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徐静  王亚亭 《安徽医学》2014,(3):361-36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WBC的测定在儿童不同病原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2例确诊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40例)和病毒感染组(36例),比较每组患儿血清PCT、CRP及WBC的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及WBC水平较病毒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CRP水平较病毒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细菌感染组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比较,血清PCT及WBC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CR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CRP及WBC诊断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69和0.69。结论血清PCT、CRP及WBC联合检测对鉴别儿童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9):8-12
目的观察儿童肺炎时两个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不同病原感染时的血液表达水平及变化规律,以指导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减少抗生素滥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治愈的202个肺炎病例,将其分为四组:病毒感染性肺炎组、细菌感染性肺炎组、支原体感染性肺炎组、支原体+病毒感染性肺炎组。收集这些病例的全血CRP、PCT实验室检查数据,去掉CRP、PC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采用SAS 9.4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CRP、PCT在四组肺炎的表达水平。结果①病毒感染性肺炎组CRP表达水平最低,同细菌感染性肺炎组、支原体感染性肺炎组、支原体+流感病毒感染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组间CRP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②细菌感染性肺炎组PCT表达水平最高,同病毒感染性肺炎组、支原体感染性肺炎组、支原体+病毒感染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组间PCT无统计学差异。③CRP与PCT水平整体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0.34(P0.001)。结论 PCT作为一个新型炎性指标对于预测细菌感染性肺炎较CRP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儿童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静脉采血检测PCT、CRP、WBC,同时进行血培养、痰培养或咽试子培养、呼吸道病毒抗体IgG和IgM、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治疗后复查PCT。结果:细菌感染患儿30例,其他感染10例,细菌感染PCT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经抗生素治疗后PCT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PCT作为临床炎症标志物,PCT具有早期敏感特异性,有助于病情的早期评估,预后评价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喘憋性肺炎并脓毒症中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符合喘憋性肺炎及脓毒症(脓毒症组)诊断标准患儿78例,将其分为呼吸道合孢病毒感染组(病毒感染组)(56例)、细菌感染组(12例)、支原体感染组(10例)和正常患儿38例(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其血清PCT水平,比较脓毒症组、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患儿和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差异.结果 脓毒症组78例,细菌感染组12例,支原体感染组10例与对照组38例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56例与对照组38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与支原体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在喘憋性肺炎并脓毒症有诊断价值,病毒感染血清PCT不升高,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组血清PCT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常规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阳性诊断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我院102例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作为实验组,包含45例细菌感染,3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23例病毒感染;纳入同期9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血常规(WBC)及血清PCT、CRP水平、不同感染类型WBC及血清PCT、CRP水平,并对比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实验组WBC、PC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者WBC、PCT、CRP水平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病毒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者WBC、PCT、CRP水平高于病毒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阳性检出率在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及病毒感染患者中高于WBC、PCT、CRP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PCT、CRP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及细菌感染阳性检出率,可为临床评估感染病原微生物种类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WBC联合检测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例,结合病毒血清学、细菌培养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细菌感染组,检测血清PCT、WBC等指标。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PCT及WBC水平均明显高于支原体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患者(P0.05),而支原体感染组患者的WBC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患者(P0.05)。结论:联合检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PCT及WBC水平能够有效早期判断上呼吸道感染,区分细菌性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可对上呼吸道疾病进行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7.
阳熙  谢勇 《新疆医学》2013,(11):53-5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在诊治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8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细菌感染46例,病毒感染24例,支原体感染13例,对其白细胞计数、PCT、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进行观察.结果:细菌感染组PCT(0.68±0.04)ng/ml、病毒感染组(0.09±0.05)ng/ml、支原体感染组(0.16±0.04)ng/ml,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支气管肺炎中细菌感染的诊断有着显著的指导意义,特异性高、灵敏度良好,可以作为临床上对感染进行鉴别诊断和指导用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RP/PCT)比值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南阳市中医医院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性资料如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合并症及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等进行收集。对不同病原类型患者CRP、PCT、CRP/PCT水平进行比较,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CRP、PCT、CRP/PCT比值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选对象肺炎支原体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人数分别为13、48、10例,其他9例,细菌感染人数最多;肺炎支原体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三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合并症、PSI分级等一般性资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CRP(14.15±6.87)mg/L低于细菌感染患者(22.51±8.33)mg/L,高于病毒感染患者(7.02±3.2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PCT(1.51±0.68)μg/L低于细菌感染患者(3.54±1.32)μg/L和病毒感染患者(2.92±1.2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CRP/PCT比值(15.77±6.34)mg/μg显著高于细菌感染患者(11.38±4.19)mg/μg和病毒感染患者(3.48±1.51)mg/μ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RP/PCT、CRP、PCT诊断肺炎支原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3、0.621、0.650,Cut-off值分别为12.25 mg/μg、12.90 mg/L、1.17μg/L;CRP/PCT的ROC分析结果优于CRP、PCT。结论 CRP/PCT比值可能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细菌感染儿童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71例细菌感染住院患儿,另选取5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被检者CRP、PA以及PCT的表达情况以及临床意义.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儿CRP、PCT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CRP、PA以及PCT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P<0.05).结论 在细菌感染患儿中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的表达水平变化明显,可用于区分感染性疾病的感染类型,降低误诊率,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季孝  刘思宇  史杨  王伟文 《浙江医学》2018,40(12):1351-135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检测对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3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74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组29例,病毒感染组20例。比较各组基本资料及PCT、CRP、SAA水平差异,绘制ROC曲线,计算AUC,评价PCT、CRP、SAA对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病毒感染组患儿住院天数最长,MP感染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最高。细菌感染组PCT水平高于MP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均P<0.01);细菌感染组及MP感染组CRP、SAA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均P<0.01);PCT、CRP、SAA、PCT+CRP+SAA诊断细菌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的AUC分别为0.780、0.731、0.705、0.871;CRP、SAA诊断MP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的AUC分别为0.933、0.990。结论PCT+CRP+SAA联合检测可以快速、有效的鉴别诊断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CRP、SAA在鉴别MP感染与病毒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时均具有较好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在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13.
郭晓芬  程宇甫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91+86-91,86
文学是为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彰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正如席勒所说:"审美是人性的完成"。文学和医学是两种互补的认识方式,文学可以说是医学的原动力。文学审美过程是促使医务人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务人员的医患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缝匠肌前移治疗因髌韧带外侧紧张、内侧松弛、Q角大于正常所引起的髌软骨软化症、髌骨半脱位及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 游离缝匠肌下1/3段,止点不切断,移至髌骨前固定,建立髌骨向内的可变拉应力,使Q角变小。结果 治疗髌软骨软化症8例10膝,随访7例8膝,髌股关节痛消失;髌骨半脱位7例9膝,随访6例7膝,髌骨无再半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15例18膝,随访12例13膝,髌骨无再脱位。结论 本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适应髌骨向外侧移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让人民满意是病案管理数码化必须遵循的准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要解决医疗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实施“三变”。由“救治”转变为“预防”,由“院内”转变为“社区”,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即由历来的指导思想“抢救治疗”转变为预防在前,使原来的“让部分人恢复健康”转变为全民健康;将医院内救治转变为社区病后、病前的增强抗病能力;将被动的、静止的、孤立的治疗转变为主动的、动态的、关联的病案信息网络互动治疗,它是医疗改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病案管理的信息基础建设,让病案管理信息复盖社区,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病案信息建设中,必须建立“病案数码化患者信息响应系统”,建好医疗服务信息数据库,建立信息联系的高速通道,使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必须的病患群体上。  相似文献   

18.
趋势季节模型在住院人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我院2002年~2006年来各季度的实际住院量变化趋势,预测2007年我院各季的住院人数.方法 运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配合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模型,并利用PEMS3.1统计软件包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趋势季节回归模型为Yc=2530.6 250.35X,方差分析结果P<0.05,显示该方程呈直线相关关系,预测值=季平均预测值×各季的季节比率.结论 通过预测住院人数为医院制定工作计划和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刘晋才  刘阳 《中国病案》2008,9(9):19-20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病历质量管理的方法。方法(1)首先网上快速检查每份病历书写的质量情况;(2)针对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3)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病历的管理。结果有效提高了地震伤员病历的内涵质量。结论地震伤员的病历管理以军字一号工程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管理的方式最好,传统终末病历管理的方法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20.
从我院病案利用情况观病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医院病案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病案资料使用情况和复印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总结出病案在五大方面的作用,医院管理决策者和领导可利用病案信息对医院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并制定发展目标。结论病案资料客观、真实地记录了病人诊疗情况,为医院保险机构、执法部门、医学科研、教学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原始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