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广西香茶菜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茶菜属〔Rabdosia(Bl.)Hassk.〕系唇形科植物,全世界约150种,我国有90余种,除新疆、青海及内蒙古外几乎遍布全国,但以西南诸省区种类最多。香茶菜属约有30种原植物在民间作药用,其中广西有11种和1变种作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破瘀、抗菌消炎、抗肿瘤和治疗各种肝炎等功效。目前国内外科研人员对该属植物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正蓬勃发展。现已在香茶属植物中发现二萜化合物300多种,其中有许多具有抗菌、抗肿瘤、降血压等活性,用于治疗肝炎、高血压等疾病[3]。为了更好地研究、开发利用广西这一属药用植物资源,本文对其形态、分布、生境以及…  相似文献   

2.
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艳  钟志溪  黄小玲 《中药材》2001,24(6):458-459
香茶菜属植物资源在我国极为丰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属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正越来越广泛,从中已提取百余种二萜成分,经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肿瘤等活性。本文对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总序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晨江  越志鸿 《中草药》1997,28(6):334-334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主要含四环二萜类成分。该属植物多具有抗菌消炎及抗肿瘤作用,民间多用于清热解毒、散瘀消肿[1]。总序香茶菜Rabdosiaracemosa(Hemsl.)Hara在我国主产于湖北巴东和四川巫山地区[2],该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为寻找新的二萜活性成分,对采自巴东地区的总序香茶菜(作者鉴定)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得到一个单体化合物(RR-1),经光谱数据分析,确定RR-1为已知二萜成分冬凌草丁素,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化学结构式见图1。1提取和分离1kg总序香茶菜干叶,稍粉碎,置索氏提…  相似文献   

4.
丁兰  汪汉卿 《中草药》2005,36(2):190-191,223
香茶菜属植物是我国民间广泛使用的草药,供药用的约有30余种。主产于河南的冬凌草和毛叶香茶菜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已作为市售抗菌消炎、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总序香茶菜Rabdosiaracemosa(Hemsl.)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甘肃省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当地民间以其茎叶用于清热解毒,治疗无明肿痛。刘晨江等[2]从河南产的总序香茶菜中提取到一种二萜化合物rubescensinD,另未见其他有关总序香茶菜化学成分的报道。为了寻找其活性成分,本实验对甘肃产总序香茶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嫩枝叶中分离得到多种结晶成分…  相似文献   

5.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中的松香烷二萜属于三环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根据近十年文献报道,在香茶菜属植物中研究发现的松香烷二萜化合物有80多个。基于香茶菜属植物中松香烷二萜具有较好的药理作用,对该属植物中松香烷二萜的分布来源、结构分类及药理作用进行探讨,为其今后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同时希望对未来新药的研发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6.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桂凡  许学健 《中医药学刊》2003,21(6):1012-1013
目的:综述我国近十年来对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成果。方法:查阅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文献,对香茶菜属植物中新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和结论:近十年来,在香茶菜属植物中共分得23个新的化学成分,有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半萜、连烃甙等,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研究证明该属植物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但对近年来发现的新化合物的活性研究还较少,应当结合药理实验对其作进一步的活性筛选及结构改造的研究。药理筛选发现许多二萜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肿瘤、抗炎活性作用。在研究中还发现该属植物除含二萜成分外,还富含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萜半、连烃甙等。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得23个新化合物在分离鉴定新成分的同时进行简单的活性测试,同时结合药理实验对有活性作用的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根据药理实验对某些化合物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希望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综述我国近十年来对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成果。方法 :查阅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文献 ,对香茶菜属植物中新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和结论 :近十年来 ,在香茶菜属植物中共分得 2 3个新的化学成分 ,有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半萜、连烃甙等 ,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研究证明该属植物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 ,但对近年来发现的新化合物的活性研究还较少 ,应当结合药理实验对其作进一步的活性筛选及结构改造的研究。药理筛选发现许多二萜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肿瘤、抗炎活性作用。在研究中还发现该属植物除含二萜成分外 ,还富含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萜半、连烃甙等。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得 2 3个新化合物在分离鉴定新成分的同时进行简单的活性测试 ,同时结合药理实验对有活性作用的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根据药理实验对某些化合物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 ,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希望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8.
尾叶香茶菜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尾叶香茶菜(Rabdosia Excisa)是香茶菜属植物之一,在我国东北地区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为寻找水溶性好、易于口服、又具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在生药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尾叶香茶菜乙醇提取物中水溶性部分进行了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显脉香茶菜Rabdosia nervosa(Hemsl.)C.Y.Wuet H.W.Li系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其叶茎入药,具有清热、除湿、解毒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疮毒、湿疹等疾病[1].我们已对其具有抗菌抗癌活性二萜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分得10个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其中三种为新的化合物[2].对于香茶菜属植物的挥发油研究已有报道[3],但显脉香茶菜挥发油成分的研究目前未见报道.本文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显脉香茶菜的挥发油进行了分析.从显脉香茶菜挥发油中鉴定出30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风轮菜属药用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药用价值前景良好。目前研究发现该属植物中主要含有黄酮和皂苷类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主要具有止血、抗菌、抗炎、降血糖、抗肿瘤、抗辐射等生物活性。主要对近年来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香茶菜属多种植物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表明,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贝壳杉烯二萜普遍存在于该属植物中,并大多具有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就近年来研究的腺花香茶菜等19种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细胞毒活性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对香茶菜属多种植物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表明,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贝壳杉烯二萜普遍存在于该属植物中,并大多具有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就近年来研究的腺花香荼菜等19种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细胞毒活性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线纹香茶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纹香茶菜Rabcl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地。全草苦寒,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驱虫等功效。用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咽喉炎,妇科病等,尚可解草乌中毒[1]。近年来研究表明,香茶菜属植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抗癌等活性[2]。有关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作者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线纹香茶菜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  相似文献   

14.
中药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des(Benth)Hare系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先期工作者对其化学及药理方面等进行了研究,已发现其在抗癌、抗菌、保肝以及对心血管作用和免疫抑制方面具有活性作用。对其二萜类成分的分布、化学结构、药理活性作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开发和利用香茶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显脉香茶菜Isodon nervosus(Hemsl)C.Y.Wu et H.W.Li的化学成分,寻找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显脉香茶菜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maoecrystal D(Ⅰ),rubescensin Q(Ⅱ),rabdotemin A(Ⅲ),rabdoternin B(Ⅳ),effusanin A(Ⅴ),narcosin(Ⅵ),oleanolic acid(Ⅶ).结论 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香茶菜属植物在贵州少数民族的药用历史进行调查研究。方法:对香茶菜属植物在贵州少数民族的药用历史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整理出12种香茶菜属植物在贵州少数民族的药用历史情况。结论:这些香茶菜属植物在少数民族地区多用于治疗抗菌、消炎、抗肿瘤等,且疗效较好,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7.
显永香茶菜叶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幼衡  程怡等 《中药材》2001,24(9):654-655
显脉香茶菜Rabdosia nervosa(Hemsl.)C.Y.Wuet H.W.Li系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其叶茎入药,具有清热、除湿、解毒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疮毒、湿疹等疾病。我们已对其具有抗菌抗癌活性二萜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分得10个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其中三种为新的化合物。对于香茶菜属植物的挥发油研究已有报道,但显  相似文献   

18.
蓝萼甲素(GLA)是由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var glaucocalyx(Maxim.)Hara中分离提取出的二萜化合物,是香茶菜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对此种二萜类化合物抑制肿瘤、抗病毒抑菌,对心血管系统保护及抗癌活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苦苣菜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图书数据库平台查阅国内外有关苦苣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报道.对菊科苦苣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的内容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苦苣菜属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研究主要集中在倍半萜内酯及其苷类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和抗氧化的作用上,该属一些植物已作为保健食品.作者对近20年国内外报道该属成分的化学结构、主要生物活性及其在植物中的分布进行了归纳,以期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世界香茶菜属植物地理分布及其药用前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林姣  赖小平 《中药材》1996,19(4):169-174
香茶菜属植物全世界已知有96种,基本上属于东亚-非洲间断分布。中国横断山区是其现代分布中心和强烈的分化中心,也可能是其起源中心。该属植物有丰富的药源植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