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通过尿酸钠(MUS)诱导方法建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观察中药复方丹溪痛风胶囊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理,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踝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踝关节诱导型环氧化酶(COX-2)的表达。结果:丹溪痛风胶囊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关节组织中IL-12的含量,抑制滑膜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结论:丹溪痛风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确切疗效,可能与降低IL-12的含量、抑制C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痹清胶囊抗尿酸钠诱导大鼠足肿胀的急性关节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尿酸钠(MUS)诱导大鼠足肿胀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观察痹清胶囊的抗炎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大鼠踝关节周长的变化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及关节液IL-1β、TNF-α的含量,初步探讨其抗炎机制.结果结论痹清胶囊有明显的抗尿酸钠诱导大鼠足肿胀作用,该作用与降低IL-1β、TNF-α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祛湿除痹方药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免疫调节机制,验证湿热痹阻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病机之一.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祛湿除痹方低、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采用尿酸钠晶体溶液踝关节注射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以祛湿除痹中药与秋水仙碱对比治疗,观察大鼠功能障碍指数,测定关节组织内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数、关节组织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受体(IL-1R)、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的表达水平.结果:祛湿除痹方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改善大鼠功能障碍,减少关节组织炎症细胞数,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在关节组织内的表达,且中药高剂量组的疗效优于秋水仙碱.结论:湿热痹阻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病机之一,祛湿除痹中药能有效减少实验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组织炎症细胞数和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祛湿除痹法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酸脂清胶囊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中IL-4(白介素-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oderre方法造模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于3h、6h、9h取血,应用Elisa法测定IL-4的含量。结果:中药组的IL-4表达明显高于西药组及模型组(P〈0.05)。结论:酸脂清胶囊能明显促进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中IL-4的表达,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痛风定胶囊对实验性骨膜组织IL-8和TNF-α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汇痛风定胶囊对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家兔模型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McCartyDJ[2]造模方法建立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家兔模型,进模2 h后取滑膜组织,应用ELISA法测定IL-8和TNF-α含量.结果:①模型组IL-8和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②痛风定胶囊能够显著抑制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家兔模型滑膜组织IL-8和TNF-α的表达,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酸脂清胶囊的不同提取物对实验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IL-10和IL-1Ra的影响,研究酸脂清胶囊的抗炎机制和对痛风性关节炎软骨破坏的影响,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酸脂清胶囊不同提取物(水提物,醇提物)给大鼠灌胃7d后,以尿酸钠晶体造成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分别在造模后9 h和12 h随机抽取8只大鼠测量踝关节直径,下腔静脉取血Elisa检测IL-10和IL-1Ra的量。结果:三个药物组的IL-10和IL-1Ra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水提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酸脂清胶囊通过提高IL-10和IL-1Ra的水平,达到抗炎、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尤以水提组为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除湿通痹方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除湿通痹方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12只。采用踝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连续灌胃7 d后观察造模后各组大鼠关节肿胀度,并检测关节软组织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R的表达。结果:各给药组炎症细胞计数、IL-lβ、IL-1R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 0. 05或P 0. 01),其中高剂量组各炎症指标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阳性组(均P 0. 05)。结论:除湿通痹方能改善动物模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关节软组织内IL-1β和IL-lR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十五味儿茶丸对尿酸钠诱导的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及炎症反应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3 mg·kg~(-1)),氢化可的松组(4 mg·kg~(-1))及二十五味儿茶丸高、中、低剂量组(2.4,1.2,0.6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向大鼠踝关节内注入尿酸晶体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测定造模前及造模后3,6,9,12,15 h关节肿胀度,同时经眼眶静脉丛取血测定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EUT)数目,取滑膜组织测定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环氧合酶-2(COX-2)含量,并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olt)检测滑膜组织中COX-2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关节肿胀度明显升高,WBC,NEUT数目明显升高,TNF-α,IL-1β,IL-8,COX-2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COX-2蛋白水平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二十五味儿茶丸高、中、低剂量组肿胀度明显降低,抑制率明显升高,可明显减少WBC,NEUT数目,明显降低炎性因子TNF-α,IL-1β,IL-8,COX-2含量,并可明显降低COX-2蛋白水平表达(P0.05,P0.01)。结论:二十五味儿茶丸通过减少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达到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清热排毒胶囊对尿酸钠(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踝关节浸出液中IL-1β、IL-8和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部分作用机理。方法:选用健康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清热排毒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组(戴芬组)、模型组、空白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7天,于第5天灌胃给药1h后予尿酸钠晶体局部关节腔注射形成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测量大鼠踝关节关节肿胀度,应用ELISA法测定踝关节浸出液中IL-1β、IL-8和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明显,踝关节浸出液中IL-1β、IL-8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清热排毒胶囊中剂量组和戴芬组大鼠关节肿胀度降低明显,IL-1β、IL-8和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清热排毒胶囊中剂量组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低于戴芬组(P〉0.05)。结论:清热排毒胶囊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发挥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滑膜组织中IL-1β、IL-8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热排毒胶囊对尿酸钠晶体(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组(戴芬组)及清热排毒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各治疗组予相应药物灌胃7 d,于第5日灌胃给药1 h后采用MSU溶液踝关节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各组大鼠于造模后48 h处死并取材。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测定各组大鼠踝关节浸出液中NF-κB和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清热排毒胶囊各剂量组和戴芬组大鼠踝关节浸出液中 NF-κB 和 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病理观察结果显示,清热排毒胶囊可减轻模型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并改善滑膜增生等病理改变。结论清热排毒胶囊通过抑制大鼠踝关节组织中NF-κB和IL-1β的表达来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南晓强  杨浩峰  雷鹏 《陕西中医》2022,(12):1659-1663
目的:观察息痛散对尿酸钠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尿酸钠混悬液注入大鼠踝关节腔,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息痛散组、息痛散联合shRNA组、秋水仙碱组,并灌胃治疗7 d。观察各组大鼠足趾肿胀度,采用ELISA法检测尿酸钠诱导的急性痛风关节炎大鼠血清Cyr61、IL-1β、TNF-α、IL-6水平; 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Cyr61、IL-1β、TNF-α、IL-6的表达。结果:灌胃治疗后,息痛散组、秋水仙碱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息痛散联合shRNA组与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痛散组大鼠炎症因子水平经灌胃治疗后降低。灌胃治疗后,息痛散组、秋水仙碱组大鼠血清Cyr61、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息痛散联合shRNA组与模型组血清Cyr61、IL-1β、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息痛散通过抑制Cyr61表达减轻急性痛风性大鼠模型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痹宁胶囊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滑膜组织的抗炎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药物干预7d。于造模前、造模后、治疗结束处死前测定大鼠右侧足踝关节容积及血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并在处死后将右侧踝关节滑膜组织做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滑膜组织并评分。结果:痹宁胶囊有利于大鼠受损的滑膜组织炎症修复,优于西药组,以中药高剂量组为佳。结论:痹宁胶囊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滑膜组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观察补肾利湿法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补肾利湿法防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BG)、模型组(MG)、中药对照组(CMCG)、西药对照组(WMCG)及中药复方低、中、高浓度组(CMLG、CMMG、CMHG),每组12只。采用MSU联合草酰钾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7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各组大鼠血清IL-17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中药复方低、中、高浓度各组IL-17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对照组与中药复方中浓度组比较,IL-17含量差异不大(P>0.01)。结论:补肾利湿法处方可明显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IL-17的表达,对防治痛风性关节炎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单玮  阙华发 《世界中医药》2013,8(2):189-193
目的:从NF-κB信号传导通路角度探讨三妙丸类方及引经药川牛膝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70只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60只大鼠制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妙丸组、三妙丸低剂量组、三妙丸高剂量组、川牛膝低剂量组、川牛膝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周径的变化;药物干预3天后,取大鼠滑膜组织,运用ELISA法、Westernblot法测定细胞因子水平及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对滑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各药物干预组大鼠滑膜组织NF-κBP65、TNF-α、IL-6、IL-8、滑膜组织病理学积分低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三妙丸类方及川牛膝通过下调NF-κBP65蛋白表达,抑制TNF-α、IL-6、IL-8的水平,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的炎症反应,以三妙丸高剂量组疗效尤为显著;三妙丸抗炎作用优于二妙丸,机制在于引经药川牛膝对二妙丸的药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yr61在痛风炎性微环境中的作用同时观察清热利湿通络法对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Cyr61及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经典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造模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虎杖组、清热利湿组、通络组、秋水仙碱组和慢病毒组。造模72h后取材,随后运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Cyr61、IL-1βmRNA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Cyr61蛋白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yr61 mRNA和蛋白及IL-1β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干扰Cyr61表达后,慢病毒组IL-1β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虎杖组Cyr61mRNA和蛋白表达、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清热利湿组Cyr61蛋白表达水平、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通络组Cyr6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Cyr61作为一种重要的促炎症因子参与GA的炎症过程,清热利湿通络法可通过下调Cyr61及IL-1β的表达水平,拮抗急性痛风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