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艳  刘耒  李喜伟 《中医药学刊》2010,(11):2403-2405
目的:观察桑椹三仙胶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80和CD86的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测定桑椹三仙胶治疗前后CITP病人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80和CD86的mRNA的表达。结果:CITP组CD80和CD86mRNA表达有相同倾向,即均高于正常组,治疗后均有所下降。CITP组CD80、CD86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桑椹三仙胶治疗后CD80、CD86mRNA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与正常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存在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过度表达。桑椹三仙胶可能通过纠正共刺激分子异常表达调节免疫状态,从而达到缓解甚至治愈CITP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B7、CD28、CTL-4(CD15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予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一般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分别比较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及CD4、CD8、CD28、CTLA-4(CD152)、B7(CD80、CD86)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15天后两组间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差异,两组间治疗前各免疫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间治疗后比较提示CD4、CD8、CD28、CD152 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除CB86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除CD28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应用于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8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reg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比较分析维吾尔族和汉族肺癌患者间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reg的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中异常增高的Treg细胞抑制了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并与肺癌的进展有关,但在不同民族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尚未观察到Treg细胞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方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以化疗,观察组32例在化疗的基础上予以自拟益气养阴汤。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及疗效指数;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实验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比例,采用ELISA实验测定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水平,补体C3、C4水平。结果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率和中医疗效指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D3~+、CD4~+细胞比例及CD4~+/CD8~+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Ig A、Ig G、Ig M、C3、C4水平均有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能够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利于控制肿瘤生长,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变化,并探讨艾迪注射液对于其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艾迪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并与非艾迪治疗组肺癌患者相比较,同时设非肿瘤患者为空白对照。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P〈0.01),艾迪注射液治疗后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可明显下降(P〈0.01)。结论:艾迪注射液能降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可能对改善其细胞免疫状态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桑椹三仙胶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B淋巴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的影响。方法:采用流氏细胞术测定桑椹三仙胶治疗前后CITP病人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19+阳性细胞CD80+和CD86+的表达。结果:CITP患者疗前外周血B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阳性率较正常组相应的共刺激分子表达阳性率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桑椹三仙胶治疗后C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阳性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仍未达正常水平,与疗前和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ITP患者B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CITP的发病机制。桑椹三仙胶可能通过纠正共刺激分子异常表达、调节抗原递呈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C-CIK细胞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给予单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DC-CIK细胞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比例,采用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治疗效果,采用Karnofsky评分标准和体质量评价评估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CD4~+CD25~+Tre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及CD4~+CD25~+Treg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CD4~+/CD8~+、CD8~+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KPS评分、体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中有10例出现发热症状,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DC-CIK细胞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芪健脾汤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非小细胞肺癌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单纯化疗,治疗组28例在化疗同时加用参芪健脾汤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KP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7.9%,对照组为4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除CD3外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健脾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证候虚实分类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方法:将CHB患者进行证候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证分类,并检测其外周血T、B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并对其3个证型组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CHB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3个组的CD4~+T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低;CD8~+T细胞百分比由高至低依次为实证组、虚实夹杂证组、对照组、虚证组,实证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虚证组或对照组,3个组的B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NK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结论:CHB存在着免疫调节紊乱,证候虚实分类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中医虚实证辨证结合免疫功能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6例变应性鼻炎(Allergic,AR)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进行检测,并观察CD4+CD25+Treg细胞与患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关系。结果:变应性鼻炎组(1.67士0.87)%低于正常对照组(4.80士1.50)%,(P0.01),变应性鼻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CD25+Treg细胞的变化与IgE的变化成正相关(r=0.43,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Treg细胞失衡可能在其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通经益髓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家兔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 应用牛坐骨神经提取的髓鞘碱性蛋白Ⅱ(P2)蛋白免疫新西兰家兔,建立EAN(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动物模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抽血提取淋巴细胞,对各组家兔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通经益髓方组和免疫球蛋白组CD80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7天后通经益髓方组降低程度不如免疫球蛋白组(P<0.05),至14天时通经益髓方组CD80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免疫球蛋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未达到正常水平(P<0.01);通经益髓方组和免疫球蛋白组CD86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治疗7天后通经益髓方组升高程度不如免疫球蛋白组(P<0.05),至14天时通经益髓方组CD86蛋白的水平和免疫球蛋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未达到正常.结论 通经益髓方组具有抑制CD80的分泌,促进CD86分泌的作用.使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Th2细胞分泌增加,发挥免疫下调作用,从而达到治疗EAN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滋病中医脏腑气虚证候与CD4+、CD8+T淋巴细胞相关性。方法通过对艾滋病中医脏腑气虚证候患者免疫学指标的观察,初步探讨艾滋病肺气亏虚证、脾气亏虚证、肾气亏虚证与CD4+、CD8+T淋巴细胞的内在相关。结果 153例患者中,肺气虚证患者48例,脾气虚证患者70例,肾气虚证患者35例;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比值比较:肺气虚证与脾气虚证、肾气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气虚证与肾气虚证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肺气虚证患者较脾气虚证、肾气虚证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下降更明显,CD4+/CD8+比例失调更显著,其免疫损伤和破坏更严重,更易发生机会性感染,病情亦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13.
张祺箐  冯正权 《新中医》2017,49(11):5-8
目的:研究三叶青黄酮对荷Lewis肺癌模型小鼠脾脏Treg细胞生成及其CD15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非造模组、生理盐水组、塞来昔布组、三叶青黄酮高、中、低剂量组,除非造模组外,其它各组皮下接种法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接种24 h后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非造模组不灌胃。分别于给药14、23天后,处死半数动物,取脾脏,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脾脏单个核细胞中Treg细胞比例及CD152表达。结果:第23天时,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塞来昔布组、三叶青黄酮高、中剂量组小鼠的瘤体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叶青黄酮各剂量组间瘤体比较存在差异(P0.05),瘤体大小依次为:三叶青黄酮高剂量组三叶青黄酮中剂量组三叶青黄酮低剂量组;塞来昔布组抑瘤效果与中剂量组相近(P0.05)。与非造模组比较,其它各组小鼠Treg细胞比例和CD152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3天时,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Treg细胞比例和CD152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三叶青黄酮各剂量组间Treg细胞比例比较存在差异(P0.01),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三叶青黄酮高剂量组三叶青黄酮中剂量组三叶青黄酮低剂量组;塞来昔布组Treg比例与中剂量组相近(P0.05)。塞来昔布组下调CD152表达效果最佳,与三叶青黄酮中、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叶青黄酮各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叶青黄酮的抑瘤效果可能与下调Treg细胞比例和CD152表达有关,逆转免疫抑制,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四神丸治疗小鼠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外周血CD40/CD40L的调节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60只,TNBS/乙醇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随机分成正常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柳氮磺吡啶(SASP)对照组,给药10d,观察小鼠结肠重量指数、病理变化及病理损伤评分以评价四神丸疗效,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结肠炎小鼠外周血CD40/CD40L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小鼠结肠重量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治疗小鼠结肠重量指数明显降低(P 0.05或P<0.01),而且模型组小鼠结肠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同时除高剂量组外,各治疗组小鼠结肠病理损伤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镜下可见黏膜上皮完整或少量受损,炎细胞散在性分布,淋巴滤泡增生,基底层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溃疡修复.在CD40/CD40L表达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细胞CD40分子表达明显偏高(P<0.05),而CD40L分子表达明显偏低(P<0.01),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各治疗组可见CD40分子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CD40L分子表达则明显偏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四神丸可有效缓解结肠炎小鼠结肠损伤其作用途径可能与调节外周血CD40/CD40L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滋阴清热方对缺乏淋巴增殖基因狼疮鼠CD4+CD25+T细胞亚群及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自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MRL/lpr小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即模型组、滋阴狼疮方治疗组(中药组)、强的松治疗组(西药组)、滋阴清热复方+强的松治疗组(中西药组)。另选用昆明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连续用药10周后,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及CD4+CD25highT细胞与CD4+CD25intT细胞的比率,RT-PCR检测T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各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和CD4+CD25int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D4+CD25highT细胞与CD4+CD25intT细胞的比率和T细胞Foxp3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尤其是中西医结合组(P〈0.01)。结论:中药滋阴狼疮方可上调MRL/lpr狼疮鼠Foxp3 mRNA表达水平,从而调节CD4+CD25+T细胞亚群比率,发挥对SLE的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营分证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5例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急性扁桃体炎营分证患儿)25例与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30例。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细胞数目及细胞数比值,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CD3+、CD4+、CD8+细胞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3+和CD4+/CD8+细胞数比值明显升高,CD8+/CD3+比值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营分证可能与T淋巴细胞CIM+/CD3+和CD4+/CD8+比值升高、CD8+/CD3+比值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虚证与肺阴虚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COPD肺气虚证患者(肺气虚证组)31例、肺阴虚证患者(肺阴虚证组)27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数值,并给予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组CD4+、CD4+/CD8+均降低,CD8+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D3+降低,肺阴虚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气虚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阴虚证组与肺气虚证组比较,CD4+/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降低,CD8+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肺气虚证与肺阴虚证患者均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中肺阴虚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哮平方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8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哮平方口服,对照组采用玉屏风颗粒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检测用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组3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低于正常组(P0.05),CD4/CD8比值低于正常组;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3、CD4、CD8均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D4、CD4/CD8有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与正常值比较,CD3、CD4、CD8均趋于正常。结论哮平方能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症状,降低哮喘发作频率,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且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医药联合外治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医症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60例Ⅲb-Ⅳ期NSCLC患者为研究人群,观察路径组与非路径组患者在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表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临床路径组显著低于非路径组(P0.05);2组治疗后CD8~+CD28~+均有所提高,路径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显著高于非路径组(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联合外治法,能有效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症状,并可通过改变免疫状态来提高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正常人及银屑病患者应用消银解毒饮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共刺激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消银解毒饮”对银屑病血热证外周血淋巴细胞调控作用。方法:治疗组给予连续8周消银解毒饮治疗,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相互比较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共同刺激分子CD28、CD80、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皮损评分降低;治疗前后与正常人相比CD3+、CD4+细胞及CD4+/CD8+降低,CD8+细胞升高;CD28疗前高于、疗后低于正常组;CD86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正常组;CD80正常组与治疗前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有下降的趋势。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共刺激因子CD28、CD80、CD86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消银解毒饮临床疗效肯定;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因子的表达存在异常;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因子表达的改变是否平行相关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