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自评问卷对安徽省234名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自评总分为(177.88±28.34)分,均分为(3.87±0.62)分;得分最高的是健康教育能力维度(4.08±0.64)分,其次为专科护理能力(4.07±0.59)分,得分最低的为护理研究能力(2.77±0.94)分。不同年龄、获得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证书年限、目前所在科室、医院等级、月收入和参加省级及以上培训或学习次数的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医院等级、目前所在科室、参加省级及以上培训或学习的次数是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F=14.900,P<0.001)。结论 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护理研究能力是其短板。护理管理者应根据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特点对其进行分层培训,尤其要加重护理研究能力的培养,以促进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东省112所医院便携式血糖仪的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0年1月,采用系统和方便抽样在山东省112所医院中选取540名护理人员,使用自行设计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问卷和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评价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评价得分为(59.26±17.03)分,便携式血糖仪性能要求和档案管理、培训落实、质量控制3个维度中,质量控制维度得分最低,为(17.77±4.71)分。医院等级、有完善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是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是便携式血糖仪管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山东省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处于中等水平,质量控制管理较差。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便携式血糖仪的管理,建立完善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委员会,发挥三级医院和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带动作用,提升便携式血糖仪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玉峰  李云  孙秀杰 《护理学报》2020,27(17):35-38
目的 探讨青岛市规范化培训护士的人文执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337名规范化培训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人文执业能力量表和组织社会化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人文执业能力得分(112.81±14.33)分,组织社会化得分(122.57±14.97)分。人文执业能力各维度与组织社会化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事关心程度、工作年限、组织社会化是规培期护士人文执业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组织社会化是影响规范化培训护士人文执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者可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规范化培训护士角色适应水平,从而提高其人文执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的现状,为医院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对福建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937名非伤口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得出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的现状及相关培训需求现状,并比较不同特征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的差异。结果 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及培训需求得分分别为(38.56±13.26)分和(32.43±7.74)分,得分率为56.71%和81.08%,不同年龄、职称、工作年限、是否为科室伤口负责人的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不佳,对湿性敷料知识的需求较高。医院应对非伤口专科护士的伤口及敷料知识进行系统培训,及时更新其伤口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糖尿病专科护士在临床开展专科护理工作的情况,为更好地发挥糖尿病专科护士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便利抽取山东省11所二级以上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护士95名,使用自行编制糖尿病专科护士工作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胜任力水平较高,尤其是在临床护理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81.76%的糖尿病专科护士能对内分泌科护士进行专科知识的培训,85.23%的糖尿病专科护士能主动纠正本科护士在工作中的不规范操作;工作现状4个维度得分,临床护理能力(40.36分±7.06分)和健康教育能力(38.31分±5.96分),得分较高,均处于中上等水平,专业发展科研能力得分为(25.33分±3.06分),处于中等水平,待遇维度得分最低(2.72分±1.06分)。[结论]糖尿病专科护士能够发挥专科指导作用,为本科护士更新护理观念,规范纠正护理操作;为病人提供专科技术支持,进行专业指导,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聂圣肖  赵瑾  孙红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1):1677-1681
目的 了解全国二级、三级医院专科护士的使用现状,为加强专科护士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中华护理学会继续教育部设计的全国专科护士使用效果调查问卷,应用问卷星对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26所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或教学主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5.2%的专科护士工作岗位为临床护理岗;在72.6%的医院中,专科护士工作地点已延伸至全院,在41.2%的医院中,专科护士工作地点已延伸至院外;在70%以上的医院中,专科护士参与制订危重患者护理计划、疑难病例讨论、护理会诊、护理教学与科研工作,59.3%的医院还安排专科护士参与专科护理门诊工作;在科研能力方面,仅17.3%的专科护士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科研课题。与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专科护士在院外开展工作的比例较高(P<0.05);较多的三级医院专科护士参与制订危重患者护理计划、专科护理门诊、教学科研工作(P<0.05);三级医院的专科护士较二级医院的专科护士承担的科研课题更多(P<0.05)。结论 专科护士角色重在临床实践,工作地点得到拓展,专科能力得到提升,但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三级医院专科护士工作地点更为广泛,对专科护士的使用更为充分。  相似文献   

7.
侯春蕾  张碟  邓颖  苏丹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0):1529-1533
目的 了解ICU护士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知信行现状,分析影响在临床中开展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因素。方法 2018年3月—6月,采用自编问卷对北京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ICU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内容包括ICU护士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的知识、态度和行为(42个条目),满分42分,以及获得知识的来源及影响因素(2个条目),问卷总内容效度为0.906。结果 共回收调查问卷282份。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分别为(6.01±2.06)分、(6.78±2.60)分和(11.40±3.64)分,总分为(24.18±5.72)分。不同职称护士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CU类型护士态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称、受教育程度、护理工作年限、ICU类型及ICU工作年限的护士行为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护理工作年限和护士所在ICU类型是ICU护士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知信行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ICU护士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知识水平偏低,对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的态度较积极,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行为尚欠缺,神经重症ICU护士和护理工作年年限少于5年的ICU护士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知信行总体水平高于其他护士,护理管理者应建立和完善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培训体系,强化ICU护士的知识和行为,通过培训提高其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的知信行水平。  相似文献   

8.
曾文  周菊  钟瑶  刘素敏 《护理学报》2019,26(23):16-20
目的 探讨综合病例站点式培训在临床护士老年专科护理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月均老年住院病人≥40%病区中的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式,观察组采用综合病例站点式培训方式。观察比较2组临床护士培训前和培训8个月末老年专科护理的理论与技能考核及护士核心能力评分。结果 培训前2组临床护士老年专科护理的理论与技能考核及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8个月末观察组临床护士老年专科护理的理论与技能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科研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人际关系、伦理和法律实践能力、教育指导能力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病例站点式培训能提高临床护士老年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水平,提升护士核心能力,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角色转变冲击模型制订的ICU新护士培训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7月选取6所三级甲等医院入职的100名ICU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按照基于角色转变冲击模型制订的培训方案给予培训,对照组给予常规培训。采用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和护理行为六维度量表评价培训效果。 结果 培训后,试验组转型冲击量表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行为六维度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新护士培训方案可以减轻ICU新护士转型冲击,提升ICU新护士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男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男护士灾害护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灾害准备度评估工具对湖北省53所医院270名男护士以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270名男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为(162.87±40.53)分,评估工具的3个维度中,备灾维度得分最低。灾害救援培训、救灾经历和科室是男护士灾害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男护士灾害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各级管理者应重视对男护士进行灾害知识的培训,提高灾害应对能力,以便发挥其在灾害救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分析急诊科护士灾害准备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268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由具备带教急诊科护士培训资质的20名急救专家按照初级创伤救治模式进行培训,以柯氏模型为指导,采用问卷调查、笔试、情景模拟、工作坊等方法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与结果层4个层面进行评价。 结果 急诊科护士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8.68±0.83)分;培训后急诊科护士的理论评分(72.51±8.24)分高于培训前(62.14±7.31)分,培训后急诊科护士的实践技能评分(74.08±6.87)分高于培训前(68.23±6.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急诊科护士的备灾准备度、应对准备度、灾后恢复准备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采用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灾害准备培训有助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灾害准备度、灾害急救知识与专项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2.
程鹤  李东梅  刘晔  蒋岩  贺茜  尹雪燕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0):1463-1468
目的 构建科学、规范、完整、实用的质量控制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为质量控制护士的岗位准入、资质认证、能力培养以及考核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行为事件访谈、半结构化访谈及德尔菲专家函询等方法提取质量控制护士岗位胜任力要素,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平均分配法,量化分析胜任力的维度、条目及各级评价指标,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纳入30名函询专家,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和100%,第2轮函询专家的熟悉程度系数为0.878,判断依据系数为0.943,权威系数为0.911。最终构建的质量控制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项(临床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质量评价改善能力、组织与沟通协调能力、培训指导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二级指标20项,三级指标62项。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质量控制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完整,能为质量控制护士的准入、认证、培养、考评、绩效考核提供量化依据,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评价其在“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效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无锡市二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新招聘的202名新毕业护士为培训对象,根据培训目标制定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方案,通过设立多个培训基地,采取阶段量化培训、全程“夜自习”管理、一对一导师带教以及实境培训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年轻护士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敏锐的临床观察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并对规培计划完成情况及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结果通过实施“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促进了202名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和核心能力的培养,自我效能感培训后(2.69±0.40)分显著高于培训前(1.73±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1);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后的护士总得分(137.21±25.42)分较培训前(118.53±19.28)分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P<0.01);理论与技能成绩分别从培训前的(81.18±6.12),(81.58±3.22)分上升到培训后的(89.36±4.34),(87.98±5.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3.37,2.86;P<0.01);护理综合满意度从2011年的院87.6%显著上升至2012年的9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P<0.01);通过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普遍提升了年轻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结论“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实施体系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实施,科学评价,能够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早产儿三元整合式教育方案,并探讨其培训效果。方法 组建三元整合教育团队,按照早产儿的发育发展特点构建教育课程,搭建教育平台,包括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微课堂、视频引导、家长床旁照护操作培训等。采用NICU家长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并比较培训前后家长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早产儿家长的满意度总分为(191.90±0.20)分,培训前满意度总分为(176.00±4.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8,P<0.001);培训前后家长的知识和信息维度、家长参与照护维度、医护人员专业态度维度得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83,P1<0.001;t2=-27.30,P2<0.001;t3=-27.10,P3<0.001)。结论 早产儿三元整合式教育方案能提升家长的照护知识和参与照护能力,提高家长对医护人员专业态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准入标准和工作职责,为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脑卒中个案管理师人才培养方案和工作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脑卒中患者管理现状调查、专家会议讨论和预咨询,构建准入标准和工作职责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全国8个省市的20名专家进行问卷咨询。 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是95.2%和100.0%。第2轮咨询中,专家权威系数为0.910,准入标准和工作职责的一、二、三级指标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3、0.155、0.141(P<0.05)和0.445、0.156、0.134(P<0.05)。最终形成的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准入标准包括一级指标3项(基础条件、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二级指标7项,三级指标17项。工作职责包括一级指标4项(评估、计划、实施、评价),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79项。 结论 经专家咨询确定的脑卒中个案管理师准入标准和工作职责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能为脑卒中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国内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和工作现状,以期为老年专科护士培养体系的完善和老年专科护士的使用、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 于2019年4月—2020年1月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国内13个老年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在2014年1月—2019年4月培养的所有老年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老年专科护士的一般资料、培训情况和工作现状。 结果 共回收问卷1 939份,有效问卷1 731份,问卷有效率为89.27%。目前培养的老年专科护士分布在全国30个省份的各级医疗机构中;20.28%的老年专科护士希望能将专科护士培训延长至3个月以上;50%左右的老年专科护士认为目前还需加强老年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及科研能力的培训;35.24%的老年专科护士表示所在单位无老年专科护士岗位职责;老年专科护士主要承担老年专科护理、教育、管理和科研工作。 结论 国内老年专科护士覆盖范围广,但分布不均,老年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有待加强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探索和明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文职护理骨干对任职培训效果的自我评价,为完善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方便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任职培训效果自我评价调查表,对参加3期全军文职护理骨干培训班共228名文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8项整体评价均在85.50%以上,其中认为培训班有必要和对培训师资队伍满意2项评价均为100%。任职培训内容31个项目中,提高程度位于前5位的是医疗护理法律知识(78.95%)、伤病员现场一线的病情观察与分类(78.07%)、护士职业生涯规划(77.63%)、护士职业礼仪规范(77.19%)、战创伤救治与护理(76.75%),位于后5位的是护理论文写作(53.07%)、军事训练伤的防护(52.63%)、文献检索能力(52.20%)、军队常见精神障碍的防护(51.32%)、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50.88%)。结论:文职护理骨干对任职培训效果整体评价较好,在人文素养与临床管理、军事护理技能方面部分知识提升较大,培训效果提升较小的均为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提示在任职培训中需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