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切除范围及颈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及意义。方法: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8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1例,近全甲状腺切除术1例,同期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16例,选择性颈清扫术21例,未行颈清扫术3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切口内出血1例,为胸锁乳突肌营养支血管出血,给予清创止血,术后1周痊愈出院。出现声调降低1例,3个月后发声恢复正常。无饮水呛咳病例发生。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或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既可避免肿瘤复发,又不致损伤喉返神经、甲状旁腺,而同期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和选择性颈清扫术可以更好地保留患者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乳头状癌96例,滤泡状癌36例,证实有淋巴结转移35例(淋巴结转移率28.51%)。Ⅰ期癌31例,Ⅱ期癌42例,Ⅲ期癌10例,Ⅳ期癌49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98例,其中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6例,标准颈淋巴结清扫术18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术11例,其中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3例,其中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0例。包括双侧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8例。随访89例,仅有8例死亡,其中死于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7例。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应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推荐手术方式为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术。不推荐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如Ⅵ区或颈部肿大淋巴结阳性,则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10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国峰  李爱东  张建 《河北医学》2010,16(12):1437-143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10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本组病例中,甲状腺乳头状癌69例(65.71%),甲状腺滤泡状癌36例(34.29%),并发淋巴结转移19例(17.14%)。手术方式为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26例,患侧腺叶和峡部及对侧大部分切除70例,全甲状腺切除并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8例。全组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cN0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对1997年2013年12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cN0患者行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和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加对侧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106例,全甲状腺切除术11例,峡部加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5例。所有病例同时行单侧或双侧Ⅵ区颈清扫术。结果术后4例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行功能性颈清扫术,其余病例均无瘤生存。11例甲状腺全切病例,3例出现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47d后症状消失。有3例术前一侧声带麻痹,术中证实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其他病例均无喉返神经麻痹发生。122例病例中Ⅵ区淋巴结阳性66例,阳性率54.1%,且病理证实所有淋巴结直径均小于1cm。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cN0患者,规范切除甲状腺肿块的同时,应行Ⅵ区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甲状腺癌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宝生  林擎天  金立  邓磊 《河北医学》2010,16(8):956-95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32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左侧14例,右侧16例,双侧2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29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癌3例。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21例,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6例,双侧甲状腺全切5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11例。结果:全组康复良好,经1-10年随访无肿瘤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结论: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术是最合适的术式,对有颈淋巴结转移或/和对侧甲状腺叶亦有结节者应做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颈淋巴结清扫和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滤泡状腺癌应做双侧甲状腺与峡部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微小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研究微小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1992年5月至20002年3月收治的31例微小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22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例;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5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例。全组31例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结论: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是微小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较理想的术式;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功能性颈淋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5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标本均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确诊,134例行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加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21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加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6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均获成功.结论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甲状腺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找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最佳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 方法 复习文献,结合我院的治疗经验. 结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多中心病灶为30%左右;一侧腺叶切除后对侧复发几率为5%一1 5%.分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3.9%.分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和1 0年生存率分别为80.1%和73.4%. 结论 超声有助于诊断甲状腺肿瘤的性质.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措施.对肿瘤局限于一侧腺叶.行患侧腺体加峡部切除术;双侧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是唯一合理选择.对颈部淋巴结临床阳性患者,应给予淋巴结清扫.反对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手术方式以及影响其预后和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研究其治疗方法并进行随访,计算其生存率,观察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30例,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加颈清扫15例,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和92.8%,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4例Ⅳ期甲状腺癌患者复发,无远处转移病例。统计学分析显示,癌肿的生存及复发与性别、年龄以及手术方式无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行患侧叶加峡部切除。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清扫术。其预后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曲京文 《当代医学》2010,16(10):118-11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辅以内分泌治疗。本组病例中,乳头状癌74例(65.5%),滤泡状癌39例(34.5%),淋巴结转移21例(18.6%)。手术方式包括单侧病变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28例,患侧腺叶、峡部及对侧大部切除74例,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颈淋巴结清扫11例。全组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段,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辅助术后内分泌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生物学特性与诊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36例甲状腺微小癌均为术前拟诊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良性病变,经术中冰冻并术后石蜡切片确诊微小癌。28例术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者,26例一侧TMC者,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例双侧微小癌行甲状腺全切除,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者行患侧叶加峡部切除及对侧叶大部切除术。6例甲状腺腺瘤者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2例活检诊断淋巴结转移者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34例获得随访6个月~10年,均无瘤生存。结论:掌握甲状腺微小癌的生物学特点利于其诊断及治疗的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重要手段,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和/或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为主要术式,一般不作预防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以及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西山煤电集团职工总医院收治的病理明确诊断为甲状腺微小癌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且术后常规终身服用甲状腺素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并定期复查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TSH值来调节用药量,使FT3、FT4稍高于正常,TSH稍低于正常。记录其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病灶数量和病灶所在部位、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及术后治疗,并进行比较。结果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复发转移率分别与患侧腺叶部分切除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叶甲状腺次全切与双叶甲状腺全切除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清扫复发转移率为3.6%,未行预防性清扫复发转移率为4.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的最佳手术方式是:①单侧的TMC患者应行甲状腺近全切除,即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除。②双侧多灶癌的TMC患者应行双叶甲状腺次全切或双叶甲状腺全切除。③如第一次手术切除范围不足上述范围,应行二次手术。对无颈淋巴结转移的TMC患者不行预防性颈部淋巴清扫。但对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TMC患者,应加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乳头状癌108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57-558
目的探索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搜集2004年1月-2010年10黄山市人民医院外科诊治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对手术方式、效果进行分析。甲状腺患叶切除+峡部切除76例,患叶甲状腺切除+峡部全切+对侧大部分切除22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6例,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4例有侧淋巴结转移的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患叶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全切+双侧功能性淋巴结清扫2例,始息手术2例。结果术后低钙血症3例为2.7%,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2例为1.8%,暂时性声音嘶哑3例为2.7%,侧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为7.4%,中央区淋巴结转移58例为53%,术后随访1个月-6年,无死亡病例,未发生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行个体化的治疗,术中正确辨认喉返神经可减少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方法回顾经治的15例双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15例行甲状腺全切术,9例同时行两侧改良颈清扫,6例行一侧改良颈清扫,3例二期行对侧颈淋巴结改良清扫术。15例患者行2~7次^13Ⅰ放疗。结果13例未出现复发转移,1例肺转移,1例颈部复发伴有肺部转移。结论甲状腺全切加上有淋巴结转移侧的改良颈清扫配合^13Ⅰ放疗是治疗双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孙志强 《中外医疗》2013,32(3):10+12-10,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收治的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患者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对侧部分切除+一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全甲状腺切除+一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但出现手术并发症者6例(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呛咳、误咽1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3例)。随访1~4年后,5例复发。结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发症较少,4年复发率低,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程剑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2):1397-1398
目的:探讨甲状腺隐匿性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甲状腺隐匿性癌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术前获得诊断;18例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其中4例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病理见30例癌灶位于单侧腺叶,有淋巴结转移3例。随访30例,平均随访时间5年。1例死于肺转移。结论:治疗应选择一侧腺叶全切或次全切除术。癌肿穿透甲状腺被膜或已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6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资料。结果失访12例,复发9例,死亡2例,5年生存率94%,10年生存率89%。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主张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对颈淋巴结阳性,同时行患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行131I治疗者,复发和死亡率明显低于仅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或未行任何治疗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简化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合理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标准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基础上简化操作过程(简称简化术式)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317例(349侧)。简化术式采取颈根部低位弧形顺皮纹小切口(约10~12cm),分离上下皮瓣,但不在皮下游离患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及颈后三角皮下区域,可保护诸多通过这些区域穿出的感觉神经。无论原发灶大小、有无患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证据,均行甲状腺患侧叶+峡部+对侧叶次全切除术,并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深面清除主要转移区域(Ⅱa、Ⅲ、Ⅳ、Ⅴb区)的软组织。不常规显露副神经,以减轻对副神经的刺激。分组检测各区淋巴结转移率,比较不同术式术后并发症。结果简化术式避免了传统的“L”型或弧形长切口造成的明显疤痕及颈部活动受限的弊端;由于保留了全部肌肉及几乎全部神经支配,明显减轻或消除患侧颈肩部活动障碍及痛、麻、胀等异常感觉;缩短手术时间;全面了解颈部淋巴结状态,可准确评价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期,为判断预后、制定综合治疗提供依据。结论简化术式在争取根治性切除和消除病变遗漏、复发隐患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轻创伤,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更加符合功能性根治的原则,为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