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柳正芳  岑颖  赵菊 《广西医学》2012,34(6):789-790
目的 探讨三角形纸袋包装消毒手术器械的适用性.方法 取一次性纸塑材料,分别裁剪成三角形和长方形纸塑袋,包装等量同形的专科手术器械,分组进行无菌包容积、包内物品活动度、破包和成本等四个方面的追踪观察.结果 三角形纸塑包装与传统长方形纸塑包装的无菌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三角形纸塑袋包装无菌包在实用性、适应性和边际成本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长方形纸塑袋包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提高再生手术器械包装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实施供应室集中管理模式前后的消毒灭菌包各5000个,分别对其进行取样监测消毒灭菌包效果,观察再生手术器械包包装合格率.结果 集中管理前各类再生手术器械包装质量未达标百分率为4.00%,集中管理后为0.5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生手术器械集中管理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再生手术器械包包装质量,消毒灭菌包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管理中纳入外来手术器械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件外来手术器械包,其中在手术室直接清洗包装的外来手术器械为参照组,在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的外来手术器械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结果:实验组外来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96.96%、包装合格率98.48%、灭菌合格率100%;对比参照组清洗合格率86.36%、包装合格率89.39%、灭菌合格率92.42%,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管理中可以显著改善器械合格率,提升灭菌以及清洗的效果,具有广泛应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岑颖  王海欧  张燕芳 《广西医学》2009,31(12):1884-1885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一次性纸塑包装袋三角形剪裁方法对再生医疗器械在灭菌器的装载效率的影响。方法确定在用的消毒供应室专用纸塑包装袋的单位面积,严格筛选出16种临床专科使用的呈前细后宽形状的再生医疗器械,按照高低温灭菌的适用性及器械的形状大小,分别取相对应型号的纸塑包装袋按三角形和长方形两种剪裁方法对器械进行包装,两组每月包装数量均为5125包。结果三角形组的每筐次装载量比长方形组增加0.27筐,三角形组一年的总装载量比长方形组提高了19.3%。三角形组的日装载量大于长方形组。结论三角形剪法包装袋可显著提高装载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保持再生器械完好率中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未实施品管圈作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实施品管圈作为实验组,比较同期两组手术器械完好率,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器械缺失率为37.35%和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再生手术器械的缺失率,提高了手术器械的完好率;密切手术室、供应室的联系,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肖花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430-1432
目的探讨8S管理模式在供应室外来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医院实施8S管理模式前(2015年6-12月)供应室的外来手术器械200包(共计8 939件)作为对照组,实施8S管理模式后(2016年1-6月)供应室的外来手术器械200包(共计9 317件)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手术器械准备情况、器械包湿包率、提前放行率及消毒合格率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表评估医护人员使用手术器械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8S管理模式后,观察组外来器械的污染率为0.80%,损坏率为0.72%,丢失率为0.75%,器械包湿包率为3.50%,提前放行率5.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1.16%、1.24%、11.50%及18.50%(P < 0.01);观察组的器械准备合格率为97.11%,消毒合格率为93.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37%和74.0%(P < 0.01)。医护人员对外来器械的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8S管理模式在供应室对外来手术器械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层棉布外层医用无纺布复合包装在手术器械灭菌中的闭合性能和阻菌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200个相同规格的手术器械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00个。对照组采用双层医用无纺布包装,研究组采用内层棉布外层医用无纺布复合包装。所有手术器械包在经灭菌后,化学指示剂、物理参数检测均合格的情况下,比较两组闭合性能。将所有灭菌后的手术器械包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于储存7、14、21、30、60、90 d时进行细菌学检测,比较两组细菌培养阳性发生数。结果:灭菌后,研究组闭合性能检测中没有出现散包、湿包、破损等情况,闭合性能合格率100%;对照组出现2个散包、2个湿包、10个破损情况,闭合性能合格率86.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储存时间两组细菌培养阳性发生数均为0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阻菌效果方面,双层医用无纺布包装与内层棉布外层医用无纺布复合包装均有良好的效果,均可在3个月内有效阻隔细菌。但在闭合性能方面,内层棉布外层医用无纺布复合包装的闭合性能优于双层医用无纺布包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条形码管理系统在社区医院白内障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按照条形码管理系统的要求制定社区医院眼科手术器械管理流程,使用条形码对618台白内障手术器械包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使用等环节进行管理。模拟实验组有23件和对照组有16件灭菌白内障器械套包不合格,实验组使用条形码进行追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器械管理方法进行追溯,比较两组追溯花费时间。结果 618台社区医院白内障手术中,手术器械管理流程直接、简单、易操作,眼科手术室工作效率提高。实验组平均追溯时间(2.37±0.71)min短于对照组(21.96±3.2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医院白内障手术器械质量实施条形码追溯管理缩短了追溯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手术质量管理,为追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手术器械的管理.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室止血钳、持针钳共300件,全部器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手术室器械纳入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和发放等一体化运作管理,而对照组手术器械术后由手术室护理人员于手术室内清洗、消毒、包装,再送至供应室中灭菌.结果 试验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00%比86.67%,P<0.05);试验组手术器械包灭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67%比88.67%,P<0.05).结论 采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管理手术器械,可明显地提高清洗效果及灭菌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解析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使用的18500件手术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n =9250件)和观察组(n =9250件),对照组由手术室自行处理,观察组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对两组清洗合格率、器械清点准确率、器械遗失率、湿包发生率、质量追溯有效率、生物监测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清洗合格率、器械清点准确率、质量追溯有效率、生物监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湿包发生率、器械遗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可显著提高手术器械管理质量,确保手术器械安全使用,降低感染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消毒供应中心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本院接受清洗消毒的6100件手术器械,随机分为参照组、实验组。每组3050件,参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实验组则给予一体化管理。对比两组手术器械消毒、清洗、包装质量合格率及本院39名医务人员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同时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数据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一体化管理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工作中效果显著,既能有效提高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一次性使用导管头皮针与钢针头皮针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找出其差异性,为导管头皮针推广应用提出客观依据。方法:将临床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一次性使用导管头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一次性使用钢针头皮针输液。观察两组输液过程中刺破血管率、液体渗漏率、活动受限情况。结果:输液过程中刺破血管率实验组为0,对照组为22.5%;液体渗漏率实验组为0,对照组为22.5%;活动受限率实验组为0,对照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使用导管头皮针在输液过程中能降低刺破血管率和液体渗漏率,活动不受限,临床效果优于钢针头皮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卿 《中外医疗》2013,(24):32-33
目的探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有效的器械管理方法。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1月实施手术所用的组织钳、止血钳共2000件,将所有器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器械由供应室专门负责全部工作流程,对照组器械由手术室护理人员负责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结果试验组手术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为97.5%,灭菌合格率为98.5%;对照组手术机械的清洗合格率为85.5%,灭菌合格率为88%。结论实行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管理手术器械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器械护理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消毒供应中心(CSSD)对外来手术器械实施集中消毒供应管理的效果。方法:采取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消毒管理模式,对实施管理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集中管理前的2013年度463台手术,共使用外来手术器械11 464件,手术室实施常规分散式管理;观察组为实施集中管理的2014年度491台手术,共使用外来手术器械12 138件。分析两组管理方法中器械清点准确率、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遗失率、湿包发生率、质量追溯有效率及临床使用满意度等指标。同时每月从两组组管理方法中随机抽取100件,共1 200件器械进行蛋白质残留测试,比较两组管理方法中的残留蛋白测试合格率。结果:观察组管理方法的器械清点准确率、器械清洗合格率、质量追溯有效率、蛋白质残留测试合格率及临床满意度分别为100%、99.05%、100%、99.33%和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5%、76.06%、88.34%、81.83%和86.83%(P<0.05);而观察组管理方法的器械遗失率、湿包发生率为0.58%和1.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6%和27.65%(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对医院外来手术器械实施集中式管理的效果优于常规分散式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来手术器械质量管理流程,提高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方法 将外来手术器械各150件分别设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2种不同的管理流程.对照组,由器械商在手术室完成对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送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试验组,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管理,按标准流程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并将2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试验组合格率,目测为63.3%、97.3%;5倍放大镜检测为58.0%、95.3%;包装质量为55.3%、98.0%;灭菌质量为92.7%、100.0%;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标准化流程管理,提高了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与手术室手供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效果与体会。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01月至2017年05月,即本院实施手供一体化管理模式之前的6000个手术器械包作为对照组;同法选取本院2018年01月至2018年05月实施手供一体化管理模式后的6000个手术器械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手术器械包中手术器械功能正常率、清洗质量合格率、包装完整性、包内指示卡合格率等指标、手术医生满意度与手术接台等待时间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功能正常率为98.50%,清洗质量合格率为98.47%,包装完整性为98.35%,包内指示卡合格率为97.0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62%、91.43%、85.27%、82.0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医师满意率为95.0%,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接台等待时间为(18.82±2.6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7.16±4.18)min,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手供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器械包合格率与手术医生满意度,缩短手术接台等待时间,可使护理人员从术毕器械处理中解放出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的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纸塑包装物品两种存储方法比较,找出更科学的储存无菌物品的方法。方法抽取纸塑包装灭菌包400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纸塑包经高温灭菌后放入临床治疗室常规存放;实验组纸塑包经高温灭菌充分晾放至室温后,放入环氧乙烷灭菌后的自封塑料袋中存放。每周从两组纸塑灭菌包中分别抽取5个包,观察外包装并送细菌室进行细菌检测。结果两组9~16、17~24周无菌包皱褶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78、12.17,P<0.05);两组9~16、17~24周无菌包污渍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38、19.02,P<0.05);两组17~24周无菌包破损率及细菌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54、7.54,P<0.05)。结论纸塑无菌包采用自封塑料袋密封后储存,能显著降低使用中环境因素引起的无菌包污染,保证无菌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标识系统对提升外来急用器械全流程管理中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焦作市人民医院租借的外来急用器械包28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流程,回收后全自动清洗机处理,包装贴上外来器械标识后灭菌,灭菌结束送至手术室使用;以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焦作市人民医院租借的外来急用器械包35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制定外来急用器械处理流程,制作了清洗流程的加急标识牌和灭菌交接发放用的加急器械打印胶贴用于器械中处理外来器械。比较两组器械全流程处理时间、清洗质量和灭菌后无菌包的湿包率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预处理时间、平均包装及等待灭菌时间及平均总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合格器械包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外来手术器械包灭菌后湿包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标识系统在对提升外来急用器械全流程管理中,可以提高流程处理时间和清洗质量,降低无菌包的湿包率,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在各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常用诊疗器械包的最佳包装方法,降低包装成本。方法采用无菌实验方法,对不同包装材料包装物品灭菌后无菌保质期进行了观察,同时计算出相应的包装成本。结果在4组包装中,双层棉布包装组、棉布与无纺布混合包装组、纸塑袋包装组、双层无纺布包装组等各组灭菌包保质期依次为90d、150d、180d和210d;包装成本由高到低依次为双层棉布包装、无纺布与棉布混合包装、双层无纺布包装、纸塑袋包装。结论无纺布和纸塑袋具有灭菌保质期长、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是较为理想的包装材料。应根据被包装物品的使用现状,正确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保证灭菌物品的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眼科精密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7—9月实施FMEA管理法前的1358件眼科精密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0—12月实施FMEA管理法后的1905件眼科精密手术器械作为实验组,应用FMEA分析眼科精密手术器械复用流程中的故障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进一步督促执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优先失效模式调查结果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所有项目均有明显好转(P<0.05)。实验组故障率为0.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器械故障以自然损耗为主,占比71.43%;对照组的器械故障以外力原因为主,占比73.08%。结论实施FMEA能够有效查找眼科精密手术器械复用过程的失效环节,有针对性地实施改进措施,可降低器械的故障率,保障眼科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