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树华  高伟  路丽  师鉴  李欣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490-3491
[目的]探讨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防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河北省各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报告数据与资料,进行汇总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05年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25起,报告病例881例,其中传染病疫情占40%,绝大多数发生在农村地区,食物中毒事件占40%,城镇发生较多。学校和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为大多数,共占72%。[结论]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数发生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危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加强领导,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5—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学校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2005—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3年上海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5起,其中传染病事件182起(84.7%),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事件18起(9.1%),食物中毒事件15起(7.0%)。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峰在5月份、11和12月份,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事件只发生在9—10月份。不同事件在月份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小学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最多,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疾病是学校突发事件的主要疾病。[结论]2005—2013年上海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疾病为主,主要发生在小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弥渡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的疫情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0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弥渡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起,累计报告发病302人,死亡2人,病死率为0.66%,罹患率为6.93%。其中传染病疫情6起,占60%,食物中毒4起,占40%;一般事件8起,占80%,未分级事件1起,占10%,较大事件1起,占10%;学校发生突发事件6起,占60%,村庄发生4起,占40%。结论 2005-2013年弥渡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及学校为主,提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场所,加强学校卫生管理是防范、控制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何寸英 《卫生软科学》2014,(12):802-804
[目的]对迪庆州2004-2013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方法]收集迪庆州2004-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疫情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州2004-2013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7起,发病7220例,死亡7例;传染病暴发疫情71起,占92.21%;食物中毒5起,占6.49%;其他公共卫生事件1起,占1.30%。其中10月(20.78%)和4月(15.58%)为高发月份。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5起,占84.42%。[结论]应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分析南宁市2005-2014年上半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今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南宁市2005-2014年上半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上半年南宁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03起,发病37 541人,死亡31人,罹患率为2.19%,病死率为0.08%。事件分级以一般事件较多(59.87%),事件类型主要为传染病疫情(87.39%),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87.56%)。事件发生时间呈现3-5月和10-12月2个高峰。结论 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管理的重点场所,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疾病监测是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宁夏2013—2019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特点。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性病学分析方法,对宁夏2013—2019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9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01起,报告2 238例,罹患率为1.71%,无死亡。呼吸道传染病的罹患率为1.62%,肠道传染病为2.59%。呈春、冬季2个报告高峰,均以水痘为主。小学报告的事件数最多,报告67起,占67.07%。幼儿园的罹患率较高,为2.59%。结论 做好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处置,加强传染病健康教育,积极推广二类疫苗接种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朝阳区2006~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北京市朝阳区2006~2008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特征。[结果]2006~2008年,朝阳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起,其中一般事件26起,较大事件2起;发病人数396人,死亡13人。传染病疫情、生活饮用水污染、食物中毒分别占事件总数的35.70%、28.60%、17.90%;60.70%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乡地区。7~10月是事件高发时期,事件数占总数的60.70%,主要为消化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从事件发生到报告的时限平均为6.7h,各类突发事件报告均及时。[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防控;学校卫生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响应、处置及规范工作情况,更好促进责任单位事件监测敏感性、处置高效性及工作规范性,为防控和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福建省监测处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2006~2010年福建省累计监测报告700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波及966 060人,罹患18 569人,死亡82人,平均罹患率为19.22‰,平均死亡率为8.49/10万,平均病死率为0.44%。达级事件198起,占事件53.66%(重大级别3起,占达级事件1.52%;较大级别26起,占达级事件13.13%;一般级别169起,占达级事件85.36%);未达级事件171起,占事件46.34%。700起事件中,传染病类615起,占87.86%;食物中毒类81起,占11.57%;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起,占0.57%。700起事件的监测时效(P50)为40h,报告时效为5.13h,控制时效为3d,2h及时报告率为44.29%,县区报告率为53.24%,报告完整率为55.00%,准确率为81.29%,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F值跨度为-9.93~9.63。[结论]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一般与未达级事件为主,类型以传染病为主,各项工作离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总体工作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5—2008年汶川县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概况,为制定有效的应急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及现有的应急体系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汶川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仍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改善。[结论]完善与健全汶川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进一步加强卫生与教育部门间的合作,同时落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哈尔滨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哈尔滨市所有学校2010-2015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哈尔滨市各类学校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8起,累及71260人,发病1836例,无死亡例,罹患率为2.58%.农村小学的报告事件数最多(32起),其罹患率(4.47%)显著高于城市学校的罹患率.2010-2015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3-6月和9-12月为发病的高峰月份,报告事件数占全年报告事件总数的45.9%和43.1%.病种以流行性腮腺炎(29起)、流行性感冒(28起)和肺结核(28起)为主,共占突发传染病事件的66.41%.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学校主要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且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冬季,以农村小学居多,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梧州市2005—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特点,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4年梧州市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整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 18.0进行分析。结果梧州市2005—2014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2起,发病7 846人,死亡1人。市辖区、蒙山县、藤县、苍梧县、岑溪市罹患率分别为6.30%、7.89%、4.37%、4.66%、0.29%为0.29%,各地区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046,P0.01)。发病呈双峰分布,高峰分别发生在4—6月和9—12月。小学67起(50.76%),中学40起(30.30%),幼托机构17起(12.88%)和大中专院校8起(6.06%),中小学和幼托机构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73.903,P0.01)。传染病事件125起(94.70%),食物中毒6起(4.55%),其他中毒1起。传染病事件以甲型H1N1流感(53起)、水痘(19起)、流行性感冒(14起)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87.20%)。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加强中小学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了解广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06-2012年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61起,发病17 996例,平均罹患率为2.92%,以水痘、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类事件(83.51%)为主.3,4,6,9,12月是高发月份(62.91%);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小学、托幼机构和中学)突发事件多发(91.32%),但普通高校的年平均事件发生率最高(4.90%);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多发(47.07%),黄埔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年平均事件发生率最高(10.35%).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和重点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龙岩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为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龙岩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1年龙岩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7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72.9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时间为3、10和11月,分别为5、5、6起,占18.52%、18.52%、22.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为中学(14起)、其次为小学(8起)、幼托机构(5起),分别占51.85%、29.63%、18.5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地区为农村20起,占74.07%。[结论]学校是龙岩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场所,农村学校的传染病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3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广西共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84起,共波及372 096人,发病数11 666人,死亡数27人,罹患率为3.14%,事件的发生起数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报告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9.58%,传染病事件起数排在前3位的病种依次是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和水痘。传染病罹患率最高的前3类病种分别为细菌性痢疾(4.58%)、手足口病(4.49%)和水痘(4.02%)。不同类型学校报告事件最多的是乡镇级学校,达186起,占总起数的48.44%。结论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罹患率未出现明显下降。应进一步加强乡镇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5.
林健燕  郭泽强  甘文烨  黄世美  曾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04-6105,6109
目的 对南宁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宁市2004~2011年上半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上半年,南宁市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53起,累计发病32088例,平均罹患率为2.55%.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占事件总起数的83.22%.呈现3~6月和9~12月两个发病高峰,学校和托幼机构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学生和幼托儿童是高发人群.城镇传染病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农村则以肠道传染病事件为主.结论 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的呼吸道传染病监测和管理是当前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姜静静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1):1381-1383
目的 了解济宁市2006—2019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济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高效的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济宁市2006—2019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点。 结果 2006—2019年济宁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6起,93.02%(80起)报告的是传染病事件,其中丙类传染病报告44起(占51.17%),乙类传染病报告8起,其他类传染病报告28起。济宁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高峰期集中在9月、12月。小学报告事件起数最多占56.98% (49/86),乡镇学校报告36起(41.86%),县城学校报告30起(34.88%),城市各级学校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起(18.60%),城市、县城、乡镇学校之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07.21,P<0.01),幼儿园、小学、初中各学校之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18,P<0.01)。 结论 济宁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依然有待提高,乡镇学校和小学仍然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黔东南州2003-200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黔东南州疾控中心2003-200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接报、处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03-2005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6起,发病7203例,死亡48例,罹患率4.19%,病死率0.67%,以传染病暴发疫情(占68.67%)和食物中毒(占22.89%)为主,90%以上的突发事件发生在农村和学校,3-4月(占30.13%)和9-10月(占21.08%)为高发月份,学生和农民为高发人群,5~15岁为高发年龄。结论黔东南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必须落实各项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株洲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株洲市2005—2018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株洲市2005—2018年共报告117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事件以一般级别(占79.49%)和未分级事件(占20.51%)为主,无重大和特别重大事件报告;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共111起(92.26%),事件类别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78 起,占66.67%),其次是肠道传染病事件(30 起,占25.64%);2017年和201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大幅上升,两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8起,占49.57%,每年事件的发生高峰为4-6月(48起,占41.03%)和11-12月(40起,占34.19%);报告事件数最多是茶陵县,25起(21.40%),高发学校为小学(69起,占58.97%)。结论:学校尤其是小学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点场所,传染病疫情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教育和卫生健康部门应加大对学校卫生的投入,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学校需加强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免疫规划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郴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06-2010年通过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市5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9起,发病2 204例,死亡32人;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49.28%),其次是食物中毒(占28.99%);罹患率最高的是职业中毒(78.08%),其次是食物中毒(17.87%);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占46.38%);发生在乡村、县、市事件的比重分别为66.67%、21.74%和11.59%,平均罹患率乡村级(7.74%)与县级(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49,P〈0.01),平均罹患率县级(3.24%)与市级(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8,P〈0.01)。结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大学校卫生管理力度是有效控制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昆明市2009-201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昆明市2009-2015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5年昆明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1起,波及187 016人,发病4 973例,死亡1人,平均罹患率为2.66%,以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事件为主,农村幼儿园和农村小学为是高发场所.每年的3-6月和9-12月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峰期.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尤其是农村幼儿园和农村小学.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和重点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