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儿童脑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2019年5月—2021年12月确诊的80例脑瘫儿童为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r esonance imaging,MRI)与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且影像资料齐全,比较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常规MRI检查对脑瘫儿童颅内出血病灶及大脑异常信号的检出情况。结果 常规MRI检查和SWI检查在脑室出血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WI检查在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高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检查在硬膜下血肿出血的检出率低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I对脑瘫儿童大脑异常信号的检出率为83.75%,高于常规MRI检查的5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微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0例初步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头颅多模态磁共振检查资料,将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作为检出微出血的标准,评价基底节区、丘脑微出血分级。结果 在对缺血性脑卒中伴基底节区、丘脑脑内微出血检出的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序列一次性检验(Kappa)值方面,常规加权成像(T1WI) MRI序列为0.366,磁共振弥散成像为0.521,T2*序列为0.859,T2*序列与磁敏感成像序列检出情况有较高的一致性(P <0.05),其余几项一致性相对较差(P> 0.05)。结论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中,符合率、特异度较高,可有效诊断微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4例脑瘫患儿的头颅磁共振多模态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4例脑瘫患儿中多模态成像阳性138例,头颅磁共振平扫123例阳性,其中以脑萎缩92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88例多见,扩散加权成像2例阳性,扩散张量成像116例表现为神经纤维束异常阳性。结论磁共振多模态成像中各种成像方法相互补充,对于脑瘫患儿的早期诊断、病因及病理分析及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衡阳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初步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头颅多模态磁共振检查资料,以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为检出微出血的标准,对基底节区、丘脑微出血进行分级评价。结果与磁敏感成像序列对比,常规MRI序列、磁共振弥散成像、T2*序列、3D-VISTA序列对缺血性脑卒中伴基底节区、丘脑脑内微出血的检出的Kappa值分别为0.366,0.521,0.859,0.673,其中T2*序列与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检出情况一致性较好。结论多模态MRI成像能够有效探寻微出血发生情况,优化多模态MRI成像序列的筛查可以为临床预防、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脑出血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磁敏感序列对脑梗死并隐匿性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诊断脑梗死并隐匿性脑微出血患者的影像资料,均采取常规序列扫描(FLAIR、T2WI、T1WI)和磁敏感成像序列(SWI),比较二者的应用价值.结果 MRI的SWI序列和常规序列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各序列信号的高信号、等信号、低信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梗死并隐匿性脑微出血患者,采取1.5T磁共振SWI序列检出率较高,有助于为临床应用溶栓药治疗脑梗死及判断疾病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急性胆红素脑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和25例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资料,所有新生儿均行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检查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扫描,观察对比缺血缺氧性脑病和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表现,并确定DWI技术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和急性胆红素脑病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结果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壳核高信号、其他部位异常信号检出人数高于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P0.05),而苍白球高信号、底丘脑高信号检出人数低于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P0.05);2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中18例出现基底节区异常信号;而急性胆红素血症患儿DWI检查均没有基底节异常信号,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急性胆红素脑病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不同扫描模式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扫描,比较MRI不同扫描模式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急性期脑梗死合并A型脑微出血在SWI序列上表现为点状信号丢失、周围无水肿、无占位效应,DWI呈低信号,T2WI、FLAIR呈稍低信号,T1WI呈类圆形等或低信号影;急性期脑梗死合并B型脑微出血SWI序列上呈小片状不规则低信号,DWI呈多发点片状低信号影或混杂信号影,T1WI呈等或偏高信号,T2WI呈等或略低信号,FLAIR呈略低信号;SWI对脑微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DWI和MRI常规序列(χ~2=49.412、36.505,P0.05);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MRI不同扫描方式(DWI序列和SWI序列)影像学图像各具特征。结论 SWI诊断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MRI常规序列和DWI序列更高,更具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2014年3月31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前多模态 MRI影像资料,包括常规磁共振成像(常规 MR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1 H-MRS),以探讨多模态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前列腺癌常规 MRI T2 WI癌灶呈低信号结节,多位于外周带,动态增强检查癌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速升速降型(III型),DWI检查癌灶弥散明显受限,MRS表现为(Cre +Cho)值明显增高,Cit值明显降低。结论多模态MRI对前列腺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ulti-modal MRI)对静脉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脑血管造影及临床治疗有效证实的静脉性脑梗死患者的多模态磁共振资料,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病灶位于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11例,双侧丘脑、基底节1例,呈不同程度长T1WI长T2WI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稍高信号4例,混杂信号8例;磁敏感加权成像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8例;磁共振静脉成像7例表现为脑内一条或多条静脉及静脉窦流空信号缺失;增强5例,梗死灶斑片样及脑回样轻度强化,受累静脉窦信号缺失。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不仅可以观察静脉性脑梗死范围,有无合并出血,还可以反映其责任血管及局部微观结构的改变,其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是诊断静脉性脑梗死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脑血管淀粉样脑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50例临床诊断怀疑为脑血管淀粉样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常规MRI以及SWI序列扫描,比较不同序列对脑血管淀粉样脑出血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脑血管淀粉样脑出血的共有136例,其中SWI诊断阳性132例,阴性4例;常规MRI序列诊断阳性101例,阴性35例,SWI扫描阳性诊断率为97.06%,高于常规MRI扫描(7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对于不同出血部位包括基底节出血、壳核出血、脑叶出血、丘脑出血检出率分别为97.92%、94.12%、100.00%、94.12%,高于常规MRI检出率(77.08%、70.59%、78.38%、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淀粉样脑出血影像学诊断过程中,SWI相对于常规MRI可提供更详细、准确的诊断信息,诊断价值大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头颅波谱成像(MRS)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5月于我院新生儿科确诊的HIE患儿65例,通过3.0T磁共振扫描仪对患儿进行MRS及SWI,比较头颅常规MRI序列与SWI序列对HIE患儿的检出率,同时观察MRI序列与SWI序列对HIE患儿出血灶及静脉扩张检出率以及SWI与MRS检出损伤脑叶数。结果60例新生儿HIE SWI检出率为92.31%,MRS检出率为98.46%,不同临床分度新生儿HIE患者SWI与MRS检出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WI的HIE重度组出血灶及静脉扩张检出率高于中度和轻度组,中度高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对不同临床分级HIE出血灶及静脉扩张检出率均较低,SWI与MRS间对不同HIE分度患儿出血灶及静脉扩张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HIE患儿中>2个脑叶以及≤2个脑叶SWI与MRS检出损伤脑叶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与重度患儿>2个脑叶以及≤2个脑叶SWI与MRS检出损伤脑叶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磁共振SWI及MRS作为近年来磁共振新开发的成像技术,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具有高度敏感性。二者具有各自的优势,联合使用在判断出新生儿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桥脑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BCH)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桥脑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1.5T MRI SWI及常规MRI、CT图像;比较总结各组影像图像特点。结果各组图像病变检出率之间、同层病变出血平均面积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WI能够优于常规MRI、CT序列显示出血性BCH患者病灶的信号、数目及出血准确范围。结论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于发现病变、确定病变部位、病变大小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分析多模态3.0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1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多模态3.0T MRI检查,其结果与术后病理确诊结果比对分析,比较子宫内膜分期情况,分析多模态3.0T MRI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平扫+弥散加权+动态增强模态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最高(Kappa=0.912,P<0.05);常规平扫+弥散加权+动态增强模态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平扫模态、常规平扫+弥散加权模态(P<0.05)。结论:多模态3.0T MRI技术能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诊断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低血糖患儿,分别应用CT、MRI检查,比较CT、MRI典型影像学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MRI对低血糖脑内损伤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MRI诊断良好率显著高于CT(P0.05),中度、重度率低于CT(P0.05),死亡诊断率比较无差异(P0.05)。CT典型影像学特点:病变区表现为斑片状高密度影,6个月复检发现3例患儿出现继发性脑积水,脑侧室内见等密度。MRI典型影像学特点:患儿发生出血2d后,影像表现为T1WI像等信号,T2WI像呈现低信号;出血12d内,T1WIT1WI呈高信号,T2WI像为低信号。T1WIT2WI13d以后,出血区逐渐液化T1WI呈T1WI低信号,T2WIT2WI高信号。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与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发生无关(P0.05),伴糖尿病、早产/低产儿、首次哺乳时间24h、血糖2.2mmol/L、低血糖持续时间24h是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RI检测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较CT诊断率高,能显著提高脑损伤病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MRI序列包括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灌注加权成像(PWI)、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0LD-fMRI)逐渐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断中,文章就多模态序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多模态超声(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与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乳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6月 ~2021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3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的多模态超声及磁共振检查资料,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单独诊断与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 多模态超声、MRI及二者联合诊断总体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与脑瘫类型、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我院明确诊断的520例脑瘫患儿展开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脑瘫类型、危险因素患儿的MRI检查结果。结果①520例脑瘫患儿中MRI表现异常441例,异常率84.80%,以脑室周围软化(PVL)(18.85%)、侧脑室扩大(12.12%)、脑萎缩(10.38%)发生率较高。②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MRI异常率(88.00%)最高,混合型脑瘫患儿MRI异常率(77.36%)最低,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MRI异常率分别为85.93%、81.82%,以PVL、侧脑室扩大、脑萎缩、基底节病变多见。③具缺氧窒息、早产因素脑瘫患儿MRI异常率分别为88.12%、77.27%,均以PVL、侧脑室扩大、脑萎缩多见;具出生低体质量因素脑瘫患儿MRI异常率为79.49%,以PVL、脑萎缩、基底节病变多见;具病理性黄疸因素脑瘫患儿MRI异常率为58.41%,以基底节病变、局灶性脑缺血、髓鞘发育不良多见。结论MRI检查对脑瘫的临床诊断具重要价值,其结果或与患儿脑瘫类型及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模态脑功能定位在胶质瘤的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47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分级方法分为低级别脑胶质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MRS)、动脉自旋成像(ASL)检查。结果病理分级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瘤周水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灌注明显升高,肿瘤实性部分CBF、患侧/健侧CBF比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健侧CBF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和低级别患者Cho/NAA、Cho/Cr、NAA/Cr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和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ADC、ADC比值、FA、FA比值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MRS功能成像分析,正确分级胶质瘤的正确率为82.98%(39/47);仅以DTI功能成像分析,正确分级胶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68.09%(32/47);仅以ASL功能成像分析,正确分级胶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76.60%(36/47);综合3种功能成像分析,正确分级胶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97.87%(46/47),显著高于3种功能成像单独应用(χ2=6.021、14.763、9.553,P均<0.05)。结论联合三种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多模态脑功能定位可优势互补,提高脑胶质瘤分级准确性,有助于手术方式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确诊的20例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分析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惠者,其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低信号影消失,被异常信号所替代,异常信号随血栓形成的时期不同而不同。结论 磁共振成像(MRI)在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有特异性表现,与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结合将能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CT与MRI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率与敏感度。结果 CT检查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检查(P0.05);CT检查时脑部深区域病灶的检出率明显比MRI检查低(P0.05),两组在出血病灶检出率上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CT检查,MRI在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时检出率与敏感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