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及乳酸(lactate,Lac)水平在老年脓毒症患者体内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住院的脓毒症患者(普通脓毒症32例和脓毒性休克26例),29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作为肺炎对照组和22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普通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后第1、3及7天和健康对照组及肺炎对照组外周血Lac、PCT和CRP水平。所有患者随访28d,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 普通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各时间点外周血PCT、CRP、La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或P<0.01)。入院后第1天,普通脓毒症死亡组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脓毒性休克组死亡组PCT却下调(P<0.05)。脓毒性休克存活组第3天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 LCR)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 入院后第1天,PCT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预测的AUC分别为0.741和0.817;入院后第3天,LCR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预测的AUC为0.903,PCT和第3天LCR对评估预后均有较好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Lac、PCT和CRP高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且PCT、LCR可以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112)和脓毒性休克组(n=88);按照患者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n=165)与死亡组(n=35);比较各组SOFA评分、28 d病死率、N/LP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分析N/LPR和SOFA评分对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患者SOFA评分、28 d病死率、N/LPR、TNF-α、CRP水平高于脓毒症组(P<0.05);死亡组患者SOSA评分、N/LPR高于存活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N/LPR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PR、SOFA评分单独及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AUC分别为0.789、0.868和0.918,二者联合使用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更高(P<0.05).结论:N/LPR及SOFA评分与脓毒症患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二者均可作为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指标,联合使用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联合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96例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32例。记录患者入ICU时血清PCT、CRP水平、SOFA评分及28d预后情况,将脓毒症患者按病情程度不同分为脓毒症组(n=69)与脓毒性休克组(n=27),并按28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64)和死亡组(n=32),对不同组别之间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价SOFA评分、PCT、CRP及其联合对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清PCT、CRP、SOFA评分及28d病死率均高于SIRS患者,且脓毒性休克组血清PCT、CRP、SOFA评分及28d病死率均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PCT、CRP、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PCT、CRP及其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856、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清除率对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入选的319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组第1、3、5、7天的PCT,分别计算第3、5、7天PCT清除率。根据28d是否死亡分成死亡组及生存组,分析两组患者PCT及PCT清除率的差别,应用ROC曲线分析评价包括不同时点PCT、PCT清除率及入组第1天的血乳酸、早期乳酸清除率等多项临床指标对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死亡组相比,生存组第1、3、5、7天PCT水平较低而第3、5、7天PCT清除率较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独应用第7天PCT清除率对预后的准确性较好,AUC为0.757;第7天PCT清除率是导致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第7天PCT清除率是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28d死亡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对老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对脓毒症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意义。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1日—2021年5月31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80例,观察患者入科24 h内的SAA、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估计(SOFA)评分。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80例患者分为非脓毒症组(25例)和脓毒症组(55例),通过ROC曲线评估SAA、IL-6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利用Spearman分析探究SAA、IL-6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根据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将55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普通脓毒症组(25例)和脓毒性休克组(30例),评估SAA、IL-6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价值。  结果  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示,IL-6的灵敏度和特异度(94.4%、63.4%)较高;联合应用时, SAA联合PCT的特异度(95.8%)最高;IL-6联合CRP的灵敏度(100.0%)最高。SAA、IL-6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评估病情程度的ROC结果示,SAA单独应用以及IL-6联合PCT的特异度(均为80.0%)最高,SAA联合PCT的灵敏度(96.0%)最高。  结论  SAA、IL-6可作为评估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标志物,IL-6也可以辅助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两者与PCT、CRP联合应用后可提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EDS)对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2例,根据入院时患者病情分为脓毒症组21例,严重脓毒症组24例,脓毒性休克组17例;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41例,死亡组21例。对各组分别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MEDS评分,并测定血乳酸水平,记录患者28 d的存活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SOFA、血乳酸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而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MEDS评分: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病死率均低于脓毒性休克组(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大于存活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MEDS评分及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脓毒症患者MEDS评分、病死率显著升高(P<0.05);随着危险分层的增加,患者病死率也显著增高(P<0.05);多凶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MEDS评分及血乳酸均是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EDS评分的实用性优于APACHE II、SOFA评分,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探讨suPAR?PCT在脓毒症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82例脓毒症患者?29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入组当天血浆suPAR?血清PCT水平,记录APACHEⅡ和SOFA评分?观察脓毒症存活组(n = 51)和死亡组(n = 31)入ICU第1?3?5?7天?出科或死亡当天血浆suPAR?血清PCT变化趋势,分析suPAR?PCT?APACHEⅡ和SOFA评分在预测死亡中的价值及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患者入组第1天血浆suPAR水平(13.89 ± 0.65ng/mL)高于 SIRS组(8.22 ± 0.61 ng/mL)和健康对照组(4.65 ± 0.30 ng/mL)(P<0.001)?脓毒症组血清PCT水平(19.18 ± 4.83 ng/mL)高于SIRS组(1.10 ± 0.77 ng/mL)(P < 0.001)?存活组随时间延长血浆suPAR?血清PCT水平呈下降趋势(P < 0.05),而死亡组血浆suPAR和血清PCT值随时间延长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波动,各时间点血浆suPAR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 < 0.05),在第1?3?5天,死亡组与存活组的血清PCT无明显差异(P均 > 0.05),在第7天和出科/死亡当天,死亡组较存活组血清PCT升高(P均 < 0.05)?脓毒症患者第1天血浆suPAR的工作曲线(ROC)下面积为0.765,以血浆suPAR值12.01 ng/mL作为区分存活与死亡截点的灵敏度是87.1%,特异度为72.5%?suPAR联合APACHEⅡ评分区分脓毒症死亡和存活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857,高于单个指标suPAR(AUC 0.765)和APACHEⅡ评分(AUC0.83)?血浆suPAR分别与血清PCT(r = 0.326,P < 0.001)?APACHE II评分(r = 0.492,P < 0.001)?SOFA评分(r = 0.386,P < 0.001)呈正相关? 【结论】 动态监测血浆suPAR有助于早期对脓毒症患者进行预后的评估和严重程度的判断,而血清PCT在早期不能用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和严重程度的判断,suPAR联合APACHE II评分可提高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探讨C反应蛋白(CPR)和降钙素原(PCT)的联合检测和观察在脓毒症中的诊断价值,疾病严重程度评价和预后判断分析价值,从而提高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水平。对780例脓毒症患者入院第1天、第2天、第5天及转出或死亡前测定血清CRP和PCT值,按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进行动态观察,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入选病例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死亡组,对各组测定的CRP和PCT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脓毒症组CRP、PCT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而脓毒症各亚组间CRP及PCT浓度比较,死亡组脓毒性休克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及体液培养阳性检出率与PCT、CRP浓度呈正相关,所以,ORP、PCT同步联合检测和分析及动态观察,可提高脓毒症早期诊断率,帮助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7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0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7例);根据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48例)和死亡组(9例)。记录患者入ICU时的SII、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score,APACHE 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比较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间SII、血PCT、APACHE Ⅱ及SOFA的差异。Spearman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II、PCT、APACHE Ⅱ及SOFA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脓毒症组患者SII为[391.62(343.18,492.00)]×109/L,低于脓毒性休克组[1 454.17(689.96,2 467.52)]×109/L(P<0.05)。脓毒症组患者血PCT为[10.03(1.02,51.47)] ng/mL,脓毒性休克组[12.56(2.00,53.57)] ng/mL,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SⅡ、APACHE Ⅱ及SOFA均高于生存组(P<0.05);而血PCT水平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分别分析SII与APACH Ⅱ、SOFA的相关性,SII与APACH Ⅱ进行相关性分析(r=0.628,P=0.001);脓毒症患者SII与SOFA进行相关性分析(r=0.638,P=0.001)。根据ROC曲线分析,SII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914(P<0.05),PCT的AUC为0.519(P>0.05),APACHE Ⅱ与SOFA的AUC均为0.868(P<0.05)。SII其截断值0.743。结论:SII有助于早期对脓毒症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5):30-33+封三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的早期动态监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入我科脓毒症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入院当日(D1)及次日(D2)的PCT水平和SOFA评分。随访28 d,记录机械通气时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ICU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PCT、SOFA组内及组间的差异;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D1、D2单独及联合PCT、SOFA对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D2的PCT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P=0.000);存活组D2的SOFA评分与D1相比,显著下降(P=0.040);死亡组D2的PCT水平比D1显著上升(P=0.045)。死亡组D1、D2的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00)。脓毒症患者D1预测28 d死亡的AUC最大值为0.714(PCT联合SOFA),PCT联合SOFA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9%、76.2%;D2预测28 d死亡的AUC最大值为0.837 (PCT联合SOFA),PCT联合SOFA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9%、91.4%。结论PCT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且入院次日的PCT联合SOFA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mer,D-D)联合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5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100例脓毒症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按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PCT、D-D、SOFA评分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PCT、D-D和SOFA评分的组合,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D-D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1)死亡组的PCT(Z=-5.473,P<0.05)、D-D(Z=-4.454,P<0.05)和SOFA评分(Z=-4.859,P<0.05)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OR=1.284,95%CI:1.099~1.500)、D-D(OR=1.552,95%CI:1.130~2.131)及SOFA评分(OR=1.458,95%CI:1.157~1.837)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3)PCT、D-D联合SOFA评分评估脓毒症28 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957大于单独使用PCT、D-D和SOFA评分的面积(0.883、0.811、0.838),且PCT、D-D联合SOFA评分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和84.6%,也较单独指标有所提高。结论:PCT、D-D和SOFA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CT、D-D联合SOFA评分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能力大于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80例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依据患病病情程度不同分为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比较2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RDW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APACHEⅡ评分及RDW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 结果 脓毒症休克组APACHEⅡ评分、RDW显著高于脓毒症组(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RDW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015,P=0.001);脓毒症患者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SOFA、PCT、RDW水平均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PCT、APACHEⅡ、SOFA及RDW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可知,4项指标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922、0.878、0.888、0.935,RDW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PCT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DW诊断的临界值为14.92%,APACHEⅡ评分诊断的临界值为16分,SOFA评分诊断的临界值为6分,PCT诊断的临界值为24.02 ng/mL。 结论 RDW水平越高,脓毒症病情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3.
洪峰  周大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471-1473
目的:探讨脓毒症病人血清降钙素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等指标在脓毒症病人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病人45例,其中非脓毒性休克组25例,脓毒性休克组20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脓毒症病人25例作为对照组。病人入院24~48h内完成降钙素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脓毒症组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脓毒性休克组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脓毒性休克组,血小板水平低于非脓毒性休克组(P<0.01)。脓毒症组三项指标与预后明显相关,预后良好组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低于预后不良组,血小板高于预后不良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组降钙素原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血小板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降钙素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脓毒症严重程度评价及预后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蛋白(albumin,ALB)、胰石蛋白(pancreatic stone protein,PSP)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脓毒症患儿3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126例、严重脓毒症组105例、脓毒性休克组91例,另选取健康儿童8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CT、ALB及PSP水平,分析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PCT、ALB及PSP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4组血清PCT、ALB及PS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PCT、PSP水平高于对照组,ALB水平低于对照组,严重脓毒症组PCT、PSP水平高于脓毒症组和对照组,ALB水平低于脓毒症组和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PCT、PSP水平高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ALB水平低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8 d,322例患儿中死亡48例(14.91%),存活274例(85.09%)。严重脓毒症组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PCT和PSP水平高于存活组,ALB水平和PCIS评分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ALB、PSP及PCIS评分是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T、ALB、PSP对脓毒症患儿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41、0.783、0.784,P<0.01),三项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7.5%、91.6%,预测价值较高(AUC=0.953,P<0.01)。 结论血清PCT、ABL、PSP水平对脓毒症患儿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者者联合预测的特异度、敏感度较高,对预后的预测更加准确,临床可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的表达水平对脓毒症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脓毒症病人,测定其血清中HBP、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以及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根据预后将病人分为存活组81例和死亡组27例。比较2组血清HBP和PCT浓度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分析脓毒症病人HBP和PCT水平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死亡组病人HBP和PCT水平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 < 0.01)。APHCHEⅡ评分≥15分的脓毒症病人HBP水平明显高于APHCHEⅡ评分 < 15分者(t=6.13,P < 0.01),SOFA评分≥5分的HBP水平明显高于SOFA评分 < 5分者(t=5.64,P < 0.01)。脓毒症病人HBP和PCT水平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793、0.735、0.708,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P、PCT是脓毒症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HBP水平在脓毒症病人中明显升高,是脓毒症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一定程度地预测脓毒症病人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人源性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al)、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杭州市丁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252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排除74例,最终纳入研究的脓毒症休克患者为178例。根据患者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120例和死亡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Kal和VE-cad水平变化,记录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Kal、VE-cad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Kal、VE-cad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休克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死亡组的氧合指数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低于存活组(P <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长于存活组(P <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P <0.05)。两组入住ICU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Kal、VE-cad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的血清Kal、VE-cad有差异(P <0.05),两组血清Kal、VE-cad有差异(P <0.05),两组血清Kal、VE-cad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血清Kal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呈负相关(r =-0.397和-0.466,P <0.05);血清VE-cad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呈正相关(r =0.173和0.192,P <0.05)。入院24 h内血清Kal、VE-cad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7(95% CI:0.604,0.770)、0.859(95% CI:0.805,0.912)、0.890(95% CI:0.845,0.936),血清Kal检测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为81.0%(95% CI:0.772,0.854),特异性为50.0%(95% CI:0.474,0.531);VE-cad检测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为69.0%(95% CI:0.649,0.726),特异性为86.7%(95% CI:0.822,0.914);血清Kal和VE-cad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为82.2%(95% CI:0.781,0.868),特异性为89.6%(95% CI:0.852,0.954)。CRP[R=1.221(95% CI:1.022,1.459)]、PCT[R=1.195(95% CI:1.035,1.380)]、VE-cad[R=1.373(95% CI:1.055,1.787)]、EVLWI[R=1.846(95% CI:1.178,2.893)]是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Kal[R=0.428(95% CI:0.190,0.966)]是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CRP、PCT、Kal、VE-cad、EVLWI是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VE-cad水平升高,Kal水平降低,两者的联合检测对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脓毒症患者休克早期血小板下降幅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27例脓毒症休克患者资料,将确诊前后48 h内血小板下降比例<30%或血小板计数升高者作为对照组,血小板下降比例>30%者作为研究组,通过比较两组病例乳酸值、全身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感染部位、血小板下降比例,对影响28 d累积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28 d累积生存率(9.8%)明显低于对照组(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1,P<0.01);二元Logistic回归提示确诊脓毒症休克24 h内SOFA评分和确诊前后48 h内血小板下降比例>30%这两项指标与患者死亡结局有相关性(P<0.01);ROC曲线提示在脓毒症休克早期血小板下降比例>30%比血小板计数<100×109/L对死亡结局预测的特异性更好。结论: 脓毒症休克早期血小板下降比例超过30%预示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采取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将脓毒症患者82例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n=40)、重脓毒症组(n=30)、脓毒症休克组(n=12),探讨PCT、D-二聚体与脓毒症病情的关系;随后根据患者28 d内的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n=55)与死亡组(n=27),通过ROC曲线分析PCT、D-二聚体对患者预后的判断能力。结果:PCT、D-二聚体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死亡组PCT、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PCT、D-二聚体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29,对脓毒症预后判断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结论:PCT、D-二聚体可作为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指标,动态检测其水平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