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功能、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行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AMI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加用rhBNP。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心功能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和NT-proBNP水平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浆脑利钠肽(BNP)、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以上指标均明显下降,试验组以上指标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心功能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3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应用可以提高行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AMI患者的疗效,改善心脏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行常规治疗的AMI 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将医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行常规治疗+rhBNP治疗的AMI 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40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心功能指标与炎症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I 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采用rhBNP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时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接受急诊PCI术治疗急性STEMI患者183例,其中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时间≤6h者97例为观察组,6~12h者86例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48h内及PCI术后1a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记录PCI术后1a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PCI术后1a时LVESD[(34.48±3.17)mm]、LVEDD[(52.49±3.69)mm]、LVEF[(49.73±3.42)%]与发病48h内[(38.97±3.14)mm、(53.84±3.28)mm、(47.64±5.7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术后1a时LVESD[(32.99±3.73)mm]、LVEDD[(47.95±3.74)mm]低于发病48h内[(39.15±2.74)、(54.36±3.62)mm],LVEF[(55.37±3.68)%]高于发病48h内[(46.72±5.42)%](P0.05),且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1a,观察组再次PCI治疗、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和心血管病死率(5.15%、5.15%、8.25%、4.12%、4.12%、6.19%)均低于对照组(17.44%、19.77%、23.26%、12.80%、16.28%、13.95%)(P0.05)。结论急性STEMI确诊后应采取措施在发病6h内接受PCI术治疗,以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训练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经PCI治疗患者,按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单序号的55例为观察组,双序号的5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脏康复训练。对比两组PCI治疗前后心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PCI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mension,LVESD)及6min步行试验(6-minutewalktest,6MW T)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F更高(P<0.05),LVEDD,LVESD更低(P<0.05),6MWT值更大(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更高(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经PCI治疗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比伐芦定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上蔡县中医院收治的PCI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PCI治疗中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案进行分组,将使用普通肝素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2例,使用比伐芦定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8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术后1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后1个月时NT-Pro BNP、LVEDD较低,LVEF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结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降低NT-Pro 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AMI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实施PCI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实施PCI联合硫酸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TIMI血流分级、心血管不良事件、再通率、血小板水平。结果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检查显示,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而血小板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MP与TIMI血流0~1级均低于对照组,而TMP与TIMI血流2~3级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I患者采用PCI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血小板水平和LVEF,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硝酸甘油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rhBN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变化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LVEF、LVEDV、L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V、LVESV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心源性猝死,且无一例合并2种或以上不良事件。结论:rh BNP辅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力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氧化应激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伴随阿司匹林抵抗患者88例,均行PCI术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2组术前均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照组术后给予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丹参多酚酸盐。用药7 d后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治疗期间出血及药物副作用;术后电话和门诊随访6个月,记录2组心血管事件及PCI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DA、ET-1、CK、CK-MB显著低于对照组,SOD、FMD、NO、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术后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改善急性心急梗死患者PCI术后氧化应激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保护心肌,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99 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m Tc-MIBI)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研究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方法选首次发病时间超过12小时但不超过72小时,未行溶栓治疗且无持续胸痛的 AMI 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31),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延迟 PCI 组(n =31)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发病后7~14天行 PCI 治疗。两组均于发病1周及治疗后4周行99 m Tc-MIBI 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肌缺血面积(ischemic area,IA)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发病1周时的LVEDV、LVESV、LVEF 及 I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延迟 PCI 组 LVEDV、LVESV 明显下降,分别为(73.87±5.90)ml vs (81.20±7.14)ml,(26.51±3.51)ml vs (30.90±3.84)ml(P <0.01);与对照组比较 LVEF明显升高,(66.23±5.20)% vs (60.97±4.58)%(P <0.01)、IA 明显缩小(10.67±3.01)% vs (12.93±3.54)%(P <0.01)。结论对于 AMI 患者,延迟 PCI 可以更完全地血运重建,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及恢复心室功能,可以改善预后;99m Tc-MIBI 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可以定量分析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变化,可以准确评价延迟 PCI 治疗 AMI 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冠心病患者64例,依据年龄分为观察组(年龄≥70岁)32例和对照组(年龄60~69岁)32例,2组均行PCI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观察2组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术前LVEF[(40.23±1.21)%]、LVEDD[(6.83±0.58)cm]与对照组[(40.17±1.01)%、(6.15±0.85)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LVEF[(54.69±3.55)%]低于对照组[(59.74±2.59)%],LVEDD[(5.45±0.38)cm]高于对照组[(5.08±0.52)cm](P0.05);2组术后LVEF高于术前,LVEDD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1.88%)高于对照组(6.25%)(P0.05),PCI术后6个月心电图异常事件发生率(12.75%)高于对照组(7.25%)(P0.05)。结论 PCI对改善高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有一定作用,但远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肌红蛋白(Myo)、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AMI患者150例(AMI组),根据AM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与否分为MACE组(n=32)与非MACE组(n=118).选择同期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78例首发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rhBNP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 h血浆NT-proBNP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的心功能和左室重构变化.结果 治疗48 h时,与对照组比较,rhBNP组血浆rhBN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hBNP组LVEF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出院后1个月时,rhBNP组LVEF值较对照组仍明显升高(P<0.05),而rhBNP组LVEDV及△LVEDV%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rhBNP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延缓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应激性高血糖(SHG)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近期疗效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68例AMI伴SH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均接受常规抗血小板药物及急诊PCI治疗,此外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术前80 mg/d,术后40 mg/d)口服,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20 mg/d)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术后d28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心肌灌注方面,两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ST段回落良好(回落≥50%)率、心肌灌注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心功能方面,观察组术后7 d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8 d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41%(P<0.05),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相比常规剂量,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提高AMI伴SHG患者急诊PCI术后7 d LVEF、降低28 d心力衰竭发生率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AMI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AMI行PCI手术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予常规双抗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双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肌灌注情况、用药前与术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以及术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TIMI血流分级0~Ⅱ级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ST段回落≥50%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两组LVEF均明显升高,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实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死亡)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行PCI术患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可进一步改善术后心肌灌注,增强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救护理路径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运动耐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12月于我院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的AMI患者38例病例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另收集2021年1月至6月于我院实施急救护理路径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AMI患者38例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运动耐力、心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干预前,LVEF、MBI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LVEF、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缩短AMI患者救治时间及胸痛时间,改善PCI术后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相关血管无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将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中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TIMI≤1级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支架植入前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并且均成功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后均发生无复流,其中试验组无复流发生后应用血栓抽吸装置行抽吸处理,对照组应用血栓抽吸装置在血管远端推注替罗非班与硝普钠,比较两组无复流处理后TIMI血流分级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诊行PCI术中无复流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再灌注,减少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2D-STE)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84例,于PCI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2D-STE检查,比较手术前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参数,以及心肌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及圆周应变(CS)的差异;分析各应变差值(ΔLS、ΔRS、ΔC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根据是否发生预后不良事件将84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1例和预后不良组33例,比较两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S、RS、CS对AMI不良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 AMI患者PCI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低于术后3 d(均P0.05),且术后3个月、6个月LVEDV和LVESV均低于术后1个月(均P0.05)。LVEF在PCI术后各时间点逐渐升高(P0.05);AMI患者LS、RS、CS在PCI术后各时间点均逐渐升高(均P0.05)。AMI患者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各应变参数差值ΔLS、ΔRS、ΔCS与LVEF均呈正相关(均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LVEDV、LVESV、LVEF、LS、RS、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范围、LVEF、LS、RS、CS均是AM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LS、RS、CS评估AMI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95%CI:0.642~0.851)、0.691(95%CI:0.578~0.804)、0.729(95%CI:0.621~0.839)。结论 2D-STE可客观反映AMI患者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能为AMI患者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基质溶素-2(ST2)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rhBNP治疗。对比两组患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指标、血清可溶性ST-2、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PCI术后心率(HR)、呼吸(RR)、中心静脉压(CVP)明显下降(P<0.05),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P<0.05);血清可溶性ST2、CK、CK-MB、cTnI水平明显下降(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明显下降(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51%比53.85%,P<0.05),两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61%比89.05%,P<0.05)。结论 rhBNP可稳定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可溶性ST2水平,延缓左室重构,降低MACE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席茜  任振娟 《全科护理》2021,19(33):4690-4693
目的:探讨多维度综合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7月行PCI的AMI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术后传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维度综合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6 min步行距离(6 MWD)]、日常生活能力[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急性心肌梗死自我管理量表(CSMS)评分]以及干预后不良事件(心绞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再狭窄、心力衰竭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LVEF、LVEDV及6 MWD等心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FIM、CS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再狭窄、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综合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行PCI的AMI病人心功能相关指标,提升日常活动能力与自我护理能力水平,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对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治疗与延续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抗阻运动,比较两组出院当天与出院3月后肌钙蛋白T(cTnT)、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径(LVEDD)、生活质量(WHOQOL-BREF)评分、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6 min步行试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cTnT,BNP,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SD,LVEDD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以及环境领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与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术后心脏康复过程中进行抗阻运动,可有效改善内皮功能,促进心功能恢复,增加患者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与自理能力,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