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三亚市某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和相关性态度现况,为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方式,对三亚市某高校779名在校大学生性与生殖相关知识、态度现况进行调查。结果生殖健康基本知识得分41.66±11.81,女生得分高于男生(t=-5.159,P0.001)、高年级得分高于低年级(F=7.791,P0.001);32.5%的学生不赞成"性解放"观念,24.1%学生反对未婚同居;93.7%的学生认为需要了解性知识,22.3%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性教育满意。结论三亚市某高校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低,性态度较开放,对性教育有需求,应加强性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初中生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过程进行评价,为初中生性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上海市徐汇区3所中学的初一年级抽取145人和133人,分别接受本班同伴和本校初二年级学生的教育.利用小组活动形式,运用问卷、观察、专题小组讨论和个人深入访谈进行评价.结果项目组织良好,学生学习热情高,大多数学生骨干和教师对本次同伴教育给予了肯定评价.同班同学与高年级同学的同伴教育各有利弊.小组活动形式和教育流程受到师生欢迎.结论性同伴教育可接受性强,过程评价为其进一步实施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方法在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级各专业中共抽取200名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干预组采取同伴教育进行健康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采用《大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及干预方式调查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本次调查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6.0%(192/200)。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健康知识知晓得分、健康行为养成得分和总得分相比干预前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饮食与营养、生活习惯、故意/非故意伤害和心理健康4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物质/精神成瘾、疾病相关部分和性知识/性态度3个维度上,两组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对医学院校大学生饮食与营养、生活习惯、故意/非故意伤害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同伴教育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干预的效果好于常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杨励  周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2025-2027
目的:了解电化教育对高中学生青春期生殖卫生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方法:以682名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于进行青春期生殖健康电化教育前后,对学生进行有关青春期生殖卫生的知识和态度方面的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后学生青春期生殖卫生的基本知识平均得分由教育前的6.22分提高到9.41分(满分15分),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教育后对青春期生殖卫生相关问题的正向态度率均明显高于教育前。文字教育、电化教育、医务人员是学生最希望获得青春期生殖卫生知识的途径。结论:在高中学生中开展有关青春期生殖健康的电化教育不仅可行而且有效,对增加学生青春期生殖卫生的基本知识、树立与青春期生殖卫生有关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评价在洛阳市中学生中开展学校和家庭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教育的干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以学校为单位的干预性研究,干预模式采取单纯学校教育与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干预活动主要由学校教师组织家长、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每2周1次,每次不少于1h,共不少于20次,干预时间为2 a.通过基线和终末两次问卷调查及学生和家长的小组访谈,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以及2个干预组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和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评价干预效果并探讨不同干预措施的影响.结果 初中生干预对生殖生理知识的增加差值作用最大(两个干预组分别为22.58±10.21和28.82±13.42);与单纯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相比,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使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更趋于保守;未发现两种干预方式对初中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产生影响(P值均>0.05).家庭和学校教育有效提高了父母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知识得分增加值均数之差为4.69分.结论 中学生中开展学校和家庭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但干预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初中学生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和态度的健康教育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初中学生青春期生殖卫生知识和态度的影响. [方法]以387名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于健康教育前后,对学生进行有关青春期生殖卫生的知识和态度方面的不记名问卷调查. [结果]教育后学生青春期生殖卫生的基本知识平均得分由教育前的5.43分提高到10.32分(满分14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后对青春期生殖卫生相关问题的正向态度率均明显高于教育前.文字教育、电化教学、讲座是学生最希望获得青春期生殖卫生知识的途径.[结论]在初中学生中开展有关青春期生殖健康的健康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和有效,对增加学生青春期生殖卫生的基本知识、树立与青春期生殖卫生有关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潘峥  姚宁  秦冰  黄留然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8):1148-1150
分析广西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不同教育方法的具体效果,为探索有效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广西某大学3 000名少数民族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完成基线调查,按照校区不同分布实施不同的艾滋病教育方法(传统教育组、同伴教育组、情境角色扮演教育组),统计分析3组学生干预前后的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及艾滋病相关态度正向选择率情况.结果 干预前,传统教育组、同伴教育组、情境角色扮演组的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及艾滋病相关态度正向选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19,1.59,0.80,P值均>0.05);干预后3组学生的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及艾滋病相关态度正向选择率均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同伴教育组、情境角色扮演组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以及艾滋病相关态度正向选择率均高于传统教育组(x2值分别为47.51,22.26,90.83,P值均<0.05),且情境角色扮演教育组基础知识知晓率及艾滋病相关态度正向选择率高于同伴教育组.结论 广西某大学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处于较低水平.利用传统教育、同伴教育、情境角色扮演教育多种形式能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情景角色扮演教育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三明市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即时效果和2年随访效果。【方法】对福建省三明市716名高中学生,其中干预组286人、对照组430人,自2006~2008年分别在同伴教育实施前、结束后和2年后开展3次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教育组艾滋病知识得分两年后有所提高,干预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殖知识和性病知识得分两年后得分较干预后有所下降,但与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得分(P<0.01)。无论是生殖知识、艾滋病知识还是性病知识,与干预前或干预后相比,对照组2年后得分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但同期比较中,教育组各项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方面,教育组2年后得分和干预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都高于教育前的基线水平。而在对待婚前/婚外性行为的态度方面,与教育前和教育后1个月比较,教育组学生2年后态度有趋开放。【结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有效提高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是有效的,长期效果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河北省唐山市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健康教育需求,为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唐山市4所高校1 699名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性生理、性病知识平均分分别为(8.6±2.3)、(11.4±3.5)分,医学生得分高于非医学生,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城市学生高于城镇及农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女生的性生理知识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660,P<0.001),二者性病知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55,P=0.063);80.3%的大学生不愿与性病患者交往,65.3%的人不愿与艾滋病感染者交往;7.7%的大学生发生过婚前性行为;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报纸杂志、学校教师、朋友同学;93.0%的人愿意接受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教育.结论 唐山市大学生对性生理、性病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但存在不足;对性病患者存在歧视;应根据学生需求及时开设生殖健康教育课.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在高中生中开展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非等同比较组设计的研究方法 ,于 2 0 0 0年 1 1月以两所重点中学的 82 3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为对象 ,并将其分为干预组、内对照组及外对照组。结果 干预组在同伴教育后生殖健康和艾滋病知识的答对率比教育前提高 ,与内、外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 ,而教育后内、外对照组提高不显著。教育后比教育前 3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态度和安全性行为意向的均分均有所增加 ,但只有干预组教育前后对安全性行为意向均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调查中还显示高中男生和女生中性交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 1 .8%和 0 .2 %。结论 在高中生中开展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是有效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中生关于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及知识来源和服务需求.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相应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内容及健康教育形式提供依据。方法对636名高中生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高中生时青春期性发育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度较高;男生对边缘性行为及性行为袁示赞同者的比例高于女生.且性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有关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来源依次为纸质媒体、学校和网络。被调查高中生对心理咨询、青春期疾病的检查与治疗以及青春期生殖健康保健咨询服务需求程度较高。结论应重视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对目前部分高中生存在性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卫生服务机构应提供专业服务及咨询工作,使青少年能够得到更专业、更适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大学生生殖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现状及进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及服务决策提供借鉴。方法:2004年7月~2008年6月,通过自制问卷调查了上海市14所高校共5422名在校大学生。问卷内容涵盖了4个方面主题:生殖健康知识需求、性行为和性态度、色情读物/影像接触情况以及性卫生/性病知识。其中188名学生接受了后期的生殖健康课程,对问卷部分内容作了前后对照研究。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5255份(96.9%),其中男女生比例接近1:1(2621:2634),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各占17.51%和82.49%。38.4%的大学生曾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相关教育必要或者非常必要。反对婚前性行为的占17.47%。39.15%的学生能正确选出问卷中的3种性传播疾病。84.09%的学生知道HIV的传播途径,但仅56.94%的学生知道安全套的使用时机。59.05%的学生知道安全套有预防艾滋病传播的作用。通过进行生殖健康选修课这样的干预措施后,大学生们在性卫生/性病知识方面的认识具有极为显著的提高。结论:大学生生殖健康服务落后于现实需求。在大学生性观念日益开放的同时缺乏对生殖健康及STDs/AIDS的认识。选修课形式进行生殖健康教育是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健康知识、性观念现状,为今后开展高校性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1127名非医学类专业在校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107份(98.2%),男女生比例接近1∶1.3。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淋病致病菌和淋病传染源正确认知程度分别为97.9%、82.8%和94.7%。对健康的定义正确认知率文科女生(95.0%)明显高于同组男生(87.1%,P<0.01),对体外射精是不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正确认知程度文科男生(62.1%)明显高于同组女生(38.8%)和理工科男生(50.3%)(P<0.01)。77.3%调查对象对婚前性行为表现出相当高的接受度,83.1%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在高校中开展性健康教育,且女生支持率(85.7%)高于男生(79.5%,P<0.01)。调查对象认为大学开展性教育最好形式为开设健康讲座(49.1%)。结论在高校中应重视性健康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开设性健康教育讲座与咨询、短信等服务方式,为学生提供值得信赖的、注重个人隐私的帮助,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提高性病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学院大学生生殖健康认知、态度现状及需求,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 520名医学相关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曾经上过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程为36.51%;对当前大学开展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满意为22.06%;很少、从不与他人谈及性方面知识为63.94%;能接受婚前性行为为42.94%;明确拒绝喜欢的异性朋友向你提出亲热要求为18.13%;了解的避孕药为78.73%,安全套/避孕套为93.29%,了解性传播疾病为52.3%;最希望通过学校途径获取性知识为53.85%、网络途径为13.69%;结论 即使是医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也并不充分,且有很大的需求。建议通过开设选修课或必修课、同伴教育和讲座等相结合的干预方式进行系统、全面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覃凌智  张斌  陈忠  杨少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754-3758
目的:了解高中女生生殖健康知识状况以及健康教育干预的影响。方法:抽取武汉地区中等规模的高中8所,其中4所作为干预组,另4所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学生采用1∶1的比例配对对照,对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持续3个月后,对干预组、对照组同时进行调查。结果:杂志、报纸、课外书籍是女生目前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女生了解性行为、性疾病、妊娠等方面知识的比例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长;女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相关问题的正确选择率多接近或超过60%,但对于性病概念的正确认识、手淫、性交与妊娠的关系等正确选择率较低;43.12%的女生感觉获取生殖健康知识不容易,84.02%的女生有清洗外阴习惯,有手淫、性交史的女生分别为5.65%、0.28%,女生了解性知识和找校医咨询的意愿均较低;干预后,干预组生殖健康问题的正确选择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高中女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对于提高高中女生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淄博市大中专学生性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性健康现状,了解青少年性与生育健康知识、态度、行为(KAP)及恋爱观。方法对淄博市16~24岁在校大中专院校1265名学生,以封闭式匿名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其生育知识、态度和婚前性行为。结果对月经初潮与初次遗精、排卵期及易受孕期、主要避孕方法、紧急避孕措施及性传播疾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分别为72.9%、35.6%、54.2%、22.9%及60.3%,前2项知识知晓率女性高于男性,后3项知识知晓率女性低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婚前性行为、第三者、多个恋爱对象持赞成和理解态度者分别为65.5%、20.8%、77.7%,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Pd0.01);有恋爱经历、与异性拥抱、接吻的学生分别为42.3%、47.7%、36.4%;初次恋爱年龄最小为12岁,有性行为者7.7%(98/1265),有性行为致非意愿怀孕者为11.2%(11/98),初次性行为年龄最小13岁,致非意愿妊娠最小年龄为15岁;性知识来源主要来自书刊影视占及朋友和同学。结论大中专青少年性知识知晓率较低,性知识匮乏,性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性行为开放,非意愿妊娠与人工流产率高,有待加强学校的青春期生育健康教育,真正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性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7.
洛阳市中学生生殖健康性行为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学生生殖健康性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利用SAS 8.1 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并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生殖健康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高中生边缘性行为(接吻、拥抱、爱抚等)、独自性行为(手淫、性幻想等)及性交行为的发生率高于初中生(P<0.05),男生高于女生(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恋爱经历者较无恋爱经历者更易发生性行为(OR=2.62,95%CI:1.21~5.66);从书刊、音像或大众媒体获得生殖健康知识较其他途径易发生性行为(OR=3.09,95%CI:1.43~6.51);赞成中学生恋爱及男女交往者易发生性行为(OR=2.24,95%CI:1.32~3.75).结论 中学生缺乏必要的基本性卫生知识,主要表现在边缘性行为的发生、不能正确认识独自性行为以及不适宜的性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8.
青年学生性健康特征与教育需求调查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聚类分析识别青年学生群组,探索不同群组的特征和需求差异,为预防艾滋病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广东省教育部门组织的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性健康教育需求调研,对使用方便抽样法获得3 884份网络调查的有效数据进行两步聚类分析,结合专业领域认识判断确定纳入分析的变量和群组数,比较群组间的性健康、人口学特征、性教育内容与形式需求的差异。结果 经聚类分析确定聚类变量共6个,分别包括自慰行为认知和发生率、性行为发生率、性资讯获取频率、接纳性伴开放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根据以上性健康知信行特征、HIV感染风险将学生分为3个群组,其中高风险组1 810人(46.6%)、中风险组1 549人(39.9%)、低风险组525人(13.5%)。人口学特征,高风险组中位年龄19岁,男生(65.9%)、性取向为非异性恋(15.2%)、来自城镇(58.2%)、独生子女(30.8%)和在读本科(54.7%)的比例最高;中风险组中位年龄19岁,女生(82.7%)、在读高职(34.0%)的比例最高;低风险组中位年龄18岁,来自农村(52.4%)、非独生子女(80.6%)、在读高中(41.3%)、非寄宿(17.5%)、无实习/打工经验(43.2%)的比例最高。在教育内容需求方面,高风险组对自我认同、性安全、性决定、避孕流产和STD/AIDS防治的需求高,中风险组则更关注婚恋观、性侵害,低风险组更需要了解青春期生理知识。与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对同伴教育、互联网/多媒体、匿名咨询等性教育形式需求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群组的青年学生自身特点、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和教育需求存在区别,应分类开发教材和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群组特点施教,增强学生的接受度和积极性,以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Certain beverages contribute energy, protein, vitamins, and minerals. North American adolescents have shifted their beverage intake from predominantly milk to predominantly sugary beverages. Intake of these sugary beverages, in sufficient quantity,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bone fractures, may contribute to obesity, and may lead to tooth decay.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chool-nutrition education program (Fluids Used Effectively for Living) on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self-reported behavior of grade 9 students in Saskatchewan, Canada. Two classes of grade 9 students, 1 (n = 33) in a high school in Saskatoon (n = 33) and 1 (n = 24) in a large high school in Prince Albert, Saskatchewan, received the peer educator intervention. Two other classes in the 2 cities (n = 24 and n = 24, respectively) were controls. Six sessions of Fluids Used Effectively for Living nutrition education were delivered by using 2 peer educator models (multiple and single), and the intervention was delivered in a 45-minute weekly class session over a 6-week perio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students in these 2 peer educator classes decreased their sugary beverage intake significantly, which was sustained for 3 months.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self-taught class increased their juice intake at the end of the year.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juice and sugary beverage intakes in the single model peer educator class disappeared after Bonferroni correction. Carbonated sugary beverage intake of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self-taught classes declined, but it was not sustainable at the 3-month follow-up. A peer educator school-based nutrition education approach can lead to a decrease in sugary beverage intake in high school childre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武汉市大学生性态度、性行为现状及当前性教育效果,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性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7—10月抽取武汉市某高校大一至大五59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基本情况、两性卫生知识等性教育普及情况及性生活现状等。结果 大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态度较为宽容,80.44%的大学生表示赞同或不拒绝婚前性行为,男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明显高于女生(P<0.05);16.69%的学生承认发生过性行为,男生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及多次性行为的比例均较女生高(P<0.05),其中有过意外怀孕流产经历(本人或性伴侣)的大学生比例为9.09%,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85%的大学生承认经历过非意愿性接触,主要为同学及父母等身边熟人,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7.35%的大学生从互联网等媒体资源学习性知识,目前我国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学校不重视,大多数大学生都赞成所在学校积极开展性生理、性卫生及性传播疾病预防等科学、系统的性教育。结论 武汉市某高校大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态度较为开放,但性安全等相关性健康教育知识较为欠缺,高校各部门应根据大学生现阶段的需求和心理,积极开展全面、科学的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