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及敲除野生型p53的HCT116细胞抑制作用的差异并探讨 其机制。方法 以0、15、30、60 μmol/L阿帕替尼处理HCT116 p53+/+、HCT116 p53-/-细胞24、48 h,以CCK-8法检测阿 帕替尼对两株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法)检测0、15、30 μmol/L阿帕替尼处理细胞24 h后凋 亡率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0、15、30 μmol/L阿帕替尼处理细胞24 h后,p53、NF-κB p65、 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CCK-8结果显示,阿帕替尼能抑制HCT116 p53+/+、HCT116 p53-/-细胞的增 殖,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阿帕替尼干预后,HCT116 p53+/+、HCT116 p53-/-细胞 凋亡率升高(P<0.01)。与HCT116 p53+/+细胞相比,阿帕替尼处理后HCT116 p53-/-细胞的凋亡率较低(P<0.05)。阿 帕替尼处理后,HCT116 p53+/+、HCT116 p53-/-细胞中 p53、NF-κB p65、capsase-3 mRNA 和 Caspase-3 蛋白表达升高 (P<0.05)。阿帕替尼干预后,HCT116 p53+/+细胞中 p53、NF-κB p65 蛋白表达下调而 HCT116 p53-/-细胞中 NF-κB p65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 阿帕替尼可能通过p53/NF-κB通路抑制HCT116 p53+/+、HCT116 p53-/-细胞增殖 并促进细胞凋亡,结肠癌细胞可能通过野生型p53对阿帕替尼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2.
祁王忠  段韶军 《中国药房》2015,(22):3103-3105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以0(阴性对照)、5、10、20、40μmol/L芍药苷培养A549细胞48 h后,以MTT法检测A549细胞活力。上述浓度芍药苷培养A549细胞24 h后,酶标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Bcl-xl、Bax、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NF-κB pp65)蛋白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比较,5~40μmol/L芍药苷培养A549细胞48 h后,细胞活力减弱;5~40μmol/L芍药苷培养细胞24 h后,细胞Caspase-3活性、Bax蛋白表达增强;10~40μmol/L芍药苷培养细胞24 h后,细胞Bcl-xl蛋白表达减弱,NF-κB pp65蛋白表达减弱;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芍药苷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F-κB信号通路、调节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蒿素能否通过激活人肝癌细胞HepG2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方法不同浓度青蒿素与人肝癌细胞HepG2共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周期与凋亡,Hoechst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内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Caspase-9和细胞色素C(Cytochrame,Cyto-C)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青蒿素作用HepG2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0.4和0.8 mmol/L青蒿素给药组,细胞G_2/M期比例明显升高(P0.05),细胞核出现染色质不均匀,核浓缩聚集、碎裂凋亡形态,细胞凋亡比例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青蒿素作用后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Bax/Bcl-2蛋白表达比例升高,Caspase-3、Caspase-9和Cyto C蛋白表达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素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发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_2/M期。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甲素对肝癌细胞株HepG2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和顺铂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不同时间,MTT方法 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方法 分析细胞胞核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分析其凋亡机制.结果 雷公藤甲素对HepG2细胞的增值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联用顺铂与单用药比较,明显提高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P<0.05);HepG2细胞胞核可见NF-κB p65蛋白少量表达,单用顺铂后能使其表达增强,联用雷公藤甲素后可逆转此现象;各药物组细胞中Caspase-3活性显著增高,且联合用药组高于单用药组(P<0.05).结论 雷公藤甲素对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并能增强顺铂化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和增加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含1 mmol/L连二亚硫酸钠的无糖DMEM培养基建立HT2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模型,设对照组、模型组和LBP高、中、低剂量(100、50、25 mg/L)组,以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TNF-α、NF-κB、I-κBα、Caspase-9基因转录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T22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TNF-α、NF-κB、Caspase-9基因转录活性显著上调,I-κBα基因转录活性显著下调(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LBP各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TNF-α、NF-κB、Caspase-9基因转录活性显著下调,I-κBα基因转录活性显著上调(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 LBP可能是通过下调TNF-α、NF-κB、Caspase-9基因转录活性以及Bax蛋白表达,增强I-κBα基因转录活性及Bcl-2的蛋白表达,抑制缺糖缺氧损伤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腺苷及其代谢途径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腺苷2.0mmol.L-1作用于HepG2细胞24和48h,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率;观察腺苷膜转运体抑制剂双嘧达莫、腺苷脱氨酶抑制剂红-9-(2-羟基-3-壬烷基)腺嘌呤(EHNA)和腺苷激酶抑制剂5′-氨基5′-脱氧腺苷(AMDA)对腺苷抑制细胞存活的影响,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应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腺苷与HepG2细胞作用24和48h,HepG2细胞出现特征性的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由对照组的(1.2±0.4)%和(4.1±1.6)%增加到(24.3±4.8)%和(38.6±7.4)%,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腺苷与HepG2细胞作用24h明显抑制细胞存活,P53表达明显增强,Bcl-2表达降低。预先分别给予双嘧达莫,AMDA和AMDA+双嘧达莫处理后,各处理组HepG2细胞存活率较腺苷组升高,细胞凋亡百分率和P53表达降低,Bcl-2表达无明显变化;EHNA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百分率、P53和Bcl-2表达与腺苷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腺苷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腺苷在胞内可能通过腺苷激酶而不是通过转氨酶的代谢途径参与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腺苷对HepG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还可能与其增加P5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腺苷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苷(ADO)诱导人类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DO(0~6mmol.L-1)作用于HepG2细胞36h,采用MTT法测定ADO抑制细胞增殖效应。将HepG2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ADO(0~4mmol.L-1)作用36h或2mmol.L-1ADO作用不同时间(0~48h),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学改变;观察2mmol.L-1ADO处理12h和24h后细胞周期的变化;观察2mmol.L-1ADO作用前后Caspase-3和CHOP的亚细胞定位的变化;用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ADO作用后HepG2细胞Caspase-3,Caspase-4,CHOP,JNK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ADO对HepG2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ADO(0.5,1,2,4,6mmol.L-1)处理HepG2细胞36h后,与对照组相比,相对细胞存活数分别下降13.48%±0.12%,27.92%±0.25%,35.21%±0.42%,51.46%±0.24%,71.42%±0.58%,呈现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ADO作用36h或2mmol.L-1ADO作用不同时间(0~48h)后,随着ADO浓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HepG2细胞核发生典型核固缩、核碎裂、核分解等凋亡形态学改变;2mmol.L-1ADO作用12h或24h后,细胞周期分析出现亚二倍体峰,提示细胞发生凋亡,对照组、ADD处理12h及24h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5%±0.12%、10.96%±0.07%和21.04%±0.26%;2mmol.L-1ADO诱导Caspase-3和CHOP表达增加,并从胞质易位进入胞核内;随着ADO浓度的升高,Caspase-4,Caspase-3,CHOP的表达均升高,均呈现剂量依赖性;而JNK的表达则没有变化。结论腺苷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与内质网应激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柴油废气颗粒物(diesel exhaust particles,DEP)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为探讨DEP对血脑屏障的损伤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分别用不同浓度的DEP(0、12.5、25、50和100μg/ml)处理24和48 h;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Bcl-2、Bax和Caspase-3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分别用不同浓度DEP处理bEnd.3细胞培养24和48 h后,其中0、12.5、25、50和100μg/ml剂量组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数量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活力呈下降趋势,且细胞早期凋亡数量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12.5、25、50和100μg/ml DEP剂量组处理24和48 h后,Bcl-2 mRNA呈下降趋势,Bax、Caspase-3 mRNA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24和48 h 12.5、25、50和100μg/ml DEP剂量组处理24和48 h后,Bcl-2蛋白呈下降趋势,Bax、Caspase-3蛋白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P可能通过诱导小鼠脑微血管内皮凋亡,从而对血脑屏障产生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亚砷酸钠染毒对人肝细胞(L02)凋亡及其机制的探讨。方法采用人肝细胞L02细胞株,亚砷酸钠染毒剂量范围为0~40μmol/L,处理时间为24和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并将活力为80%以上作为染毒剂量,选择亚砷酸钠终浓度为0、1.0、5.0和10μmol/L,处理24h。Hochest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CM-H2DCFDA荧光染色法观察胞内ROS形成,Western bloting检测NF-κB信号通路p-p65及p65蛋白的表达,用NAC干预2 h,加亚砷酸钠5.0μmol/L处理后,进一步观察上述指标。结果随着砷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增殖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凋亡细胞数和胞内ROS则呈现逐步增多的现象,但NAC预处理后ROS产生及凋亡细胞数目则显著降低,提示氧化应激在砷致人肝细胞L02中发挥作用;p-p65蛋白表达水平随砷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NAC预处理可降低其形成,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砷酸钠可经由氧化应激引起人肝细胞L02发生凋亡,且激活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WRN基因在氢醌(HQ)致U937细胞DNA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白血病细胞U937至生长对数期,低剂量HQ组、中剂量HQ组、高剂量HQ组分别以10、20、40μmol/L HQ染毒24 h及48 h,以等体积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组为完全空白对照组.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细胞DNA损伤;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WR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HQ可导致细胞DNA损伤,且损伤效用随染毒浓度增加而增大,48 h比24 h的DNA损伤程度增加,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2)免疫印迹结果显示,HQ染毒24 h,WRN蛋白相对表达量在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Q染毒48 h高剂量组分别与空白组、低剂量、中剂量中比较,WRN蛋白相对表达量呈降低的趋势(P<0.05).结论 HQ诱导WRN蛋白表达下调影响U937细胞DNA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孕酮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皮质核因子-κB(NF-κB)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孕酮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治疗组.按改进后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制作大鼠脑损伤模型,于伤后6、24、48h时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F-κB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大鼠的NF-κB和Caspase-3表达较损伤组减少,伤后6、24、48 h时,治疗组的NF-κB和Caspase一3阳性细胞数与脑损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酮可能通过抑制脑损伤后NF-κB的活性.下调Caspase-3的表达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高糖高脂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9C2心肌 细胞,通过 CCK-8 法进行细胞毒性试验分别确定高糖(HG)和棕榈酸(PA)最佳干预浓度,选取 0.1 mmol/L PA 和 50 mmol/L HG共同培养细胞建立高糖高脂损伤模型,不同浓度吡格列酮(PGZ)干预高糖高脂损伤细胞12、24及48 h 后通过CCK-8试验选取有效的干预浓度和干预时间。随后细胞分为:对照组(25 mmol/L葡萄糖)、溶剂组(棕榈酸溶 剂+二甲基亚砜)、HGPA 组(50 mmol/L 葡萄糖+0.1 mmol/L PA)、H-PGZ 组(10 μmol/L PGZ+HGPA)和 L-PGZ 组 (5 μmol/L PGZ+HGPA),采用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法检测活性氧簇(ROS)水平;微 板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T-AKT)、磷酸化蛋白激 酶B(P-AKT)、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激酶3(Caspase3)、剪切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激酶3(C-Caspase3)、B-淋巴 细胞瘤基因-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NAC(1 mmol/L N-乙酰半胱氨酸)+HGPA组和HGPA 组干预24 h后检测上述AKT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48 h内0、0.05、0.1、0.2、0.4 mmol/L PA组H9C2细胞活力 依次降低;12 h时,与25 mmol/L葡萄糖组比较,50、75以及100 mmol/L葡萄糖组细胞活力增加,24 h、48 h时25、35、50、 75、100 mmol/L葡萄糖组细胞活力依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48 h内HGPA组细胞活力降低(P<0.05);与HGPA组比 较,12 h时80 μmol/L组细胞活力降低(P<0.05),24 h时10 μmol/L PGZ组细胞活力增加,40、80 μmol/L PGZ组细胞活 力降低(P<0.05),48 h时5、10和20 μmol/L PGZ组细胞活力增加,40、80 μmol/L PGZ组细胞活力降低(P<0.05);与 对照组比较,HGPA组凋亡率、ROS、MDA、C-Caspase3、BAX表达明显升高,SOD、P-AKT、BCL-2表达降低(P<0.05); HGPA组、L-PGZ组、H-PGZ组的凋亡率、ROS、MDA、C-Caspase3、BAX依次降低,SOD、P-AKT、BCL-2表达依次升高 (P<0.05)。与 HGPA 组比较,NAC+HGPA 组 C-Caspase3 表达降低,P-AKT、Caspase3 表达升高(P<0.05)。结论 PGZ对ROS有抑制作用,可以促进AKT通路的活化,减轻高糖棕榈酸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瓜蒌皮提取物(extractive pericarpium trichosanthes,EPT)对体外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观察不同浓度瓜蒌皮提取物干预高糖处理的HUVECs凋亡的变化。MTT法检测HUVECs的存活率、采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比色法测定细胞内Caspase-3的活性、Western blot法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蛋白表达和p65核移位情况。结果 30 mmol·L-1葡萄糖处理内皮细胞48h能引起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的活性明显增加,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升高及p65核移位增加。用瓜蒌皮提取物(12.5、25、50 mg·L-1)预处理细胞1 h,可以增加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caspase-3的活性及NF-κB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且对高糖诱导的p65核移位有抑制作用。结论瓜蒌皮提取物对体外高糖诱导的HUVECs凋亡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NF-κB表达和降低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改善及对氧化还原酶及核因子(NF)κB-P53的调控分析。方法 SD大鼠100只,根据体质量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艾司洛尔组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艾司洛尔各剂量组构建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模型,并于造模成功开始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试验结束后,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大鼠心肌细胞组织氧化还原酶、NK-κB、P53mRNA、蛋白水平以及Caspase-3、Caspase-6、Caspase-9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洛尔各剂量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P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降低,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iNOS)、NF-κB、P53 mRNA、蛋白表达水平、Caspase-3、Caspase-6、Caspase-9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司洛尔各剂量LVSP、LVEPD、SOD升高,CK、LDH、MDA、i NOS、NF-κB、P53 m RNA、蛋白表达水平、Caspase-3、Caspase-6、Caspase-9表达水平降低,且随着艾司洛尔组给药剂量的增加,LVSP、LVEPD、SOD逐渐升高,CK、LDH、MDA、i NOS、NF-κB、P53 mRNA、蛋白表达水平、Caspase-3、Caspase-6、Caspase-9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剂量-效应关系明显(P<0.05)。结论艾司洛尔能降低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反应进而减轻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程度,其机制与艾司洛尔能抑制炎症信号通路NK-κB mRNA、蛋白表达水平进而抑制凋亡因子P53、Caspase-3、Caspase-6、Caspase-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潘佩英  李惠  徐韬  尤佳 《贵州医药》2011,35(4):301-303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G两步法对3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NF-κB p65、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NF-κB p65、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1),P53蛋白的过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NF-κB p65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P>0.05);NF-κB p65与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6,P=0.000)。结论 NF-κBp65、P53蛋白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NF-κB可能参与P53蛋白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蟾酥活性成分蟾蜍灵和华蟾毒配基协调索拉非尼抑制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HepG2细胞经药物作用12、24、48 h后的增殖活性;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Ser473)、IκB、NF-κB、p-NF-κB p65、Bcl-2、Bax、cyclin A、PC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蟾蜍灵、华蟾毒配基和索拉非尼作用组均能抑制HepG 2细胞增殖,且药物联合作用组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独药物作用组,呈时间依赖性,用金氏公式得出在24 h具有协同作用(P<0.01);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epG 2细胞经药物处理24 h后,细胞呈现出核染色质凝集的凋亡形态特征;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索拉非尼作用组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0.01),蟾蜍灵、华蟾毒配基作用组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P<0.01),药物联合作用组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蟾蜍灵、华蟾毒配基和索拉非尼单独药物作用组和联合作用组Akt、NF-κB总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Akt(Ser473)、p-NF-κB p65、Bcl-2、cyclin A、PCNA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联合作用组比单独药物作用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IκB、Bax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联合作用组比单独药物作用组升高更加明显(P<0.01)。结论蟾酥活性成分蟾蜍灵和华蟾毒配基协调索拉非尼通过下调Akt/NF-κB信号通路,抑制肝癌HepG 2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片仔癀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Normal)、片仔癀不同浓度剂量组(浓度分别为1、10、100 mg·L~(-1)),药物作用24 h后,收集细胞进行以下相关检测: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片仔癀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存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指标Bax、Bcl-2、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膜联蛋白A1/VEGF通路相关指标(ANXA1、VEGF、VEGFR、NF-κB p50);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片仔癀能够抑制体外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活性,抑制细胞集落形成,促进HepG2细胞凋亡蛋白表达,促进细胞ANXA1蛋白表达,抑制VEGF、VEGFR表达,及抑制核蛋白NF-κBp50表达;结论片仔癀能够抑制体外人肝癌细胞株Hep G2活性,其主要作用机制与促进Hep G2细胞凋亡蛋白,促进细胞ANXA1蛋白,抑制VEGF/VEGF受体,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U293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于体外培养的U2932细胞,分为对照组(0 mmol/L)和二甲双胍实验组(分别为5、10、20、40 mmol/L),分别培养24、48、72 h。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自噬及凋亡等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二甲双胍处理后的U2932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5、10和20 mmol/L二甲双胍组G0/G1期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20 mmol/L二甲双胍组24 h、48 h、72 h的细胞凋亡比例较对照组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5、10和20 mmol/L二甲双胍组磷酸化AMP活化蛋白激酶α亚基(p-AMPKα)、P5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关联X蛋白(Bax)、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微管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致凋亡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基因NF-κB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姜黄素加入白血病细胞株THP-1中,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与Caspase-3的表达,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15μmol/L姜黄素作用24h后,凋亡率为(26.504±0.617)%,与对照组(1.232±0.120)%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姜黄素诱导THP-1细胞凋亡具有量-效关系;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姜黄素可降低NF-κB的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且表达量与姜黄素的作用呈剂量相关。结论姜黄素能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THP-1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下调NF-κB表达继而上调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载脂蛋白(Apo)AⅠ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将0.01、0.1、1.0、10.0、20.0 μmol/L的雌二醇(E2)与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共同孵育24 h;选用10 μmol/L的E2与HepG2细胞共同孵育0、1、6、24、48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Apo A Ⅰ mRNA表达水平.结果:随E2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内Apo A Ⅰ mRNA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10 μmol/L时表达最高,与空白组及0.01、0.1、1.0 μmol/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μmol/L时Apo A Ⅰ mRNA表达降低;时间刺激试验显示随刺激时间的延长,HepG2细胞中Apo A Ⅰ mRNA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刺激24 h后表达水平最高,48 h后下降.结论:E2可在转录水平调节Apo A Ⅰ基因表达,并呈现部分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