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眼科会诊结果来反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对264例糖尿病患者眼科会诊检查结果分析年龄、病程及合并高血压等因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中的作用.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及合并高血压等因素有关.结论 糖尿病确诊后应在内科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同时,定期到眼科检查眼底,及早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检眼镜下未见到视网膜病变的荧光血管造影。方法 对常规眼底检查未见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荧光血管造影正常44只眼,与眼底所见符合率为35.48%;异常表现共80只眼占64.52%。结论 眼底镜下未发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眼底荧光造影出现了微血管瘤,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等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单视野免散瞳45°眼底照相与裂隙灯间接眼底镜相比,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否达到英国糖尿病协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标准(敏感性〉80%,特异性〉95%,技术失败率〈5%)。方法 对同时行免散瞳眼底照相及眼科专家散瞳间接眼底镜检查的73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以眼科专家间接眼底镜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评价眼底照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眼底照相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9%和89.9%,检出需眼科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5.5%和100%,将眼底照相需眼科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标准下调至中度非增生期后,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5%和84.2%。结论 单视野免散瞳眼底照相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有效工具,采用该方法筛查基本达到英国糖尿病协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标准。  相似文献   

4.
伍霞 《当代医学》2014,(27):66-67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科首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3月于湖南省耒阳市人民医院进行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2例,通过采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判断标准以及眼底照相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科手诊的相关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其中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6例,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例,增值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例。结果轻、中度NPDR患者平均视力(0.42±0.22)与重度NPDR患者平均视力(0.41±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DR患者平均视力(0.21±0.20)与轻、中度NPDR患者平均视力(0.42±0.22)、重度NPDR患者平均视力(0.4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不对称患者占18.6%,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对称患者占81.84%。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时,应积极掌握疾病临床特点,从而能够及早的进行疾病治疗与控制,有效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致盲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就诊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其发病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间断对2013年9月至12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造影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询问获得患者就诊情况,眼底血管造影确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结果因不适或其他病就诊发现的糖尿病患者与日常体检发现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轻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医院就诊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轻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首诊时,医师未告知其定期检查眼底。结论内分泌医师及患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视程度不足,延误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国家需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加强对患者进行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教育。  相似文献   

6.
陈小燕  宋绪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72-1372,1411
目的 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法发现检眼镜下未发现病变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高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确诊率.方法 对101例(202眼)检眼镜下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其中46例(92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变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及黄斑水肿.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更早发现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将智能眼底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应用于眼科临床带教,探讨其在提高眼科学临床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围绕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带教案例,分析了具体应用步骤、效果以及改进策略。结果发现智能眼底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提供的典型案例作为导入材料,可使课程更加生动;学生在课后利用该系统反复练习,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积极性,应用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眼科门诊视网膜出血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常规的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和眼底彩照检查对眼科门诊的视网膜出血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0例眼出血的患者中,49例是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比55.5%;31例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占比为33.3%;有20例老年性黄斑变性,占比22.2%。结论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年龄因素是眼底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而患者性别对患者眼底视网膜出血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眼科检查,以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可能出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致盲与低视力的发生率,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的430例患者常规进行包括视力、眼底改变情况,结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①并发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共237例,其中视力≤0.1者24例(10.13%),≤0.3者48(20.25%),>0.3者165例(67.51%).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193例,其中视力≤0.1者2例(1.04%),≤0.3者18例(9.33%),>0.3者145例(89.64%).结论:说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患者定期到眼科检查,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可能出现的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减少糖尿病患者致盲与低视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在不同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诊断的208例眼底有病变或怀疑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年龄阶段眼科疾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率基本相同,共有六种眼科疾病:视网膜血管病变、黄斑病变、色素上皮病变、视神经乳头病变、脉络膜病变和外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可用于不同年龄及不同眼科疾病诊断的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眼底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糖尿病患者280例(560眼)依病程长短分4组,均在散瞳后行直接眼底镜和彩色眼底照相检查。结果用彩色眼底照相诊断视网膜病变率(50.5%)明显优于直接眼底镜检查(39.0%,P<0.01);病程<5或5~10年的糖尿病患者,用彩色眼底照相诊断视网膜病变明显优于直接眼底镜检查(P<0.01)。结论彩色眼底照相诊断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较高,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指导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发病的危险因素,从而作必要的干预。方法72例糖尿病患者均作眼底镜详细检查,对可疑及有明确阳性体征的患者3d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血压测定、检查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72例患者中确诊有视网膜病变者6例,发病率为4.9%,非视网膜病变者66例。视网膜病变组空腹血糖、血压均高于非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μg/main者的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为21.3%,UAE≥20μg/min者的视网膜患病率为46.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高血压是早期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需经常进行UAE的监测和定期眼科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首诊于眼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眼科就诊患者67例(74只眼)。患者因视力下降、复视、畏光、流泪、眼红等不适症状就诊,均接受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并行血糖测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其中25例白内障,20例视网膜病变,2例视神经病变,2例葡萄膜炎,3例眼外肌麻痹,5例屈光不正,10例干眼症。结论:通常首诊眼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多因眼部并发症就诊,但对糖尿病的认识不高,故临床上必须要高度重视2型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内视型视野检查法在诊断各种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在Shiley眼科中心,California大学及San Diego大学进行了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受试者为30例经眼底照相确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和24例相似年龄的对照者,通过检测眼底照片上黄斑中心凹周围12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早期征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8例已确诊的糖尿病病人散瞳后,经眼底镜检查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55例,对此55例病人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8例(32眼)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征象;微动脉瘤30眼(93.7%);毛细血管扩张16眼(50%);毛细血管闭塞13眼(40.6%);小静脉扩张7眼(21.8%)。这些早期征象,对揭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有一定的意义,并提示对未出现视功能改变的糖尿病患者,应早期进行眼科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6.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以黄斑水肿为特征,多见于20—45岁的中青年男性。目前我院眼科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了临床诊断、眼底定位、眼底激光治疗及愈后随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背景及目的:由于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在初诊的内科医生处定期复查而非在眼科医师处就诊,因此,在患者初诊处评估视网膜危险因子可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出率。本研究评估一个可用在初诊处辨认需要眼科医师诊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像系统。患者和方法:在盲法设计的前瞻性研究中,同时使用数码眼底影像系统及7范围立体彩色眼底摄像系统检查111例糖尿病患者。比较其获得可分级的图像和分辨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能力。结果:在所有图像中,85%的数字视网膜图像和88%的7范围成像的影像可分级。两者在判定“无视网膜病变”和“存在视网膜病变”时有极…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检查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分期。方法: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共对253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及临床分期,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行眼底检查的患者共计212例,其中,存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73例295只眼,合并黄斑水肿患者共计23例37只眼。结论:眼科检查有助于评价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在糖尿病的诊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数码彩色眼底照相在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分期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598例(1192只眼)糖尿病患者用Topcon TRC.NW200彩色数码眼底照相机行眼底照相后进行诊断分期.结果 598例糖尿病患者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0例,并进行分期,根据中华医学会1985年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Ⅰ-Ⅱ期约物治疗,Ⅲ-Ⅳ期光凝治疗,Ⅴ-Ⅵ期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原则指导治疗,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论 数码彩色眼底照相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指导治疗的有效工具,对防盲治盲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强调糖尿病病人眼底常规检查的重要性,减少糖尿病性盲的发生。方法:结合内分泌科,对72例糖尿病病人进行常规眼底检查或FFA检查。结果:眼底镜检查4例与5只眼有明显的阳性体征。其中1例2只眼FFA检查证实有大量微血管瘤。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视网膜微血管方面的变化为特征,能导致双眼不可逆性盲。本次调查中,8.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DR存在,减少糖尿病性盲的关键是行常规的眼科检查,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