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对全球结核病防控构成严重威胁。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贝达喹啉列为MDR/RR-TB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贝达喹啉的上市适用人群为成人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 而关于贝达喹啉在儿童、青少年、孕产妇和老人等特殊耐药结核病人群中的研究较少, 本文旨在对贝达喹啉治疗耐药结核病特殊人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供同行临床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耐药结核病是全球结核病控制规划面临的主要挑战,需要采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故亟须研究和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贝达喹啉(bedaquiline)是过去40多年中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耐药结核病的第一种药物,该药能有效提高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及缩短治疗时间。本文综述了贝达喹啉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提高临床对贝达喹啉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安全性是影响耐药结核病治疗结局的重要因素。从早期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应用, 到利奈唑胺、贝达喹啉、氯法齐明等药物的涌现, 耐药结核病治疗药物经历了数十年的革新和发展, 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谱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耐药结核病治疗的安全性带来新的挑战。现通过讨论耐药结核病治疗不良反应谱的变更, 强调开展研究提升新方案的安全性及主动持续的不良反应监测是提高耐药结核病治疗整体安全性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对全球结核病防控构成严重威胁。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是过去40年来专门开发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2种新药物。德拉马尼在成人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而关于德拉马尼在青少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和肺外结核等特殊耐药结核病人群中的研究较少, 本文旨在对德拉马尼治疗耐药结核病特殊人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依然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出现与蔓延是结核病控制面临的一大挑战。目前WHO推荐用于治疗耐药结核病的化疗药物存在种类少、疗效欠佳、不良反应多、疗程长等不足,因此,开发新型作用机制的抗结核药势在必行。贝达喹啉,靶点为分枝杆菌ATP合成酶,具有作用机制新颖、耐药率、半衰期长、特异性高、抗菌活性强、缩短耐多药结核病疗程,安全性良好等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难以解释的高致死率等缺陷。本文主要从抗菌及耐药机制、药代动力学、抗菌活性、临床试验、安全性方面综述贝达喹啉治疗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球结核病耐药现象严重,给结核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挑战,并亟需新型抗结核药物来阻止耐药结核病的蔓延.贝达喹啉和氯法齐明分别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A组和B组核心抗结核药物,主要用于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且疗效较好.但近年来贝达喹啉和氯法齐明耐药的现象也时有报道,且二者存在交叉耐药的情况.本文综述了与结核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7.
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依然严峻, 贝达喹啉是治疗该病的核心药物之一, 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该药在组成全口服短程治疗方案、与其他抗结核新药联合使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本专题探讨贝达喹啉的临床应用现状和展望, 旨在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3年6月28日在日内瓦发布了《关于在儿童和青少年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中使用贝达喹啉的公告》和《关于在儿童和青少年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中使用德拉马尼的公告》(简称"两大公告"), 该"两大公告"是WHO于2022年9月21日发布的《WHO 2022儿童与青少年结核处理指南》《WHO 2022儿童与青少年结核处理操作手册》《WHO 2022耐药结核病治疗操作手册》等内容的补充。"两大公告"阐述了关于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使用的推荐意见、药品的临床价值、应用疗程、特殊情况下的处理、用法、不良事件的临床监测和处理等六方面内容, 有助于指导临床医师及相关人员规范地使用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用于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治疗。本文对其具体内容进行解读, 供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9.
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面临诸多挑战, 抗结核药物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作为近50年出现的具有新作用机制的药物, 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相关研究表明, 这两种药物可导致心电图QT间期延长。本文旨在通过对两种抗结核新药对于QT间期延长机制、单药应用和多药联用下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使用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93年结核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在复杂和严峻的大背景下,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耐药结核病治疗整合指南(2020年版),相信有助于加速推动终止结核病策略的进程,扭转当前耐药结核病防治的被动局面。本文分别从异烟肼耐药结核病、含贝达喹啉全口服短程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R-TB)、长程方案治疗MDR/RR-TB、贝达喹啉-普托马尼(PA-824)-利奈唑胺新方案、治疗反应监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外科治疗及耐药患者的关怀和支持等方面进行解读,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贝达喹啉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12例青少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胸科医院就诊且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12例18周岁以下青少年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耐利福平结核病(RR-TB)患者3例,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5例,准广泛耐药结核...  相似文献   

12.
贝达喹啉(bedaquiline)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耐利福平结核病(RR-TB)和耐多药结核病(MDRTB)长程治疗方案的首选药物。2018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专家撰写了“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为贝达喹啉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近2年来,国内外贝达喹啉临床与基础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前瞻性观察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肺结核(MDR/RR-PTB)患者体内贝达喹啉血药浓度情况, 并探索疗效和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住院, 并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37例MDR/RR-PTB患者, 其中男23例, 女14例, 年龄15~60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贝达喹啉血药浓度。观察患者体内贝达喹啉血药浓度情况, 并对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贝达喹啉血药浓度最佳截断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分析, 并应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7例患者服药后2 h(C2 h)、6 h(C6 h)、下次服药前(C24 h)的贝达喹啉血药浓度分别为0.01~6.52、0.88~7.60、0.11~4.14 mg/L。C6 h显著高于C2 h和C24 h,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患者中, 30例痰结核菌培养转阴成功、1例转阴失败, 3例因QTcF≥500 ms停药、3例失访, ...  相似文献   

14.
<正>耐药结核病是一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全球儿童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每年发病人数约2.5~3.5万例,其中21%的MDR-TB患儿可能死于MDR-TB[1]。儿童耐药结核病的危害是巨大的,但我国儿童耐药结核病治疗经验相对缺乏,且部分抗结核药物限制在儿童中使用。贝达喹啉是近50年来第一个上市的二芳基喹啉类抗结核新药,其在成人耐药结核病治疗中的良好作用已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5.
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multidrug-/rifampicin-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R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XDR-TB)的出现对世界范围内结核病的控制构成了巨大威胁。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MDR-TB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仅为59%,XDR-TB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不足50%。近年来,新型抗结核药物贝达喹啉(bedaquiline, Bdq)、老药新用药物氯法齐明(clofazimine, Cfz)在MDR/RR-TB和XDR-TB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两种药物均通过损害分枝杆菌能量代谢来发挥作用,尽管存在交叉耐药,但在临床治疗中仍然被临床医生联合使用。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外,也应关注Bdq和Cfz的耐药情况。笔者旨在总结Bdq和Cfz耐药相关机制,以及临床治疗中Bdq和Cfz耐药性的出现情况,讨论如何延缓Bdq和Cfz获得性耐药的增加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旨在调查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抑郁、焦虑现状,为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开展心理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便利抽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的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114例,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评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对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17.
结核病仍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而耐药结核病的出现,给全球结核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挑战。德拉马尼和PA-824(Pretomanid)同为硝基咪唑类抗结核药物,对耐多药结核病及广泛耐药结核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PA-824与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组成的BPaL方案对高度耐药的结核病患者具有更高的治愈率。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对德拉马尼和PA-824已经出现了耐药现象。准确及时的对德拉马尼和PA-824耐药菌株进行检测,可有效避免耐药现象的加剧并提高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综述了MTB对德拉马尼和PA-824耐药的机制及相关基因突变情况,以期为今后德拉马尼和PA-824耐药株的快速检测及其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结核病仍然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全球耐药结核病的疫情不容乐观。由于抗结核新药的匮乏,耐药结核病治疗非常困难,治疗时间长,成功率低,因此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发非常迫切。近期除了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新药如利奈唑胺、贝达喹啉及德拉马尼外,还有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约17种新化合物正处于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将耐药结核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7,(4)
全球耐药结核病疫情严峻,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治疗成功率较低,成为WHO终止结核病策略目标的障碍。WHO现行的MDR-TB治疗方案循证等级较低且药物毒性大,研发抗结核新药势在必行。贝达喹啉(Bdq)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特点,不易与其他抗MDR-TB药物产生交叉耐药,能缩短MDR-TB的痰培养阴转时间,提高痰培养阴转率,有望成为缩短MDR-TB疗程的先行者,但在应用Bdq治疗MDR-TB患者的过程中应警惕其药物毒性。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44 年发现链霉素以来,结核病的治疗与抗结核药物的研发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 将抗结核 药物分为5 组,其中第三组的氟喹诺酮类及第二组注射类的抗结核药物是治疗耐药结核病的关键药物。近几年来, 新型抗结核药物如贝达喹啉、德拉马尼(Delamanid)、PA-824 相继问世,已知具有抗结核作用的抗菌药物如利奈唑胺、 新一代氟喹诺酮类,原有药物新用途的开发如氯法齐明,环丝氨酸的应用等,这些药物在耐药结核病治疗上发挥了重 要作用。随着抗结核新药物的研发,结核病的疫情会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