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体外复位结合单通道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78例于秦皇岛市工人医院接受手术的骨质疏松性椎骨坏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行体外复位结合单通道穿刺PVP术,对照组行单通道PVP术。记录两组围术期情况,监测术前、术后3 d、3和6个月骨密度,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双侧椎弓根穿刺率、骨水泥渗漏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VP术时间、术中X射线暴露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6个月骨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 d、术后3和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患者行体外复位结合单通道穿刺PVP较单纯PVP能促进骨水泥弥散,减少双侧椎弓根穿刺率及骨水泥渗漏率,对患者椎体高度及Cobb角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1,15(5):359-361
目的:探究骨水泥椎体成型术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06~2019-11在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保守治疗)42例和观察组(采取骨水泥椎体成型术治疗)43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1天,2组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DI评分及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天,2组的椎体前缘高度、生活质量比治疗前1天高(P 0.05)、Cobb角和ODI评分比治疗前1天低(P 0.05),且观察组的椎体前缘高度、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Cobb角和ODI评分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以及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4月济宁市某医院收治的87例老年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PVP,术后服用鲑鱼降钙素6个月。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d时、术后6个月时椎体高度、后凸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活动能力评分,同时比较患者手术前与手术6个月时的骨密度(BMD)。结果本研究中,患者术后2d及术后6个月时的椎体前壁高度、椎体中间高度均大于术前,椎体前壁高度压缩率、椎体中间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壁高度压缩率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椎体前壁高度、椎体中间高度及椎体前壁高度压缩率、椎体中间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壁高度压缩率与术后2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2d及术后6个月时的椎体后凸角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椎体后凸角与术后2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2d及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低于术前、活动能力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2d及术后6个月时的ODI指数均低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时的ODI指数低于术后2d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腰椎BMD为(0.78±0.08)g/cm~2,高于术前的(0.66±0.02)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OVCF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阿仑膦酸盐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OVCF患者5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PKP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盐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周、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及椎体前中柱高度、Cobb角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同时观察随访期间骨折再发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末次随访时VAS、ODI、Cobb角[(2.60±0.73)、(22.53±1.62)分、(12.45±3.07)°]均低于对照组[(3.16±0.92)、(25.03±2.08)分、(14.50±3.56)°];椎体前中柱高度[(21.70±4.34)mm]高于对照组[(19.32±4.0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末次随访时L2~4、非优势侧股最近端部位BMD分别为(0.80±0.12)、(0.82±0.09)g/cm2,对照组分别为(0.68±0.06)、(0.72±0.07)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再骨折发生率为10.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联合阿仑膦酸盐治疗OVCF,可提高患者BMD,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椎体稳定性,降低远期椎体骨折再发风险,可作为预防PKP术后再发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93例老年OVCF患者分为PVP组50例和PKP组4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情况,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疼痛、关节功能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局部后凸角的变化。结果与PVP组比较,PKP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住院费用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3 d及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其中PKP组ODI评分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但术后VAS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 d及6个月,两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增加,局部后凸角明显减小(P0.01),但PKP组增加、减小幅度均显著大于PVP组(P0.05)。结论 PVP和PKP均可有效缓解老年OVCF患者疼痛,在椎体高度恢复和脊椎后凸角矫正方面PKP效果更优,且骨水泥渗漏情况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OVCF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8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试验组);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48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Cobb角的变化,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骨髓泥渗漏率。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Cobb角测定结果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较术前显著的增加(P0.05),Cobb角测定值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d、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入骨水泥量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在老年OVCFS患者治疗中与球囊扩张成形术相差不大,但是术后骨水泥渗漏风险稍高。  相似文献   

7.
周松 《医疗装备》2021,(4):96-97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治疗的76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试验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中线高度及椎体前缘高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可降低疼痛程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椎体畸形,且手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两种微创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s)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8月回顾性分析64例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PVP组33例,采用PVP治疗,PKP组31例,采用PKP治疗,观察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对比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 d和术后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以及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角度(Cobb角)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对比观察两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s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比较均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VP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44.12±7.21)min、(2.21±0.39)万元]与PKP组[(58.84±6.67)min、(3.92±0.47)万元]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VP组与PKP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前、术后1 d和术后7 d VAS评分分别为(9.12±0.54)、(5.02±1.13)、(3.11±0.87)分,PKP组术前、术后1 d和术后7 d VAS评分分别为(9.08±0.57)、(5.10±1.16)、(3.04±0.69)分,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VP组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为(14.51±3.43)mm,伤椎Cobb角为(12.69±3.66)℃,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为(19.90±4.47)mm,伤椎Cobb角为(7.09±2.87)℃,后凸畸形矫正率为(44.13±5.79)%,PKP组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为(14.64±3.65)mm,伤椎Cobb角为(13.03±3.72)℃,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为(19.32±4.55)mm,伤椎Cobb角为(7.15±2.59)℃,后凸畸形矫正率为(44.12±6.09)%,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和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后凸畸形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10例(30.30%)骨水泥渗漏,PKP组1例(3.23%)骨水泥渗漏,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两种微创椎体成型术治疗OVCFs在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方面无明显差异,PVP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而PKP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两者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及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在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38例59个椎体接受PVP治疗;30例40个椎体接受PKP治疗。术前及术后1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伤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比较。结果 PVP组术前和术后1dVAS评分别为(7.1±1.2)分和(2.0±0.6)分,PKP组分别为(6.9±1.0)分和(1.9±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PVP组和PKP组伤椎高度分别较术前增加(2.3±1.6)mm和(9.1±2.0)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止痛均有明显效果,二者无明显差异;PKP伤椎高度恢复明显优于PVP;同时给予安全、有效的护理对PVP、PKP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老年患者80例,按照入院时的奇偶数分为实验组(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和对照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后,实验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椎体弯曲度、高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其中38例接受PVP术治疗(PVP组),38例接受PKP术治疗(PKP组),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伤椎高度和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VAS评分、伤椎高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PKP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止痛效果均较好,但PKP治疗骨水泥渗漏更少.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7,(1):79-8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疗法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保守疗法,试验组采取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Cobb角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4 h、2周、1个月,试验组的VAS评分显著下降,并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Cobb角治疗后2周、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疗法比较,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显著,可缓解疼痛不适,保持脊柱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外敷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三组病例各30例,治疗组为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外敷加椎体成形术;对照组(1)为椎体成形术组;对照组(2)为保守治疗组。观察三组病例术后疼痛改善情况、椎体高度恢复及Cobb氏角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1)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能有效的恢复患者椎体高度及Cobb氏角,对照组(2)病例疼痛及椎体高度、Cobb氏角未明显改善。结论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外敷加椎体成形术能取得更好的骨折复位,远期效果可能要优于单纯椎体成形术及保守治疗组。  相似文献   

14.
李永刚  唐海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70-3472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及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OVCFs患者,应用骨水泥成形术治疗46例,其中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25例,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21例;鲑鱼降钙素等药物治疗20例。治疗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4个月,记录对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用SF-12(ShortForm-12)健康调查评分表评价其生活质量变化,记录骨水泥成形术组椎体高度变化和Cobb角改善情况,降钙素组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腰背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手术无明显并发症。VAS评分: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骨水泥成形术组患者VAS评分优于降钙素治疗组(P﹤0.05);术后两周各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12健康调查评分: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组间差异不明显。伤椎压缩恢复程度:骨水泥治疗组伤椎Cobb角及椎体高度均有所改善,总体看PKP优于PVP(P﹤0.01)。骨密度变化:降钙素组骨密度治疗后有提高(P﹤0.05)。结论骨水泥成形术治疗OVCFs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椎体高度和Cobb角,增加脊柱稳定性;鲑鱼降钙素等药物治疗早期也可缓解疼痛,但止疼效果较骨水泥成形术滞后两周,药物及手术治疗均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董炜烽 《医疗装备》2023,(20):99-102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治疗仪对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7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各35例。手术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组在手术组基础上给予骨质疏松治疗仪。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胸腰椎功能、生活质量、骨密度水平。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4个月,联合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手术组,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低于手术组,骨密度水平高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可有减少PVP术后发生二次骨折的风险,缓解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和骨密度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对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 76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双侧PKP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单侧PKP结合对侧PV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3 d、 6个月,两组的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伤椎体前缘高度均优于术前(P <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单侧PKP结合对侧PVP治疗OVCF的手术用时短,骨水泥用量少,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不同时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 1年12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94例老年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骨折椎体内MRI信号强度不同分为新鲜期骨折组(A组,48例)、修复期骨折组(B组,30例)、基本愈合期骨折组(C组,16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矫正程度及骨水泥渗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9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 25个月,平均14.3个月.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三组患者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2.31 ±0.55)、(2.43±0.87)分,(20.89±4.57)%、(21.21±3.98)%]低于B组[(2.84±0.67)、(3.00±1.07)分,(22.55±5.01)%、(23.32±3.47)%]、C组[(2.90±1.07)、(3.45±1.54)分,(22.32±3.47)%、(25.97±3.94)%],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中线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椎体中线高度恢复率大于B、C组,B组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Cobb角矫正率大于B、C组,B组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以及球囊破裂.6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总渗漏率为6.38%(6/94),患者无临床不适.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不同时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起到良好的止痛效果,对新鲜期的骨折在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恢复方面治疗效果更好,配合有效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老年OVCF患者随机分为PVP组与开放组,各55例,分别于手术前后以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以ODI评价患者功能障碍,记录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对比两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优良率。结果 PVP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月优良率高于开放组(P0.05);与开放组比,PVP组术中出血量增加,而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住院时间缩短(P0.01);治疗7 d、1个月、6个月PVP组伤椎增加高度、伤椎中部高度、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或P0.01)。结论 PVP术能有效提高老年OVCF患者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其胸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7,(9):1253-1254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和传统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7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8例)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120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伤椎前缘相对高度、OD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OD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防止椎体进一层压缩,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130例高龄OVCF患者纳入研究,在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上,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患者,给予PMMA骨水泥PVP;对照组65例患者,均予保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前缘压缩度、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12个月,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时点的目测类比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对照组患者伤椎前缘压缩度、椎体后凸Cobb角变化不明显,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压缩度呈现增加趋势,椎体后凸Cobb角呈现缩小趋势,且观察组患者两指标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PMMA骨水泥PVP治疗可降低高龄OVCF患者的疼痛程度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