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疗效。方法:检索近5年中医药干预经间期出血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对文献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8篇临床研究文献入选,研究结果异质性检验:χ2=3.95,P=0.79。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合并后OR值为4.60,95%可信区间为2.63~8.04,菱形位于中间线的右侧,经Z检验,Z=5.34,P0.00001,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漏斗图"图形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1)中医药治疗经间期出血与西药治疗疗效相当,且可发挥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势;(2)在有力证据方面,中医药(尤其针灸)治疗经间期出血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文献,现阶段文献资料欠严谨。  相似文献   

2.
应用Meta分析法对中医药辨证论治和辨病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捡索1098午以来发表的文献,运用随机对照试验评估表对文献进行评估,采用Jadad质量评分表对文献进行评价,用RevMan4.2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共有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719例)满足纳入标准,按临床疗效作评价、临床疗效有效率:异质性检验P=0.78,表明8个研究数据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合并效应量OR=4.56,95%CI(3.17,6.57);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8.14,P〈0.00001,结论是,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与辨病治疗的中成药比较,疗效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性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获得近10年内关于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文献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效性的异质性检验,χ^2=9.32,P=0.41,P〉0.05,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说明研究间效应量是同质的。二者合并效应量的估计,RR=1.28,其95%可信区间为(1.20,1.38),经Z检验,Z=7.13,P〈0.0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菱形位于垂直线的右侧。结论:针灸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症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近5年中医药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12篇文献入选,其中异质性:χ2=18.56,P=0.07。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后OR值2.90,95%,可信区间2.18~3.86,菱形位于中线的右侧。经Z检验,Z=7.28,P<0.00001,中药治疗效果显著,"漏斗图"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1)中医药与西药疗效相当,且副作用少、安全性高;(2)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文献,现阶段文献资料可能欠严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收集针刺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5篇,研究对象347例。5项研究均采用总有效率,痊愈率为主要结局指标,分别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疗效Meta分析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异质性检验显示同质性好(??=1.09,P=0.90,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式统计,Meta分析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2.87,95%CI(1.30,6.30),Z=2.62,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相比,异质性检验显示同质性好(??=5.17,P=0.27,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式统计,Meta分析显示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OR=1.97,95%CI(1.28,3.03),Z=3.08,P<0.01]。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疗效较好,且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滋肾调经方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滋肾调经方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46例.结果:46例中痊愈3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结论:中医药方法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中药和西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文献,运用随机对照试验评估表对文献进行评估,采用Jadad质量评分表对文献进行评价,用RevM an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异质性检验P=0.08,表明研究数据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合并效应量OR=3.46,95%C I(2.39,4.99);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6.61,P<0.00001。表明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相对西药有明显优势。结论: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肯定,与西药比较,疗效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在2000年1月-2011年1月十余年所收集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用Review Manager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457篇,最终纳入评价的文献1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与西药对比,两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7.25,95%CI为5.60~9.38,合并效应的检验Z=15.06,P〈0.000 01)。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纳入评价的文献质量偏低且存在发表的偏倚,故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线英文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文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CBM)数据库、维普(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集近10年来关于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类相关文献,采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HAMD结果示合并后WMD=-1.27,95%CI(-2.55,0.01),经Z检验,Z=1.95,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DS结果示合并后WMD=-0.53,95%CI(-0.92,-0.03),经Z检验,Z=2.08,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雌二醇为标准的分析中,结果示合并后WMD=63.99,95%CI(13.39,114.60),经Z检验,Z=2.48,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有效率为标准的分析中,结果示合并后OR=3.15,95%CI(2.19,4.55),经Z检验,Z=6.14,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症有效,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评价中医药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有效性,验证中医药在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优势。方法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生物医学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Pubmed数据库2000年以来发表的相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的相关文献,阅读全文并筛选出需要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根据改良版Jadad量表对RCT文献质量进行评分,采用Rev Man5.3对符合条件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统计分析。结果选定符合标准的文献18篇,试验总样本数为1428例。中医药(中医药+西药)方案与西医(手术+西药)疗效对比[OR=2.60,95%CI(1.94,3.67),Z=6.47,P0.00001];单纯中医药与西医对照组疗效对比[OR=2.45,95%CI(1.68,3.58),Z=4.66,P0.00001];中医药联合西药与西药疗效对比[OR=2.72,95%CI(1.74,4.52),Z=11.30,P0.00001]。结论中医药治疗病理性瘢痕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药配以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针药与放血疗法相结合;对照组针灸与中药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不同疗效。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配以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肾病综合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实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中药治疗,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Vmax(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in(舒张期血流速度)、RI(阻力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病综合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安全稳定性及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非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源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中药、西药和手法治疗,并结合应用颈椎颈颌布兜牵引,治疗2周后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病人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中药组:t=39.49,P=0.00;西药组:t=42.42,P=0.00;手法组:t=42.98,P=0.00);治疗后中药组和手法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西药组(q=7.73,P=0.00;q=6.76,P=0.00)。中药组与手法组眩晕症状较西药组缓解快(q=12.21,P=0.00;q=13.89,P=0.00);中药组与手法组颈项累痛症状较西药组缓解快(q=10.74,P=0.00;q=12.47,P=0.00)。各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中药组:t=-15.96,P=0.00;t=-18.93,P=0.00;西药组:t=-9.91,P=0.00;t=-10.37,P=0.00;手法组:t=-23.53,P=0.00;t=-21.79,P=0.00),治疗后中药组与手法组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比西药组快(q=13.82,P=0.00;q=13.76,P=0.00);治疗后中药组与手法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比西药组快(q=18.43,P=0.00;q=20.61,P=0.00);中药组与手法组的疗效均优于西药组(Z=2.29,P=0.02;Z=-2.10,P=0.04);中药组与手法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4,P=0.74)。结论:颈椎牵引配合中药或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口服阿维A胶囊,外用复方氟米松乳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每次外涂激素前先外用自拟中药煎剂熏泡手足部,治疗1个月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8.1%,高于对照组的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和3个月后复发率对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应用Meta分析方法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严格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包括903例人流术后月经过少患者,其中治疗组478例,对照组42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药治疗组(OR为3.78,95%CI[2.29,6.23],Z=5.20,P<0.000 01);同样,在总有效率、治愈率、内膜厚度改善方面均比西医药治疗有优势(P<0.05),且中药不良反应较少,复发率较低。但这一结果是建立在纳入文献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和低质量研究的定量综合分析基础上的。结论 1)中医药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有较大的优势;2)现阶段研究文献可能欠严谨,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文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近10a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方法:中西医通过临床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归纳等方法研究;西医采用激光治疗;中医多用益气养阴、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等方法。结果:中医药治疗可改善体内微循环,促进眼的出血、渗出、水肿的吸收,有效地缓解该病的发生和发展。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厚朴麻黄汤辨证加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20%(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1/43),明显低于对照组(13.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炎琥宁联合中药复方治疗手足口病(HFMD)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6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应用炎琥宁加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病毒唑治疗。观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温、疱疹、血常规变化等。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中药复方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结合中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5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8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阿奇霉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2.9%,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结合中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特点及其采用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治疗的60例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0.0%)(P〈0.05);实验组患者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少,患者疼痛也明显减轻,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