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2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残胃癌患者占同期收治的胃癌患者总数的3.3%。其中Ⅰ期4例,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10例。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7.3%,联合脏器切除率为50.0%:经腹腔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17例,经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4例,剖腹探查1例。全胃切除、ROHX-en-Y消化道重建21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3.6%.分别为pNo8例;pN.6例;pN27例;pN,1例。残胃癌Ⅰ、Ⅱ期患者生存时间(80.2±17.2)个月;Ⅲ期患者生存时间(31.2±9.2)个月;Ⅳ期患者生存时间(23.6±6.1)个月;Ⅰ、Ⅱ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Ⅲ、Ⅳ期患者(P〈0.05)。术后生存率单纯残胃切除与联合脏器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姑息手术与标准根治手术及扩大根治手术组比较、不同分化腺癌组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残胃癌外科治疗应选择在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进行扩大根治手术和联合脏器切除:病期早晚、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生物学特性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胃癌穿孔2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21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66.5岁;TNM分期:Ⅱ期7例,Ⅲ期10例,Ⅳ期4例。4例行单纯穿孔修补;4例行穿孔修补加胃、空肠造瘘及胃空肠吻合;8例行姑息性胃大部加大网膜切除;5例行根治性胃癌切除加D1淋巴结清扫。结果 治愈18例,死亡3例。4种术式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5.5、7.0、14.2及24.6个月。结论 胃癌穿孔患者,均应采用手术治疗;根治性胃癌切除加D1淋巴结清扫是胃癌穿孔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无根治条件者应争取行姑息性手术切除,单纯穿孔修补容易发生再次穿孔,死亡率高,一般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该区域淋巴结清扫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根据1994—2004年胃癌数据库资料,按1999年日本第13版胃癌规约的淋巴结清扫分类,行D3或D3^+淋巴结清扫(D3组)共126例,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从同一数据库中选择同一手术组施行D2手术的患者146例(D2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16a2区及16b1区是No16淋巴结转移常见部位。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率T1为3、8%,T2为22、3%,T3为46.8%,T4为32.1%;腹膜播散阴性者其转移率为16、3%,腹膜播散阳性者则为69、5%;浆膜无侵犯者转移率为16.3%,浆膜侵出阳性者则为69.5%。D2和D3组患者手术死亡各2例,并分别有4例和6例出现并发症(P〉0、05)。D3组No16淋巴结转移3枚以下与4枚以上者与D2清扫组的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D3与D2手术后Ⅰ期、Ⅱ期、Ⅲ。期、Ⅲb期、Ⅳ期患者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及生存率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侵犯深度和浆膜侵出程度密切相关。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No16转移淋巴结在3枚以内和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肾肿瘤术中的方法及术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4例肾肿瘤的资料 ,其中Ⅰ期 12 3例 ,Ⅱ期 89例 ,Ⅲ期15例 ,Ⅳ期 7例。结果 单纯肾肿瘤根治性切除 2 0 6例 ,肾肿瘤根治性切除并加淋巴结清扫 2 8例。 5年存活率 :Ⅰ~Ⅱ期为72 .5 % ,Ⅲ期为 2 2 .3% ,Ⅳ期为 13.6 %。区域淋巴结清扫和扩大淋巴结清扫两组间比较 ,5年生存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肾肿瘤根治性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 ,扩大淋巴结清扫只限有淋巴结阳性转移方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贲门癌手术中淋巴结廓清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贲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手术中合理的清扫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77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比较淋巴结的不同清扫范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本组77例贲门癌患者临床分期以Ⅲ、Ⅳ期为主,共计57例(74.0%),可进行检索的淋巴结转移率:N1 64.9%,N2 14.3%,N3 10.4%;(2)T1及肿瘤最大径小于2.0cm时未检测到淋巴结转移,T2N(+)1/5,T3N(+)68.2%,T4N(+)80.8%;(3)N1主要集中在No.1、3、2组,N2主要集中在No.7、8、10、9组,N3分别为No.5组6.5%、No.6组1.3%、No.16组1.3%、No.107~110组2.6%;(4)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者的5年生存率:D1为22.7%,92为31.3%,D2为36.5%,D2、D3与D1术后生存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展期贲门癌患者行D2以上淋巴结廓清术。可满足根治性要求,有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开腹与腹腔镜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中上部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9-05间在太康县人民医院(新区)接受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的5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28例。分别实施开腹(对照组)腹腔镜手术(观察组)。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结果 2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虽然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同开腹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数相仿,且创伤小、术后并发症风险低,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4年间102例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病例的手术方式,评价不同术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肝转移H1的胃癌病例行姑息切除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9%、44%和6%,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肝转移H2的胃癌病例姑息切除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6%、13%和6%,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肝转移H3的胃癌病例行姑息切除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5%、13%和0,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有或无腹膜转移的病例,其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肝转移H1的胃癌患者,无论伴与不伴腹膜转移,均应尽量行姑息性切除手术。肝转移H2、H3的Ⅳ期胃癌患者行切除性手术无益于预后。  相似文献   

8.
胃癌根治手术联合脾脏切除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Han FH  Zhan WH  Li YM  He YL  Peng JS  Ma JP  Wang Z  Chen ZX  Zheng ZQ  Wang JP  Huang YH  Dong WG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7):1114-1117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手术联合脾脏切除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994年6月至2004年3月完成胃癌手术692例,其中在胃癌D2、D3手术基础上联合脾脏切除45例,选择同时期完成的具有可比性的仅行胃癌根治手术的343例病例进行分析,比较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因素、淋巴结转移率、切除脾脏后5年生存率。结果胃癌联合脾脏切除No10淋巴结转移率为15.6%,其中上1/3(U)区为11.5%,中1/3(M)区为33.3%,下1/3(L)区为0%。近端胃癌和胃体部癌、低分化及未分化腺癌、BorrmannⅢ、Ⅳ型、肿瘤浸润深度在T3、T4以及Ⅲ、Ⅳ期胃癌与远端胃癌、高中分化腺癌、Borrmann Ⅰ、Ⅱ型、肿瘤浸润深达度在T1、T2以及Ⅰ、Ⅱ期胃癌比较,其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Ⅱ期胃癌切除脾脏后平均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与单纯胃癌根治手术组比较降低并有统计学意义差异,Ⅲ、Ⅳ期胃癌切除脾脏以后平均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与单纯胃癌根治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Ⅱ期胃癌患者不应联合脾脏切除,Ⅲ、Ⅳ期胃癌联合切除脾脏也未能提高术后生存率,胃癌直接侵犯胰腺体尾部,脾门淋巴结明显肿大转移者,才有脾切除的指征。联合脾脏切除的手术适应证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手术方式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影响胆囊癌预后的因素 ,探讨手术方式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 1995年 6月 - 2 0 0 1年 6月手术治疗的 5 6例胆囊癌的临床资料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 6例患者中男性 2 0例 ,女性 36例 ,男∶女为 1∶1.5 6。 34例合并胆囊结石。腹痛 (83.9% )和黄疸(41.1% )是主要的症状。 30例患者 (包括NevinⅡ期 5例 ,Ⅲ期 3例 ,Ⅳ期 4例 ,Ⅴ期 18例 )获得根治性切除或扩大的根治性切除 ,11例NevinⅤ期施行姑息性切除 ,行剖腹探查活检及改善症状的姑息手术者 15例。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后存活时间与以下 3个因素显著相关 :手术方式、Nevin分期、是否合并胆囊结石 ;但与以下 6个因素关系不显著 :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级、术前血清胆红素、肿瘤涉及胆囊部位个数。将根治性手术以Nevin分期归类 ,Ⅱ期根治术后患者全部存活 ,Ⅲ -Ⅴ期根治术、Ⅴ期姑息性切除、Ⅴ期活检及减轻症状手术的术后生存时间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别。结论 随着胆囊癌病理分期的增加 ,相应各期根治性手术的术后生存时间逐渐缩短。对于NevinⅤ期的患者 ,施行根治性切除者的术后生存时间长于姑息性切除者 ,而后者术后存活比活检及减轻症状手术者长。根治性手术仍然是胆囊癌患者术后获得较长生存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10.
胃癌根治术血管鞘内、外淋巴结清扫临床结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血管鞘内、外淋巴结清扫对胃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05年4月外科治疗的75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性切除627例,并分别采取血管鞘内淋巴结清扫(VLND组,215例)和血管鞘外淋巴结清扫(NVLND组,412例).分析比较两组不同的淋巴结清扫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外科并发症等资料,并比较分析两组术后生存率差异.结果 根治性切除手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比较:VLND组分别为55.4%和51.2%,NVLND组分别为39.1%和36.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LND组中N0~N2、T2~T4、Ib~Ⅳ期胃癌患者术后5、10年累积生存率均显著高于NVLND组.而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血管鞘内淋巴结清扫可提高术后生存率,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是安全的淋巴结清扫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门静脉周围淋巴结(No12p LN)清扫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与转移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将进展期胃癌病例51例分为2组,(1)研究组30例,行D2或选择性D3根治术,外加门静脉周围淋巴结(No12p LN)清扫。分析门静脉周围淋巴结(No12p LN)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2)对照组,21例。行D2或选择性D3根治术,但均未行No12p LN(门静脉后淋巴结)清扫。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
结果:研究组30例患者共检查552个淋巴结,平均每例清扫18.4个淋巴结,发现有112个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度为21.24%;30例中发现4例No12p LN转移,转移率为13.33%,其中BorrmannⅢ,Ⅳ型No12 LN转移率为16.67%,N2-3期为25%,T3-4者为16.67%,肿块大于4 cm者淋巴结转移率为33.33%;No12p淋巴结转移率在BorrmannⅢ,Ⅳ型,N2-3期,T3-4及肿块大于4 cm者中明显高于BorrmannⅠ,Ⅱ型(0%),N0-1期(0%),T1-2(0%),肿块小于4 cm(0%)(均P<0.05),且No12p淋巴结的转移与No5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胃体癌及肿块超过1/3胃区域的胃癌亦有较高No12p LN转移率;组织分型与No12p LN转移无明显关系。两组间除手术时间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外(P<0.05),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分别为2例(6.67%),3例(14.29%)(P﹥005),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均无死亡病例。
结论:No12p LN清扫术对于部分进展期胃癌是可行且有一定临床意义的。其远期效果有待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226例65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胃癌根治性切除122例(D157例,D232例,D333例),姑息性切除56例,行远端胃切除术107例,近端胃切除术51例,全胃切除术15例,联合器官(脾、胰尾、横结肠)切除5例,未切除41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7.3%。随访207例,平均随访时间37(12~60)个月。总体中位生存时间32.5个月;根治性切除组平均为37个月,姑息性切除组为19个月,未切除组为8个月;5年生存率根治性切除组为28.0%,姑息性切除组为2.1%,未切除组为0。根治性切除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姑息性切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老年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对老年胃癌患者积极行根治性切除术,能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应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与开腹全胃切除术分别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28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行开腹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01),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4),两组术中淋巴结检出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肿瘤近远端切缘长度、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89%,低于对照组的18.42%(P<0.05)。两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6±1.61年,两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3.035(95%CI:2.683~3.386)年,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2.856(95%CI:2.669~3.044)年,两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相比开腹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而言,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预后较好等优点,且术后远期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对2008年1~8月32例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下D,根治术,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清扫1、3、4、5、6、7、8、9、11p、12a、14v组淋巴结;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清扫1、2、3、4、7、8、9、10、11组淋巴结;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清扫1、2、3、4、5、6、7、8、9、10、11、12a、14v组淋巴结;所有患者均于上腹部做辅助小切口行病灶移除及消化道重建。结果32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根治性远端胃切除18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2例,根治性全胃切除12例。远、近端胃根治性切除术时间250~390min,平均325min;全胃根治性切除300—450min,平均347min。术中出血量:远、近端胃根治性切除术50~250ml,全胃根治性切除术60—350ml,术中均未输血。所有标本切缘均阴性。排气时间24—72h,平均38h;进流质时间2~5d,平均2.8d;无吻合口漏等手术相关并发症。30例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亦未发生切口和穿刺口种植。结论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应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有效、创伤小且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胃癌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和外科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胃癌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胃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4年2月间收治的44例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无转移的576例胃癌病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对胃癌肝转移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和探查性手术的生存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腹水、盆结节、腹膜侵犯、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受累以及肿瘤Borrmarm分型、浸润深度都与胃癌肝转移有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腹膜侵犯(P=0.003)、浆膜浸润(P=0.000)、淋巴结转移(P=0.081)是影响胃癌肝转移最重要的因素。本组胃癌肝转移患者行根治性切除16例(36.4%),姑息性切除15例(34.1),探察性手术13例(29.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5、11.0和6.2个月: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肝转移是胃癌的晚期事件;根治性切除胃癌原发病灶和肝转移灶,仍然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国家,辅助放化疗(CRT)是胃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标准治疗。然而,辅助放化疗在D2淋巴结清扫胃癌患者的作用价值还没有完全确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185例行D2淋巴结清扫的Ⅱ-Ⅳ期且无远处转移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脏器联合切除治疗T4期胃癌69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脏器联合切除术治疗T4期胃癌的疗效 ,探讨其手术指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年~ 2 0 0 1年行脏器联合切除 (CR组 )的 6 9例T4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并与同期 4 5例姑息性胃切除患者 (NCR组 )相比较。 结果 CR组 6 9例中 ,根治性切除 5 4例 ,姑息性切除15例 ;其中联合横结肠切除 2 4例 ,胰体尾脾切除 2 2例 ,肝左外叶切除 8例 ,胰体尾脾横结肠切除 6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 5例 ,胆囊切除 2例 ,膈肌、脾脏切除各 1例 ;总淋巴结转移率 88 4 % ,围手术期死亡 3例 (4 3% ) ,合并症发生率 14 5 % ,CR组和NCR组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6 9%、39 1%、2 6 8%和 33 4 %、7 4 %、0 (P <0 0 1) ,根治性脏器联合切除组 5年生存率为 34 1%。结论 脏器联合切除术可提高T4期胃癌的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最常见、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当前,外科手术治疗是胃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治性的切除是胃癌病人获得治愈的唯一手段。据报道,D2淋巴结清扫术将使胃癌病人在生存时间上获益,对于进展期胃癌,D2手术被广泛地接受和应用。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根治性手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连同淋巴一起整块的切除是胃癌手术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淋巴结清扫总数和阴性淋巴结数目对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5年1月至2004年11月,对634例胃癌患者施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手术(R0切除).分析淋巴结清扫总数与阴性淋巴结数目的相关性;对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淋巴结清扫总数、阴性淋巴结数目与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本组591例(93.2%)获得随访,时间5~14年,其中位生存期为62.0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为57.6%.淋巴结清扫总数与阴性淋巴结数目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浸润深度、阳性及阴性淋巴结数目和淋巴结清扫总数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相同TNM分期中,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有随淋巴结清扫总数和阴性淋巴结数目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预测,淋巴结清扫总数每增加l0枚,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组为13.1%、Ⅰ期为14.2%、Ⅱ期为20.5%、Ⅲ期为17.5%和Ⅳ期为10.9%;而每多清扫10枚阴性淋巴结,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亦可提高:全组为19.2%、Ⅰ期为20.1%、Ⅱ期为18.8%、Ⅲ期为18.4%和Ⅳ期为18.0%.结论 淋巴结清扫总数和阴性淋巴结数目可反映胃癌淋巴结清扫的程度并预测患者预后,应努力增加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胃癌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总数和阴性淋巴结数目,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期间进行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手术的91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解剖,收集切除的淋巴结,逐枚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并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分析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TNM分期、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方面的关系。结果91例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63例(69.2%)。共收获3149枚淋巴结,平均每例34.6枚。肿瘤直径小于3cm者淋巴结转移率较3cm以上者低(P〈0.05)。TNM分期中Ⅲa和Ⅳ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均为100%,其转移度在30.3%~58.4%之间,较Ⅰ、Ⅱ期者高(P〈0.001);Borrmann分型中Ⅲ型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79.6%)较其他型患者高,而Ⅳ型患者淋巴结转移度(35.3%)最高(P〈0.05)。施行D3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88.2%、38.0%)均高于D1、D2术患者(P〈0.05)。17例(18.7%)患者常规病理检查发现有183枚淋巴结微转移,肿瘤各部位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2、3、5、7、8、9、12、13和16组,以8组转移度为最高(68.1%);中部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第1、3、7、12、13和16组,其中最高转移度为第3组(47.6%);远侧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见于1、2.3、5、6、12、13和16组,其中第16组转移度为最高(83.3%)。结论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因此D3淋巴结清扫手术对某些进展期胃癌患者值得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