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489例涎腺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840例,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居其前3位;涎腺良性上皮性肿瘤1649例,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基底细胞腺瘤居其前3位。涎腺恶性、良性上皮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13∶1和0.99∶1;平均发病年龄47.86岁和44.86岁;腮腺和腭部为好发部位。结论:腺样囊性癌和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良性上皮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明国  陈关福 《口腔医学》2007,27(6):320-322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生长缓慢但恶性度高的涎腺上皮性肿瘤,好发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腭腺等小涎腺,其具有局部侵袭性强、血行性转移率高、长期预后较差等典型生物学特征,是近年来口腔颌面部肿瘤研究的热点,该文对国内外涎腺腺样囊性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Warthin瘤为一种由腺上皮构成的肿瘤,在涎腺良性肿瘤中发生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5%~10%。绝大多数发生于腮腺和腮腺的淋巴结,偶见于下颌下腺及小涎腺.Warthin瘤癌变是极为罕见的,近年偶见Warthin瘤有癌变的报道。现将我科1例Warthin瘤恶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涎腺上皮性肿瘤2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大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按照WHO 1991年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对212例经病理确诊的大涎腺上皮性肿瘤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讨论良、恶性肿瘤的不同临床特征。结果 212例肿瘤中,腺瘤166例(78.3%),以多形性腺瘤为主;涎腺癌46例(21.7%),以腺样囊性癌最多见。腮腺是最主要发病部位。涎腺腺瘤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涎腺癌常伴有疼痛和(或)神经麻痹等症状。结论 大涎腺良、恶性肿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有助于临床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诊疗要点,方法:对45例病理证实的16岁以下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14:1,发病平均年龄为10.34岁,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比随之增高,但年龄越小患病性肿瘤的可能性愈大,且恶性程度愈高;发病部位以腮腺、颌下腺及腭部多见,大小涎腺间良恶性肿瘤患病比无明显差别: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常见,恶性肿瘤以粘  相似文献   

6.
涎腺疾病     
多西紫杉醇对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增殖的影响;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8例临床分析;大涎腺上皮性肿瘤212例临术分析;转移性腺样囊性癌细胞纤连蛋白和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mRNA的表达;紫杉醇及β-榄香烯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LM。  相似文献   

7.
涎腺肌上皮瘤是一类比较罕见的涎腺肿瘤,由Sheldon[1]首次报道并命名,好发于腮腺和腭部小涎腺。WHO在涎腺肿瘤组织病理类型新分类中正式将良、恶性肌上皮瘤分别列入腺瘤类和癌类,并指出其约占涎腺肿瘤的1%[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腮腺非涎腺源性肿物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腮腺非涎腺源性肿物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结果:21例腮腺非涎腺源性肿物中9例(43%)淋巴结疾病,包括淋巴瘤、转移癌和结核病,5例(24%)肉芽肿性病变,4例(19%)神经源性肿瘤,2例(10%)血管瘤。多数患者行腮腺浅叶或部分腮腺加肿物切除术,癌转移到腺体实质的患者需大块切除。结论:腮腺非涎腺源性肿物较少,且多数为淋巴结疾病,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治疗首选部分腮腺或腮腺浅叶加肿物切除。  相似文献   

9.
腮腺肿瘤301例发病情况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根据WHO 1991年修订的涎腺肿瘤组织病理学新分类标准分析腮腺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科收治的 301例腮腺肿瘤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301例腮腺肿瘤中以上皮性肿瘤为主 ,占89 .7% ,良性肿瘤占绝大多数。其中腺瘤发病居首位 ,其次是腮腺癌。腺瘤中以多形性腺瘤占绝大多数 ,腮腺癌中以黏液表皮样癌最多见 ,其次是腺样囊性癌 ,腺泡细胞癌及恶性混合瘤。结论 涎腺肿瘤分类新标准对于临床及病理医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腮腺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p63、Calponin和Caldesmon三种新的肌上皮细胞标记物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3 1例涎腺肿瘤(涎腺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肌上皮癌、腺样囊性癌和上皮 肌上皮癌)中p63、Calponin和Caldesmon的表达。结果:p63、Calponin和Caldesmon均表达肿瘤中的肌上皮细胞。p63、Calponin和Caldesmon在3 1例涎腺肿瘤中的阳性率分别是93 .6%、77.4%和9.6%。结论:p63、Calponin是涎腺肿瘤中较好的肌上皮细胞标记物,与S 10 0、actin等传统标记物联合应用,更有助于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诊疗要点。方法:对45例经病理证实的16 岁以下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14:1;发病平均年龄为10.34岁,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比随之增高,但年龄越小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愈大,且恶性程度愈高;发病部位以腮腺、颌下腺及腭部多见,大小涎腺间良恶性肿瘤患病比无明显差别;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常见,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最常见。良性肿瘤术后少有复发,恶性肿瘤复发率约占被随访者的50% 。结论:对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尤其是患儿年龄愈小时,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更大,应引起高度警惕。恶性肿瘤手术应彻底,不可因患儿年龄小过分强调保留面神经而增加复发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涎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情况。方法 复习了1985~2001年的836例涎腺肿瘤病理切片,确诊涎腺肌上皮瘤病例并复习了相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836例涎腺肿瘤中发现19例涎腺肌上皮瘤,腮腺最常见为9例,腭部次之为7例,临床表现与多形性腺瘤相似,多误诊为多形性腺瘤,影像学检查多提示良性肿瘤,性别间无差异,发病率为2.27%。结论 涎腺肌上皮瘤并不罕见,多以病理确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涎腺肿瘤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之一.根据国内7家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科的统计资料,在66 90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涎腺上皮性肿瘤达23 010例,占32.9%,其中75%~80%为腮腺肿瘤.  相似文献   

14.
1878例涎腺肿瘤WHO组织病理学新分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根据WHO1990年涎腺肿瘤组织病理学新分类标准对1878例涎腺肿瘤及肿瘤样疾病进行重新分类,并重点对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描述。结果 1878例涎腺肿瘤以诞腺上皮性肿瘤为主,为1431例,占76.20%,其中腺瘤发病居首位,其次是涎腺癌,涎腺肿瘤样疾病居第三位;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者,恶性多形性腺瘤为最常见的涎腺癌,特别注意了腺癌亚分类中的几种少见类型  相似文献   

15.
615例小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615例小涎腺上皮性肿瘤的部位分布、发病年龄、性别及组织学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5例小涎腺上皮性肿瘤中腺瘤265例,癌350例,良恶性肿瘤之比为1∶1·3。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常见(81·1%),其次为肌上皮瘤(14·7%)。恶性肿瘤中以腺样囊性癌最常见(32·9%),其次为粘液表皮样癌(21·4%),腺癌(11·7%)。小涎腺上皮性肿瘤以腭部最为好发,分别占良、恶性肿瘤的77·0%和60.0%。腺瘤中女性患者(51·3%)稍多于男性(48·7%);小涎腺癌患者中男性(56·3%)多于女性 (43·7%)。小涎腺腺瘤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0·9岁,小涎腺癌平均发病年龄49·1岁,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显著高于良性肿瘤(P<0·05)。结论 小涎腺上皮性肿瘤在病理类型构成比、部位、年龄、性别分布上具有其独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腮腺是唾液腺中最大的腺体,肿瘤多见于良性肿瘤,其中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名涎腺混合瘤,在涎腺肿瘤中最为常见,由肿瘤性上皮、粘液及软骨样基质组成,属于临界瘤,可以单发或合并其他类型的涎腺肿瘤同时发生,本院收治l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合并Warthin瘤患者,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讨论该疾病的组织来源、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涎腺肿瘤的发病比例较高。据统计,涎腺上皮来源的肿瘤,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22.7%: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涎腺发生的肿瘤,又占全部涎腺肿瘤的86—96%。临床上,因大涎腺肿瘤类型多,临床表现复杂、正确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困难。我科1978年至1986年间共收  相似文献   

18.
168例涎腺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涎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索涎腺肿瘤诊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1985~2005年间收治的经组织学确诊的168例涎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涎腺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11~80岁.多发生于腮腺(67.3%),少发生于舌下腺(2.4%).良性肿瘤124例占73.8%,恶性肿瘤44例占26.2%.应用针吸细胞学检查,活检、B超、CT、MRI以及临床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措施.结论:涎腺肿瘤术前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小的腮腺良性肿瘤,实施瘤周正常腺体切除的腮腺部分切除术,不增加复发率,并具有很多优点.  相似文献   

19.
涎腺肿瘤是人体肿瘤中形态多变、种类繁多的肿瘤之一,在2005年版WHO头颈肿瘤新分类中,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分为24类,良性上皮性肿瘤分为10大类。  相似文献   

20.
涎腺上皮性肿瘤1282例病理组织学分类及临床资料统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1282例涎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类和临床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涎腺腺瘤723例,占56.4%;涎腺癌559例,占43.6%。多形性腺瘤居涎腺腺瘤首位,粘液表皮样癌为最常见的涎腺癌。除Warthin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外,涎腺上皮性肿瘤的性别分布无明显差异;涎腺腺瘤的发病年龄较涎腺癌相对年轻,但差异不显著;涎腺腺瘤多发于大涎腺,涎腺癌多发于小涎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