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层黏连蛋白(LM)、纤连蛋白(FN)在毛囊生长周期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LM、FN在毛囊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的表达.结果 ①生长期毛囊:LM均匀的表达于毛乳头处,在基底膜处呈明显的线状表达,外根鞘处表达也呈明显的阳性;FN均匀表达于毛乳头、基底膜、真皮鞘.②退行期毛囊:LM在毛乳头处少量表达,在基底膜处呈线状表达;FN在毛乳头和基底膜处表达均较生长期明显减少,但仍为阳性.③休止期毛囊:毛乳头浓缩成球点状,LM在毛乳头的表达为阴性,但在基底膜处仍然呈明显的线状表达,且较退行期更明显;FN在毛乳头、真皮鞘、基底膜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LM、FN在毛囊的生长期、退行期及休止期的表达随毛囊生长周期而发生周期性变化,LM、FN可能参与毛囊生长周期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IGF-Ⅰ、IGF-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IGF-Ⅰ、IGF-Ⅱ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IGF-Ⅰ表达水平高于在位子宫内膜(P<0.05)及正常子宫内膜(P<0.01);在位内膜中IGF-Ⅰ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上未见IGF-Ⅱ表达,但正常子宫内膜IGF-Ⅱ表达高于在位内膜(P<0.05)。结论:IGF-Ⅰ、IGF一Ⅱ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毛囊干细胞的定位及增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毛囊干细胞定位和增殖特性.方法 取人枕部头皮毛囊进行角蛋白19(K19)免疫组化染色,并测量阳性段距毛囊下端的距离;将包含毛球部上方阳性段的毛囊上皮组织分别置于含有和不含有间质细胞的凝胶表面气液界面培养,当出现增殖灶时,测量其距毛囊下端的距离,分析K19阳性部位与培养出现的增殖灶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增殖灶的超微结构.结果 人枕部头皮毛囊有两个K19阳性区域,即隆突部和毛球部上方一段外根鞘,毛囊下段上皮组织只在含有间质细胞的凝胶表面培养时毛球部上方出现一增殖灶,统计学分析支持毛球部上方的K19阳性部位和毛囊下段上皮组织培养出现的增殖灶为同一部位.透射电镜显示增殖灶含有幼稚细胞、成熟角质形成细胞和凋亡细胞.结论 人头皮毛囊可能有两个干细胞库,即隆突部和球部上方外根鞘的一个局限区域,干细胞的增殖需要间质细胞(如毛乳头细胞)的存在,增殖的干细胞可能向形成新的干细胞、成熟角质形成细胞和凋亡细胞三个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4.
潘佩英  李惠  徐韬  尤佳 《贵州医药》2011,35(1):27-29
睾丸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是小儿睾丸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较罕见,我们收集了我院2002-2010年诊断的6例睾丸卵黄囊瘤,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潘佩英  程波  姜晓勇  何勤  廖跃 《贵州医药》2005,29(10):867-868,F0002
目的 通过测定体外传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中的层粘连蛋白(LM)、纤维粘连蛋白(FN)表达的变化,探讨LM、FN在体外毛乳头细胞的聚集、粘附、生长中是否具有重要作用.方法 取正常人头皮以两步酶分离法获得毛乳头进行培养,分别对1、3、6、9代毛乳头细胞做LM和FN免疫组化S-P染色,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 培养的毛乳头细胞的胞浆中LM和FN在第1、3、6、9代免疫组化染色均为强阳性;毛乳头细胞培养到第9代,其细胞形态已发生变异,失去典型的梭形形态,已没有凝聚性生长的特性,并且细胞生长非常缓慢,已不适宜再传代.结论 传代毛乳头细胞的LM、FN表达持续强阳性,提示传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具有持续分泌LM、FN的能力,但LM、FN在体外传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的聚集、粘附、生长中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婴,5 个月,因发现右侧阴囊包块1 周余入院.查体:右侧阴囊增大,右侧睾丸外缘可扪及大小3.0 cm ×3.0 cm ×2.0 cm的不规则包块,质地中等偏硬,无明显触痛.其余体格检查均正常.MRI示:右侧阴囊明显肿大,其间见一团片状异常信号灶,形态欠规则,略呈分页状,境界欠清,大小2.1 cm ×1.6 cm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腔镜技术联合术中B超引导取出注射式隆乳剂的可行性,总结经验并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采用B超引导下腔镜取出注射式隆乳剂的方法,对38例(73侧)双侧乳房接受注射隆乳剂患者进行取出术,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手术时间25~50分钟/侧,平均(35.0±3.6)分钟/侧。均未出现中转开刀、术后出血、感染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患者均感到满意。术后1~6个月复诊,超声复查显示69侧(94.5%)未发现明显的隆乳剂残留。均未扪及包块,均未出现乳头、乳晕的感觉障碍。结论腔镜技术联合B超取出注射式隆乳剂是目前理想的取出方法,它具有美容、微创、安全和精准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潘佩英  何勤  程波 《贵州医药》2004,28(4):316-316
患者,男,14岁,湖北籍,汉族,学生。诉双小腿伸侧、双大腿及背部皮损1^ 年。患者于幼年时在两侧内踝处常因摩擦而起水疱,未予重视。于1^ 年前在双小腿伸侧、双大腿及背部起密集的丘疹,黄豆至蚕豆大小,表面粗糙,部分因搔抓而结痂,自觉瘙痒,面积逐渐增大,曾在贵阳市某医院皮肤科以“强的松”、“氟冰霜”等治疗,效果不佳,于2003年7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为明确诊断取小腿部皮损做病理活检,诊断为“白色丘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相似文献   
9.
李惠  潘佩英  徐韬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74-2676
目的:探讨PTEN、HER-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及6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TEN、HER-2的表达。结果:PTEN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逐渐降低,并且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HER-2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呈逐渐增高的趋势,HER-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与增生期子宫内膜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宫内膜增殖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合并为一组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随着肿瘤病理分级(P<0.01)、肌层浸润深度(P<0.01)、临床分期(P<0.01)的增加及出现淋巴结转移(P<0.05)时表达增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TEN表达与HER-2表达成负相关关系(rs=-1.000,P=0,α=0.01)。结论:PTEN的检测可作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早期诊断的标记物,HER-2的检测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的指征,PTEN的缺失和HER-2的过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龙梅  朱莉  包林林  潘佩英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6):4562-4566
背景 随着儿童胃镜检查的普及,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胃肠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针对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后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贵阳地区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后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消化科2016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因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入院的2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H.pylori检测结果,H.pylori阳性者为阳性组,H.pylori阴性者为对照组,分析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后胃镜检查、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特点及疗效。结果 210例患儿中阳性组104例、对照组106例,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率为49.5%。H.pylori感染平均发病年龄为(7.2±1.3)岁。阳性组胃镜检查提示糜烂出血性胃炎58例、消化性溃疡23例、结节性胃炎13例、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10例,对照组胃镜检查提示糜烂出血性胃炎84例、消化性溃疡18例、结节性胃炎3例、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1例。阳性组糜烂出血性胃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节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炎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重度炎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组淋巴细胞阳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抗H.pylori治疗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93例、阳性11例。结论 贵阳地区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率为49.5%,以学龄期儿童发病为主;H.pylori感染后胃镜检查以糜烂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节性胃炎为主要表现,糜烂出血性胃炎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节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以重度炎症为主,重度炎症改变及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H.pylori感染相关,标准三联疗法对H.pylori根除率为8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