肿瘤消退的情况。结果:39例患者随访5-8年,1例为手术加全剂量放疗后2年肿瘤复发,此次化疗进行2个疗程,但化疗后未再补充放疗,4年后肿瘤复发,家属放弃治疗,患者死亡。1例化疗、放疗后5年肿瘤复发,再行2个疗程化疗,肿瘤消退80%,目前每半年接受1次化疗,病情平稳,生活自理。其余37例(95%)化疗、放疗后5-8年,复查MRI显示肿瘤无复发,患者生存质量良好,其中30例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及智力均未受影响。结论:静脉化疗辅以中低剂量放疗应以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为防治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70例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患者中,行放、化疗42例,放疗28例。化疗方案以CHOP为主,少数用B-CHOP方案。局部放疗者,用直线加速器照射40~60 Gy/3~5周。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生化、病理、治疗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0例患者中男51例(72.9%),女19例(27.1%),Ⅰe和Ⅱe期56例(80.0%);单发鼻腔病灶55例(78.6%);病理分类以T细胞型为主;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肿胀和鼻衄等,其次为口腔和眼眶症状,并累及颈部;总体5年无病生存40例,无病生存率(DFR)为57.1%;接受放、化疗者5年生存30例,DFR为71.4%,而接受放疗者5年生存10例,DFR为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e期患者中接受放、化疗者5年生存21例,DFR为87.5%;而接受放疗者5年生存10例,DFR为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e和Ⅲe~Ⅳ期患者中接受放、化疗者5年分别生存7例和2例;而接受放疗者均无5年生存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是影响5年DFR的主要因素;CHOP方案联合放疗治疗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可获得更好的预后,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DF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恶性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1974-2007年17例恶性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7例患者中横纹肌肉瘤10例,恶性淋巴瘤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癌肉瘤1例.10例膀胱横纹肌肉瘤患者大多行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其中7例<5岁,5例随访8年仍存活,2例失访;3例成人膀胱横纹肌肉瘤均于1年内出现全身多发转移死亡.2例膀胱恶性淋巴瘤均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放疗或加化疗,随访3年均存活.2例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中1例行转移淋巴结切除术加化疗,随访5年存活;另1例因转移的淋巴结未能切除,术后行放疗,2年后死亡.2例膀胱平滑肌肉瘤只行单纯手术治疗,分别随访1、5年均无瘤存活.1例膀胱癌肉瘤术后行化疗,1年内死亡.结论 恶性膀胱非上皮肿瘤以膀胱横纹肌肉瘤多见,幼儿多发,成人预后较幼儿差;其他类型肿瘤少见.不同的病理类型其治疗效果和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段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颈段食管癌患者的外科治疗临床资料。结果T2期生存3 a者2例,生存5 a者1例;T3、T4期生存3 a者9例,生存5 a者2例。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8%。结论颈段食管癌彻底切除肿瘤及受侵组织,清扫颈淋巴结,一期修复重建,联合放疗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发性卵巢上皮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对85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结果:85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中,以存活≥3年为界,①58例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32例浆液性囊腺癌中21例存活≥3年,22例高分化癌中18例存活≥3年,37例首次残余瘤<2 cm中28例存活≥3年,24例两次手术间隔≥1年中19例存活≥3年,31例二次手术后残留2 cm中25例存活≥3年,33例二次术后新化疗中27例存活≥3年;②27例未行二次手术中,21例单纯采用新化疗者9例存活≥3年,6例采用中药或放弃治疗者2例存活≥3年。结论:单纯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对患者预后无积极意义,配合有效化疗药物的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积极意义;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术后是否行有效化疗、首次与二次术后残余瘤大小、病理分级及两次手术间隔,其中最重要的为前三者,但与病理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癌的发生率、病因、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5例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癌的发生率为3.2%(45/1389);异期癌两癌发生间隔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19年;间隔5年以上者62%(16/26);子宫内膜癌合并生殖器官恶性肿瘤53%(24/45),其中大部分为同期癌(19/24);合并乳腺癌16%(7/45);合并大肠癌11%(5/45)。先期癌的临床分期中、早期者87%,治疗均采用相应的根治性治疗,其中31%(8/26)有放疗史,23%(6/26)有化疗史。本组多原发癌的治疗,全部为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为63%。【结论】①必须警惕子宫内膜癌合并生殖器官、乳腺、大肠等器官多原发癌的发生;②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癌的病因可能与共同的胚胎来源、共同的雌激素受体、放射线、抗癌药物的使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