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痹是闭阻不通的意思。痹证通常多指风、寒、湿等邪气,侵犯人体肌表、经络和骨节后,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肢体、关节、筋骨等处疼痛、痠楚、肿大、重着或麻木、屈伸不利等一类疾患,临床主要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浊瘀血阻滞痹等。本病类似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组织炎以及神经痛等。辨证施护一、风寒湿痹:此证型患者素体虚寒,风寒湿邪闭阻经脉、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故临床以肢体关节痠痛,尤以腕、肘、踝、膝等大关节受累多见,活动则痛增。临床以风胜者,疼痛以游走性,兼有恶风证;  相似文献   

2.
回纹型风湿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以急性关节炎及其周围炎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症,现代医学以非甾体抗炎药对症治疗为主。中医认为该病病因为正气不足,风寒湿热诸邪侵袭体表所致;病机为本虚标实,邪犯肌表,经络痹阻,不通则痛;临证可分为风寒湿证、风湿热证、气滞痰瘀证、正气不足证等四型。  相似文献   

3.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80-782
彭江云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为阳虚邪凑,其治疗特点可概括为三因并治、祛邪为先,营卫同调、气血并补,活血通络、补益肝肾,顾护胃气、善用温药。彭教授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肾虚寒凝、肝肾阴虚、气血亏虚六型,辨证论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肖长虹  顾为望 《中医杂志》1996,37(8):492-496
在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诱导阶段,单独给予风寒湿、风湿热刺激(实验Ⅰ),或同时给予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外涂(实验Ⅱ),结果显示,风寒湿显著降低雌性鼠炎症积分,延迟起病时间;风湿热不影响雌性鼠炎症积分,但显著提高炎症关节~(99m)Tc-MDP含量,并显著升高早期关节表面温度;风寒湿 SEB显著增加雄性鼠炎症积分,并在中后期显著降低关节表面温度;风寒湿、风湿热均可显著提高雌性鼠的胶原抗体水平;风寒湿显著降低雄性鼠的类风湿因子水平,风湿热显著降低雌性鼠类风湿因子水平;风寒湿 SEB显著提高雄性鼠类风湿因子水平。提示中医风寒湿致痹病因学说包含环境与感染因素协同作用,雌性鼠风湿热CIA与雄性鼠风寒湿CIA SEB可分别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模型。  相似文献   

5.
张剑勇  刘题章  陈敏庄  李志铭 《河南中医》2009,29(11):1065-1066
李志铭教授从事风湿病临床研究40余载,从气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方面颇有心得。认为,正气内虚、腠理空虚是内因,风寒湿热侵袭机体是外因。若素体阳气偏虚、卫阳不固,风寒湿邪入侵,阻滞经络,凝滞关节,多形成风寒湿痹。若素体阴血不足,内有郁热,与外邪相搏结,形成邪火,耗损肝肾之阴,使筋骨失去濡养;或风寒湿邪郁久化热,熏蒸津液,饮食积聚为痰浊,形成湿火,而壅滞经络关节,形成风湿热痹。痹证经久不愈,逐渐形成气血俱伤,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痰浊,邪气久恋不去,形成本虚标实、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证。采用"四结合疗法",即: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②虫类药与草药相结合;③内治与外治相结合;④休息与锻炼相结合。在长期治疗痹证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李老逐渐形成了"调气活血,祛邪排毒,调理脾肾,优势互补"的学术思想和治病风格。  相似文献   

6.
王济华  李松伟 《陕西中医》2006,27(3):381-38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与中医古籍所记载的“历节”、“顽痹”、“骨痹”等相似,其致残率高,属难治性疾病。临床通过对大量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对该病的治疗有了较深的认识,略迷已见,供同道参考。1明确病机,辨证组方类风湿关节炎以气血不足,肝肾亏损,风寒湿邪痹阻脉络,流注关节为基本病机,该病发展过程中病情变化多端,多种病理因素常相兼致病,寒热之间亦有兼夹、消长、转化,加之临床上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慢作用抗风湿药及免疫抑制剂的运用,证候往往错综复杂,临床上常见证型有:寒湿痹阻证、湿热蕴结证、寒热错杂证、肝肾不足、…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按照中医的发病学说,认为体虚感邪是发生本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邪是发生本病的外在因素,经络痹阻是发生本病的主要病机,据此提出了风寒湿痹、风湿热痹、气血虚弱、肝肾阴虚、痰湿瘀阻五型的辨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邢巍 《中医临床研究》2010,2(21):118-119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按照中医的发病学说,认为体虚感邪是发生本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邪是发生本病的外在因素,经络痹阻是发生本病的主要病机,据此提出了风寒湿痹、风湿热痹、气血虚弱、肝肾阴虚、痰湿瘀阻五型的辨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汪悦教授运用寒温并施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吾师汪悦教授运用寒温并施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现就其运用该法的经验做一总结,以飨同道。1寒热错杂型证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因邪气痹阻肢体、经络,气血运行失畅所致。风寒湿热外邪,侵袭肢节、肌肉、经络之间,以致气血运行失畅,而发为痹痛。如感受湿热之邪或阴虚阳盛之体,湿从热化则多见湿热痹阻之证;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周身多关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者可致残,目前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及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较多。魏子孝教授临证主张分期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即急性期从风湿热痹论治,以清热燥湿为主;慢性期以风寒湿痹论治,以温经散寒为主;缓解期治宜补益肝肾、兼顾祛邪,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治痹证选药用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鹏 《河北中医》2004,26(10):761-761
痹证是指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引起的以肢体及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该病多由外感寒湿,冲风冒雨,汗出入水,睡卧当风,风寒湿邪留于关节经络,或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外邪入侵肌表,留连筋骨血脉,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类临床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检索2000年1月一2011年12月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贵州省数字图书馆和读秀学术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结果共33篇文献纳入研究,病例数合计4233例。证型出现频次最高的是湿热阻络型20次(60.61%),其次是肝肾两虚型18次(54.55%)、痰瘀互结型17次(51.52%)、风寒湿痹型15次(45.45%)、寒湿阻络型14次(42.42%)、风湿热痹型及气血亏虚型10次(30.30%)、寒热错杂型9次(27.27%)。按病例数排列,湿热阻络型768例(18.14%)、风湿热痹型666例(15.73%)、风寒湿痹型584例(13.80%)、寒湿阻络型517例(12.21%)、寒热错杂型415例(9.80%)、痰瘀互结型364例(8.60%)、肝肾两虚型235例(5.55%)、久痹正虚型223例(5.27%),其余证候病例数皆未超过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候分布特点以湿热阻络型为主,其次风寒湿痹型、风湿热痹型、寒湿阻络型、痰瘀互结型及肝肾两虚型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发病机制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复感风寒湿热之邪,致使邪气痹阻经络,气血不通,造成局部甚至全身关节肿痛,治疗应善用活血化瘀之法。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128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10位的证型分别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寒湿痹阻、寒热错杂、瘀血阻络、气血两虚、肾阳虚衰型.结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寒湿痹阻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15.
刘卫 《光明中医》2008,23(10):1626-1627
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祖国医学将其归属痹证范畴,临床上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瘀血阻络痹、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等型。目前西医西药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RA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概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膝痹病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临床表现的病证。根据临床证候辨证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瘀血闭阻、肝肾亏虚4种证型。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膝痹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濮阳市中医院收  相似文献   

17.
介绍以活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体会。认为肝肾亏虚是发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为发病的外在条件,痰浊瘀血乃主要的病理要素,而经络痹阻为本病的病机根本。临证以经验方天甲通痹散为基本方,并根据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亏虚不同证型加减,取效良好。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8.
介绍以活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体会。认为肝肾亏虚是发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为发病的外在条件,痰浊瘀血乃主要的病理要素,而经络痹阻为本病的病机根本。临证以经验方天甲通痹散为基本方,并根据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亏虚不同证型加减,取效良好。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9.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后世医家遵《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多从风寒湿三邪论治。治法必去此风寒湿三气之邪而痹病可愈。临证中风邪易祛,寒邪易散,而水湿之邪胶滞难除,为三邪中坚者,且性阴粘着,易留关节筋骨,致病多缠绵难愈。故治痹尤当治湿,湿邪祛则风寒无党而易散。 痹证初起,不论肿在小关节还是大关节,疼痛则一;不论是风邪、寒邪还是湿邪偏胜,走关节,入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证型与各种炎性指标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间的相关关系。方法:确诊的RA患者113例,先按中医分型标准辨证分型,再分别检测ERS、hs-CRP、RF、以及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值,研究其中医证型的分布及与各种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13例患者中风寒湿痹型29例,风湿热痹型52例,痰瘀互结型17例,肝肾亏虚型15例。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患者的病程较痰瘀互结型和肝肾亏虚型为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患者的关节疼痛指数、压痛指数和肿胀指数均较痰瘀互结型和肝肾亏虚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肿胀指数较风寒湿痹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患者的ESR、hs-CRP和RF均较痰瘀互结型和肝肾亏虚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hs-CRP较风寒湿痹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患者外周血CD4+/CD8+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1),肝肾亏虚型患者外周血CD4+/CD8+显著低于其他证型(P〈0.01)。结论:风湿热痹型RA的炎症程度最高,风寒湿痹型的炎症程度次之,而痰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的炎症程度相对较低,hs-CRP和CD4+/CD8+比值可能可以作为RA湿热证候分类的微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