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对股骨远端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方法:自2005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并随访股骨远端骨折56例,其中采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16例、AO股骨髁解剖钢板治疗18例、逆行交锁髓内钉(RIMN)治疗22例。按A0/OTA分类,A型36例;C型20例。对56例患者的骨折并发症、骨愈合率及膝关节HSS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为16.4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3种内固定方法的骨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MN组骨愈合率最高(95.5%),AO股骨髁解剖钢板组骨愈合率最低(77.8%)。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RIMN组的优良率高于DCS组及A0股骨髁解剖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组和A0股骨髁解剖钢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其他内固定方法具有骨折愈合率高和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股骨髁支持钢板、动力髁螺钉(DCS)治疗82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82例患者均获随访5~35个月,平均16.8±6.4个月。DCS和逆行交锁钉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髁钢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CS和逆行交锁钉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方面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术中出血存在差异,逆行交锁钉出血较多。结论:动力髁螺钉和逆行交锁钉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能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均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髁钢板、动力髁部螺钉、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以上3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共计66例功能优良率、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逆行交锁髓内钉组疗效最好、功能优良率高、并发症少。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与其它两种方法相比,此内固定物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术后不需外固定,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逆行交锁髓内钉(GSH)和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LCP)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股骨下段骨折的病例。所有病例骨折分型均依照AO分型在A型及C1、C2型范围之内。LCP内固定组34例,GSH固定组3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18~36个月随防,平均2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平均4.5个月。LCP固定组:手术时间(95.0±31.0)min;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6个月,并发症发生3例,发生率8.8%;根据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定,优17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85.3%。GSH固定组:手术时间(125.0±27.0)min;骨折愈合时间4.9个月,并发症发生6例,发生率17.6%;根据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1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4.1%。两组比较,在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GSH)及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LCP)均是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逆行带锁髓内钉比锁定钢板更有优势,但各有其最佳适应证,选择好适应证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0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股骨下段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A(锁定钢板)组,50例、B(髓内钉)组,46例.A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B组患者采用髓内钉治.结果:A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的共47例,优良率94%,B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的共38例,优良率82.61%.A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骨下段骨折临床疗效锁定钢板明显优于髓内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逆行交锁髓内钉(GSH)与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63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对比性研究.按AO分型:A1:10例;A2:8例;A3:7例;B1:6例;B2:7例;B3:4例;C1:9例;C2:6例;C3:6例.GSH:35例,DCS:28例.对全部病例进行统计分析,选择指标有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膝关节功能.结果:63例患者患者中的35例GSH病例随访15~52个月,平均31月,骨折愈合34例,不愈合1例.膝关节功能按Karlstrom标准评价:优良率88.3%.28例DCS病例随访14~60个月,平均41月,骨折愈合34例,不愈合2例.膝关节功能按Karlstrom标准评价:优良率89.7%.全部病例均行内固定取出.在取出内固定前行膝关节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GSH组平均为45+43分,DCS组为44+45分.术后并发症方面:GSH组术后出现髓钉断裂一例,膝内翻一例,X片有明显骨关节炎表现者2例.DCS组术后出现钢板断裂2例,无膝内翻,X片有明显骨关节炎表现者1例.术中出血量GHS组140ml(100ml~190ml),DCS组110ml(80ml~130ml).骨折愈合时间:GHS组6月(3月~12月),DCS组3.5月(4月~12月)两者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GSH、DCS均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各有其适应症,严格手术适应症,结果恢复均较好,但手术并发症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方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分别采用内固定治疗。其中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28例动力髋螺钉(DHS)20例锁定加压钢板8例。结果:随访6-18个月,三组患者在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最好。但功能评分优良率及住院时间上,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三组内固定方法各有其特点,但PF-NA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较为理想的方法,其次为锁定加压钢板和DHS。  相似文献   

8.
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2例股骨髁上、髁间骨折分别采用髁钢板、动力髁螺钉、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3周。L-DCP组优14例、良4例、优良率69.2%;DCS组分别为13例、3例、66.7%;GSH分别为25例、3例、87.5%。GSH组疗效优于另两组(P<0.01)。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理想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锁定钢板和重建型髓内钉联合小切口钢丝捆扎治疗股骨转子下长斜形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股骨转子下长斜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1例给予重建型髓内钉联合大腿外侧小切口钢丝捆扎斜行骨折远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锁定钢板的治疗方法。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型髓内钉联合大腿外侧小切口钢丝捆扎在股骨转子下长斜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优于单一锁定钢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5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研究组采用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口小,并发症少,优于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腓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以腓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符合诊断标准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术后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等。结果:本组90例患者经过治疗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其中优30例,占33.33%;良51例,占56.67%;可7例,占7.78%;差2例,占2.22%。优良率90.00%。手术时间平均(48.3±11.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470±56)mL,平均住院时间(14.5±3.1)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腓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好,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手术、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针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几年来56例因胫骨干骨折行交锁髓内针固定术及锁定钢板固定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其中交锁髓内针固定术30例,锁定钢板固定术26例.结果:均术后随访5~30个月,平均18个月.交锁髓内针与锁定钢板固定手术患者均愈合良好(优良率分别为73.3%、65.4%),且并发症几率无明显差异(交锁髓内针为16.7%、锁定钢板固定26.9%),只是交锁髓内针患者愈合时间(139.4±8.5d)比锁定钢板固定患者愈合时间(147.7±9.3d)稍短.结论:两种方式治疗胫骨干骨折差异不明显,临床上均可获得理想效果,应根据患者骨折具体情况、全身情况等因素选择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2012年我院行手法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钉治疗的股骨干骨折64例,年龄4~15岁,平均年龄10.9岁,其中股骨中段骨折33例,股骨上1/3骨折19例,股骨远端1/3骨折12例。骨折类型为横行骨折39例,斜行骨折12例,螺旋形骨折7例,粉碎性骨折6例。结果: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3个月,平均18.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5周,平均11.4周。有9例出现并发症,2例延迟愈合,4例出现钉尾"激惹"现象,2例肢体短缩或过长,与健侧肢体相比长度差异在1cm左右,并发症发生率为14.1%。随访期间无感染、再骨折、畸形,肢体功能无影响。结论:手法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钉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DCS和DHS在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170例患者分为DCS组和DHS组。结果:DCS组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DHS组术中股骨外侧皮质骨折4例(Ⅲ、Ⅳ型骨折),术后股骨头、颈切割螺钉穿破股骨头伴后期髋关节疼痛2例,术后转子部压缩、加压钉后退、股骨颈短缩5例(Ⅰ型骨折),骨折均愈合,伴发肢体短缩在2cm之内,术后远端内移骨折2例。结论:DCS相对DHS明显稳定性好、操作相对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215例股骨干骨折三种固定方法疗效分析。方法:自动加压接骨板内固定132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42例,带锁髓内钉固定41例。结果:自动加压接骨板组优良率93.18%,单侧多功能外固定优良率达100%,带锁髓内钉优良率为97.56%。结论:三种方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与钢板内固定肱骨干骨折的疗效作比较。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9.4%,两组优良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感染、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断钉、断板或钉板松动,骨折再移位、患肢肿胀〉1w、肩肘关节疼痛、骨不愈合等,经统计学处理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优于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9月至2010年9月对754例股骨远端骨折进行修复重建。其中男56例,女19例;年龄年龄19—67岁,平均37.5岁。闭合性骨折61例,开放性骨折14例。骨折按AO/ASIF分类,A型骨折28例B型骨折14例,C型骨折33例。均行切开复位,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对骨缺损较大者行一期植骨,术后行康复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56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愈合。按Merchantx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38例,良3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3.3%。结论:严格遵循手术治疗原则,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与钢板内固定肱骨干骨折的疗效作比较。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9.4%,两组优良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两组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感染、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断钉、断板或钉板松动,骨折再移位、患肢肿胀〉1w、肩肘关节疼痛、骨不愈合等,经统计学处理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优于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临床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保守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电视x线仪下手法复位辅以石膏绷带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为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采用Dienst功能评分标准来评估本次疗效,最终比较两种不同的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l临床组A型优良率为92.31%、保守组为92.86%,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组B型优良率为85.71%、保守组为66.67%;临床组C型优良率为84.21%、保守组为58.82%;临床组BC总优良率为84.85%,保守组为62.50%,两组B型、C型及BC总优良率相比,临床组均显著高于保守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好,尤其是B、C型骨折,其优良率优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