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骨水泥量及分布对相邻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CT数据,利用Mimics10.0、Geomagic studio 11.0、Hyper Mesh l1.0、Abaqus 6.9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骨质疏松性椎体模型,根据骨水泥量及分布方式建成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测量相邻椎体应力分布变化情况。结果垂直载荷下,T12椎体皮质骨等效应力在单侧2 ml骨水泥灌注中较高为29.49 MPa;下终板所受应力在单侧偏中4 ml骨水泥灌注中较高为3.93 MPa。L2皮质骨等效应力在单侧骨水泥灌注较高为15.29 MPa;上终板所受应力在单侧偏中2 ml骨水泥灌注中较高为4.53 MPa。侧屈载荷下,T12椎体皮质骨所受等效应力在单侧偏中4 ml骨水泥灌注较高114.83 MPa;下终板所受应力在双侧骨水泥4 ml灌注中较高为8.62 MPa。L2椎体皮质骨所受等效应力在单侧偏中4 ml骨水泥中较高为96.41 MPa;上终板所受应力在单侧偏中4 ml骨水泥灌注中较高为9.80 MPa。旋转载荷下,T12椎体皮质骨所受等效应力在单侧2 ml骨水泥灌注中较高为119.42 MPa;下终板所受应力在单侧2 ml骨水泥灌注中较高为8.77 MPa。L2椎体皮质骨所受等效应力在单侧2 ml骨水泥灌注中较高为146.31 MPa;L2上终板所受应力在单侧2 ml骨水泥灌注中较高为7.84 MPa。结论骨水泥量及分布是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与椎体所受力学载荷方向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李家爽  张宏波  曹东升  陈增红 《安徽医学》2010,31(10):1192-1193
目的探讨逆向双"Z"形瓣成形术在腭裂修复术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逆向双"Z"形瓣成形术,于软腭口腔面和鼻腔面各作一方向相反、层次不一的"Z"形黏膜肌瓣交叉移位,以达到肌纤维复位和延长软腭的目的。临床共治疗21例,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6~24个月,平均18.6个月;其中不完全性腭裂13例,单侧完全性腭裂8例。结果 21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12个月对21例患者进行回访,无复裂及腭瘘形成,术后语音功能明显改善。其中13例行鼻咽纤维内镜观察,显示腭咽闭合良好。结论腭裂手术中加用逆向双"Z"形瓣成形术,可达到良好的腭咽闭合效果,符合功能性腭裂整复术的原则要求,是较理想的腭裂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愈髋丸结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急性外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在开放整复内固定加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的基础上,分别口服中药愈髋丸、愈髋饮和愈伤灵,并于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8周、12周量化评定患者疼痛、肿胀、瘀斑、纵向叩击痛、功能活动等5个主、次症候,对比分析两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症候计分总值;三组在治疗后2、4、8、12、20周分别摄取患髋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A、B组各时相点症候总体计分改善程度优于C组;A、B组较C组能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A组与B组比较疗效无差异。结论愈髋丸结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进行了总结,旨在指导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实践,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是一种独特的促进肿瘤发生的细胞因子,可直接参与癌基因诱导的恶性转化并调节细胞的分裂,也可间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侵袭及血管生成等多方面作用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针对MIF的肿瘤生物靶向治疗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o treat radial head fractures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removal of the radial head and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based on different fracture types to discuss the outcome of these methods and summarize optimal strategy for treatment of radial head fractur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done on data of 47 patients with 48 radial head fractures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November 1999 to May 2008. Among them, nine patients wer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all type Mason Ⅰ fractures), 28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ne patient with type Ma-son Ⅰ fracture, 14 with type Mason Ⅱ and 13 with type Mason Ⅲ), eight with removal of radial head (three patients with type Mason Ⅲ fractures and five with type Ⅳ) and three with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all type Mason Ⅳ fracture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verage 2.8 years (1-4.4 years). Two patients treated with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were followed up for six months and three months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Mayo Elbow Performance Index, the excellence rate was 8/9 i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82% (23/28) in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6/8 in removal of the radial head and 3/3 in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radial head fracture should be given anatomical reduction for early functional exercis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can be used for type Mason Ⅰ fractures,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ype Mason Ⅱ , type Mason Ⅲ fractures and part of type Mason Ⅳ fractures. The removal of radial head or mental prosthesis replacement are al-ternative for parte of type Mason Ⅳ fractures that can not attain stable fixation throug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相似文献   
8.
本组从1990年初,采用利凡诺引产加服中药经191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年龄20~35岁,妊振12~28周以适应利凡诺引产,术后加服中药为191例为治疗组。以年龄、孕周引产方式均相同,术后未服中药96例为对照组。方剂组成及方法: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用CT对腰神经(LN)进行多平面重建同层显示下的整体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无腰腿痛病史、骨科专科检查无异常体征、经CT检查并按CT诊断标准确诊为腰椎正常的成年志愿者50名及30例(51条)LN病变者(腰椎间盘突出10例10条,椎管狭窄8例11条,椎体滑脱5例10条,脊髓栓系1例8条、腰椎侧弯曲畸形1例6条及创伤5例6条).使用美国GE公司制造的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对其腰椎进行扫描,在工作站ADW4.1利用UNIX系统DICOM格式行LN多平面重建,使其同层显示,观察其整体解剖学特征及病变者的主要异常表现.结果 LN根、丛及分支CT重建结果显示:正常LN呈索条状走行,略低于肌肉的密度;每条LN与硬膜囊呈锐角走出;清晰显示腰丛及其主要分支闭孔神经、股神经、生殖神经等走行及其毗邻关系;显示的节段数百分比大小与重建角度密切相关:斜冠状面>斜冠状外旋切面>斜矢状外旋切面>冠状面>矢状切面.异常LN的主要表现有:受压移位50条(98.0%)、形态学变化49条(96.1%)、粘连41条(80.4%)、萎缩43条(83.3%),增粗8条(15.7%).结论 CT的多平面重建同层显示技术可整体显示LN形态及其走行的方向、毗邻关系等解剖学特征以及有无卡压等基本病变表现,在腰椎疾病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近端轴突再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对SD大鼠坐骨神经近端新生轴突进行标记,观察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近端轴突再生过程.方法 64只SPF级SD大鼠于右侧坐骨神经分叉以上5mm处切断坐骨神经,分别采用原位缝合以及生物可溶性甲壳质套管小间隙(2 mm)缝合方法进行修复,分别于术后1、3、7及14 d取材.观察神经缝合处组织大体形态;套管内坐骨神经生长状态;近端新生轴突形态,并应用图像分析方法对新生轴突数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套管小间隙缝合组大鼠神经缝合处粘连情况较轻.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术后14 d,新生纤维神经干形成圆锥形向前生长.形态规则均一.原位缝合组大鼠缝合处粘连较重,新生轴突于7 d左右长过缝合点,坐骨神经远端新生轴突散在分布,形态不规则.免疫荧光染色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术后3 d原位缝合组新生轴突数目较套管缝合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套管小间隙缝合组大鼠坐骨神经开始大量再生;术后14 d左右,套管小间隙缝合组新生轴突数目显著高于原位缝合组(P<0.05).结论 甲壳质套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套管内新生轴突前沿以圆锥形向前生长,新生轴突形态较原位缝合组好,套管小间隙修复7 d后新生轴突数目开始较原位缝合组多.本实验主要观察了两种术式修复后大鼠坐骨神经新生轴突的生长规律,也从组织学角度解释了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方法的再生效果比原位缝合效果好的可能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