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制备欧前胡素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后,检测欧前胡素存在状态,并测定溶解度、溶出率、累积溶出度。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欧前胡素及其固体分散体0??3%CMC?Na混悬液(25 mg/kg),于0.25、0.5、1、1.5、2、3、4、6、8、12 h采血,HPLC法测定欧前胡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欧前胡素以结晶型状态存在,制成固体分散体后转变为无定型状态,溶解度、溶出率、累积溶出度明显升高。与原料药比较,固体分散体tmax缩短(P<0.05),Cmax、AUC0-t、AUC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2??03倍。结论固体分散体可改善欧前胡素溶解度、溶出率、累积溶出度,促进其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2.
李伟宏  孟醒  王风云  董亚楠 《中成药》2023,(6):1754-1759
目的 制备芹菜素-Soluplus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溶剂挥发法制备Soluplus固体分散体,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晶型分析,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态,测定溶解度、溶出度,考察稳定性。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芹菜素及其PVP K30、Soluplus固体分散体的0.5%CMC-Na混悬液(30 mg/kg),于0.25、0.5、0.75、1、1.5、3、4、6、8、12 h采血,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芹菜素在Soluplus固体分散体中以无定形状态存在。Soluplus固体分散体表观溶解度明显高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120 min内累积溶出度达90%。与原料药、PVP K30固体分散体比较,Soluplus固体分散体tmax缩短(P<0.05),表观t1/2延长(P<0.05),Cmax、AUC0~t、AUC0~∞升高(P<0.05,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与原料药相比增加至3.15倍。结论 So...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二氢杨梅素固体分散体,并研究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以PVP K30为载体,溶剂挥发法制备固体分散体,考察其溶解度和体外溶出。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物理混合物、固体分散体0.5%CMC-Na混悬液(150 mg/kg),于0.167、0.25、0.5、0.75、1、2、4、6、8、12 h取血,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二氢杨梅素制成固体分散体后以无定型状态存在,其表观溶解度提高了9.8倍,累积溶出度增加。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固体分散体tmax缩短(P<0.05),Cmax、AUC0~t、AUC0~∞升高(P<0.05,P<0.01),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66倍。结论固体分散体技术可明显促进二氢杨梅素体内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21,(10)
目的制备白杨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固体分散体,测定体外溶出、表观溶解度,采用XRPD进行晶型分析。大鼠灌胃给药(20 mg/kg)后,于0.167、0.5、1、1.5、2、2.5、3、4、8、12 h采血,HPLC法测定白杨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药载比(磷脂复合物-PVP K30)为1∶6时,固体分散体240 min内累积溶出度达94.6%。白杨素在固体分散体中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比较,固体分散体在水、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升高(P0.01),t_(max)缩短(P0.05),C_(max)、AUC_(0~)_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2.16倍。结论固体分散体可改善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体外溶出度和体内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20,(9)
目的制备、表征橙皮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固体分散体,X射线粉末衍射(XRPD)分析晶型,测定表观溶解度、体外溶出度。大鼠灌胃给药(80 mg/kg)后于0.167、0.5、0.75、1、2、3、4、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橙皮苷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橙皮苷以无定型状态存在,表明固体分散体制备成功。固体分散体在水、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较原料药分别提高至8.76、4.29倍,累积溶出度明显增加。固体分散体t_(1/2)、C_(max)、AUC_(0~)_t、AUC_(0~∞)高于原料药(P0.05,P0.01),T_(max)无明显变化(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2.54倍。结论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可改善橙皮苷溶解性,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姜黄素PVP-EPO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姜黄素的浓度,比较灌胃给予原料药、PVP-EPO固体分散体后36h内的药动学特征。结果:姜黄素原料药、PVP-EPO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是(45.8±5.6)ng/mL、(94.5±13.5)ng/mL,t1/2分别是(11.6±0.9)h、(9.5±2.7)h,AUC0~36h分别是(389.6±63.2)ng獉h/mL、(689.9±79.5)ng獉h/mL。与原料药相比,PVP-EPO固体分散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77.1%。结论:PVP-EPO固体分散体的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原料药。  相似文献   

7.
徐艳  张心怡  狄留庆  樊文玲 《中草药》2018,49(17):4014-4021
目的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姜黄素的溶解度和溶出度。方法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丙烯酸树脂Eudragit E PO(EPO)为载体,溶解度参数法评价药物与载体的相容性。以姜黄素的含量、结晶度和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单因素实验筛选热熔挤出过程中的机筒温度、螺杆转速和冷却速率,优化制备工艺,并与溶剂法和熔融法比较。结合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饱和溶解度测定和体外溶出度试验等对热熔挤出最佳工艺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进行表征与评价。结果最佳制备工艺:螺杆转速为100 r/min,机筒温度为130~160℃,冷却方式为液氮冷却。此条件下制备的姜黄素固体分散体,药物以无定形态分散在载体中,药物与载体间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结论热熔挤出技术可制备热敏性姜黄素分散体,为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热敏性药物固体分散体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9)
目的制备斯皮诺素固体分散体、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2种固体分散体后,X射线粉末衍射(XRPD)分析存在状态,测定溶解度和体外溶出速率。大鼠灌胃给药后,HPLC法测定斯皮诺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斯皮诺素在2种固体分散体中以无定型状态存在,溶解度、体外溶出速率明显提高。与原料药比较,固体分散体、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增加到219.61%、265.39%。结论固体分散体、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均可促进斯皮诺素口服吸收,以后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不同制备工艺对薯蓣皂苷元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物相特征、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以Soluplus为载体,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微波淬冷法、冷冻干燥法制备固体分散体,测定溶解度、溶出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物相特征,拟合水接触角曲线。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物理混合物、3种制备工艺所得固体分散体的0.5%CMC-Na混悬液(100 mg/kg),于0、0.083、0.25、0.5、0.75、1、2、3、4、6、8、12、24、36、48、72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薯蓣皂苷元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固体分散体溶解度、120 min内累积溶出度高于原料药,以共沉淀法所得更明显。薯蓣皂苷元以无定形态存在于共沉淀法、微波淬冷法所得固体分散体中,以晶体存在于冷冻干燥法所得固体分散体中。薯蓣皂苷元与Soluplus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固体分散体水接触角小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共沉淀法所得固体分散体的水接触角最小,润湿性最强。共沉淀法、微波淬冷法所得固体分散体的溶解机制为载体控制,冷冻干燥法所得固体分散体的...  相似文献   

10.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对姜黄素的增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对姜黄素的增溶作用.方法选择PVP K30作为载体,用溶剂法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鉴别姜黄素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以及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以及体外溶出度.结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的溶出量,利用PVP K30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与姜黄素本身相比,固体分散体中姜黄素溶解度提高了880倍以上,溶出速度明显增大.结论PVP K30可作为载体以提高姜黄素溶解度及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姜黄素和胡椒碱组合物的固体分散体,以期提高姜黄素、胡椒碱体外溶出速率。方法以PVP K30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姜黄素/胡椒碱固体分散体,运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进行物相表征,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及其短期稳定性。结果DSC、XRD分析显示姜黄素、胡椒碱在固体分散体中以无定型状态存在;FTIR分析显示药物与载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体外溶出实验表明,与原料药比,固体分散体中姜黄素和胡椒碱溶出率均得到较大提高;短期稳定性研究表明该制剂较为稳定。结论姜黄素/胡椒碱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改善姜黄素和胡椒碱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2.
杨娟  钟莹  尚曙玉  贾安 《中成药》2021,(4):841-846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稳定性、体外释药。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0.5%CMC-Na混悬液(20 mg/kg),于0、2、4、8、12、24 h采血,HPLC法测定白藜芦醇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18.6 nm,Zeta电位为-15.6 mV,包封率为84.07%,载药量为2.62%,48 h内累积溶出度为76.18%,白藜芦醇含量在48 h内无明显变化。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比较,固体脂质纳米粒tmax延长(P<0.01),Cmax、AUC0~_t、AUC0~∞升高(P<0.01),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与原料药相比增加至3.00倍。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提高白藜芦醇磷脂复合物体外溶出度和稳定性,促进该成分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高良姜素纳米胶束,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薄膜水化法制备纳米胶束,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体外释药。以水化体积、水化温度、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用量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工艺。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高良姜素、高良姜素自微乳、高良姜素纳米胶束的0.5%CMC-Na混悬液(4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高良姜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为水化体积20 mL,水化温度45℃,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用量220 mg,包封率为(95.42±1.14)%,载药量为(7.92±0.15)%,沉降率为(0.85±0.18)%,粒径为(78.76±5.94)nm, Zeta电位为-(33.40±1.28)mV。纳米胶束冻干粉在60 d内粒径、包封率无明显变化,模拟胃液、模拟肠液中其48 h内累积释放度高于原料药。与原料药、自微乳比较,纳米胶束tmax、t1/2延长(P<0.05,P<0.01),Cmax、AUC0...  相似文献   

14.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为载体,分别制备了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以姜黄素的普通片剂为参比制剂,研究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及姜黄素片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的血药浓度,使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符合单室模型,与姜黄素普通片剂相比ρmax,AUC显著增大,姜黄素-PVP固体分散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690%。结论姜黄素-PVP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5.
姜黄素增溶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选提高姜黄素溶解度的最佳方法 和条件.方法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以β-环糊精,2-羟丙基-β-环糊精为材料制备姜黄素包合物.测定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结果 以PVP为载体制备的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在人工肠液中溶解度最大,随着PVP加入量的增加,姜黄素溶出速度加快.结论 以PVP为载体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姜黄素增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槲皮素的稳定性及溶出度,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联用轻质碳酸钙(PCC)为载体制备槲皮素固体分散体。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以电子扫描显微镜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槲皮素固体分散体微观结构、物理特征等进行表征分析,利用小杯法考察槲皮素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行为,通过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固体分散体中槲皮素在载体中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15 min时,槲皮素固体分散体[药质比1∶3,PVP-PCC(2∶1)]的药物累积释放率90%;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表明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不受强光、高湿、高温条件的影响。结论:PVP联用PCC作为混合载体所制备的槲皮素固体分散体具有速释效果,能显著改善槲皮素的溶出行为,且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9,(12)
目的制备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和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X-射线衍射分析晶型,测定溶出率及累积溶出度。大鼠灌胃给药后,HPLC法测定大黄酸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黄酸在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中均以无定型状态存在,溶出率和累积溶出度有所增加,在后者中更明显。与原料药比较,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C_(max)、AUC_(0~)_t、AUC_(0~∞)显著升高(P0.05,P0.01),以后者更明显(P0.05),两者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到271.43%、468.83%。结论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均可促进大黄酸口服吸收,后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5,(10)
目的比较姜黄素磷脂复合物以水分散体、固体分散体及油制剂形式给药时对SD大鼠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姜黄素磷脂复合物上述3种制剂,取血,以大黄素为内标,HPLC法测定姜黄素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姜黄素磷脂复合物油制剂的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原料药、水分散体及固体分散体的7.99、1.58和1.46倍,而且其tmax与t1/2也均有所延长。结论姜黄素磷脂复合物以油制剂给药时,可显著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这可能与其在油中有更高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并表征姜黄Curcumae longae Rhizoma提取物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方法溶剂蒸发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试验筛选提取物与载体(二氧化硅)比例,通过测定粒径、比表面积、孔隙率,观察微观形态,以及红外光谱、X射线进行表征。结果当提取物与载体比例为1∶8时,提取物中3种主要成分(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累积溶出率最高。与物理混合物相比,固体分散体粒径、比表面积、孔隙率更低。提取物以无定形状态分散于载体中。结论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可明显改善姜黄提取物中主要成分的溶出率。  相似文献   

20.
李桂秀  林梦感  杨国红  杨义芳  秦雪梅 《中草药》2012,43(12):2401-2405
目的 将草胡椒素B (PB)制成固体分散体,改善PB的溶解度.方法 分别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4000 (PEG 4000)和泊洛沙姆188 (F68)为载体,采用溶剂法或溶剂-熔融法制备PB固体分散体,并进行饱和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试验;利用差热分析(DSC)、电镜扫描(SEM)和红外光谱(IR)研究固体分散体的性质.结果 以PVP为载体制备的PB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优于PEG 4000和F68,且以PB-PVP质量比1∶6为最佳.结论 以PVP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能显著增加PB的溶解度,且以过饱和的固态溶液或无定型状态均匀分布在载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