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失眠伴焦虑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7月台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伴焦虑患者1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84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8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康复训练、饮食护理、睡前护理以及药物护理。干预后观察并记录2组间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同时对比临床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低,干预后醒觉次数、入睡潜伏期时间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低,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较高,干预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较高,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N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0.95%(68/84),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5.24%(8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95,P=0.010)。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失眠伴焦虑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改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350-353
目的: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干预,评估其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临床痉挛指数(CSI)、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痉挛程度、平衡状况、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起立-行走测试(TUG)时间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评估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NHISS评分、CSI评分、TUG分别为(15.20±1.08)分、(9.51±0.72)分和(120.41±6.85)s,均低于对照组的(19.45±1.19)分、(11.67±0.76)分和(145.82±6.3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BS评分、Fugl-Meyer总评分、BI评分、依从性分别为(39.47±1.41)分和(71.20±2.17)分、(65.76±4.71)分、(81.39±5.26)分,均高于对照组(34.50±1.39)分、(62.39±1.95)分、(60.45±4.60)分、(64.71±5.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刘琳 《中国民康医学》2022,(20):154-157
目的:观察时间护理在颅底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底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时间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神经功能指标[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负性情绪[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和睡眠质量[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质量量表(RCSQ)]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SE、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焦虑、抑郁等HA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睡眠深度、入睡时间、醒来次数、醒来后入睡情况、睡眠总体状态等RCSQ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时间护理可降低颅底肿瘤术后患者NIHSS评分、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和负性情绪评分,提高睡眠质量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分时功能锻炼式护理辅助西药治疗对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栓塞患者79例。根据入院顺序其分成对照组(n=36)和联合组(n=43)。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接受分时功能锻炼式护理辅助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血清学指标。结果 随着临床干预进行,联合组患者干预1周(5.19±1.09)分、4周(4.62±0.18)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临床干预进行,两组患者干预后FMA评分逐渐增加,且高于干预前;联合组患者干预1周(57.67±3.12)、4周FMA(68.58±2.8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62.58±3.0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时功能锻炼式护理辅助西药治疗对脑栓塞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基于目标导向的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72例为实施基于目标导向的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的患者,对照组48例为常规护理患者。比较患者恢复情况、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卧床时间(4.81±1.24)天、住院时间(9.58±2.25)天均低于对照组(5.45±1.31)天、(11.25±2.5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与干预后相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t=20.136,P=0.000;t=14.680,P=0.000),且干预后的观察组评分(19.13±2.61)分低于对照组(21.44±2.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上肢、下肢功能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与干预后相比,两组上肢、下肢功能评分均显著增加(t=43.599,P=0.000;t=23.703,...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对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伴颅骨缺损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伴颅骨缺损患者68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性护理;对比分析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神经功能状态、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GCS评分,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伴颅骨缺损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以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P<0.05),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未见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及DVT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DVT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更佳。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146-14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伴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伴偏瘫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护理干预持续4周。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质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护理前均升高,且护理后2周、护理后4周,观察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周、护理后4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护理后两组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伴偏瘫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神经系统功能康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舒适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舒适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具体内容有护理满意度、Bar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91.3±2.1)分、(62.5±3.5)分,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2.9±3.7)分、(43.1±5.2)分,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早期舒适护理干预可取得显著的效果,有利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得到提高,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各45例。护理结束后利用多导睡眠图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呼吸暂停时间、最低血氧饱和度,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S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利用生活质量表对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躯体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呼吸暂停时间短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最低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应用在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效果良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睡眠呼吸状况和神经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运动、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4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明显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运动、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好转率、致残率自己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好转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43%,致残率为6.5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MBI评分分别为(80.35±8.76)分和(73.26±8.92)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神经能够的好转,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叙事医学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辽 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65例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 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叙事医学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焦虑、抑郁评分;生活 质量简明SF-36评分;睡眠情况、认知功能、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干预3个月后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 况。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显著低于 对照组(均P<0. 05);两组生活质量简明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 05);两组 睡眠情况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觉醒次数、入睡潜伏时间明显低于对 照组(均P<0.05);实验组生存质量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脑卒中神 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MMSE.FMA评分显著高于 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叙事医学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脑卒中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生活、生存质量,提高认知、神经及运动功能,护理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上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缺血性脑卒中的内科治疗和康复训练,接受缺血性脑卒中护理常规与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中医护理干预,连续干预30天。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结合康复训练能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TBI)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在舞钢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2例TB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估量表(NIHS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量表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利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ndex)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NIHSS、PSQI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QL-index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促进TBI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睡眠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患側肢体康复结合健侧肢体代偿和功能训练护理对偏瘫患者的临床效采。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对患者进行排序编号,采用号码箱随机抽取50例为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帯规的疾病治疗及康复护理,对照组康复护理只针对患側肢体的进行康复训练护理,而观察组选择患侧肢体康复结合健侧肢体代偿和功能训练护理进行康复干预。康复训练后6周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对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观察组分别为(23.17±4.26)分和(4.22±1.33)分;对照组分别为(23.68±4.36)分和(4.42±1.24)分。干预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观察组分别为(7&56±7.30)分和(17.59±2.33)分;对照组分别为(63.19±6.12)分和(12.44±2.51)分。2组患奢干预前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側肢体康复结合健側肢体代偿和功能训练护理对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能力及EJ常生活能力,对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偏瘫脑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情况和股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评价法(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偏瘫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江西省瑞州医院收治的98例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目标导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及神经功能、术后感染风险、治疗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30d,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分、健康调查量表36(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41%vs. 42.86%,χ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效果,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的护理经验。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放松练习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4周后比较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66±2.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7.84±11.9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后及时进行心理护理、放松练习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陈贤  刘京  袁军  张素钊  范少希  郝杰  王佳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7):156-158+161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中医康复护理治疗改善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中药熏洗配合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ADL、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