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目的 探究视网膜裂孔早期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方法 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经A/B超、验光检查诊断为玻璃体混浊伴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PVD)及高度近视的974例患者,分别采用间接检眼镜、眼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及全视网膜镜(125°或165°)行眼底检查,对比各种方法对早期视网膜裂孔的检出率及不同检查方法对于早期检出视网膜裂孔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974例(1 008眼)玻璃体混浊或PVD患者视网膜裂孔检出眼分别为:眼B超160眼、OCT42眼、间接检眼镜71眼、全视网膜镜65眼,检出率分别为15.9%、4.2%、7.0%及6.4%。统计学分析显示间接检眼镜与全视网膜镜早期视网膜裂的检出率大致相同(P>0.05);检测灵敏度,间接检眼镜高于眼B超(P<0.001)和OCT(P<0.001),眼B超高于OCT(P<0.001)。特异度OCT高于眼B超(P<0.001)和间接检眼镜(P>0.05),间接检眼镜高于眼B超(P>0.05)。结论 在检出视网膜裂孔方面,间接检眼镜具有最高的灵敏度,OCT具有最高的特异度;眼B超的误诊率最高,特异性较低。全视网膜镜(或间接检眼镜)是早期查找视网膜裂孔的有力工具,应得到广大医生的重视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与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对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临床收治的60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B组给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前、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Cobb角、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3.33%,较B组(80.00%)显著提高(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均显著下降,且A组患者下降更显著(P<0.05)。术前两组AOF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均显著上升,且术后A组患者上升更显著(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3%,较B组(17.02%)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与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相比,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效果更显著,可改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5—2017年天津市0~25岁人群中学生及非学生肺结核患者登记情况及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完善全市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制定和措施落实提供科学性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天津统计年鉴》中2005—2017年的数据,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2017年天津市0~25岁学生及非学生肺结核登记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分别由2005年的27.65/10万和24.28/10万下降至2017年的17.71/10万(P<0.001)和13.58/10万(P<0.001)。13~15岁(P<0.001)及16~18岁(P<0.001)人群患者构成以学生(54.32%~96.97%)为主,19~22岁(P<0.001)及22~25岁(P<0.001)人群患者以非学生为主,学生仅为7.96%~48.76%。13~15岁(P<0.001)和16~18岁(P<0.001)的学生病例数与同期在校生数呈正相关;19~22岁(P<0.001)和22~25岁(P<0.001)的学生病例数与同期在校生数呈负相关。结论 天津市学生肺结核疫情呈显著下降趋势,但0~25岁人群非学生患者中隐藏部分学生患者,应进一步加强学生肺结核患者的主动发现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为探讨预防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4—2017年石家庄市6区3县2县级市24所中小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2014—2017年石家庄市中小学有效体检学生人数共计102 820人,其中男生51 370人,女生51 450人,男生身高为(161.66±16.90) cm,体重为(55.81±18.73) kg,女生身高为(156.00±13.03)cm,体重为(49.72±13.87) kg。四年学生总体营养不良检出率为5.85%,超重率为16.24%,肥胖率为12.55%。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7.06%)高于女生(4.66%),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也均高于女生(P<0.0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4—2017年石家庄市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P<0.05)。从小学到高中这三个学段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最差,其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最高(P<0.05)。不同学段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重度消瘦、轻度消瘦和生长迟缓检出率均与营养不良检出率保持一致(均有P<0.001)。经χ2趋势性检验,超重和肥胖率均有随年级增长呈下降的趋势(P<0.001)。结论 石家庄市中小学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加强男生和小学生营养状况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阳江市吸毒人群的行为特征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阳江市2010—2015年2个国家级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吸毒人群以男性、低文化水平为主,平均年龄(36.98±7.45)岁,超过一半已婚或有固定性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2.27%,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88.02%吸毒者使用过海洛因,传统毒品所占比例为78.56%,呈下降趋势(P<0.05);新型毒品所占比例为11.67%,呈上升趋势(P<0.05)。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比例为35.01%,呈下降趋势(P<0.05);最近一个月共用注射器比例为10.61%,亦呈现下降趋势(P<0.05)。最近1年有商业性行为的比例为26.06%,最近1年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为67.04%,安全套使用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P<0.05)。 HIV抗体阳性率为6.75%,呈现下降趋势(P<0.05);HCV阳性率为70.97%,呈现上升趋势(P<0.05);梅毒阳性率为2.72%,呈现下降趋势(P<0.05)。结论 2010—2015年阳江市吸毒人群HIV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丙肝阳性检出率高,需继续加强针对吸毒人群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广西黑衣壮人群白细胞介素17A基因 (IL-17A)rs3819024、rs2275913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特点和不同人群间的多态性差异。方法 采取多重单碱基延伸法(SNaPshot)方法对115例广西黑衣壮人群IL-17A基因rs3819024、rs2275913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比较不同性别及人群分布差异。结果 广西黑衣壮人群IL-17A基因rs3819024和rs2275913位点均存在AA、AG、GG 3种基因型,两位点基因型分布均以AG基因型多见,其中rs3819024位点AA、AG、G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5.6%、54.8%、29.6%;rs2275913位点AA、AG、G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7.8%、51.3%、20.9%。rs3819024和rs2275913位点分别以G和A等位基因多见,分布频率分别为57.0%和53.5%。rs3819024和rs2275913两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广西黑衣壮人群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3819024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千人基因组计划(1000 Genomes)数据库公布的日本人群(JPT)、非洲尼日利亚人群(YRI)、印第安人群(GIH)、欧洲人群(CE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北京汉族人群(HC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275913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YRI、GIH、CEU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CB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JPT人群相比,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A基因rs3819024、rs2275913基因位点多态性在不同种族和地区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区淡水鱼虾感染肝吸虫囊蚴情况,以及群众对肝吸虫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为韶关市相关部门开展肝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韶关市内4个地区淡水鱼/虾样本,采用组织压片法检测囊蚴;通过网络随机对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群众防控意识;应用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结果 肝吸虫囊蚴总检出率为29.55%,淡水鱼检出率(1.78%)低于淡水虾(58.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韶关市内4个地区之间的肝吸虫囊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最高的地区是仁化县(37.50%)。市售淡水鱼/虾的检出率(39.96%)高于野生的淡水鱼/虾(2.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群众对肝吸虫病的知晓率为67.35%,不同年龄组间和不同文化程度间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11,χ2=39.624,P<0.05)。调查显示,有吃生鱼虾史的101人,占25.77%,有吃生鱼虾意愿人群占30.87%。结论 韶关市内部分地区的淡水鱼虾存在一定程度的肝吸虫囊蚴感染,群众对肝吸虫病防范态度和意识存在不足,应积极开展有效的肝吸虫病防控措施,加强群众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海南省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常见融合基因类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2月海南省256例儿童ALL初诊时的资料,采用多重巢式RT-PCR技术检测43种融合基因,分析不同融合基因的阳性率,以及各常见融合基因组患儿的发病年龄、免疫分析、初诊白细胞计数、泼尼松试验反应、诱导33天微小残留(MRD)。结果 融合基因阳性率40.6%(104/256),其中ETV6/RUNX1共61例(23.8%),E2A/PBX1共18例(7.0%),BCR/ABL1共8例(3.1%),MLL重排共11例(4.3%),SIL/TAL1共6例(2.3%)。各融合基因组免疫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TV6/RUNX1、E2A/PBX1、BCR/ABL1、MLL组主要的免疫分型为普通B细胞ALL,SIL/TAL1组全部为T细胞ALL。各融合基因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岁为MLL基因阳性率最高(100%),1~10岁为ETV6/RUNX1基因阳性率最高(64.5%),大于10岁为BCR/ABL基因阳性率最高(37.5%)。各融合基因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6/RUNX1、E2A/PBX1组以白细胞低于 50×109/L为主;泼尼松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6/RUNX1、E2A/PBX1组泼尼松试验结果优于MLL、SIL/TAL1组;诱导33天MRD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6/RUNX1组优于BCR/ABL、MLL组。不同融合基因阳性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TV6/RUNX1基因阳性组最高,MLL基因阳性组最低。结论 海南省256例儿童ALL最常见的融合基因为ETV6/RUNX1,ETV6/RUNX1基因阳性组患儿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和甘草酸二铵联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以评价其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和住院诊断的156例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2例。A组按常规化疗方案加葡醛内酯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甘草酸二铵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加替比夫定治疗。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 肝损害情况:疗程结束时,A、B、C三组发生肝损害例数分别为36例(69.2%)、26例(50.0%)和13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两比较显示,A组肝损害程度高于B组(P=0.038)和C组(P=0.001)。血清HBV DNA载量变化:治疗前,三组血清HBV 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4个月和6个月后,三组血清HB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组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指标变化: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清肝纤维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recollagen type Ⅲ N-terminal peptide,PⅢNP)、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 Ⅳ-C)和层黏蛋白(Laminin, L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清肝纤维指标HA、PⅢNP、IV-C、L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HA、PⅢNP、IV-C、LN水平为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化疗方案的改变情况: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化疗方案更改和终止的发生率之间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替比夫定和甘草酸二铵联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对减少肝功能损害,抑制HBV DNA复制,减轻肝纤维化发生和维持抗结核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中rtA181T预存耐药突变的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ylated interferon alpha-2a,PegIFNα-2a)与恩替卡韦临床治疗效果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2014年7月1日-2015年12月1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诊及住院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rtA181T预存耐药突变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PegIFNα-2a组(A组)20例和恩替卡韦组(B组)20例。分别在治疗开始第12、24、48及72周时进行疗效、安全性评估。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38例被纳入分析,其中A组剔除2例。48周,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HBV DNA<20 IU/mL)的病例数A组(66.67%,12/18)高于B组(25.00%,5/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BeAg血清学转换病例数在A组为3例,B组为4例。观察72周时,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病例数A组(72.22%,13/18)高于B组(25.0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BeAg血清学转换在A组为5例,B组为4例。A组、B组在治疗期间各个时间点的血清学应答、生化学应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rtA181T预存耐药突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第48及72周时的病毒学应答率优于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11.
闫薇臣  吴捷  林昌炎 《中国热带医学》2021,21(12):1193-1196
目的 评价4种染液[10%KOH溶液、20%KOH溶液+40%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液、乳酸酚棉蓝染液、荧光染液]在真菌镜检中阳性率之间的差异,为临床提供更高诊断效率的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11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的患者200例,将收集的标本每份均分成4份,同时用4种染液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对镜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收集的200例样本中,10%KOH溶液阳性86例,占43.0%;20%KOH溶液+40%DMSO混合液阳性92例,占46.0%;乳酸酚棉蓝染液阳性79例,占39.5%;荧光染液阳性132例,占66.0%。4种染液之间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染液的使用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拟诊中的真菌阳性率均高于其他3种染液。与真菌培养的结果比较,10%KOH溶液、20%KOH溶液+40%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液、乳酸酚棉蓝染液、荧光染液镜检方法的敏感度分别为55.6%、60.0%、53.3%、86.7%,特异度分别为60.6%、58.1%、64.5%、40.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9.5%、58.5%、62.0%、5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中,4种染液的曲线下面积(AUC)由高至低依次为荧光染液(0.633,P<0.05)、20%KOH溶液+40%DMSO(0.590,P>0.05)、乳酸酚棉蓝染液(0.589,P>0.05)、10%KOH溶液(0.581,P>0.05)。结论 与10%KOH溶液、20%KOH溶液+40%DMSO和乳酸酚棉蓝染液相比较,荧光染液的诊断效果在真菌镜检中的阳性率更高,荧光染色在浅部真菌感染快速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更加快速、有效、直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抗结核时长的手术病理标本5种病原学检测技术阳性率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7年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经规范抗结核共282例肺外结核患者按手术取材前抗结核时间不同分为 0~<7 d、7~<14 d、14~<28 d、28~<60 d和≥60 d共5组,对各组采用抗酸染色涂片(AFB)、实时荧光定量PCR(TB-DNA)、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SAT-TB)、GeneX-pert MTB/RIF (X-pert)、结核培养(CTB)等5种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以临床诊断为标准,282例手术标本病原学总阳性率为89.36%(252/282),X-pert、TB-DNA、SAT-TB、CTB和AFB阳性率分别为89.36%、78.01%、39.72%、15.25%和14.18%;以CTB为金标准,SAT-TB的阴性预测值为92.35%(157/170);X-pert与CTB判定RFP耐药吻合率为100.00%。组间相同检查比较:CTB在0~<28 d内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60 d患者(P<0.001),其余4种方法 各时间段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组内不同检查间比较: X-pert阳性率在各组内均显著高于AFB、SAT-TB、CTB(P<0.001),但与TB-DN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B-DNA各组内均显著高于AFB、CTB、SAT-TB(P<0.05);各组内CTB与AFB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8 d后CTB阳性率均明显低于SAT-TB(P<0.001)。结论 不同抗结核时长的手术病理组织标本中5种病原学检测技术阳性率差异较大,规范抗结核0~28 d内常规送检X-pert、CTB有利于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X-pert、TB-DNA、SAT-TB、AFB阳性均不宜作为疗效评估的单一指标,而SAT-TB可作为CTB阴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深圳市耐利福平结核病中耐多药结核病检出情况及其分布特征,为制定耐药结核病临床治疗及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8年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登记报告的深圳市耐药可疑肺结核患者信息资料,对耐利福平肺结核及其中的耐多药肺结核病检出情况、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报告耐药可疑肺结核病7 669例,检出耐利福平肺结核病664例,检出率为8.7%。其中耐多药肺结核病506例(占76.2%);2016—2018年耐利福平肺结核病检出率分别为8.5%、9.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多药肺结核病检出率分别为6.3%、7.5%、6.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2018年共报告耐利福平肺结核病男性检出率为8.7%,女性为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多药肺结核病男性检出率为6.3%,女性为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分类为教师、学生、农民、民工、餐饮食品业的耐利福平结核病患者中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占100.0%,登记分类为返回的耐利福平结核病患者中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占100.0%。结论 深圳市耐利福平肺结核病中耐多药结核病检出率较高,在师生、农民工及返回类耐利福平结核病患者中表现最为明显,建议对该类耐利福平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尽早采取强化方案,提高师生及农民工患者管治质量,避免服药中断,降低耐药肺结核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在疑似感染患者无菌部位检测病原体的价值。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672例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同步进行细菌培养及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宏基因组测序检出病原体的阳性率及影响因素(抗生素暴露、标本类型)、病原体分布、科室分布情况。结果 672例患者样本中培养阳性率为8.6%,宏基因组测序阳性率为35.4%,宏基因组测序阳性中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寄生虫和支原体/衣原体检出率分别为43.7%、21.9%、15.4%、16.1%、1.8%和1.1%;抗生素使用前、后阳性率分别为32.9%和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脑脊液、组织、关节穿刺液、其他标本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5%、24.1%、45.0%、36.8%、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送检科室感染科、血液科、神经内科、骨科、呼吸内科、ICU及其他科室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9%、34.2%、15.7%、36.7%、28.6%、21.1%、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72例患者中有41例mNGS与培养均阳性,其中有31例培养结果与mNGS一致,10例结果不一致;在mNGS阴性的434例样本中有17例培养阳性。结论 宏基因组测序提高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检出率,尤其对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结核分枝杆菌及罕见病原体的检出有优势,但检测结果是否为致病菌需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综合评估。抗生素的使用不影响mNGS用于无菌部位中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对SARS-CoV-2 Delta与Alpha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反应,为评价疫苗接种对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21年5月1日—9月30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确诊SARS-CoV-2感染者341例,依据病毒株和依据新冠疫苗接种史分为Delta变异株组、Alpha变异株组和接种组、未接种组。对比Delta和Alpha变异株组及接种组和未接种组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反应。结果 Delta变异株组253例(接种组103例和未接种组150例),Alpha变异株组88例(接种组21例和未接种组67例)。Delta变异株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低于Alpha。 Delta变异株组新冠疫苗接种率和疫苗突破性感染率分别为40.7%(103/253)和22.9%(58/253),均高于Alpha变异株组的23.9%(21/88)和8.0%(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9,9.484,P<0.01)。Delta变异株组咳嗽、发热比例和病毒峰值载量高于Alpha变异株组(P均<0.001),病毒持续时间长于Alpha变异株组(P<0.001),SAA、CRP及IFN水平高于Alpha变异株组(P均<0.05),CD4+T细胞计数低于Alpha变异株组(P<0.05),IgG及IgM水平低于Alpha变异株组(P均<0.001)。两种变异株接种组普通型COVID-19比例低于未接种组(P均<0.01),病毒峰值载量低于未接种组(P均<0.01),病毒持续时间短于未接种组(P均<0.01),SAA、CRP、IL-6水平低于未接种组(P均<0.05),CD4+T细胞水平高于未接种组(P均<0.05),IgG及IgM水平高于未接种组(P均<0.05)。结论 Delta变异株可引起更高的病毒载量和更严重病程,与疫苗突破性感染相关。新冠灭活疫苗可能通过体液和细胞免疫机制,降低病毒载量、缩短病程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重症和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5例,并根据年龄、镜下分型和支气管CT评分对上述患者进行分组,同期选择1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单核细胞和B细胞比例的差异。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CD4细胞和CD8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4.76±17.44)%和(41.24±15.65)%,与健康对照组的(65.43±10.00)%和(32.3±8.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肺结核组单核细胞比例(9.38±8.1)%高于健康对照组(2.15±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者相比,炎性浸润型患者和瘢痕狭窄型患者的CD4细胞比例降低,CD8细胞比例升高,CD4细胞/CD8细胞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炎性浸润型患者的单核细胞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溃疡坏死型患者的单核细胞和B细胞均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CT评分高的组单核细胞比例显著高于低CT评分组(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免疫细胞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阐明肺结核的免疫致病机理,同时也可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