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病毒性肝炎患及部分健康人群进行TTV的血清学检查,了解嘉兴市区TTV感染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TTV-IgM及已知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BIL,ALT,AST,A/G。结果:327例各类肝病患抗TTV-IgM阳性率5.5%(18/327)。TTV感染的血清学模式以HBV,HDV,HEV混合感染为主,占83.33%(15/18)。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健康人群抽查三种不同职业共613名,检出抗TTV-IgM阳性16份,感染率2.61%(16/613),其中2例TTV与HBsAg重叠阳性,结论:嘉兴市区存在TTV感染,感染模式与其他已知肝炎病毒混合感染为主,健康人群表现为无症状携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本院传染科门诊及住院的同患327例,检测抗TTV-IgM,以了解嘉兴市区有胚TTV存在,并观察TTV感染的模式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TTV-IgM及已知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BIL,ALT,AST,A/G,结果:327例肝病患中18例抗TTV-IgM阳性,占5.5%(18/327),TTV感染患的血清学模式以HBV,HDV,HEV混合感染为主共15例,占83.33%(15/18),单独TTV阳性3例,占16.67%(3/18),临床表现似急性黄胆型肝炎,以乏力,纳差,低热为特征。结论:证明本地区亦存在TTV感染,且与其他已知肝炎病毒混合感染为主,应引起同道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型肝炎病毒TTV在肝病患者中感染情况及其致病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35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的抗-TTV-IgM,结果:健康体检人群,甲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TTV-IgM阳性率分别为9.3%,16.7%,和9.3%,三组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甲-庚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中抗-TTV-IgM阳性率分别为31.6%,26.9%,32.1%和36.4%,显著高于健康体检人群(P<01),结论:TTV可能是导致非甲-庚型肝炎的重要病原,TTV的感染及复制可能是慢性肝病的发展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的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探讨TTV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Ag及抗HCV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不同献血人群血清标本进行TTV-DNA检测,并对所有标本进行了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抗-HAV、抗-HEV、抗-HGV筛查。结果: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为7.6%(43/564),其中有偿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9.4%、5.9%;单-ALT异常无偿献血者的TT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无偿献血者(10.6%、4.2%,P<0.05),HBsAg及抗HCV阳性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11.1%、8.3%。结论:本文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献血者中存在TTV感染,而且在有偿献血者中感染率相对较高。TTV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HCV重叠感染并与AL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慢性肝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海舰 《广西医学》2002,24(6):785-787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临床意义和TTV的致病性。方法:采用TTV套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183例慢性肝病的TTV感染,分析其肝功生化结果。结果:慢性乙型肝炎(CHB)患TTVDNA阳性48例,其中并有肝硬化12例,占25%(12/48);重型肝炎18例,占37.5%(18/48)。病死12例,病死率为25%(12/48);TTVDNA阴性90例,其中肝硬化6例,占6.7%(6/90),重型肝炎6例,占6.7%(6/90),病死3例,病死率3.3%(3/90)。非甲非乙型慢性肝炎有18例TTVDNA阳性,其中TTV阳性的病例无一例并发肝硬化和重型肝炎。HBV+TTV混合感染的慢性肝炎组的总胆红质和ALT水平均高于CHB组和单纯TTV感染的慢性肝炎组,白蛋白和PTA水平均低于后两组,有显性差异。结论:TTV套式PCR是检测TTV感染的可靠手段之一。HBV和TTV混合感染可以加重病情,容易并发肝炎后肝硬化和形成重型肝炎,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各类肝病患者TT病毒的感染率,分析TT病毒与已知肝炎病毒的交叉感染情况,探讨TT病毒与肝硬化、肝癌的关系以及是否是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的主要致病因子。方法采用微板双探针核酸杂交酶免疫方法对TTV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定性检测。结果东营地区不同人群TTV阳性率分别为,甲肝患者37.5%(6/16),乙肝患者40.00%(18/45),丙肝患者44.44%(24/54),戊肝患者31.25%(10/32),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患者25.93%(7/27)。肝硬化患者47.06%(24/51),肝癌患者31.91%(15/41)。结论东营地区TT病毒存在与已知病毒性肝炎的合并感染。并且血源性传播肝炎的TT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人群,是已知肝炎病毒的辅助因子,并可能是肝硬化潜在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7.
海口市吸毒人群TT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TT病毒在吸毒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和传播途径。方法:对海口市公安局戒毒所收容的221例吸毒进行不同因素分析,采用巢式PCR法检测血清中的TTV DNA,同时检测血清中的甲型肝炎病毒(HAV)、庚型肝炎病毒(HGV)、艾滋病(HIV)和梅毒。结果:211例吸毒血清中TTV DNA阳性检出率为31.6%(70/221),HAV、HBV、HCV、HEV、HGV、HIV和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4%(1/221)、45.7%(101/221)、11.8%(26/221)、2.2%(5/221)、10.4%(23/221)、0(0/221)、5.9%(13/221)。结论:吸毒人群是TT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静脉注射毒品、有非固定婚外性伴侣等因素与TT病毒感染密切相关;TT病毒与甲-庚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合并感染,其中乙型及丙型肝炎重叠TT病毒感染较常见。另外,我们在1例HAV阳性的血清中也检出TTV DNA,提示TT病毒除存在血液传播途径外,还可能存在非血源性的感染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汕头市区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情况。本文采用ELISA法检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markers),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HBVDNA,在285例各型肝炎患者血清中,72例抗-HAv-lgM阳性,抗-HBc-lgM 阴性判为甲肝(占25.3%);135例抗-HAv-IgM阴性,抗-HBc-IgM和/或HBVDNA阳性判为乙肝(占47.4%);59例抗-HAV-IgM,抗-HBC-IgM,HBVDNA均为阴性暂判为非甲非乙肝(占20.7%);19例抗-HAVlgM,抗-HBc-lgM和/或HBVDNA阳性判为甲乙肝同时感染(占6.7%)。此外,甲肝中32例,非甲非乙肝中29例为重复感染,累计肝炎病毒混合感染达80例(占28.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因不明性肝炎患者输血传播性病毒(R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感染的检出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TTV ORF1保守区设计引物,建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50例原因不明性肝炎、40例健康人与3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中TTV DNA,比较TTV DNA阳性的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50例原因不明性肝炎中16例TTV DNA呈阳性(占32%),比健康人群(2/40,5%)与乙肝病毒携带者(2/30,6.7%)血清中TTV DNA检出率高(P<0.05),16例TTV DNA阳性患者中以慢性肝炎占多数(12/16,75.5%),临床表现为反复、持续ALT异常。结论:TTV在原因不明性肝炎中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其可能是本地区原因不明性肝炎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0.
输血传递病毒与肝炎相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输血传递病毒(TTV)在不同类型肝病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非甲-庚型(NA-G)肝炎中TTV是否为肝炎的致病因子。方法:采用nest-PCR技术对临床上129例肝病患者及反复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清检测了TTV-DNA。ELISA法检测血清抗HAV-IgM,HBV-M,抗HCV-IgM,抗HCV-IgM及血清ALT水平。结果:129例血清中TTV检出率为19.38%(25-129)。45例NA-G型肝炎患者中检出率为42.22%(19/45),其中急性肝炎9例,慢性肝炎9例,肝硬化1例,肿功均有程度不同的损害。结论:TTV感染是部分NA-G型肝炎患者的致病因子,可导致慢性化。除输血传播外尚有肠道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血传播病毒(TTV)与HBV混合感染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应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检测175例HBV患者血清中的TTV-DNA,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相关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175例HBV患者中TTV-DNA阳性30例(17.1%),其中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TTV-DNA检出率分别为3/21(14.3%)、13/76(17.1%)、8/50(16.0%)、6/28(21.4%),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TT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变相似。HBV和TTV混合感染组中HBeAg和抗-HBcIgM阳性率低于单纯HBV感染组(P〈0.01和P〈0.05),而血清抗-HBe阳性率则高于单纯HBV感染组(P〈0.01)。结论:TTV的混合感染似乎并不影响HBV所致的肝脏病变程度,对HBV的复制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ELISA法测定了154份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者血清的抗-HAV IgM,HBsAg,抗-HCV,结果表明,抗-HAV IgM,HBsAg,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7.8%,14.3%,3.2%;抗-HAV IgM阳性率随ALT值的升高而增加,男女HBs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HBV,HCV混合感染发生率为0.6%,提示ALT升高者中存在着甲,乙,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以乙肝病毒感染为主,不同型肝炎病毒存在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48例TTV-DNA检测阳性患者中,单一TTV感染20例,混合感染28例;同时观察血清生化指标,急性肝炎19例,慢性肝炎17例,肝硬化9例,肝癌3例。而单一TTV感染临床特征与急性肝炎相似,绝大部分病例(15/20)病程短于半年,也有部分病例(5/20)病程超过半年。结果表明TTV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各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仅12.5%(6/48)患者有输血或输注血制品史;可以急性发病,也可以迁延呈慢性改变。  相似文献   

14.
散发性戊型肝炎及乙戊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情况,并了解戊型病毒性肝炎及被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的病情。方法:采用ELISA法对1547例肝炎患进行乙肝病毒标志(HBV-M)系列及戊肝病毒抗体(抗HEV-IgM和抗HEV-IgG)检测,对临床不同类型的86例单纯戊肝抗HEV和124例乙戊重叠感染HBV-M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戊肝患血清抗HEV-IgM和抗HEV-IgG的阳性结果在临床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有显性(P<0.005),单纯戊肝抗HEV-IgG阳性率占22.4%,尤其是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其阳性率占50.0%,乙戊重叠感染HBsAg阳性率急肝显低于慢肝(P<0.001)与肝硬变(P<0.05),HBeAg阳性率急肝低于慢肝(P<0.005)与肝硬变(P<0.05),抗HBe阳性率急肝高于慢肝(P<0.01),抗HEV-IgM阳性率重肝高于慢肝(P<0.001)与肝硬变(P<0.05);单纯戊肝中3例重肝临床均治愈,而乙戊重叠感染中重肝33例死亡24例。结论:抗HEV-IgM阳性可作为急性HEV感染的依据,戊肝存在极少慢性化的可能,散发性戊肝很少发生重症型,感染HEV无促发HBV变异,病情加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人群中的TT病毒(TTV)的感染情况及相关意义。方法:使用抗TTV-IgG抗体检测不同人群中的TTV抗体。结果:健康受试者及甲肝、乙肝、丙肝、肝癌、肝硬化和非甲-非庚型肝炎等患者各30例,抗TTV-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3.3%、13.3%,10.0%,20.0%和33.3%。结论:TTV在多种病毒性肝炎中均存在感染,其中以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中感染率最高,在健康受试人群中也有较高的感染率,提示在对献血员进行体检时有必要进行TT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肝病患者中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康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G virus,HGV)在不同肝病中的感染情况,讨论其致病性。方法:对天津地区6077例肝病患者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病原,对不同类型肝病中HG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47例患者抗-HGV阳性,检出率为4.06%(247/6077),HGV RNA阳性率为33.91%(38/112),HGV的感染情况,单纯感染44例,重叠感染203例,丙型肝炎13.08%(16/102),明显高于其它病原型;重症肝炎8.10%(17/210)明显高于其它临床型,重症肝炎的发生率,抗-HGV阳性组与抗-HGV阴性组分别为6.88%(17/247),3.31%(193/5830),病死率分别为3.24%(8/247);1.18%(69/5830),结论:提示HGV具有较强致病性,是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之一,感染HGV病情相对较重,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检测,以期协助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对490例呼吸道感染者同时作冷凝集试验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Mp-特异性抗体(IgG、IgM)。结果 490例呼吸道感染者,检出Mp特异性抗体阳性90例,阳性率18.4%。<3岁、-6岁、-14岁、>14岁4个年龄组Mp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12/148)、23.6%(44/186)、31.0%(31/100)、5.3%(3/56)。在93例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病例中,抗-Mp-IgG阳性59例,敏感性63.4%,抗-Mp-IgM阳性80例,敏感性86.0%,冷凝集试验阳性43例,敏感性46.2%,抗-Mp-IgM敏感性较冷凝集试验高(P<0.05)。结论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Mp抗体可作为早期诊断Mp感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结缔组织病患儿B19病毒感染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我国小儿常见结缔组织病患B19病毒感染的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PCR法对95例小儿常见结缔组织病患进行B19-DNA检测,对其中50例患同时进行B19主要衣壳蛋白抗IgM(B19-VP2-IgM)检测。结果:病例组95例,B19-DNA阳性34例(36%),健康对照组50例,B19-DNA阳性2例(4%);病例组B19-DNA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差异(P<0.01)。病例组B19-VP2-IgM检测50例,阳性11例(22%),健康对照组B19-VP2-IgM均为阴性;B19-VP2-IgM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差异(P<0.01)。5种疾病间B19-DNA及B19-VP2-IgM阳性率无显差异(P>0.05)。50例患B19-DNA,B19-VP2-IgM同时检测结果:10例B19-DNA,B19-VP2-IgM均阳性,1例仅B19-VP2-IgM阳性,7例仅B19-DNA阳性。病例组B19阳性率为37%(35/95)。结论:我国结缔组织疾病患儿有较高的B19感染率。B19与小儿结缔组织病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这些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型肝炎病毒TF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混合感染对肝脏病变及HBV复制状态的影响。方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TVDNA并对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7例慢性HBV感染者中32例TTVDNA阳性,阳性率18.1%:其中无症状携带者5/52(9.6%),慢性肝炎7/46(15.2%),重型肝炎9/39(23.1%),活动性肝硬化9/40(22.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病人中,TTV阳性者与TTV阴性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及血清HBe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但HBV、TTV混合感染的重型肝炎死亡率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TV混合感染似乎不影响HBV所致的肝脏病变及其复制状态,但可能影响重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柳州地区不同人群TTV感染情况,探索其致病性及传播途径。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c-PCR)对柳州地区100例自然人群、100例职业献血者、100例静脉吸毒者、100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100甲—庚型肝炎患者、50例血透析患者、100例孕产妇及7例TTV—DNA阳性母亲所生婴儿、50例反复输血者、100例性病患者等人群TTV—DNA检测。结果:不同人群TTV—DNA检出率分别为8%(8/100)、12%(12/100)、60%(60/100)、26%(26/100)、16%(16/100)、34%(17/50)、7%(7/100)、14.3%(1/7)、28%(14/50)、18%(18/100)。结论:柳州地区存在,TTV感染;TTV存在健康携带现象;经血传播是TTV的主要传播途径;发现TTV存在母婴传播途径;性行为与TTV的传播有关;TTV是非甲—庚型肝炎的重要致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