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发生坏疽、截肢、甚至死亡,下肢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我们以无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对照,在相同程度和相同治疗的情况下,观察有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预后。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7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均为2000年1月至2011年3月入住我科的患者,男89例,女58例,年龄51~79岁,平均(59.2±4.2)岁,糖尿病病程5~20年,平均(10.4±3.5)年,足病病程(20.5±10.5)天,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99  相似文献   

2.
刘红珍 《新疆医学》2010,40(5):72-74
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早期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筛查以早期预防治疗是防治糖尿病足的最佳方法。我院于2007年引进由美国亨特立公司生产的糖尿病足筛查诊断箱,对入院所有糖尿病人进行下肢血管病变筛查。据踝肱指数评价下肢血管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细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征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细菌感染伴下肢血管病变者为研究对象,按大西洋学会联盟(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为A组(A型)18例、B组(B型)20例、C组(C型)26例、D组(D型)16例,并进行细菌培养,持续随访12个月,观察其预后结局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10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4株(62.75%)、革兰阳性菌30株(29.41%)、真菌8株(7.84%);A组轻度感染率高于其他3组(P<0.05),而在中度感染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重度感染率低于其他3组(P<0.05);A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足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细菌感染程度同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趾–肱指数(toe brachial index,TBI)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糖尿病足细菌感染者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加重、细菌感染程度也严重,愈合率低。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损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1],而中老年患者因多数合并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活动能力差更易发生溃疡和截肢风险,所以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十分重要。本文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诊治糖尿病并伴糖尿病足的患者70例,给与相应的护理干预,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徐美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2-73,F0003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彩色多普勒观察我院门诊、住院的40例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与60例正常组患者,比较两组下肢动脉形态、内径、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形成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1)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管腔内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硬化斑块以股动脉最多见,其中以股总动脉及分叉处更明显。管腔狭窄、闭塞的发生率胫前动脉足背动脉最为明显。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IMT增厚明显。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指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生的下肢动脉硬化,造成下肢远端组织缺血表现,临床症状是跛行、静息性疼痛、溃疡,甚而坏疽致截肢术。如能够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可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足部病变的发生、发展,降低截肢率,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护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覃峰  窦洪浪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1):1148-114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确诊糖尿病足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及足部X线平片表现,旨在探讨X线诊断糖尿病足及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由于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外伤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导致下肢截肢的重要原因,严重增加患者的精神及经济负担,糖尿病足是一种全身疾病、早期治疗效果较好,晚期多需截肢,治疗需从全身和局部两方面着手,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情况加以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4例符合WHO1999年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男13例、女11例,年龄39~75岁,平均62.3岁,病程8~23年,平均18.2年,入院时空腹血糖9.6~25.3mmol/L,餐后2小时15~30mmol/L,HbA1c8.2%~11.5%。诱发因素:自发水疱6例、烫伤5例、…  相似文献   

9.
在2010年12月27日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承办的第二期"下肢动脉沙龙"第二期"下肢动脉沙龙"上,郭伟教授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旨在将糖尿病足诊治的新理念、新技术深入到各层次的医院中,提高各级医生对糖尿病足的认知和关注,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外科对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据悉  相似文献   

10.
林凌 《海南医学》2005,16(7):146-148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而糖尿病足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齐颖  徐艳 《西部医学》2010,22(2):346-347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足外伤、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等引起的严重下肢病变。糖尿病足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现就目前国内外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严重者需行截肢治疗[1].现将我院从2005-2007年收治的10例糖尿病足患者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郭春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553-554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因患者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或者创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严重下肢病变的总称。此病多发生于足部,最常见的后果是肢端坏死,因此又称肢端坏疽。现在糖尿病足发病率越来越高,已达糖尿病患者的50%,本文就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进行分析及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纳入2型糖尿病并足溃疡患者61人。所有患者均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并根据病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5个月,观察溃疡愈合情况。溃疡愈合情况分为:愈合、好转、无效。结果 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一般情况下,随着下肢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溃疡愈合率下降;另外,部分有严重下肢血管狭窄者足溃疡却能愈合,而部分未发现明显的血管狭窄者,溃疡却未能愈合。 结论 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除大中血管病变外,可能还存在着微血管病变,影响着溃疡的愈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评估下肢血管病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但未能很好反映微血管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999年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本症在欧美国家患病率较高,约为糖尿病患者的10%,日本为2.37%。我国虽无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文献报道约为糖尿病患者的1%~2%。糖尿病足最终常常导致下肢截肢,使糖尿病患者病残率及死亡率上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和分析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至2009年门诊和住院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调查,包括病史回顾、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及下肢血管检查和周围神经检查;对足溃疡进行分类、分级,进行下肢病变特点的分析及足溃疡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纳入本研究的糖尿病足患者共258例,缺血性溃疡179例(69.38%),其中单纯性缺血性足部溃疡患者92例(35.66%),合并神经性溃疡的混合性溃疡患者87例(33.72%);单纯神经性溃疡79例(30.62%)。足部缺血性溃疡患者足病中位病程〔6(1,95)个月〕明显长于神经性溃疡患者〔3(1,63)个月〕(P〈0.01),混合性溃疡患者足病中位病程〔13(1,106)个月〕长于单纯神经性溃疡患者及缺血性溃疡患者(P均〈0.01)。缺血性足病组及混合性足病组溃疡深度明显较深。缺血性足病患者截肢(趾)率明显高于神经性溃疡足病患者(31.84%vs13.9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足部溃疡程度W agner分级的较显著因素为左足踝肱指数(AB I)、右足AB I及经济收入。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缺血性溃疡及混合性溃疡多见,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率高;缺血性溃疡溃疡深,愈合慢,截肢(趾)率高,预后差。足部神经病变与缺血病变相互影响加重足病病情。AB I检查是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简单实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肖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9):1219-1220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因下肢远端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及小血管病变发生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恰当的足部护理可避免病情进展。现将我院2009年6月—2011年4月收治4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糖尿病糖尿病足患者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42岁~73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超声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32例住院糖尿病足病人下肢血管各段内径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大小及其与病人年龄和糖尿病病程的关系。结果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1%、股动脉探及斑块53%、腘动脉探及斑块28%、足背动脉狭窄19%,股、腘、足背动脉共同受累9例(28%)。下肢动脉各段平均内径分别为股动脉(7.6032±1.2545)mm(右)、(7.6935±1.0542)mm(左),腘动脉(5.2903±0.6925)mm(右)、(5.5806±1.1768)mm(左),足背动脉(1.6419±0.6587)mm(右)、(1.7451±0.7187)mm(左)。患者年龄和糖尿病病程与下肢血管各段内径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动脉硬化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发病机制,患者年龄和糖尿病病程与下肢血管各段内径及动脉硬化斑块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1999年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卢燕   《中国医学工程》2015,(3):88-88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动脉硬化相关性,为疾病诊断、高危患者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5例D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按照年龄(±2)、性别、糖尿病病程(±3)年、糖尿病足病程(±20 d)筛选,有无动脉硬化各50例、单发或多发斑块各35例、有无动脉狭窄各18例、有无动脉闭塞各14例,选择糖尿病未合并糖尿病足患者20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有硬化斑块、动脉狭窄、动脉闭塞、多发斑块下肢双侧对称性自觉症状或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神经阻滞传导速度减退率高于无硬化斑块、动脉狭窄、动脉闭塞、单发斑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总、股浅、腘、胫前、胫后、足背动脉内径,右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动脉硬化病变程度越重,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表现越多、病情越重;检测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作为糖尿病足诊断依据,同时预测周围神经病变程度,获取患者神经病变感受可反馈动脉硬化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