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Mu外翻是极为常见的足疾,魏肇安等报告青年大学生Mu外翻10°~15°之间者,男29.4~33.3%,女36.6~38.4%,中年及老年患者更为多见。本病患者约半数有家族遗传。Lake认为第一跖骨的内翻畸形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此外,长期穿尖瘦型鞋,特别是高跟鞋,行走时足前部分受力,大Mu趾被挤向外侧,促使本病加重。长久站立足横弓减小也是病因之一。Mu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各类报告很多,但使用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治疗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2.
胫骨上段骨折并发膝外翻是儿童骨折的特有现象。本文报告4例,均有胚骨上段骨折病史。其中1例为胫、腓骨双骨折。膝外翻角度分别为18°、24°、23°及20°。2例手术矫正,2例非手术治疗。胫骨上段骨折处理中,应防止膝外翻,并进行随访。当合并膝外翻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肘关节外翻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3~1995年我所共收治外伤性肘关节外翻畸形30例。肘部损伤时年龄2~21岁,平均8.1岁,其中儿童28例,占93.3%。肘部损伤为肱骨外髁骨折19例,肱骨髁上骨折8例,肱骨内髁骨折1例,桡骨头脱位2例。肘关节提携角20°~45°,平均28.7°。合并创伤性尺神经炎22例,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1例。22例创伤性尺神经炎均做了神经松解前移术,其中20例平均随访6年4个月,优良率为85%。7例做肱骨髁上截骨术,平均随访7年11月,肘关节外观及功能满意。作者认为,肘部损伤(尤其是儿童肘部损伤)的延误诊治、复位固定不良和骨骺损伤是发生肘外翻的原因。早期诊断、及时准确复位和确切固定是减少肘外翻发生的重要措施。严重肘外翻畸形可做肱骨髁上截骨矫正,合并创伤性尺神经炎应早期做尺神经松解前移术。  相似文献   

4.
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前膝关节稳定性测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比较6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前常规及麻醉下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膝外翻应力试验的结果,并用Stryker膝关节仪做稳定性测试。前抽屉试验的阳性率为44.1%,麻醉下为79.4%;Lachman试验的阳性率为88.2%,麻醉下为95.6%;膝外翻应力试验的阳性率为66.2%。仪器测试结果阳性率为82.4%。作者认为,Lachman试验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仪器的稳定性测试可作为诊断的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院从1957年~1991年共收治333例593足外翻畸形患者,其中247例447足行keller术,占75.38%,自1979~1991年行Mitchell术51例91足,占15.35%,其它手术占8%。本文重点讨论了外翻的病因,介绍Mitchell手术方法、手术适应症、手术中注意事项。随诊4个月至6年,结果优良率达84%,(其中10足未随诊),本文将此术式介绍给年龄较轻,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不明显,畸形不严重,但疼痛的患者。此外讨论了外翻角度与跖间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常足与踇外翻足的足横弓三维形态比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运用X线片、CT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了解正常足横弓的三维形态,探讨外翻三维畸形的检测方法。对325例正常人和57例外翻足的足正位X线片进行测量,检测五个跖骨和籽骨的相对位置关系及两组的异同;对24例正常足和16例外翻足进行CT扫描,经计算机图像处理,观测正常足横弓的冠状面形态和外翻足的足横弓的畸形表现。结果发现:74.86%的正常实验对象第一跖骨短于第二跖骨;外翻足的籽骨不随内翻的第一跖骨内移,相对处于稳定的位置;正常人组足横弓指数H=0.209±0.051,第一跖骨旋前角度P=8.75°±14.6°;第一跖骨籽骨滑车系统功能丧失是外翻足足横弓塌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膀胱外翻外科治疗20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1例膀胱外翻病人的治疗进行分析。其中部分型8例,完全型56例,隐型3例,第二次手术4例。本组66例行功能性修复术,结果:控制排尿38例(57.6%),部分性尿失禁15例(22.7%),完全性尿失禁10例(15.2%),死亡3例(4.5%)。认为膀胱外翻功能性修复术可达到恢复正常膀胱生理功能,应为首选术式。膀胱颈部重建和防止感染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部分型应以切开闭合部膀胱行典型功能性修复术为宜。确  相似文献   

8.
背景:野外翻是最常见的前足畸形,越来越受到矫形外科医生的重视,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如何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采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跽外翻患者47例(61足),男5例(7足),女42例(54足);年龄20-78岁,平均52.2岁。比较手术前后[足母]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角纠正程度。采用AOFAS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足母]外翻角由术前42.6。减小至12.9°,平均减小29.7°。第1、2跖骨间角由术前18.4°减小至8.9°,平均减小9.5°。AOFAS评分由术前49.9分增加至术后86.2分,平均增加26.5分。并发症发生率10%。结论: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躅外翻可以获得较好的短期临床结果,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性拇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期间用截骨矫形术共治疗蹲外翻患者28例(31足),男2例,女26例,患者年龄65—83岁,平均72.6岁。术前患者拇外翻角度平均55.36°±4.8°,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平均17.8°±4.3°,根据畸形程度及类型选用不同的截骨,同时行拇收肌腱松解挛缩及切除跖骨头内侧骨赘及滑囊炎,结合术后康复训练。结果:术后蹲外翻角度平均9.8°±4.6°,术后评价,优25足,良6足,术后无切口感染、畸形复发、跖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截骨矫形术治疗老年性拇外翻的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测量第一,二跖骨长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测量了104个正常足和15个外翻足正位X线片的第一、二跖骨长度。正常第一跖骨长度,男性平均59.4mm,女性平均55mm。第二跖骨长度,男性平均60.8mm,女性平均63.6mm。第二跖骨与第一跖骨长度差,男性平均9.1mm,女性平均8.4mm。差值在5mm以下者,男性为21%,女性为2%。外翻足第一跖骨长度,男性平均57.5mm,女性平均54.8mm。第二跖骨长度,男性平均66.5mm,女性平均61.7mm。第二跖骨与第一跖骨长度差在5mm以下者占33%。无论是正常足还是外翻足,无一例第一跖骨长于第二跖骨。本文提示:纠正外翻时,尽量不要使第一跖骨短缩,对第二与第一跖骨长度差值大于5mm以上者,尽量避免在第一跖骨干截骨。同时提出,在第一跖楔关节处截骨,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跖骨截骨术(Mitchell)治疗Mu外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院从1957年-1991年共收治333例593足Mu外翻畸形患者,其中247例447足行Keller术,占75.38%,自1979~1991年行Mitchell术51例91足,占15.35%,其它手术占8%,本文重点讨论了Mu外翻的病因,介绍Mitchell手术方法,手术适应症,手术中注意事项。随诊4个月至6年,结果优良率达84%,(其中10足未随诊),本文将此术式介绍给年龄较轻,跖趾关节骨性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颞颌紊乱症(TMD)患者的颜面畸形及其治疗方法。通过对5690例临床观察发现,本病患者普遍存在垂直方向不和谐(90.2%)与双侧颜面不对称畸形(87.4%),应视之为本病又一重要临床体征。本组临床实践表明,只要坚持戴用HH板。逐月调磨减薄,并废止偏侧咀嚼习惯,便能纠正其颜面畸形,显效率可达80.0%。本法充分利用口颌系统的改建功能和本体补偿机制,美容效果良好而稳定,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这是功能性整塑的结果。本法简便、经济,无副作用,患者乐于接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后路内固定侧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报告50例胸腰椎骨折后路Ⅰ期内固定及侧前方减压。42例平均随访2年8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48%恢复到92.4%,Cobb角由平均17.4°恢复到2°。椎弓根距由增宽11.5%下降到增宽1.2%。CT示椎管矢状径明显扩大。结果显示:采用棒套筒器械复位满意,经后路行侧前方减压彻底。其优点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复位好。  相似文献   

14.
为寻求矫正外翻畸形的理想手术方法,自1990年以来作者采用Chevron手术治疗12例18足。经1~7年随访,结果:优15足(83%),良2足(11%),差1足(6%),优良率94%。畸形矫正:趾外翻角术前35°~40°,术后5°~9°;第一跖骨间角术前15°~20°,术后5°~10°;跖骨远侧关节角术前均>15°,术后均<15°;前足宽度术前60~70mm,术后55~65mm。无跖骨头无菌性坏死和骨不连等并发症。表明该手术有手术简单,截骨端嵌插稳定,畸形矫正满意,并发症少和行走时间早,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单侧广泛硬膜外阻滞一例唐秀晨患者女,25岁,体重73kg,行剖宫产术。术前无明显异常,取L2~3椎间隙作硬外穿刺,置管后取平卧,床面向左倾斜10°,先后注入1.5%利多卡因4ml和1%利多卡因与0.25%丁卡因混合液14ml,25min测平面上界左侧...  相似文献   

16.
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患,尤其在中老年人更加明显,是造成足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外翻的术式非常多见,据统计有100余种。繁多的手术种类造成了手术后效果的差异。 我们应用Mizuno矫形法对10例外翻病人进行了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1例,女9例,年龄从50~71岁,平均63岁,有4例病人为双侧外翻。所有病人均出现第一跖关节疼痛,有7例患者出现囊炎,局部红肿。拍摄负重位足部正位X线片,测量跖趾关节角和第1、2跖骨角(见图1)。根据趾角不同分成轻度20°~25°为3例,25°~40°为中度6例,40°以上为重度5例[1]。  相似文献   

17.
沈氏经椎弓根内固定装置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本组使用沈氏经椎弓根内固定装置共治疗胸腰段脊柱损伤104例。其中男82例,女22例。年龄16~68岁,平均38岁。伴有脊髓神经损伤73例(70.2%)。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26个月。治疗结果,后凸畸形角由术前27.6°矫正到术后4.4°,矢状面水平位移由术前31.2%纠正到术后0%,压缩椎体高度由术前的52.9%恢复到术后的96.4%。椎管矢状径和面积分别由术前的11mm和1.2cm2恢复到术后的14.4mm和1.8cm2(P<0.05)。不完全截瘫组术后神经功能有Frankel一级以上改善的为90.6%。临床疗效表明沈氏装置是胸腰段脊柱损伤可选择的良好内固定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背景:[足母]外翻的手术治疗方式众多,传统Chevron有一定的手术操作局限性。目的:观察采用第1跖骨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轻中度[足母]外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采用Chevron截骨对22例患者(28足)进行[足母]外翻矫正,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OFAS),术前、术后测量第1、2跖骨间角(IMA)和躅外翻角(HVA)变化以评估矫正程度,采用AOFAS前足评分和生活功能评分简表(SF.36)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2名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3.36个月(8~18个月),术前患者平均AOFAS评分(43.59±6.85)分,术后平均85.55±5.66分。术前患者平均SF.36量表评分(45.42±5.54)分,术后平均(83.23±8.81)分,两者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IMA术前13.80°±1.67°,术后6.70°±1.51°(P〈0.01);HVA术前平均29.30°±2.78°,术后7.47°±2.82。(P〈0.01)。结论:第1跖骨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轻中度蹰外翻手术操作技术简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1990年3月~1995年2月.应用机翼形截骨管型石膏外固定矫治联内、外翻畸形16例.均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例(2条腿),男10例.女6例。牛龄14~3O岁;膝内翻10例,髁间距(立位)9~19cm;膝外翻6例,踩间距(卧位)8~20cm;膝内翻18条腿,内翻角13~36°,平均17°。膝外翻8条腿,外翻角12~20°,平均16°;病因分类:外伤6例.佝楼病6例,化脓性膝关节炎后遗症4例。治疗方法1.手术适应症:膝内(外)翻角大于15”,髁(踝)间距大于10cm或小于上述指标,但伴有明显关节症状者。为求体形健美或因畸形产生心…  相似文献   

20.
胫骨外翻截骨矫正骨关节炎性膝内翻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胫骨外翻截骨术治疗10例骨关节炎膝内翻患者,其中3例同时做膝关节清理术,随访13~41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胫股轴外翻4~15°(平均10°)。按Maguet法评定,优或良7例,可1例,差2例。在后3例,两例做过膝关节清理术,1例截骨度数不够。本文提出将截骨平面下移到胫骨结节处的观点,它可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要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必须做到截骨时适度的矫枉过正,以及术后保持膝关节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