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耳流脓及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乳突改良根治术是治疗胆脂瘤型及骨疡型中耳炎的主要方法,手术目的是清除病变组织,获得干耳;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或间断流脓,  相似文献   

2.
乳突根治术的目的是清除中耳及乳突病灶 ,并使乳突、鼓窦、鼓室和外耳道连成一个大腔 ,以利引流 ,防止颅内外并发症的产生。随着国人健康水平的提高 ,部分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患者 ,希望再次手术获一干耳 ,并且提高听力。因此 ,我们对 18例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患者行鼓室成形术 ,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临床资料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8例患者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2 6~ 4 2岁 ,平均 35 .6岁 ,均因“胆脂瘤型中耳炎”而行乳突根治术 ,术后 1~ 5年 ,患耳仍间歇性流脓 ,听力下降。检查见患耳呈乳突根治术后改…  相似文献   

3.
耳内镜在乳突根治术中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乳突根治术及术后换药的应用。方法应用耳内镜对2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乳突根治术及术后换药,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干耳,术后无1例发生眩晕,面瘫等并发症发。结论应用耳内镜行乳突根治术能彻底清除病灶,术腔引流通畅,术后干耳率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反复流脓、鼓膜紧张部穿孔、中鼓室无肉芽或息肉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 32例(34耳)鼓膜紧张部穿孔、中鼓室无肉芽或息肉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经正规保守治疗后仍反复流脓,颞骨高分辨螺旋CT显示鼓窦、听骨链周围有高密度影但中耳骨质无破坏,通过"完桥式"乳突根治术,同期或择期行鼓膜修补术给予治疗.结果术中可见26耳鼓窦、上鼓室及听骨链周围有大量肉芽组织;8耳乳突腔、鼓窦内为较黏稠的渗出液,鼓窦人口及听骨链周围有肉芽组织.所有病例中耳骨质无破坏.手术清除肉芽组织和渗液,其中16耳同期行鼓膜修补术,15耳择期行鼓膜修补术,术后全部干耳,31耳听力提高.结论反复流脓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经正规保守治疗3~6个月仍反复流脓者,应行颞骨CT检查,考虑鼓窦、听骨链周围有顽固性肉芽组织者,尽管中耳骨质无破坏也应尽早手术治疗,建议行"完桥式"乳突根治术加鼓膜修补术.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5岁,因自幼双耳间断流脓,听力进行性下降于2009年6月人院.患者8年前因双侧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先后于外院行双侧乳突根治术,术后左耳干耳,右耳仍间断性流脓.患者曾有实用听力,语言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6.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988年3月~2003年3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0例(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病人的临床资料。70例(耳)中,术前诊断为胆脂瘤型中耳炎37例,骨疡型中耳炎13例,此二者之中考虑胆固醇肉芽肿者13例;中耳乳突术后感染5例,分泌性中耳炎7例,特发性血鼓室8例,其中考虑可能为胆固醇肉芽肿者2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耳闭塞感或伴耳鸣,亦可有耳溢液、头痛、头昏及其他症状。70例(耳)均接受手术治疗,依照术前检查,根据病变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术式。结果 65例(耳)干耳,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3例(耳)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半年流脓,后改行乳突根治术,术后均干耳;2例(耳)行鼓室探查加鼓窦开放术,术后半年及1年又流脓伴听力下降,后改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结论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主要有:含气腔通气受阻、引流障碍及含气腔出血。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与特发性血鼓室、分泌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关系密切。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范围和程度来决定,其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保持通畅引流。  相似文献   

7.
手术仍是目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术式多样 .经典的乳突根治术干耳率不高.近年,较多医院开展了开放式、完壁式及分期式鼓室成形术,从清除病灶、保留或提高听力、保留耳部正常的解剖形态等方面进行探讨,但由于中耳解剖复杂,术后不干耳者仍占一定比例.现对我们收治的26例中耳炎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干耳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1997年8月至1999年2月,我们应用高负压吸引疗法治疗乳突根治术后中耳炎4例,均为男性,20~42岁,中耳炎病史10~20年,左耳1例,右耳3例。乳突根治术后病史4~20年,其中1例先后3次行乳突手术,均定期在正规医院门诊行乳突换药,仍不干耳。不干耳4例中, 术后外耳道后壁过高1例,鼓室病灶清理不彻底伴外耳道后壁过高2例,鼓窦清理不彻底 1例。  相似文献   

9.
带蒂乳突骨膜瓣覆盖乳突根治术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怎样缩小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乳突根治术腔及促进术腔上皮愈合、早日干耳。方法 采用蒂乳突骨膜瓣覆盖术腔。结果 37例患者经本术式处理后不能促进乳突根治术后的早熟日干耳。结论 乳突根治术腔创面的愈合。主要仍取决于病变是否彻底清除和术腔引流是否通畅,乳突骨膜瓣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0.
胆脂瘤中耳炎术后复发或残留胆脂瘤的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脂瘤中耳炎术后复发或残留胆脂瘤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02例(105耳)中耳胆脂瘤术后复发或残留患者分别进行处理.20耳经耳内镜下清理残留或复发的胆脂瘤,切除肉芽;85耳行乳突再根治术.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年以上,101耳于处理后2~8周获得干耳,4耳仍间断流脓;全部患者耳内镜复查均未见胆脂瘤复发.其中23耳同期行鼓室成形术,术后气导听力均提高15 dBHL以上.结论:首次手术不彻底或术后引流不畅是胆脂瘤复发或残留的主要原因.对于面神经嵴够低,乳突、鼓窦、鼓室骨质开放足够、引流好者经耳内镜下清理、换药可痊愈;对于面神经嵴过高,引流不畅者需行乳突再根治,符合条件者可同期行鼓室成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乳突根治术后长期流脓患者鼓室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对63例乳突根治术后长期不干耳患者再次施行乳突根治术,同时行乳突充填术及鼓室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经1~2月局部换药均获干耳,外道形态接近自然宽大的外耳道,气导听力较术前获得改善.结论 病灶清除不彻底,术腔难于清理是乳突根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乳突腔彻底开放,轮廓化,适度充填乳突腔,配合鼓室成形术,可以获得近似正常的外耳道,并且能有效改善听力.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是胆脂瘤中耳炎外科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有时因遗留一大小不等的根治术腔,腔内由皮肤覆盖,需要定期清理痂皮,并有易发感染、再度流脓的可能.笔者对47例(49耳)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同期采用耳后带蒂岛状复合皮瓣进行乳突腔填塞,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研究中耳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主要原因,研究再次手术为了获得干耳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01-2009年间收治入院的资料完整的60例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次手术均采用乳突再根治术及开放式鼓室成形术.随访6月~8年,60例患者均获得干耳,干耳率为100%.在手术中发现60例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患者中,外耳道口狭窄者53例(占88%),胆脂瘤残留者48例(占80%),术腔内肉芽增生者44例(占73.3%),面神经嵴高者40例(占66.7%).结论 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主要原因为病变清除不彻底和手术缺陷.乳突根治术后要想获得干耳,术中彻底清除病灶,保证术腔的通风和引流是干耳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原因,提高疗效,提出防治措施,减少复发并发症。方法对2000年~2012年25例患者再次乳突根治术总结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中,脂瘤残留13例;面神经嵴过高5例;外耳道口狭窄6例;换药不当1例,术后坚持换药1.5个月后干耳。24例再次乳突根治术达到术腔完全上皮化,干耳时间平均在术后1~3个月。结论病灶清除不彻底、术腔引流不畅、术后换药不当等是乳突根治术常见不干耳原因,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是预防再次流脓的关键,术后随访3~6个月无再流脓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5.
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0耳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2004年间住院手术治疗的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7例(30耳)进行回顾性分析.3耳行Ⅰ型鼓室成形术,余27耳均行开放式手术,其中22耳行改良乳突根治术(3耳干耳后行Ⅱ期鼓室成形术),5耳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结果术后一次性干耳28耳,干耳率为93.3%;单纯行改良乳突根治的19耳中,术后听力提高6耳,不变7耳,下降6耳.Ⅰ期或Ⅱ期行鼓室成形的11耳术后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宜采用开放式手术,以清除病变,获得干耳.在保证病灶清除前提下可考虑行Ⅰ期或Ⅱ期听力重建.  相似文献   

16.
耳甲腔成形术在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对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乳突病变切除术、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同时行耳甲腔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胆脂瘤中耳炎患者77例,其中41例(41耳) (治疗组)采用耳后切口施行乳突根治术、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及耳甲腔成形术;对照组36例(36耳)采用耳后切口施行乳突根治术、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 3 年追踪观察两组患者干耳情况并行纯音听阈检查,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为45.66±8.40 dB HL,骨气导差为26.05±8.15 dB,术后3年气导平均听阈为23.55±7.10 dB HL,骨气导差为10.79±5.52 dB.平均干耳时间24.25± 5.37天,治愈率100%.未发生外耳道狭窄.对照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为43.78±9.25 dB HL,骨气导差为25.65±8.55 dB,术后3年气导平均听阈为29.33±8.32 dB HL,骨气导差为17.10±6.62 dB,12例发生外耳道狭窄,其中有8例胆脂瘤复发,干耳时间32.35±15.60天.结论 乳突根治术+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同时行耳甲腔成形术能使术腔迅速上皮化、易干耳,术后听力提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研究设计的扩大耳后带蒂肌骨膜瓣.耳道皮瓣复合瓣,结合骨粉乳突术腔填塞术,应用于开放式改良乳突根治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2003年4月至2005年3月间胆脂瘤中耳乳突炎患者71例(71耳)施行在开放式改良乳突根治术基础上,应用扩大耳后带蒂肌骨膜瓣-外耳道皮瓣复合瓣,结合骨粉乳突术腔填塞术,同期行鼓室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2年。手术后术腔完全上皮化时间为3周~1.5个月,平均29d。全部乳突术腔获干耳。结论扩大耳后带蒂肌骨膜瓣-耳道皮瓣复合瓣,结合骨粉行乳突术腔填塞术,应用于开放式改良乳突根治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具有以下优点:乳突术腔愈合时间短,上皮修复覆盖好;可避免乳突术腔植皮;术后干耳率高,基本无需术后乳突术腔清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耳后带蒂筋膜-颞肌瓣在二次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乳突腔填塞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长期渗液不干耳患者20例(20耳),行二次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RM)10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伴乳突填塞术(CWDM)10例.CWDM均采用耳后带蒂筋膜-颞肌瓣乳突腔填塞.结果 术后均随访2年,RM干耳时间平均(58.4±4.45)d,复诊次数平均(17.1±2.33)次,持续不干耳1例.CWDM 干耳时间平均(29.6±2.37)d,复诊次数平均(6.1±1.52)次,无不干耳及术后复发.两组比较,CWDM干耳时间短、复诊次数少(P<0.001).结论 CWDM干耳时间、复诊次数、术后复发等指标均优于RM,采用带蒂筋膜-颞肌瓣乳突腔填塞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或乳突根治术中切除乳突尖的优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乳突尖部分切除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或乳突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44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中,行单纯乳突根治术(10例)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34例,含乳突切除术加鼓室成形术Ⅱ型或Ⅲ型)时.同时切除部分乳突尖外侧壁。结果:切除乳突尖后,乳突容积明显减小,术后3个月随访,干耳43例,占97.6%。干耳时间3周~2.5个月。术后1年随访,无一例胆脂瘤复发。结论:乳突尖部分切除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或乳突根治术中消灭乳突死腔,最大程度达到干耳,减少胆脂瘤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首次乳突根治术后持续不干耳的原因及再次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施行乳突腔填塞、外耳道后壁重建及鼓室成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外院曾行经典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长期不干耳患者14例(14耳),采用带血管蒂的耳后软组织瓣及颞肌瓣填塞乳突腔,取乳突骨皮质重建上鼓室及外耳道后壁,有适应证者同期行鼓室成形术。结果二次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随访1~5年,14耳均保持干耳,外耳道形态大致正常或略扩大。结论二次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在分析首次手术失败原因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其优点为:①术后基本无乳突腔,外耳道形态近正常或略扩大,有利于保持干耳;②有适应证者均同期行鼓室成形术,有利于改善听力。乳突腔填塞、外耳道后壁重建及鼓室成形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