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研究颞骨岩部前后界和中脑前后界与颅骨表面标志的解剖关系。方法10例(20侧)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在CT下以钛钉定位,标记颞骨岩部前后界与中脑前后界连线在体表的投影定位。以此两点钻孔,分别置入一根塑料管,并在开颅后测量相关解剖数据。结果第一个孔位于耳屏前颧弓根部上缘的凹陷处,对应颞骨岩部前界和中脑前界;第二个孔位于顶乳缝前端上方1cm处,对应颞骨岩部后界和中脑后界。结论耳屏前颧弓根部上缘处的孔与顶乳缝上方1cm处的孔可以作为颞骨岩部及中脑前后界的体表投影标志。中颅窝低位于耳屏前孔前方,小脑幕上缘位于顶乳缝上方1cm孔的后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颞肌前翻中颅窝底入路治疗颞叶血肿继发脑疝,从而提高颞叶血肿继发脑疝的治疗效果.方法取颞顶部U形切口,将颞肌沿颧弓切断翻向前方,清除血肿后,自中颅窝底进行小脑幕孔探查,协助脑疝复位.结果治疗组120例术后瞳孔回缩84.17%,GOS治疗结果分级良好73.33%,术后并发症(动眼神经功能不全和大脑后动脉闭塞)发生率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颞肌前翻中颅窝底入路是治疗颞叶血肿继发脑疝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三例神经影像学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云  李鸿培 《北京医学》1998,20(5):278-280
报告3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头MRI及1例脊髓池造影结果,为国内首次报道。头MRI表现强化扫描时幕上硬脑膜及小脑幕呈弥漫性对称性增强。其原因是:1.,由于低颅压时硬脑膜微血管扩张后钆在微血管及间质的聚集。2.局部脑组织移位,中脑导水管位置下移,基底池狭窄等。3.脑室狭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动脉入路应用Onyx-18栓塞小脑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3例确诊为小脑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患者,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策略及结果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经动脉入路Onyx-18一次性完全栓塞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术后血管造影示病变消失,随访3个月,未再出现颅内出血,1例GOS=5分,2例GOS=4分.结论 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是确诊本病的唯一可靠手段,经动脉入路应用非黏附性液体栓塞剂栓塞可以完全栓塞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5.
<正> 鼻腔、鼻窦与颅脑的关系鼻腔和鼻窦与颅脑关系密切。鼻腔和筛窦、额窦、蝶窦的顶壁即是前颅窝和中颅窝的底板。鼻腔顶壁即前颅窝的筛骨筛状板,有嗅神经自上而下穿过该骨板的筛孔,分布于鼻腔嗅区粘膜。鼻内嗅神经的鞘膜系由硬脑膜随神经向下延伸进入鼻腔。额窦的后壁位于前颅窝前部,额窦粘膜与硬脑膜之间仅有极薄的骨板相隔。粘膜静脉与硬脑膜和蛛网膜的静脉连通。额骨板障层的Breschet氏静脉汇入上矢状窦。筛窦顶壁位于前颅窝中线两旁,骨壁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对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扩大翼点标准大骨瓣开颅,咬除蝶骨嵴及颞骨鳞部,强调与中颅窝持平,前、中颅窝相通,颅底空间减压充分,形成以外侧裂为中心彻底内外减压窗,显微镜下清除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及小脑幕切开复位颞叶钩回,行硬脑膜减张缝合术,对急性脑膨出予以处理。结果:本组成活68例,死亡16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良好48例,中度10例,重度6例,植物生存4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彻底减压,暴露充分,利于止血。显微手术保护血管及脑组织,硬膜减张缝合术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 孕妇,28岁,孕2产0。孕22周来通山县人民医院做产前常规检查,B 超结果如下。胎儿BPD:54mm,HC:194mm,AC:180mm,FL:35mm,小脑延髓池前后径3.3mm,小脑横径20.7mm。超声描述:心脏位置及连接正常,右房右室扩大,房间隔中央见封堵器回声,室间隔完整。三尖瓣前叶宽大、冗长。三尖瓣膈瓣距二尖瓣前叶约12 mm,后瓣下移约43 mm,下移瓣膜发育不良、回声增粗、活动度差。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三尖瓣重度返流,返流起源点低,余心瓣膜中度返流。超声提示:宫内孕单活胎,超声孕龄约21+周;胎儿后瓣及隔瓣位置低于正常,右心房相对较大,而右心室相对较小,三尖瓣隔瓣附着点与二尖瓣前叶附着点距离>5 mm,三尖瓣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8.
<正>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diopathic 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gitis,IHCP)是指由硬脑膜进行性炎性增厚所致慢性头痛、多颅神经麻痹、共济失调、癫痫发作等神经症状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罕见疾病,好发于颅底、小脑幕以及大脑镰等部位,影像呈弥漫性硬脑膜增厚。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以慢性偏头痛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多颅神经损害的IHCP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23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15例,CT表现为单侧呈细条状、宽带状高密度影,硬脑膜侧平直,外缘呈弧形或波浪状.小脑幕硬脑膜下血肿8例,CT表现单侧呈大片状高密度影4例、 双侧呈"U"形高密度影1例、累及大脑镰后部呈"Y"形高密度影3例.结论 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复查在诊断、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7例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可分为幕上型和幕下型.两种类型均可累及小脑幕切迹,但幕上型一般只累及后切迹.累及中切迹或前切迹的幕下型血肿可损伤滑车神经,经保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应提高对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认识,避免误诊.对于合并颅神经损伤的病例,应查颅底三维CT.保守治疗对此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綦斌 《吉林医学》2006,27(2):124-126
岩斜区肿瘤是指起源于岩上、岩下窦之间的岩骨斜坡裂的肿瘤。岩斜区内侧至斜坡中线,外侧至内耳孔和颈静脉孔。上方至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上缘,前界为岩斜区硬膜,后界为脑干。肿瘤的基底位于岩斜裂,肿瘤可侵及岩尖、小脑幕切迹、Meckel’s腔、鞍旁和海绵窦:向下、向外可累及内听道和颈静脉孔;向中线可累及脑干及基底动脉.也可累及一侧的第Ⅲ-Ⅺ对颅神经。由于肿瘤位置深在,颅神经椎基底动脉常受累  相似文献   

12.
孕妇26岁,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孕期常规超声检查中发现: 于妊娠26w检查:双顶径71mm,股骨长56mm,后颅窝轻度增宽,深度12mm,小脑、小脑蚓部及脑室系统无异常改变.胎儿其它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提示:4w后复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临床共同探讨小脑延髓池穿刺与C1~2侧方穿刺的解剖学比较及临床意义。方法:经甲醛处理的32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小脑延髓池穿刺与C1侧方穿刺进行解剖观测。结果:经第二颈椎棘突尖端上方2 cm处至小脑延髓池的深度为(3.50±0.54)cm,颈前后径(9.31±1.02)cm,颅前后径(17.25±0.78)cm,与颈前后径之间的自身比例(37.74±0.43)%,回归方程为y=-0.32+0.41x;与颅前后径之间的自身比例为(20.31±0.27)%、回归方程为y=-6.72±0.59x、小脑延髓池深度(0.52±0.27)cm。C1后弓下缘与C2椎弓上缘间有一梭形间隙,最大间径为0.7 cm~1 cm,C12椎弓间隙处的蛛网膜下腔侧方宽度为0.3 cm~0.5 cm。结论:小脑延髓池和C12侧方穿刺都存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及个体差异,只有结合临床经验和操作技巧,才能安全进行小脑延髓池或C12侧方的穿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提供相关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20侧).模拟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观察小脑幕切开前后的显露范围及周围重要结构的解剖关系,并进行测量拍照.结果 颞下入路切开小脑幕之前,暴露的上界平后床突,下界平小脑幕.包括动眼神经起始部至入海绵窦后壁,后交通动脉全长,大脑后动脉的P1P2段,基底动脉的上部和分叉部.动眼神经及后床突可作定位小脑幕中切迹周围结构的解剖标志.后岩床皱襞与小脑幕缘的交点为标志点可定位滑车神经入小脑幕点.幕切开后可明显改善对幕下结构的显露,如小脑前下动脉(Aica)的显露,显露三叉神经(Trig.N)的桥池段,及面听神经的显露.结论 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可增大对幕下结构的显露,适合切除累及幕上下及骑跨中后颅窝的岩斜区肿瘤.  相似文献   

15.
高志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1):1240-1241,1244
目的:提高对大脑镰、小脑幕旁硬膜下血肿的CT再认识,为临床正确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分析31例具有完整资料的外伤性大脑镰、小脑幕旁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结果:31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17例,表现为与大脑镰形态相似但较正常结构宽大的高密度影,呈细条状、宽带状及剑形高密度影,硬脑膜侧平直,外缘呈弧形或波浪状。小脑幕硬膜下血肿9例,表现为片状、新月形、扇形高密度影,大脑镰并有小脑幕硬膜下血肿5例,表现为镰刀形或"Y"字形高密度影。结论:大脑镰、小脑幕旁硬膜下血肿是一种特殊硬膜下血肿,具有特殊的CT征象,结合薄层、冠状位扫描及多平面重建、CT复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嗅沟脑膜瘤位于前颅窝底中线,与硬脑膜粘着处在筛板至鞍结节之间。本组病例为直径〉7 cm向双侧发展的巨大脑膜瘤,经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孙娟  吕亚儿  刘新颖 《浙江医学》2016,38(12):956-958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C平面(VCI-C)技术量化评估正常不同孕周胎儿小脑蚓部参数,评估小脑蚓部发育,以期为胎儿产前筛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1~34孕周正常胎儿380例,应用经腹三维超声VCI-C技术测量胎儿小脑蚓部前后径(AP)、头尾径(CC)、周长(C)及最大切面面积(MSA),观察小脑蚓部的发育规律,研究其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应用三维超声VCI-C技术测量胎儿小脑蚓部参数成功率为95.79%。胎儿小脑蚓部AP、CC、C、MSA与孕周均呈高度正相关(r=0.86、0.88、0.91、0.89,均P<0.05),且与胎儿双顶径、头围及小脑横径亦均呈高度正相关(均P<0.05)。以孕周为自变量,小脑蚓部AP、CC为应变量,多项式回归分析发现,胎儿小脑蚓部AP、CC与孕周均呈高度正相关(R2=0.89、0.92,均P<0.05)。结论经腹部三维超声VCI-C技术测量胎儿小脑蚓部参数有助于评价胎儿小脑蚓部发育,可作为产前评估胎儿小脑蚓部发育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三维容积测量监测胎儿小脑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体积自动测景技术测量小脑体积的可行性,并建立不同孕周胎儿小脑体积正常范围参考值.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245例正常胎儿,胎龄20~36周,进行小脑三维超声容积取样,启动体积自动测量技术应用程序,自动分析出体积测量值,分析其与孕周、双顶径的相关性.并随机选取30例行三维测量的组内及组间重复件检验.结果:三维超声测量小脑体积的重复性检验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小脑体积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增加(r=0.950,P<0.001),并与双顶径增长一致(r=0.963,P<0.001).结论:三维超声容积测量功能检测胎儿小脑体积是可行的.所获数据为产前判断小脑发育不良和相关异常,准确推算孕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并分析各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对中国医大盛京医院1992~2005年收治的31例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完全位于中颅窝的14例,10例采用颞下入路,3例采用侧裂入路,1例采用额眶颧入路;位于后颅窝的10例,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7例哑铃型肿瘤中,4例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2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幕上下联合入路。结论颞下入路、侧裂入路适合于中颅窝型肿瘤的切除,枕下入路适合于后颅窝型肿瘤的切除,哑铃型肿瘤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或经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切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程东红  何年安 《安徽医学》2008,29(6):759-759
孕妇,32岁。孕4产1,第一胎为9岁正常女孩,第二、第三胎均于早孕时流产。本次孕前,因“继发性不孕”,外院诊断为慢性输卵管炎而服用过大量中、西药(具体不详)。既往体健,月经规则;无接触放射线及有害物质史;配偶正常;无胎儿畸形家族史。现孕6月余,行产前B超检查。超声所示:双头,双顶径分别为69mm和67mm;胎儿两侧显示完整的上肢及下肢图像,股骨径47mm;双脊柱明显靠近,于骶骨处相连;两胎儿的胸腔、腹腔和盆腔对面相连并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