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患者,男,48岁。因发热、头痛15d,意识障碍1d入院。患者15d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继之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4°C。自服散利痛等药物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于外院行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脑脊液检查示:红细胞188×106/L,白细胞1×106/L,蛋白260g/L,糖1.0mmol/L,氯化物115mmol/L。给予头孢曲松、甘露醇等静脉滴注后头痛稍缓解,但病情继续加重。入院前1d患者出现癫痫大发作并进入浅昏迷状态。遂来我院就诊,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收住入院。体检:体温38.5°C,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应迟钝,颈…  相似文献   

2.
北京首发广州管圆线虫脑膜炎误诊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5岁,北京人.因头痛30 d,于2004年6月16日由外院转入我院.患者于2004年5月15日出现头部持续性胀痛,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5月22日后2次出现低热,体温37.5℃,持续约1 h缓解.多次在外院诊断为"神经性头痛",对症治疗无效.6月11日至外院行腰穿术,脑压120 mmH2O,脑脊液结果显示:外观略混浊,细胞总数2 160×106/L,白细胞1 440×106/L,单核20%,多核80%;葡萄糖2.65 mmol/L,蛋白1 560 mg/L,氯化物128mmol/L.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分类中性39%,淋巴15%,嗜酸40%.头颅CT、胸片未见异常.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给予菌必治、甘露醇治疗,症状无缓解.6月16日以"化脓性脑膜炎"转入我院.患者发病前1周进食田螺,同餐者有2人出现类似症状,1人回成都治疗,另1人已于我院治疗(考虑为广州管圆线虫脑膜炎).  相似文献   

3.
发热 骨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摘要患者女,25岁。因发热6周,多发骨痛3d,加重1d于2005-09-28入住于北京协和医院。患者6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肌肉疼痛,逐渐影响到日常活动,伴明显乏力。后出现发热,每日体温高峰以午后和夜间明显,最高体温38.0℃,无畏寒、盗汗,次日晨可降至正常。否认咳嗽、咳痰、腹痛和腹泻。双下肢肌痛可自行缓解。外院考虑“上呼吸道感染”,予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体温高峰可降至37.5℃,但逐渐出现背部疼痛。9月10日与13日血常规检查结果:红细胞(RBC)由3.7×1012/L降至2.0×1012/L;血红蛋白(Hb)由117g/L降至59g/L;血小板(PL…  相似文献   

4.
<正>1病历资料患者女,44岁,因"全身皮疹近2年,间断发热1年余"于2013年1月就诊于我院。患者2011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自颈部蔓延至全身的红色斑丘疹,伴瘙痒和色素沉着。2011年11月受凉后发热,最高体温42℃,伴畏寒、寒战和干咳。外院查血白细胞(WBC)(7.77~19.02)×10~9/L[中性粒细胞(N)(7.02~14.26)×10~9/L],血红蛋白(Hb)77~105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性,16岁,因"反复发热4年,活动后胸闷气短7个月"于2010年5月5日入院。患者4年前因淋巴结肿大、发热,外院行淋巴结活检诊断为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泼尼松治疗后缓解。患者2年半前再次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伴白细胞降低,为(2.8~4.5)×109/L,加用泼尼松治疗,白细胞和体温恢复正常。泼尼松减量至5 mg/d,再次高热,伴血小板降低,最低至30×109/L。查抗核抗体(ANA)NC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53岁。因“双耳廓变黑1月余”于2021年4月5日收入武汉同济医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耳廓变黑,伴疼痛,1日前于外院查空腹血糖8.74 mmol/L(3.90~6.10 mmol/L,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以下相同),血肌酐146 μmol/L(59~104 μmol/L),IgE 538 kIU/L(≤100 kIU/L),红细胞沉降率74 mm/h(0~15 mm/h),门诊以“糖尿病?”收入我科。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8岁,因"间断发热、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1个月"于2012年6月6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发热,体温高达38.0℃,伴咳嗽、咳痰及痰中带鲜血丝,偶有活动后胸闷,休息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无盗汗、胸痛及心悸等症状.外院查血白细胞计数为12.8×109/L,中性粒细胞为0.84,血红蛋白为100 g/L,血小板为185×109/L,C反应蛋白为96.6 mg/L,胸部增强CT示左上肺阴影,密度不均,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图1,2).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5年,面神经炎3个月.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57岁.因发热、腹痛1个月,突发左上肢无力、肌酐升高10 d于2008年10月23日入院.患者2008年9月21日大量服用赤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粉约100 g.3 d后突发高热39℃,伴左腹部剧痛、腹胀,无恶心、呕吐.外院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无效.此后患者每日均有发热及腹痛,体温波动于38~39℃之间.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6.83×109/L,中性0.79,Hb 92 g/L,血小板97×109/L;血肌酐94.4~112.2 μmol/L;凝血功能:APTT76.7 s;腹部X线片示多发气液平,不全肠梗阻;腹部CT示脾内、左肾片状略低密度影,考虑为梗死灶.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45岁。因四肢无力3年余,活动后气短伴浮肿2年于2002年8月21日入院。患者于1999年9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对称性四肢无力,近端为著,伴畏寒、脱发:无发热、肌痛、吞咽困难、胸闷、心悸。于外院查甲状腺功能示:T3 3.0nmol/L(1.5~3.2),L4 86.0nmol/L(69.5~146.7),促甲状腺激素(TSH)18.68mU/ml(0.35~4.31),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20岁,主因“高热、咳嗽21d”于2007年4月26日入院.患者21 d前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咽痛,体温39.8℃,伴有大汗,轻度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急、尿痛,无寒战、头痛、关节痛.发热第3天,外院门诊查血白细胞4.7×109/L,中性粒细胞0.45.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1周,症状无任何缓解.发热第9天X线胸片未见异常(图1).外院查ESR为35 mm/1 h,C反应蛋白40 mg/L.改用阿齐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7d无效.复查X线胸片显示双下肺纹理增多(图2).胸部CT平扫显示两肺弥漫性磨玻璃影.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女性,24岁。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3年,间断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本次因“发热、咳嗽,皮肤红斑半月”入院。痰培养有白色念珠菌生长,应用氟康唑200mg/d静脉滴注,首剂加倍。1周后患者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5 min后意识转清,解酱油色小便,检查见巩膜黄染。头颅CT扫描未见出血和梗塞。急查血常规,血红蛋白(Hb)由入院时的113 g/L降至54 g/L,血小板(PLT)由124×10~9/L降至19×10~9/L,网织红细胞(RC)4.1%,且外周血涂片见到许多破碎  相似文献   

12.
沈敏  邹农  赵永强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99-800
病历摘要  患者男 ,2 4岁。因反复发热伴乏力 1年余 ,于 2 0 0 3年 12月 19日入院。患者 2 0 0 2年 11月“感冒”后发热 ,体温最高4 0℃ ,午后著。伴乏力、腹泻。抗炎治疗无效。 2 0 0 3年 1月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血WBC (9 3~ 2 0 2 )× 10 9/L ,嗜酸粒细胞绝对值 (0 2 9~ 9 9)× 10 9/L ,Hb 82~ 92g/L ,血小板 (2 0 9~ 36 4 )× 10 9/L。ALT 2 88U/L ,AST 2 32U/L ,总胆红素 4 2 4μmol/L ,直接胆红素 316 μmol/L ,白蛋白 2 5g/L。B超示肝脾大。保肝治疗 1个月后肝功能好转 ,发热及腹泻好转。患者于 4月再次出现发热、腹…  相似文献   

13.
例1女,21岁.因“反复发热伴面部皮疹、四肢雷诺现象3个月”收入院.患者2010年5月出现反复发热伴面部、四肢皮疹,有肌肉酸痛、光过敏.无咽痛、咳嗽,无胸闷、胸痛,外院长期抗感染治疗无好转.5月31日行左腋下淋巴结活检提示“反应性增生”.6月14日出现反应迟钝,随即出现意识不清、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双眼上翻,持续8 min左右.予地西泮10 mg肌肉注射缓解后收入神经科.查体:神志不清、言语不能,面部、手掌红斑,腋下、锁骨下多发淋巴结肿大.双侧鼻唇沟对称,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脾无肿大.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检查不合作.膝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入院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4.73×109/L、血红蛋白77.0 g/L,血小板42×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101 mm/l h;IgG 19.1 g/L、IgA 1.72g/L、IgM 3.85g/L、C3 0.29 g/L;血糖7.1 mmol/L、血钾4.0mmol/L、钠134 mmol/L;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 ,2 6岁。 9个月前无诱因发热 ,尿蛋白 ( ) ,2 4h定量 2 4 4 g ,尿红细胞满视野且变形 ,血红蛋白 5 8g/L ,血肌酐 15 2 5 μmol/L ,3个月前外院肾活检示局灶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荧光阴性。予地塞米松 30mg× 2d冲击 ,继以泼尼松 4 0mg ,1次 /d ,1个月后减量 ,3个月后停用。冲击治疗后血肌酐波动于 12 0~ 14 0 μmol/L ,尿蛋白 (± ) ,尿红细胞同前 ,但渐出现气短、夜间不能平卧 ,予对症治疗未见缓解 ,遂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体检 :体温 38℃ ,血压 110 /5 5mmHg(1mmHg =0 133kPa) ;半卧位 ,贫血貌 ;右眼结膜下 2个针尖大…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6岁,因牙龈肿痛伴间断发热2周,全身疼痛1周,于2007年5月14日入院。入院前1周在外院查血常规:WBC 49.8×10^9/L,RBC3.44×10^12/L,HGB 89g/L,PLT 198×10^9/L,电解质、肝、肾功能均正常。外院骨髓穿刺示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占44.5%,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2a,给予长春新碱2mg,d1,去甲氧柔红霉素10mg,d1,环磷酰胺0.8,d1,阿糖胞苷100mg,d1,联合化疗1d,第2天患者白细胞升至109×10^9/L,并出现周身剧烈疼痛,伴腹泻,乏力。肾功能:BUN30.8mmol/L,Cr277μmol/L。患者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相似文献   

16.
1病历资料患者男,29岁。主因"发热伴咳嗽1周"于2008-03-14入我院呼吸科。既往健康。患者入院前1周受凉后出现低热,无明显呼吸道症状,于外院查白细胞(WBC)8×109/L(中性粒细胞0.59),血小板计数(PLT)237×109/L,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氯林可霉素抗感染4 d,症状无缓解,并出现咳嗽,无痰,伴有右侧胸痛,体温最高升至40℃。转入我院急诊,给予头孢替安联合阿奇霉素治疗4 d,无效。转  相似文献   

17.
例1男,79岁.患者入院前3 d不明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左右,伴持续性头痛.曾在当地医院拟上呼吸道感染予以病毒唑、克林霉素等治疗,无好转,入院前1 d出现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呼之不应.人院体格检查:体温38.6℃,脉搏123次/min,血压177/87 mm Hg(1 mm Hg=0.133 kPa).谵妄,躁动不安,皮肤无出血点.心肺听诊阴性.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颈抵抗明显,克氏征可疑阳性,双侧病理征阴性.血WBC 18.5×109/L,中性粒细胞0.906,PLT 81×109/L,RBC 4.39×1012/L;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压力206 mm H2O(1 mm H2O=0.009 8kPa),无色,浑浊,WBC 4 050×106/L,RBC 80×106/L,潘氏试验(+++),中性粒细胞0.96,淋巴细胞0.04,糖半定量<0.6 mmol/L,氯化物115 mmol/L,蛋白定量4.34 g/L,涂片未找到细菌.脑脊液培养检出麻疹孪生球菌,药物敏感试验:氯林可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青霉素、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四环素耐药.确诊为麻疹孪生球菌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18.
1病历摘要患者男,49岁。主因间断皮肤出血点19年,转移性右下腹痛10d于2006-09-02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9年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散在出血点,以四肢及腹部为著,无牙龈出血及黑粪、血尿,无发热、乏力等症状,查血常规示血小板(PLT)50×109/L,白细胞(WBC)及红细胞(RBC)正常,就诊于外院,骨髓穿刺检查后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余检查不详。予泼尼松治疗,患者间断复查血常规,PLT波动于(30~40)×109/L,余正常,未规律服药治疗。入院前10d无诱因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无发热,无腹泻,无黑粪血尿,就诊于我院外科,查血常规示WBC12×109/…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61岁,因"间断发热、视物模糊1个月余"于2016年12月2日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前1个月余受寒后出现发热,发热无明显规律,体温最高达39℃,伴有乏力、咳嗽、白痰,抗炎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体温下降至正常。4 d后出现视物模糊,视物有黑蒙,无复视、头晕、头痛,恶心及意识障碍,四肢活动未见异常。行头部CT检查示双侧枕叶片状低密度影中伴有高密度影。于外院治疗后(具体不详)视物模糊较前略好转,因病情好转缓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82岁,因"间断干咳10年,加重伴发热10 d"于2011年5月5日收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患者10年前出现轻度干咳,无发热、胸闷及胸痛等症状,X线胸片示双下肺间质样改变(图1);胸部CT示双肺胸膜下网格状和磨玻璃影,外院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未给予治疗;其后间断咳嗽,每年体检示肺部病变无明显进展;入院前1个月开始出现乏力、食欲不振,10 d前无诱因出现咳嗽加重,伴发热、肌肉酸痛,体温高达38.8 ℃,无寒战、皮疹、口腔溃疡及关节痛等.外院查外周血白细胞为16×109/L,中性粒细胞为0.86,ESR为84 mm/1 h,C反应蛋白为74.7 mg/L,X线胸片示双下肺间质样病变,左下肺可疑结节影(图 2) 外院给予"头孢他啶"静脉滴注5 d,但症状无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患高血压病30年;吸烟10包年,已戒烟30年.体检:体温37.9℃,脉搏98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10/60 mm Hg(1 mm Hg =0.133 kPa) 急性病容,体质衰弱.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无抵抗,甲状腺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