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中出血所致的低血容量和休克是肿瘤患者围术期经常遇到的问题。肿瘤患者围术期异体输血抑制免疫、增加术后肿瘤复发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等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1]。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acutehypervolemichemodi lation,AHH)是近年来为减少围术期异体输血所采用的方法 ,作者观察肿瘤患者围术期应用AHH时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等的变化 ,评价其可行性和实用价值。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ASAⅠ~Ⅱ级、心功能1~2级、45~65岁、体重56~72kg的进胸肿瘤手术患者 ,其…  相似文献   

2.
术中输血是患者在手术中失血较多,而需快速输血以维持机体正常生命体征的一种方法。尤其是一些可预知的、短时失血迅猛的大手术,需要短时间快速地输入血液,以维持患者循环的稳定。为提高术中输血效率,2007年1月我科对手术室肝移植、骶骨肿瘤切除手术患者150例采用改进的输血方法,显著提高了术中输血效率,而且操作过程更加简便,并且通过术后随访,患者均未发生输液感染,护士及手术人员对此表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手术中输血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医学中,输血已是抢救生命的一项主要措施,各种手术必定导致程度不同的失血。当大量失血时,机体血红蛋白下降309/L,则运氧能力下降20%,心搏出量减少1L,则动脉血氧饱和度减少4%[1]。为了保证手术安全,关键在于手术前充分准备和术中密切监测出血量。如何保证手术中输血的需要是手术中护理的重要问题。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手术时间最短为135min,最长为375min;术中估计出血量约为1000ml~11000ml;术中输入库血量为1000~12000ml。术中血压波动在0~12kPa.脉搏80~130次/min。2输血通路手术中常…  相似文献   

4.
急性失血病人的成分输血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35  
外伤或手术均可引起急性失血,而急性失血未必都要输血,即使有输血指征,也不一定要输全血。笔者通过对急性失血病人的病理生理、补液扩容以及输血指征的分析,比较了成分输血(输红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与输全血的优劣,供同道参考。1急性失血病人的病理生理1....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评估各类骨折患者手术备血,为合理保障手术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应骨折手术并输血的445名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包括不同骨折部位手术的出血量、手术中及手术前后的用血量,术中输血指征的遵循状况等。结果骨折手术输血患者中,髋臼及股骨258例,颈、胸、腰椎72例,小腿及足部56例,上肢(上臂、前臂及手)血49例,分别占57.89%、16.19%、12.58%和11.01%。颈、胸、腰椎部位手术术中出血量最多,平均出血量(881.7±695.9)ml,髋臼及股骨部位的术中出血量最少,平均出血量(378.2±414.7)ml。术中平均输血量与出血的趋势基本一致,髋臼及股骨部位手术的术中和术后输血均相对较少,术中输血22.02%符合术中输血指征。失血量400 ml和400≤失血量800 ml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失血量≥800 ml,髋臼及股骨部位手术在失血400 ml的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72.91%)。结论有77.98%输血不符合输血指征,但该部分患者髋臼及股骨部位手术比例较高,且平均年龄较高。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手术是肝脏终末期病人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器官移植术中最复杂、最困难的手术。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失血量极大,一般出血量均在1万毫升以上。术中经常因出血量过多、过快,血液供应不及时而难以维持有效循环。另外,大量失血后需要大量输血,而快速、大量输血可能会引起输血并发症,降低手术成功率。1999年8月2000年8月,笔采用国产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对4例肝移植病人给予自体血液回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影响结直肠癌贫血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围术期用血提供依据,提高临床输血的合理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月我院295例结直肠癌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和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情况。对输血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因素,如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凝血、手术时间、肿瘤部位、肿瘤体积、肿瘤分期、住院时间等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295例术中失血量大于600 mL者106例(35.9%),术中红细胞输注率为49.2%。红细胞输注率较高与术前贫血(Hb<100 g/L)率(51.0%)较高有关。术中红细胞输血量占围手术期用血的52.1%。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术中红细胞输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年龄(P<0.001)和肿瘤部位(结肠癌P=0.004;直肠癌P=0.003)。对于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而言,显著相关的变量是肿瘤体积(P=0.037),而患者年龄、性别与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红细胞输注量与住院时间(术中P=0.428,围手术期P=0.604)、手术切口类型(P=0.784)...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该院肺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用血情况及输血相关因素.方法 对108例开胸探查肺癌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及输血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输血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中有22例至少输注了1 U红细胞,输血率为20.37%;术前贫血、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手术持续时间、身体质量指数(BMI)、术中失血量是患者是否需输血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组织学分类、T/N分期和血型对围术期是否需输血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术中失血量、BMI、术前贫血与否是患者是否需输血的主要决定因素,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前血红蛋白浓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脾切除术后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患者由于自身贫血或术中失血,常于围手术期输异体血,许多医生认为这对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提供了重要支持,近多来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反思与研究,证实围手术期输血抑制了患者的长期免疫功能,增加了肿瘤术后复发率,对临床各期肿瘤术后复发均有促进作用,并降低患者5年生存率。但围手术期输血及血浆胶体代用品——羟乙基淀粉对患者短期免疫功能的研究却少见报道,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患者术后短期内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进行检测,以探讨其对胃癌患者术后短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晓霞  张兰  刘进 《华西医学》2005,20(3):477-478
目的:术中通过监测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指导输血,观察输血量是否明显地减少,为规范术中输血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估计失血量≥400ml的手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6例。术中动态监测HCT,试验组HCT<24%后开始输血,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输血。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输血量/失血量分别为0.0585±0.1605,0.4678±0.3540(P<0.05)。结论:术中HCT指导下输血能明显减少术中用血量。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2年以来,收治消化道、肺和乳腺肿瘤等较大择期手术患者112例。根据自身调节代偿机能(compensationofautogenousregulation.CAR),在外科围手术期,对不输异体血液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12例中男82例,女3O例;年龄31~74岁,平均59.1岁。食管肿瘤15例,贲门和胃肿瘤77例,肺、直肠和乳腺肿瘤分别为6例、5例和4例,其它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各种手术例数相近,年龄、手术方式、术中失血量和麻醉方法等基本相同;除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红蛋白(Hb)略低外,其它均在…  相似文献   

12.
骨科手术患者自体血回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骨科手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和异体输血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常规、凝血状态、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术后24h引流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引流量的差异无显著性,自体血回输组异体血输用量显著少于异体输血组,术后24h两组患者血常规和凝血状态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能明显减少异体血输入量,是骨科大手术安全补充失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15年,公众对输血及输血所带来的风险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围术期过量输血的情况。实施围术期输血节制可着手以下三个方面:维持术前正常红细胞数、减少围术期血液丢失和最佳输血。术前用药、术中减少失血、麻醉方法、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术中血回收及充分利用血及血制品等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其目的就是减少用血。血液节制的策略为技术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胃癌患者由于自身贫血或术中失血,常于围手术期输异体血,许多医生认为这对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提供了重要支持,近多来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反思与研究,证实围手术期输血抑制了患者的长期免疫功能,增加了肿瘤术后复发率,对临床各期肿瘤术后复发均有促进作用,并降低患者5年生存率。但围手术期输血及血浆胶体代用品——羟乙基淀粉对患者短期免疫功能的研究却少见报道,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患者术后短期内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进行检测,以探讨其对胃癌患者术后短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15年,公众对输血及输血所带来的风险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围术期过量输血的情况。实施围术期输血节制可着手以下三个方面:维持术前正常红细胞数、减少围术期血液丢失和最佳输血。术前用药、术中减少失血、麻醉方法、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术中血回收及充分利用血及血制品等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其目的就是减少用血。血液节制的策略为技术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血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1]。在外科,静脉输血通常应用于大出血、手术失血及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输血是急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2],传统方法就是用9号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做静脉穿刺输血,但并不适用于病情危重持续心电监护、躁动不配合治疗、手术麻醉后未完全清醒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患者。笔者对我院外科28例危重躁动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用血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用血情况,其中良性肿瘤50例,恶性肿瘤60例,110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妇科肿瘤围手术期临床用血合理性和特点。结果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总体合理用血率为75.5%,术前、术中失血小于或等于500 mL 、术中失血大于500 mL及术后合理性输注率分别为78.2%、54.5%、79.5%、75.7%,4个输血时间上的合理输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8.19, 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不合理性输注比例为24.5%,围手术期临床用血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脊柱侧弯患者术中出血与输血的因素。方法收集116名行脊柱矫形术患者的资料,通过多因素分析校正了混杂因素的影响后,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术中出血与输血的重要因素。结果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提示患者的Cobb角、椎体融合数、输血前Hb、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后引流量,与术中失血量具有相关性;体重、Cobb角、椎体融合数、术前Hb、Hct、PT、APTT、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失血量与输血量具有相关性;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Cobb角、椎体融合数、术中失血量、术前Plt是影响术中输血的独立因素;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得出,术中输血量的独立预测变量为体重、Cobb角、椎体融合数及术中出血量。结论患者的Cobb角、椎体融合数、手术时间等因素与术中出血量显著相关。Cobb角、椎体融合数、术中失血量,术前血小板数是术中是否输血的独立相关因素,而患者的体重、Cobb角、椎体融合数及术中出血量可以作为术中输血量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稀释式自身输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稀释式自身输血是指急性正常血容量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它通常在麻醉后或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前抽取患者一定量的自身血在手术室常温下保存,同时输入胶体液及晶体液(按1:3的比例)维持正常血容量。放血后患者处于血液稀释状态。术中失血流出的是稀释血,可以减少红细胞的损失,也就减少对同种异体输血的需求。手术即将结束时再将术前放出的血液全部回输给患者,由于自身血在体外贮存仅几小时,富含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可减少患者术后出血。该项技术已经成为限制术中输异体血总体策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膜后肿瘤患者术中输血的影响因素及术后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用χ~2检验对术中输血组和未输血组患者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指标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患者术中输血的影响因素。选取患者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对比两组患者差异。结果在术中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患者中,脂肪肉瘤都是最为多见的组织学分型,分别占38.5%(20/52)和17.9%(15/84)。单因素分析显示脂肪肉瘤构成比、多次手术、联合切除脏器、肿瘤累及大血管、肿瘤长径10 cm、术前APTT39 s、术前Hb110 g/L等7个因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径10 cm、多次手术、肿瘤累及大血管以及术前Hb110g/L是术中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术后输血率、术后进入ICU率、住院时间以及出院Hb值4个预后指标上,术中输血组均弱于未输血组。结论对于存在术中输血高危因素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应重点关注并提前干预,降低患者输血率,保障手术安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