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甘肃省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情况。探索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特点,为制定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因统计由各监测点牧集、核对.上报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以死亡证明书的形式邮寄至省CDC,由省CDC速一核对,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9)确定根本死因进行编码,并完成计算机录入、统计工作。结果甘肃省20个疾病监测点2003年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率为159.27/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2.79/10万),并且心脑血管疾病在城乡分性别的死因顺位排序中均居第一,死亡率分别为城市男207.74/10万、城市女166.03/10万,农村男175.02/10万、农村女140.52/10万。男合计176.02/10万、女合计141.29/10万。甘肃省20个疾病监测点2003年主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脑血管疾病63.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0.65/10万)、缺血性心脏痛27.3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6.57/10万)、高血压痛12.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39/10万)、风湿热和风心痛3.7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6/10万)。另外,在1993~2003年11年间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波动幅度较大,有升有降;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痛的死亡率略有上升;风温热和风心痛死亡率略有下降。其中,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持续较高水平,超过50.00/10万,其余几种均低于32.06/10万。结论甘肃省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侧重点应放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上,尤其是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应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在各社区设立公共健身场所及健身器材,以便群众开展健身活动;在各社区设立各种健康专栏,供群众阅览、学习;在各社区医院门诊建立首诊测血压及对35岁以上的人群开展定期测血压的制度,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早期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从而迭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0年阜蒙县居民死亡情况,给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信息。方法对阜蒙县2010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阜蒙县居民死亡率为637.38/10万,其中男性759.27/10万、女性510.76/10万;居民死亡的前5死因顺位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其他疾病。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是阜蒙县慢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该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因素。方法:对该县2014年间的心脑血管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96.25/10万,占总死亡的31.04%。其中,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83.03/10万,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73.76%,冠心病死亡率为56.33/10万,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3%;我县男性和女性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为203.37/10万、188.92/10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主要发生在45岁以上人群,60岁以上明显升高,60岁以上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占全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数的82.69%。结论:我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居居民死亡谱首位,脑血管病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男性患者死亡率要高于女性患者,并且随着年龄的不断上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会有所提升。因此,全县应当重视并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对于60岁以上群体健康情况给予特别关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该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因素.方法:对该县2014年间的心脑血管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96.25/10万,占总死亡的31.04%.其中,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83.03/10万,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73.76%,冠心病死亡率为56.33/10万,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3%;我县男性和女性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为203.37/10万、188.92/10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主要发生在45岁以上人群,60岁以上明显升高,60岁以上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占全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数的82.69%.结论:我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居居民死亡谱首位,脑血管病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男性患者死亡率要高于女性患者,并且随着年龄的不断上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会有所提升.因此,全县应当重视并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对于60岁以上群体健康情况给予特别关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居民2000年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预测,为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与措施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收集乌鲁木齐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本市2000年恶性肿瘤死亡率进行短期预测。结果:到2000年,乌鲁木齐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由1993年的59.0/10万上升为91.3/10万。其中男性肿瘤死亡率由1993年的76.3/10万上升为124.2/10万,女性肿瘤死亡率由41.0/10万上升为58.0/10万。肺癌死亡率由1993年的14.3/10万到2000年时上升为27.0/10万,是上升速度最快而且幅度最大的肿瘤。结论:预测结果说明乌鲁木齐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将继续上升;肺癌、胃癌及食道癌仍将是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了解河南省两社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变化趋势,随机整群抽取郑州市二七区和洛阳市西工区居民,分析1989至2008年期间脑血管病死亡资料。结果显示,1989至2008年两区居民脑血管病年均粗死产率为69.51/10万。1989至1993年男性年均年龄调整死亡率为118.67/10万,2004至2008年下降为44.23/10万;女性相应年龄调整死亡率由68.21/10万下降到30.20/10万。两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在1989至2008年期间呈下降趋势,原因可能与城市社区开展以脑帆管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1990—1998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郑州市居民伤害死亡的总体情况。方法 用人口统计学方法对郑州市1990~1998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计算潜在生命损失年数(YPLL)。结果 郑州市意外伤害死亡率年均为28.25/10万,居死因等3位,YPLL居第1位,以交通事故、自杀、他杀、中毒为主死因,占73.15%,男性高于女性,20~40岁青壮年占4种伤害死亡人数的65.17%,60岁以上为第2次高峰。结论意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北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及分布特点,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北省18个调查点2004~2005年死亡资料,采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分析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结果:2004~2005年河北省城乡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65.51/10万(标化率为150.68/10万),占死亡总数的27.54%,在死因顺位中排第1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15.14/10万(标化率为106.21/10万),占全死因的19.16%,在死因顺位中排第3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农村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174.67/10万)高于城市(121.07/10万)(χ2=328.47,P〈0.01),男性(182.71/10万)高于女性(147.89/10万)(χ2=251.05,P〈0.01)。城市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16.35/10万)略高于农村(114.90/10万),男性(119.33/10万)高于女性(110.70/10万)(χ2=22.32,P〈0.0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的人群是低学历的劳动力人群。约80%的居民死于家中。结论:河北省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应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全社会必须重视这类慢性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市区居民1991~1992年恶性肿瘤死亡率为65.75/10万,标化死亡率为86.35/10万。其中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为83.3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7.77/10万,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为46.75/10万,标化率为52.46/10万。死因顺位中,位居前5位的恶性肿瘤在男性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和白血病;在女性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和乳腺癌。不同民族中,汉族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黔江区居民的死因分布特点及规律,评价居民健康状况,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死亡率、构成比和期望寿命等分析方法对黔江区2015年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黔江区总的粗死亡率为757.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89.87/10万,其中男性死亡2032例,死亡率为878.85/10万;女性死亡1362例,死亡率为628.26/10万。各年龄组死亡率中男性相较于女性均表现更高,死亡主因居于前五位的疾病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外伤以及消化系统疾病,这五类死因引起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2.22%。该地区居民寿命期望值平均74.57岁,男性为74.21岁,女性这一数值则为77.25岁,就期望寿命而言,男性也低于女性。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疾病防控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海南省城乡居民的死亡率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科学的保健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海口市和昌市两个国家疾病监测点1995-1999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5-1999年,两个疾病监测点居民的年均死亡率为303.29/10万;死因顺位居前3位的依次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感染性疾病在城市居民的死因顺位中居第5位,在农村居第4位。结论 心脑血管性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是该省居民的主要死因,感染性疾病仍然是主要的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接近或超过许多发达国家,而且仍呈上升趋势。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者约占总死亡构成比45%左右,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有260万,平均每小时死亡的人数约有300人。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城市人13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为200/10万,农村为142/10万,  相似文献   

13.
广西肝癌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死亡率水平、分布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用分层速群抽样原则抽取10个县市为样本地区,进行1990 ̄1992年居民死亡原因回顾性调查,对肝癌死亡进行浒病学分析。结果:肝癌粗死亡率为27.31/10万(男41.78/10万,女11.71/10万),性别比为3.8:1;肝癌占恶性肿瘤死亡的34.12%,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肝癌年龄别死亡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性65 ̄69岁和女性7  相似文献   

14.
对占江苏省1/10人口的8个市县1990-1992年消化系统疾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1990-1992年消化系统病死亡率为26.27/10^5(中国标化死亡率为18.98/10^5世界标化死亡为25.7/10^5)占全死因的4.19%,消化系病死亡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其死亡率在男性为农村高于城市,而在女性为城市高于农村,消化系病死亡率由1985年28.34/10^5降低至1990-1992年的26.  相似文献   

15.
徐州市1998年疾病监测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徐州市市区居民死因变化情况,探讨城市居民卫生状况。方法 对市区疾病监测资料通过ICD-9分类,使用标化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徐州市市区居民1998年标化死亡率为497.20/10万,主要死因顺位为心脑血管病,肿瘤,呼吸系病,意外伤害等,慢性病死亡占死亡总数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居民2000年恶性肿瘤死率的预测,为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与措施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收集乌鲁木齐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本市2000年恶性肿瘤死亡率进行短期预测。结果;到2000年,乌鲁木齐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由1993年的59.0/10万上升为91.3/10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胶南市老年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胶南市60岁及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各年龄组男女人群死亡率、不同性别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构成比及顺位、不同年龄及性别恶性肿瘤死亡率。结果2010年胶南市老年人口的平均死亡率为3.47%,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和传染病等。慢性病的死亡占总死亡80.02%,主要疾病的顺位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传染病等。年龄组越高,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就越高,且男性各个不同年龄段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高于女性。结论影响胶南市老年人口生存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13年垫江县心脑血管事件监测数据结果分析,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该县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其报告发病率为291.34/10万、报告死亡率为135.14/10万,对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年龄增长和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基础疾病以及吸烟、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是透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1993~1994年对湖南省部分城乡居民死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993年全省居民总死亡率为586.44/10万,其中城市居民为530.73/10万,农村居民为600.46/10万,1994年则分别为626.15/10万,544.81/10万和641.94/10万,均明显高于1993年。死因顺位分析,城市以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而农村则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疾病和损伤中毒。就目前城乡疾病防治的不同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温州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际分类标准ICD-10进行死因分类,以死亡率、构成比作为统计指标。结果 2010年温州市顺位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08.71/10万,男女死亡率各为218.54/10万、198.06/10万;城乡各为224.19/10万、205.16/10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死亡率明显上升,主要集中于65岁以上老年组人口;前4位主要死因是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塞、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其他冠心病。结论居民心脑血管死亡率较高,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群的综合性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