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人脑胶质瘤中cyclin D2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cyclinD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2例人脑胶质瘤和 8例正常人脑组织标本中cyclinD2和PCNA的表达水平 ,计算两者标记指数 ,统计分析两者之间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 .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无cyclinD2或PCNA表达 .随着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高 ,cyclinD2平均标记指数明显升高 .在WHO分级Ⅰ~Ⅳ级胶质瘤中 ,Ⅰ ,Ⅱ ,Ⅲ级与Ⅳ级、Ⅰ级与Ⅲ级以及低度恶性胶质瘤 (Ⅰ~Ⅱ )与高度恶性胶质瘤 (Ⅲ~Ⅳ )之间标记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类似cyclinD2 ,PCNA标记指数随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升高 .cyclinD2与PCNA的平均标记指数呈明显正相关 (r =0 .6 5 4 ,P <0 .0 1 ) .结论 :人脑胶质瘤中cyclinD2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和病理学分级密切相关 ,很可能参与了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转化 .  相似文献   

2.
胰腺内分泌肿瘤P16、cyclinD1和PCNA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 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 (PET)组织P1 6、cyclinD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P1 6、cyclinD1和PCNA蛋白在 32例PET和 1 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③结果 P1 6蛋白在PET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2 8.1 % ,在正常胰腺中为 86 .7% ,二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χ2 =1 4 .0 6 ,P <0 .0 1 )。cyclinD1蛋白在PET中过表达率为 5 6 .3% ,而在正常胰腺未见过表达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1 3.6 7,P <0 .0 1 ) ;cyclinD1过表达组PCNA标记指数 (PCNALI)明显高于cyclinD1低表达组 (t =5 .76 ,P <0 .0 1 )。恶性PET的PCNALI显著高于良性PET(t=5 .32 ,P <0 .0 1 )。P1 6和cyclinD1蛋白在PET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r =- 0 .6 2 ,P <0 .0 1 )。④结论 P1 6蛋白表达缺失与cyclinD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PET的发生中发挥协同作用 ,PCNA的高表达与cyclinD1过度表达可能与PET的恶性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戴文斌 《微创医学》2001,20(4):419-421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16、cyclinD1蛋白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P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不典型增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正常胃组织中P16、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中P16蛋白表达率为52.7%,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P<0.01)。胃癌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yclinD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7.3%和57.1%,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轻度不典型增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胃癌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yclinD1蛋白表达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中P16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胃癌发生机制涉及细胞周期调节通路中P16、cyclinD1基因的异常,且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yclinD1蛋白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4.
戴文斌 《医学文选》2001,20(4):419-421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16,cyclinD1蛋白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P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不典型增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正常胃组织中P16,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中P16蛋白表达率为52.7%,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P<0.01),胃癌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yclinD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7.3%和57.1%,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轻度不典型增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胃癌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yclinD1蛋白表达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中P16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胃癌发生机制涉及细胞周期调节通路中P16,cyclinD1基因的异常,且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yclinD1蛋白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及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cyclinD1、ER、PR的表达。结果28例乳腺癌(46.7%)呈现cyclinD1过度表达。cyclinD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但与乳腺癌TNM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且淋巴结转移≥4个的病例,cyclinD1过度表达明显高于0~3个淋巴结转移组(P<0.05),cyclinD1表达与ER、PR表达有关。结论cyclinD1过度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雌激素对乳腺癌的发生作用可能通过cyclinD1途径,检测cyclinD1、ER、PR的表达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C-erbB-2,PCNA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原癌蛋白C -erbB - 2、细胞增殖标志物PCNA和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 (癌组织大小 ,淋巴结转移 ,年龄 ,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 )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结果 :54例乳腺癌中 ,C -erbB - 2 ,PCNA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1 .9% ,68.5 %和 48.1 %。C -erbB - 2与PCNA ,Ki67表达之间显著正相关 (P <0 .0 1 )。C -erbB - 2及其和PCNA共同高表达与癌组织大、淋巴结转移 、ER -和PR - ;PCNA高表达与癌组织大、ER -和PR - ;Ki67及其和C -erbB - 2共同高表达与癌组织大、淋巴结转移 和ER -这些不良预后因素分别显著相关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C -erbB - 2 ,CNA和Ki67高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PCNA与Ki67是独立的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P7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中的蛋白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40例胃癌及20例萎缩性胃炎作为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73、PC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P73蛋白在萎缩性胃炎组中表达率为20.0%(4/20),在胃癌组中的表达率为62.5%(25/4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CNA蛋白在萎缩性胃炎组中表达率为55.0%(11/20),在胃癌组中的表达率为80.0%(32/4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胃癌组中P7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组织类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胃癌组中PCNA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③胃癌组中P73蛋白与PCNA蛋白表达成正相关(rs=0.387,P<0.05)。结论:P73作为抑癌基因有其组织特异性,P73、PCNA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和生物学行为存在密切关系,是胃癌细胞增生活跃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β1、ERβ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ERβ1和ERβ2蛋白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Rβ1、ERβ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ERβ1mRNA、ERβ2mRNA检出率与蛋白检出率相同。乳腺癌组织中的ERβ1蛋白检出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29)和正常组织(P=0.029);乳腺癌组织中的ERβ1蛋白表达量为47.06±8.94,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中的55.33±9.59及正常组织中的54.47±9.65(P=0.009及0.019)。乳腺癌组织中的ERβ1mRNA检出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29);乳腺癌组织中的ERβ1mRNA表达量为0.026±0.014,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中的0.041±0.020(P=0.015)。乳腺癌组织中,ERβ1mRNA与蛋白表达量的相关系数为0.635(P=0.008),ERβ2mRNA与蛋白表达量的相关系数为0.714(P=0.004);癌旁组织中,ERβ1mRNA与蛋白表达量的相关系数为0.506(P=0.012),ERβ2mRNA与蛋白表达量的相关系数为0.926(P=0.000),ERβ1mRNA、ERβ2mRNA与蛋白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全长野生型ERβ1可能是避免乳腺癌发生的保护性因子,ERβ1有助对乳腺癌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范支援 《中原医刊》2004,31(10):49-50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对胃癌的检测。方法 :采用李氏荧光雌激素组织化学法对胃癌 40例作了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gR)测定 ,同时对 8例非肿瘤病人的胃正常粘膜作了ER、PgR测定。结果 :40例胃癌的ER、PgR阳性率分别为 2 3 %、2 7 5 % ,8例非肿瘤病人的胃正常粘膜ER、PgR均阴性。 40例胃癌中高分子化腺癌ER、PgR阳性率分别为 44 1% ( 15 /3 4)、47 1% ( 16/3 4) ,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的 14 % ( 6/4 3 )及 2 0 9% ( 9/4 3 ) ,ER为P <0 0 2、PgR为 P <0 0 5 ,发病年龄及性别与ER、PgR均无关。结论 :ER、PgR阳性的胃癌与雌激素靶器官的恶性肿瘤一样 ,可能为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对内分泌治疗有着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阳泽彬  孙洋  李庆选  沈玮 《右江医学》2003,31(2):103-104
目的 :探讨胃粘膜癌前病变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等胃癌前病变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表皮生长因子 (EGFR)、凋亡抑制基因 2 (bcl 2 )的表达 ,并与胃癌及正常胃组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胃癌与异型增生比较 ,PCNA、EGFR、bcl 2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与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胃炎比较 ,PCNA、EGFR的表达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 ,bcl 2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正常胃粘膜比较 ,PCNA、EGFR、bcl 2的表达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结论 :PCNA、EGFR、bcl 2的表达在胃粘膜的恶性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联合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