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喹唑啉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刚  李晓燕 《药学进展》2007,31(12):542-550
分类综述近年来有关喹唑啉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喹唑啉类化合物具多重生物活性,主要表现为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或其酪氨酸激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等的抑制活性,从而发挥抗癌、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设计合成新的4-芳氨基-6-溴喹唑啉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 方法 以4-氯-6-溴喹唑啉和含有不同取代基的(E)-氨基二苯乙烯或4-[2-(2-呋喃基)]乙烯基苯胺为原料,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5种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和人肺癌细胞(A549)为受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结果与结论 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利用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认。5种化合物对BGC-823和A549两种细胞模型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2,4-二氨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菌和抗疟等多方面药理活性,已证明甲氧苄啶(甲氧苄氨嘧啶TMP)和甲氨喋呤(MTX)与受体(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结合时,杂环上N′质子化,并与DHFR的A_(sp)-27的游离羧基发生电荷转移作用。作者已报道,2,4-二氨基-6-(N-甲基-取代苄氨基)喹唑啉(Ⅰ)有强的抗疟和抗肿瘤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对接方法对黄酮苷元类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结合模式和能力进行研究,以阐明黄酮苷元类生物活性作用的理论基础。方法:从RCSB Protein Data Bank数据库检索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晶体结构,收集黄酮苷元类配体,用Schrodinger 8.0软件对受体和配体进行对接计算,分析受体和配体的作用模式和对接分数。结果:EGFR和黄酮苷元类配体能够较好对接,其作用模式大致分为Ⅰ、Ⅱ和Ⅲ3种,结合能力强的配体在活性结合位点可见氢键形成和亲脂基团,5、7位和4′位的取代对结合模式的影响较大。3、7、3′、4′位的取代的变化对结合能力影响较大。结论:黄酮苷元类化合物存在与EGFR较好的结合,其中可能有选择性和多靶标的EGFR抑制剂存在,其取代位置和方式可以影响结合模式和能力,对于研究黄酮苷元类抗肿瘤药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Tivozanib     
肿瘤的增长与扩散依赖于新血管的生成或血管的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增强血管的渗透性,是控制新生血管生成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Tivozanib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抑制VEGFR的喹唑啉脲类化合物,体内外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显著的抗血管生成和抑制抗肿瘤生长的活性,目前对肾细胞癌的治疗正在进行Ⅲ期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6.
靶向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对恶性肿瘤的疗效可靠,但由于存在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作用等严重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寻找新的抗癌药物,来替代或补充传统化疗药物是当前开发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研究方向。吉非替尼(gefitinib,ZD1839,商品名:易瑞沙),化学名4-(3氯-4-氟苯氨基)-7-甲氧基-6-[3-(4-吗啉基)-丙氧基]喹啉,是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开发的全新抗肿瘤药物,于2003年5月美国FDA批准上市。吉非替尼是相对低分子质量的合成苯胺喹唑啉类化合物,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嘧啶类EGFRT790M抑制剂,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初步探讨活性化合物与靶蛋白的结合模式。方法以2,4,5-三氯嘧啶为原料,经亲核取代反应、还原反应和偶联反应,运用分步合成法完成嘧啶类新化合物的合成,采用ELISA法测定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利用Autodock软件完成计算机辅助分子对接研究。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8a和8f对EGFRT790M激酶具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分子对接实验表明化合物8f的喹唑啉基团与Gln-791残基形成了氢键作用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喹唑啉结构的阿魏酸衍生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基于拼接原理,将阿魏酸与喹唑啉进行结合,并对喹唑啉6位进行修饰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CCK-8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肺癌细胞A549的抗肿瘤活性,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目标化合物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结合模式进行模拟。结果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HRMS(ESI)、1H-NMR进行确证;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1d11f12d12g的IC50低于阳性药吉非替尼,11c的IC50值与吉非替尼相当。结论 化合物11d(IC50=3.09 μmol·L-1)对肺癌细胞A549抗肿瘤活性较强,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设计合成一系列N′-取代苯基-2-苯并噻唑磺酰脲类化合物。方法以2-巯基苯并噻唑为原料,经弱氧化、氨化、再氧化得到2-苯并噻唑磺酰胺;各种取代苯胺与三光气反应制得一系列取代苯异氰酸酯;2-苯并噻唑磺酰胺与各种取代苯异氰酸酯反应,得到一系列N′-取代苯基-2-苯并噻唑磺酰脲类化合物。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5个N'-取代苯基-2-苯并噻唑磺酰脲类化合物,除化合物6b外其余14个未见文献报道。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承、1H-NMR和MS确证。初步体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6b、6e、6n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进一步的抗肿瘤活性测试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0.
4-氯-7-氟喹唑啉通过硝化制得4-氯-7-氟-6-硝基喹唑啉,再经与3-氯4-氟苯胺缩合、与3-(4-吗啉基)-1-丙醇取代,用三氟乙酸乙酯进行氨基保护还原、Raney Ni催化氢化,然后与丙烯酸缩合、脱保护即得抗肿瘤药卡奈替尼,总收率约70%.  相似文献   

1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种细胞中,其异常活化与多种人类上皮组织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目前靶向EGFR家族的药物包括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类药物,特别是单抗类药物近年来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大量患者对这类药物表现出原发性耐药或获得性耐药。目前靶向EGFR家族单抗类药物产生耐药的原因主要包括:受体结构改变、血管生成、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活化、EGFR的亚细胞定位、EGFR下游效应分子的持续激活和EGFR家族生长因子表达的上调等。本文就靶向EGFR家族单抗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归结于药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使肿瘤的化疗不再拘泥于干扰细胞的生长周期,把对肿瘤细胞攻击锁定于与肿瘤细胞分化增殖相关的酶、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靶位,使药物治疗的切入点由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度,提高肿瘤联合治疗效果,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策略。由此应运而生的抗体药物独树一帜,对其研究和评价日趋活跃,本文总结其作用优势和临床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文献综述方法。结果及结论:分子和抗体药物疗效确切、特异性强、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小,无疑是药学研究领域中的巨大突破,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研发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姚晋  郑洪 《贵州医药》2013,(12):1059-1062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HGF、c=Met)、XIAP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30例卵巢癌组织中HGF、c-Met及XIAP的表达情况。结果HGF、c-Met、XIAP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00、P=0.001、P=0.008),HGF、C—Met、XIAP的表达与年龄、病理分型、淋巴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HGF与XIAP呈正相关(r=0.853,P=0.000)。结论HGF、c—Met与XIAP在卵巢癌组织中呈高表达,HGF与XIAP呈正相关,可作为卵巢癌早期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含嘧啶环的吲唑衍生物,并检测其对VEGFR-2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3-甲基-6-硝基吲唑为起始原料,经N-甲基化、氢化还原、亲核取代、烷基化及亲核取代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VEGFR-2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MS谱确证。活性评价结果显示,该系列化合物对VEGFR-2酶均有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7a、7c、7i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药帕唑帕尼接近,由此推测此类化合物可能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Here, we describe th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two series of 4-pyrrylamino quinazolines as new analogs of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 gefitinib. In vitro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ese novel compounds against pancreatic (Miapaca2) and prostate (DU145) cancer cell lines was evaluated. Compared with the parental gefitinib, all 18 derivatives show a greatly increased cytotoxicity to cancer cells. In vitro kinase inhibitory activity o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was also investigated. Among them, compounds GI-6, GII-4, GII-6, GII-8, and GII-9 are more potential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 inhibitor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propose simpl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more potent antitumor agents.  相似文献   

16.
表皮生长受体因子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其过度表达和/或基因突变与多种肿瘤的形成具有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开发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这里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小分子抑制剂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阐明海泥青霉Penicillium sp.WF-06的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28℃下,130r/min摇床发酵7d培养生产菌WF-06,活性跟踪分离纯化WF-06发酵液中的活性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ESI MS、UV、IR、NMR等)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采用细胞形态镜检、MTT方法评价单体化...  相似文献   

18.
陈宇  陈奇松  许俊凯  方建禅 《中国医药》2012,7(10):1245-1247
目的 研究食管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组织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94例食管癌组织和30例邻近正常食管黏膜中EGFR、VEGF蛋白、COX-2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三者与肿瘤组织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EGFR、VEGF、COX-2在94例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65/94)、73.4%(69/94)、84.0%(79/94);而在3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4/30)、13.3%(4/30)、3.3%(1/30),2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EGFR、VEGF、COX-2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EGFR、VEGF、COX-2在食管癌组织中显著表达,且可能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可作为预测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Amgen disclosed a series of 4-heteroaryloxy quinoline/quinazoline compounds as multiple kinase inhibitors, including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c-Met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These compounds are stated to have wide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a variety of cancers, hypertension, arteriosclerosi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改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LY2874455的合成方法。方法以3,5-二氯吡啶、1-(2-((四氢-2H-吡喃-2-基)氧基)乙基)-1H-吡唑-4-甲醛(16)和1-乙酰基-1H-吲唑-5-基乙酸酯为原料经Wittig反应、Heck加成、水解、缩合及脱保护基等步骤得到目标产物LY2874455。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和中间体的结构经1H-NM R和M S谱确证。改进后的合成路线中关键中间体(E)-1-(四氢-2H-吡喃-2-基)-3-(2-(1-(2-((四氢-2H-吡喃-2-基)氧基)乙基)-1H-吡唑-4-基)乙烯基)-1H-吲唑-5-醇的收率为45%(以16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