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苏州地区汉族人胶原受体α2 基因编码序列中与血小板表面α2 β1 的表达相关的C80 7T基因多态性特点。方法 应用PCR技术结合BglⅡ和AseⅠ酶切分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溴乙锭染色及DNA测序分析 ,研究了苏州地区 110名汉族人α2 基因编码序列C80 7T基因多态性特点。结果 苏州地区汉族人等位基因T80 7与等位基因C80 7的频率分别为 0 .2 91和 0 .70 9,总理论杂合率为 41%。等位基因 80 7T T纯合子、等位基因 80 7C T杂合子和等位基因 80 7C C纯合子的频率分别为0 0 18,0 .5 46和 0 .436。结论 苏州地区汉族人α2 基因的C80 7T基因多态性与其他人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AT/CD36脂肪酸转位酶基因启动子区-3489C/T和密码子区478C/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96例T2DM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者的-3489C/T与478C/T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所有研究对象均无一例存在FAT/CD36基因启动子区478C→T突变,基因型均表现为478CC之纯合子,478CC和478T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和0。(2)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的-3489C/T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82和0.683。结论昆明地区的汉族人中FAT/CD36基因的启动子区一3489C/T和密码子区478位C/T多态性与昆明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生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我国汉族人群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vWF cp)基因C14 2 3T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及其与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技术结合酶切分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来自我国三个不同地区 4 0 0名汉族人vWF cp中C14 2 3T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同时 ,根据病例对照研究 ,比较了健康对照和血栓性疾病患者中该多态性的分布频率。结果 我国汉族人群中C14 2 3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98.5 %和 1.5 % ,总理论杂合率为 2 .96 % ,不同地区人群杂合率不同 ,但未发现 14 2 3T T纯合子。该多态性的基因型与基因频率在健康对照和血栓性疾病患者中相似。结论 vWF cp基因C14 2 3T多态性在我国汉族人群中频率较低 ,尽管它影响vWF cp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整合素-α2(ITGA2)基因C807T和整合素-β3(ITGB3)基因T176C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2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280例对照组ITGA2和ITGB3的基因型;同时按常规方法测定血浆脂质、脂蛋白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TGB3基因T176C多态性在缺血性脑卒中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ITGA2基因C807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455倍(OR=1.455,95%CI:1.134—1.866),携带T等位基因的缺血性脑卒中个体血浆TC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 ITGA2基因C807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易感基因;ITGA2基因C807T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血脂水平而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汉族人血浆中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水平及编码区的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及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了12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45名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的TAFI抗原及活性水平,同时应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研究了浙江地区156名汉族健康人与12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TAFI基因编码区Thr325Ile、Thrl47Ala多态性分布特点,并分析这两个多态性位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浆中TAFI抗原与活性水平分别为(106.82±24.51)%和(6.32±1.58)μg/ml,心绞痛组患者血浆中TAFI抗原与活性水平分别为(100.73±30.39)%和(6.92±1.78)μg/ml,经方差分析,二者之间及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浙江汉族人群中TAFI Thr325Ile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中Thr325Thr(1040C/C)占0.6670,Thr325Ile(1040C/T)占0.2620,Ile325Ile(1040T/T)占0.0710;1040位C与T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别为0.7980与0.2020,TAFI Thrl47Ala的基因型分布中Alal47Ala(505G/G)为0.6030,Ala147 Thr(505G/A)为0.2780,Thrl47Thr(505A/A)为0.1190,505位G与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420与0.258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与对照组中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Thr325Ile基因多态性中,纯合子Thr325Thr(1040C/C)者血浆TAFI抗原水平为(114.89±22.53)%,较其他两型(1040C/T、1040T/T)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合子Ile325Ile(1040T/T)的TAFI活性为(3.08±3.63)μg/ml,较其他两型(1040C/T、1040T/T)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hrl47Thr(505A/A)、Thrl47Ala(505C/T)、Alal47Ala(505G/G)3种基因型血浆中TAFI水平(抗原与活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FI编码区Thr325Ile基因多态性对血浆中TAFI抗原与活性水平有明显的影响,但TAFI Alal47Thr与Thr325Ile两种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快速的序列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方法,检测人多药耐药基因C3435T、G2677T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优化SSP-PCR反应条件,将其结果与DNA测序进行比对,确定其准确性.采集158例汉族正常人的外周血,检测MDR1 C3435T和G2677T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优化后SSP-PCR结果与测序结果相符合.158例个体C3435T基因分布,C纯合子占37.34%,T纯合子占11.39%,C/T杂合子占51.27%.G2677T基因分布,G、T、A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44.30%、39.24%、16.46%.汉族人中此两位点多态性分布与高加索人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SSP-PCR MDR1 C3435T、G2677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快速分型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137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结核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及测序技术检测深圳地区汉族人群肺结核患者200例及健康对照者197例IL-18启动子区-607 C/A 、-137G/C位点多态性基因型。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各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χ2 检验。以P值<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肺结核患者IL-18启动子区-607位点A/A纯合子、A/C杂合子、C/C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9.5%、55.0%、25.5% ;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7.0%、53.0%。健康对照者A/A纯合子、A/C杂合子、C/C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8%、46.7%、30.5%;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2%、53.8%。两组人群-607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肺结核患者IL-18启动子区-137G/C位点C/C纯合子、C/G杂合子、G/G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5%、18.5%、77.0%;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3.8%、86.2%。健康对照者C/C纯合子、C/G杂合子、G/G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6%、25.9%、68.5%;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5%、81.5%。两组人群-137位点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18启动子区-607、-13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病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A5 c.553G〉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脂质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别检测199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和225例健康对照者载脂蛋白A5C.553G〉T多态性基因型,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结果 高三酰甘油血症组apoA5 c.553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56% vs 4.67%,P〈0.001),TT突变型纯合子血清三酰甘油水平较TG杂合子及GG野生型纯合子人群显著升高(P〈0.001),而血清HDL—C水平则呈下降趋势(P=0.011)。结论 载脂蛋白A5 c.553G〉T基因多态性影响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与高三酰甘油血症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检测88例ACI患者及31例对照组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ACI组与对照组MTHFR基因C677T位点各基因型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T/T纯合子频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患者MTHFR基因C677T突变的纯合子与ACI无显著关系,不能被确定为老年A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抵抗素基因四个外显子和部分内合子是否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中国安徽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患者307例。正常对照10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方法,对抵抗素基因的四个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进行筛查,并做进一步基因分析。结果 在安徽地区汉族人中存在抵抗素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157G/A、+115C/G、+877G/C;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 在安徽地区汉族人中,抵抗素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但与2型糖尿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群vWF基因的多态性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MspⅠ和RsaⅠ酶切分析研究了52名汉族人104条染色体vWF基因Msp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48名汉族人96条染色体的RsaⅠRFLP。结果:在我国汉族人中,等位基因MspⅠ+/MspⅠ-的频率为0.20∶0.80,理论杂合频率为36%;RsaⅠ+/RsaⅠ-的频率为0.93∶0.07,理论杂合频率为13%。结论:在我国汉族人中,在vWF基因的5′端存在MspⅠ和RsaⅠ的多态性位点,可用于血管性血友病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转化生长因子ot(TGF-o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核苷酸分型技术,以Taq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扩增产物,对107例非综合征性唇裂或唇腭裂(NSCL/P)患者、136例正常人的TGF-α/TaqI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NSCL/P患者的C2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双侧CL/P患者的TGF-α/TaqI基因型与单侧CL/P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NSCL/P患者中,其母有感染服药史者与其母无感染服药史者比较,TGF-α/TaqI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TGF-α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的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生有关;广东汉族人唇腭裂的严重程度可能与TGF-α/TaqI少见变异体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人体MS基因A2756G多态性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相关性。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98例脑卒中病人和116例健康人的MS2756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A等位基因纯合子(A/A)、杂合子(A/G)和G等位基因纯合子基因型(G/G)所占比例分别为77.55%,18.37%和4.08%。对照组A/A纯合子、A/G杂合子和G/G纯合子基因型比例分别为79.31%,15.52%和5.1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X^2=0.41,P〉0.05)。ORAA/GG=1.23;ORA/G=1.02。结论 汉族人群MSA2756G位点多态性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在东莞市T2DM患者与健康人中的分布。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形态多聚酶链式反应(PCR—RFLP)技术对东莞市200例T2DM患者和93例健康者进行ACE基因内含子16插入/缺失(I/D)多态性检测。结果东莞市T2DM患者ACEDD、Ⅱ、ID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5%、46.0%和45,5%.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I:68,8%、D:31.2%。健康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19.4%、35.5%和45,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58,1%、D:41.9%。T2DM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而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ACE基因多态性是致T2DM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高血压性脑出血组132例、高血压对照组146例和正常对照组329例患者CYP11B2—344Y/C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脑出血组TC基因型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7.12%和27.96%,CC基因型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对照组,分别为11.36%、6.69%和5.48%;脑出血组C等位基因的频率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对照组,分别为29.92%、20.67%和20.21%。结论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个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随机收集2004—03/07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体检中心健康汉族人188名,其中男112名,女76名。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限制性酶切位点-48A/G的多态分布。结果:188名健康人的测试结果进入分析。①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以AA纯合子型最多见(0.71),AG杂合子型次之(0.28),GG纯合子型最为罕见(0.01);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A等位基因最多见(0.85),其次为G等位基因(0.15)。在男女性别之间,基因型频率(x^2=1.582,P〉0.05)相等位基因频率(x^2=0.606,P〉0.05)分布差异无显著性。②不同种族间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分布的比较;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的分布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人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基因型的分布上,与日本人群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以AA纯合子基因型最多,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A等位基因最多;在男女性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中国汉族健康群体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报道的人群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7.
血栓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Ⅵ基因T13254C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群中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P Ⅵ)基因T13254C多态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动脉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研究我国4个小同地区314名汉族健康人和274例动脉血栓性疾病患者GP Ⅵ基因T13254C多态性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多态性位点与血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我国部分汉族健康人群中GP Ⅵ基因13254位T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809和0.0191,实际杂合率为0.0319,与两方人群该位点多态性分布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血栓性疾病患者该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Ⅵ基因T13254C多态性改变在我国部分汉族人群中发生率较低,与动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509C/T、T869C基因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66例AD患者和143名健康对照者TGF-β1-509C/T、T869C的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AD组TGF-β1-509C/T基因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8%、44%、38%,对照组分别为15%、44%、41%;AD组TGF-β1 T869C基因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48%、32%,对照组分别为22%、48%、31%;AD组与对照组TGF-β1-509C/T基因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37%;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63%。AD组与对照组T869C基因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45%;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55%。两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509C/T、T869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AD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010年6月-2012年3月1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和181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IL-1α-889C/T和+4845G/T多态性,统计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结果IL-1α-889C/T位点:CT/TT基因型在颅内动脉瘤组中的频率为32.4%,显著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频率(21.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P〈0.05);T等位基因在颅内动脉瘤组中的频率为16.9%,显著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频率(10.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17,P〈0.05)。IL-1α+4845G/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α-889C/T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有关,-889T等位基因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我国汉族人群中MEF2A基因存在的多态性位点,调查这些多态性位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和(或)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法对25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阳性病例、15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阴性对照及242名健康体检者MEF2A基因的编码区和5′非翻译区进行全基因扫描、发现多态性位点,明确多态性各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研究不同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MEF2A基因的编码区中共筛查到4处基因多态性位点,其中3处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891C/T,1305G/A,1353G/T),1处为三联核苷酸缺失多态性位点(1294~1296CCG/-)。经病例一对照研究显示,891C/T位点TT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和3.9%,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其余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F2A基因的4个多态性位点(891C/T,1305G/A,1353G/T,1294-1296CCG/-)与我国汉族人群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