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Zhao H  Wang J  Wang X  Dong J  Zhou H  Yang Y 《卫生研究》2012,41(2):180-4, 190
目的探讨多氯联苯(PCB126)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c-fos和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percoll分离液(密度1.073g/cm3)分离Wistar大鼠MSCs、培养并传代,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低剂量组(10-7mol/L PCB126)和高剂量组(10-6mol/L PCB126)。PCB126分别作用于MSCs 12h和24h后,利用MTT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细胞c-fos的表达;PCB126分别作用于MSCs 30min、1h、2h、4h、8h、12h和24h后,利用RT-PCR分析c-fos和c-ju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细胞c-fos和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 10-6mol/L和10-7mol/L组12h时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13.8%和19.1%,24h时分别为31.5%和36.1%,48h时分别为42.5%和43.6%(t=8.42,P<0.01)。10-6mol/L和10-7mol/L组12h时c-fos的阳性率分别为54.6%(231/446)和51.3%(214/416)(χ2=15.59,P<0.01;χ2=15.45,P<0.01),24h时c-fos的阳性率分别为83.2%(376/425)和73.0%(309/423)(χ2=60.56,P<0.01;χ2=25.79,P<0.01)。RT-PCR结果显示,10-6mol/L组和10-7mol/L组在30 min和1h时c-fos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两组在不同时间c-jun mRNA均上调且10-6mol/L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10-7mol/L组(t=7.88,P<0.01)。10-6mol/L和10-7mol/L组12h时c-fos和c-jun蛋白表达上调(t=9.91和t=8.84,P<0.01),24h时c-fos和c-jun表达显著上调(t=9.52,P<0.01)。结论 PCB126能促进MSCs增殖,上调癌相关基因c-fos和c-jun的表达,PCB126影响MSCs的功能与c-fos和c-jun的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辐射诱发胸腺瘤过程中β-catenin和c-myc mRNA表达影响,为阐明MSC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C57BL/6小鼠MSCs,X射线照射C57BL/6小鼠建立胸腺淋巴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辐射组及MSCs组,每组6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胸腺β-catenin和c-myc mRNA表达。结果辐射组小鼠胸腺瘤β-catenin mRNA表达量(0.92±0.23)明显高于对照组(0.64±0.21)(P<0.05),MSCs组β-catenin mRNA表达量(0.77±0.24)下降;与对照组(1.48±0.34)比较,辐射组c-myc mRNA表达量(1.61±0.37)上调,MSCs组c-myc mRNA表达量(1.18±0.34)明显低于辐射组(P<0.05)。结论 MSCs可通过抑制β-catenin和c-myc基因异常表达,抑制肿瘤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亚砷酸钠(NaAsO2)暴露对Chang肝细胞株NF-E2相关因子2(Nrf2)、及其调控的下游抗氧化酶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血红素单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5μmol/L NaAsO2作用Chang肝细胞2、4、6、12和24 h;或不同浓度的NaAsO2(10、25和50μmol/L)作用Chang肝细胞6 h,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rf2、NQO1和HO-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25μmol/L的NaAsO2可以明显诱导Chang肝细胞Nrf2、NQO1和HO-1的蛋白表达(P<0.01);Nrf2蛋白2 h开始明显诱导,4 h表达水平最高,此后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虽然表达有所下降,但持续至24 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NQO1的蛋白表达水平也从4 h开始增加并持续至24 h;HO-1的蛋白表达则从6 h开始明显诱导,且随暴露时间的继续延长表达持续上升,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10、25和50μmol/L NaAsO2染毒6 h,Nrf2、NQO1和HO-1的蛋白表达均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大量诱导,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结论 NaAsO2暴露能够诱导Chang肝细胞Nrf2、NQO1和HO-1蛋白表达增强,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叶酸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月龄雄性APP/PS1模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叶酸缺乏组、叶酸对照组、叶酸低、高剂量组(120、600μg/kg);同月龄野生型小鼠作为阴性对照组。叶酸缺乏组小鼠饲以叶酸缺乏饲料,其他各组饲以普通饲料,干预60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β位淀粉样前体裂解酶–1(BACE1)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WB)检测脑组织BACE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Aβ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中和含量。结果与叶酸对照组比较,叶酸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中Aβ蛋白表达降低,叶酸缺乏组Aβ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叶酸对照组(0.295±0.034)比较,叶酸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含量(0.209±0.041)降低,叶酸缺乏组含量(0.396±0.043)升高(P<0.05);与叶酸对照组(15.99±1.434)比较,叶酸缺乏组小鼠脑组织BACE1 mRNA水平(21.97±4.396)升高,叶酸低、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中BACE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9.932±1.903)、(10.53±2.750)]均降低(均P<0.05);与叶酸对照组(1.371±0.213)比较,叶酸缺乏组小鼠脑组织中BACE1蛋白表达水平(1.655±0.241)升高,叶酸低、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中BACE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3±0.271)、(0.906±0.188)]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充叶酸可减少AD小鼠脑组织中Aβ沉积及含量,其机制可能与叶酸抑制小鼠脑组织中淀粉样蛋白生成途径的分泌酶BACE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丙烯酰胺(AA)对L-02胎肝细胞株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对原癌基因c-fos、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终浓度AA(低剂量组:0.01和0.1mmol/L,中剂量组:0.5、1.0和2.5mmol/L,高剂量组:5.0和7.5mmol/L)对L-02细胞分别染毒12h和24h,CellTiter 96 MTS/PMS Assay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方法检测c-fos、c-ju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染毒组细胞存活率略有升高,中、高剂量组则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2.5mmol/L)染毒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染毒组c-jun、c-fos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且随着AA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c-jun、c-fos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增高(P<0.05)。结论AA可引起细胞凋亡及原癌基因c-jun、c-fos蛋白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Wistar幼鼠关节软骨胶原合成和分解代谢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Wistar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ON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组隔日灌胃染毒,处理80 d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软骨内Ⅱ型胶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ELISA法检测鼠尿液中脱氧吡啶啉(DPD)含量;电镜观察胶原纤维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低、高剂量DON组Ⅱ型胶原表达量分别为(7.42±1.12)%(、4.79±0.96)%(、2.82±0.6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高剂量DON组iNOS与MMP-13表达量分别为(6.90±1.61)%(、8.52±1.90)%(、11.78±2.51)%和(3.06±1.13)%(、6.45±1.56)%(、12.47±2.45)%,随DON浓度增高而增加(P<0.05);ELISA结果显示,DPD表达量随DON浓度增高呈上升趋势;电镜显示,胶原纤维空隙增大,稀疏,呈老化现象,网络结构破坏较明显。结论 DON可增加软骨细胞iNOS表达,提高NO合成,促进MMP-13合成并增加Ⅱ型胶原降解,进而导致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某复合营养素对大气PM_(2.5)致大鼠急性肺部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PM_(2.5)模型组、低剂量营养素(150 mg/kg)+PM_(2.5)组、高剂量营养素(750 mg/kg)+PM_(2.5)组。营养素组连续预灌胃14 d营养素溶液,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第15天灌胃后除空白组外的各组大鼠气管滴注PM_(2.5)(9.0 mg/kg)混悬液染毒,每隔24 h 1次,共3次,空白组气管滴注生理盐水。末次染毒24 h后,收集血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匀浆和病理切片。分析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肺泡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水平;肺匀浆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PM_(2.5)模型组的大鼠MDA、ACP、LDH、TNF-α、IL-1β水平增加、SOD活力降低(P<0.05或P<0.01);与PM_(2.5)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营养素+PM_(2.5)组能降低MDA、TNF-α、IL-1β水平及升高SOD活力(P<0.05或P<0.01),高剂量营养素+PM_(2.5)组能降低ACP、LDH水平(P<0.05或P<0.01),并改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论该复合营养素对PM_(2.5)致大鼠急性肺部氧化应激及炎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铝暴露对小鼠认知能力的影响及与脑组织β-淀粉样前体蛋白(13-APP)、β-淀粉样蛋白(β-AP)表达的关系.方法 动物模型高、中、低剂量组每日用AICI,含量120、12、1.2 mg/kg饲料进行喂养,对照组喂饲正常饲料,染毒9个月后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跳台实验、避暗实验进行行为学测试,取脑,观察小鼠组织学变化,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β-APP和β-AP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小鼠跳台实验潜伏期与错误次数为(205.00±30.09)s和(0.29±0.49)次,铝暴露中、高剂量组跳台实验潜伏期与错误次数分别为(159.63±59.61)、(103.02±41.86)s和(1.63±1.06)、(2.00±1.63)次,与对照组比较,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避暗实验潜伏期(265.57±15.05)s比较,铝暴露中、高剂量组小鼠避暗潜伏期[(126.71±25.73)、(45.57±33.13)s]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铝暴露中、高剂量组β-APP、β-AP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多(P<0.05,P<0.01).结论 慢性铝暴露可导致小鼠β-APP和β-AP的表达上调,这可能是铝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宋殿芳  徐冲 《中国妇幼保健》2018,(24):5967-5970
目的探讨抑制宫颈癌基质相互作用蛋白分子1(STIM1)基因表达对癌细胞增殖侵袭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人宫颈鳞癌sih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STIM1-siRNA组,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ing检测STIM1的siRNA转染细胞48h的效果;CCK8法于转染的24h、48h和72h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TRanswell小室检测转染48h的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bloting检测增殖蛋白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侵袭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c-myc的蛋白表达。结果TIM1-siRNA组STIM1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间STIM1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IM1-siRNA转染细胞24h的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转染48h和72h后的细胞活力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TIM1-siRNA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CNA、MMP-2、β-catenin、c-myc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抑制宫颈癌细胞STIM1基因表达可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5-己二酮(2,5-hexanedione,HD)染毒致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中S100β蛋白与mRNA表达变化。方法将9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3组,每组23只。HD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经腹腔注射染毒给予100 mg/kg和300 mg/kg HD,连续8周,每周5次;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处死10只大鼠并分离坐骨神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100β蛋白表达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观察mRNA表达,另取3只大鼠分离坐骨神经用于电镜观察。其余30只大鼠停止染毒、自然恢复8周后取材。结果染毒8周后高剂量组动物后肢全部瘫痪,低剂量组动物步态异常如后肢肌力下降。电镜观察染毒组动物坐骨神经髓鞘的形态异常。低、高剂量组中S100β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92%和79%,染毒终止、恢复8周后为149%(P<0.05)和119%。染毒8周时S100β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为对照组的0.65倍(P<0.05)和0.56倍(P<0.05),染毒终止、恢复8周后分别为1.46倍和0.87倍。结论 HD染毒大鼠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中S100β蛋白和mRNA表达发生变化,S100β蛋白参与了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对染尘大鼠肺纤维化进程的具体作用。方法 SPF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矽肺组、PC低剂量组、PC高剂量组,每组24只;采用气管内注射SiO2悬液方法复制大鼠矽肺模型。染尘后第2天PC低剂量组按50 mg/(kg.d)灌胃给予PC,PC高剂量组按500 mg/(kg.d)灌胃给予PC,矽肺组和对照组则给予等容生理盐水。给药开始后第14、28、60天时每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TGF-β1、HSP47的表达,并检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在染尘14、28和60 d时,血清中SOD的活力明显下降,60 d时尤为显著;此外,肺组织中TGF-β1和HSP47的表达增加,且随染尘时间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应用高剂量PC干预后,血清中SOD活性增加(P<0.05),在染尘60 d时,上升到251.36 U/ml(矽肺组为181.32 U/ml);PC干预组肺组织中TGF-β1和HSP47表达的升高趋势(P<0.05)亦见恢复,染尘60 d时,PC高剂量组肺组织中TGF-β1和HSP47的表达分别为24....  相似文献   

12.
李平  李芬  叶昉  吕玲  陈军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7):933-935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内核因子E 2相关因子2(Nrf 2)信号通路是否对铅暴露所致的氧化应激产生应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低、中、高剂量(5、25、125μmol/L)的醋酸铅溶液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 5 Y细胞染毒,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探针检测染毒2 h后细胞活性氧(ROS)水平,染毒24 h后用二硫基双硝基苯甲酸(DTNB)比色法检测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C-δ(PKC-δ)、酪氨酸激酶2(CKⅡ)以及胞浆和胞核中Nrf 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染毒剂量增加,低、中、高剂量组ROS含量依次为(559.17±54.56)、(585.50±36.41)、(621.00±29.96),与对照组(533.50±46.47)比较,中、高剂量组含量明显升高(P<0.05);GSH含量依次为(165.39±17.37)、(140.92±14.77)、(84.03±10.31),与对照组(222.10±14.91)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胞浆Nrf 2相对灰度值为(0.38±0.09)、(0.27±0.09)、(0.25±0.11),胞浆Nrf 2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低、中、高剂量组胞核Nrf 2相对灰度值为(1.38±0.50)、(1.55±0.49)、(2.79±1.56),仅高剂量组胞核Nrf 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低、中、高剂量组PKC-δ相对灰度值为(1.84±0.46)、(2.55±0.36)、(2.38±0.77),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低、中、高剂量组CKⅡ相对灰度值为(1.28±0.32)、(1.34±0.21)、(1.52±0.42),与对照组比较仅高剂量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铅致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同时激活胞浆中Nrf 2转移入核内,进而发挥氧化应答,PKC-δ、CKⅡ在铅致Nrf 2激活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乙酸铅诱导大鼠脑脉络丛Z310细胞的低剂量兴奋作用和高剂量抑制作用。方法以浓度为0、0.000 2、0.002、0.02、0.2、2、20、200、500μmol/L的乙酸铅分别染毒Z310细胞12和24h,用噻唑蓝(MTT)法和2-(2-甲氧基-4-硝苯基)-3-(4-硝苯基)-5-(2,4-二磺基苯)-2H-四唑单钠盐(WST-8)法检测细胞生存情况,并观察各剂量组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0.02μmol/L乙酸铅染毒24 h,MTT法检测Z310细胞存活率为107.06%,0.2μmol/L染毒组24 h时细胞存活率升高为110.91%;>2μmol/L乙酸铅染毒时,细胞存活率随剂量增加而降低;染毒24 h时,200、500μmol/L乙酸铅组细胞存活率(MTT法)分别下降至79.37%和76.81%(P<0.01);染毒12、24 h时,200、500μmol/L乙酸铅组细胞存活率(WST-8法)分别下降至81.67%和72.36%及56.89%和44.05%(P<0.05)。结论低剂量乙酸铅可引起Z310细胞兴奋效应;高剂量乙酸铅引起Z310细胞抑制效应;WST-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较MTT法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s)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雌性生殖系统影响。方法将40只21 d雌性ICR小鼠随机分成DEHP 0、20、100、500 mg/kg剂量组,连续染毒10 d,停止染毒24 h后处死动物,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CR)技术测定小鼠PPARs 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雌二醇、孕酮水平。结果 100、500 mg/kg DEHP组卵巢湿重分别为(0.01±0.003)、(0.01±0.007)g,脏器系数分别为(0.13±0.02)%、(0.12±0.03)%,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500 mg/kg DEHP组小鼠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染毒组小鼠血清孕酮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PPARα、PPARβ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PARγ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DEHP作为一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可以通过改变PPARs基因表达水平影响雌性小鼠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噬通路在白藜芦醇(RSV)减轻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低、高剂量组(100、250 mg/kg)(n=10);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喂饲基础饲料和MCD饲料,白藜芦醇组在喂饲MCD饲料同时给予RSV灌胃,4周后测定小鼠体重、肝重、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分离小鼠肝脏,测定甘油三酯(TG)和丙二醛含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变性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及各通路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肝组织TG含量[分别为(144.17±0.32)U/L和(112.77±0.88)mg/g]明显升高(P<0.01),肝脏LC3Ⅱ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水平[分别为(1.27±0.01)、(1.81±0.09)]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白藜芦醇组小鼠血清ALT含量、肝组织TG含量[分别为(83.16±0.40)U/L、(40.75±0.19)mg/g]明显降低(P<0.01),LC3Ⅱ、AMPK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25±0.14)、(3.01±0.16)]明显升高(P<0.01);蛋白激酶B(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改善MCD饮食诱导的NASH,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自噬AMPK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6.
王健  江水清  项桂菊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0):1187-1189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原发性肝癌患者乙肝病毒x基因(HBVx-DNA)表达水平与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原发性肝癌乙肝患者血清中HBVx-DNA,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前后mIL-2R表达水平。结果慢性乙肝、原发性肝癌患者HBVx-DNA阳性率分别为11.9%(16/135)和40.9%(9/22),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x-DNA阳性率分别为0,20.8%(5/24),17.9%(5/28),17.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组HBVx-DNA阳性率为20.4%(21/103),与HBeAg(-)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x-DNA(+)组和HBVx-DNA(-)组PHA诱导前后mIL-2R表达水平分别为(2.53±1.08)%,(26.47±4.26)%和(3.34±1.23)%,(29.25±4.71)%,2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活组织检查,原发性肝癌患者HBVx-DNA阳性率达50%(3/6),明显高于慢性乙肝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体内有HBVx-DNA存在,以中度、重度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较多见。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HBVx-DNA表达水平均最高,其与宿主细胞整合是导致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HBVx-DNA(+)患者T细胞活化功能进一步降低,可能是诱导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HBVx-DNA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早期发现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 AR)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DEHP(0.05~0.80 mmol/L)对MCF-7细胞染毒24、48 h,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St AR基因表达水平,观察DEHP染毒的剂量-效应关系;用单一剂量DEHP 0.80 mmol/L染毒细胞3、6、12、24、48 h,荧光定量PCR检测St AR基因表达水平,观察DEHP染毒的时间-效应关系;DEHP(0.10~0.80)mmol/L染毒24 h,western blot检测St AR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DEHP染毒24 h,(0.10~0.80)mmol/L剂量组St AR基因表达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50%~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HP染毒48 h,(0.05~0.80)mmol/L剂量组St AR基因表达水平比对照组升高30%~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DEHP 0.8 mmol/L染毒3 h后St AR基因表达比对照组升高35%(P0.05),染毒6 h后St AR基因表达升高65%(P0.01),染毒12 h升高130%(P0.01),染毒24 h升高145%(P0.01),染毒48 h升高260%(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EHP 0.10 mmol/L组St AR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0.20 mmol/L组St AR蛋白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升高35%(P0.05),0.40 mmol/L组St AR蛋白表达升高55%(P0.01),0.80 mmol/L组St AR蛋白表达升高70%(P0.01)。结论 DEHP可引起St AR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推测DEHP可能通过影响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St AR表达水平变化,从而产生生殖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苯并[a]芘(BaP)对人肺癌(淋巴结转移)NCI-H292的细胞毒性及其对NCI-H292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期生长的NCI-H292细胞,分别以不同剂量BaP(0、4、8、16和32 μmol/L) 染毒24、48和72 h后,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RTCA)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细胞内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8(IL-8)水平。本实验按照5×3析因设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BaP染毒组在24、48和72 h时间点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01),细胞存活率与染毒剂量之间呈高度负相关关系(r1=-0.986、-0.974和-0.993,P<0.01);与同剂量组24 h时比较,各实验组在染毒48 h和72 h细胞存活率均显著升高(P<0.001), 细胞存活率与染毒时间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2=0.958、0.996、0.994、0.999和1.000,P<0.01)。NCI-H292细胞内IL-1β水平在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上有交互效应(P<0.001),在48 h和72 h时BaP高剂量(8~32 μmol/L)染毒组IL-1β水平均呈随着染毒剂量升高而降低(P<0.01),72 h时低剂量BaP染毒组IL-1β水平则呈随着染毒剂量升高而升高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同时,各实验组细胞IL-1β水平在24、48和72 h均呈随着染毒时间增加而上升的时间-效应关系(P<0.01)。NCI-H292细胞内IL-8水平在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上有交互效应(P<0.01): 在染毒72 h,BaP染毒剂量为0~16 μmol/L时IL-8水平呈随着染毒剂量升高而升高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4、8 μmol/L染毒组细胞IL-8水平在24、48和72 h呈随着染毒时间增加而上升的时间-效应关系(P<0.01)。结论 BaP染毒可引起NCI-H292细胞的存活率下降,且随着染毒剂量增加毒性作用增强;BaP可刺激NCI-H292细胞分泌IL-1β和IL-8,其可能在BaP致肺肿瘤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芦军萍  蔡德培 《卫生研究》2008,37(4):413-416
目的检测4-壬基酚(4-NP)、双酚A(BPA)对幼雌SD大鼠的拟雌激素样作用和内分泌干扰作用。方法以21日龄雌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选取4-NP和BPA为染毒物质,均设高中低剂量,连续喂饲3天,于末次给药后24h处死。以子宫湿重、脏器系数、子宫内膜及平滑肌增生程度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作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结果染毒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的4-NP(200mg/kg和100mg/kg)和BPA(600mg/kg和400mg/kg)能够使染毒动物的子宫湿重及脏器系数明显增加(P<0.01),并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4-NP和BPA高、中、低剂量都能够使子宫内膜上皮增高,平滑肌增厚,PCNA蛋白表达增强(P<0.05)。结论动物染毒实验进一步证实了4-NP、BPA作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拟雌激素作用及其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Caspase-3在硫化砷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硫化砷(As4S4)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7.5、15、30、60mg/L)的As4S4,12、24、36、48、60 h处理Hela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剂量As4S4处理Hela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表达的变化;并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半胱氨酸酶3(caspase-3)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不同剂量As4S4处理的Hela细胞,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24 h时IC50为30 m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显示不同浓度As4S4作用Hela细胞24 h后,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其凋亡率分别为(8.13±1.13)%、(29.58±2.51)%、(46.24±3.92)%、(62.36±4.42)%,对照组没有出现凋亡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As4S4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下降,caspase-3表达增加;随着As4S4剂量的增加,表达活性caspase-3的细胞百分率逐渐增加,分别为(2.67±0.22)%、(9.53±0.15)%、(21.28±0.43)%、(39.63±0.80)%、(63.40±0.69)%(P<0.01)。结论As4S4体外对Hela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bcl-2蛋白表达,活化caspase-3的活性来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